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问题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27 14:4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人文精神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步走向正轨,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务实地搞好历史人文精神教育,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探讨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历史既是一门富有基础性且带有浓厚的史学元素的学科,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情感学科,情感是人对世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它进一步提出历史课程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则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对新型公民的成长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历史是一门带有生命性的基础学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越来越抛至脑后,意志力极为不坚定,经不起生活的打击,甚至达到自暴自弃的程度,学习上特别怕辛苦;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可不失时机穿插史学史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天才在于耕耘,一分勤劳,一分收获”的道理,来以此转变学生们认识生活及学习阳光的态度,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以达到树立学生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为此,本文以下探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对策

1.转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有效传承人文精神的关键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

首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除了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更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品质,要以身作则,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今许多学校历史教师都在不断学习,但大都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更没有付诸实践,注重自己作为教师应有的规范,这样就会对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提供一种榜样和示范,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做真人,行大义,做好事;其次,充分做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作为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即为学生们提供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情境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能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热情,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第三,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师爱学生方面;爱自己的学生,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责任与信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更多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文化的关怀,在课堂中找准历史教育的契合点,来指导学生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正确选择,一定要做到师生心与心交流的效果,这是就可以点拨改变学生的思维,使教师不光成为“教书匠”,而应成为指导学生人生正确方向的“引路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为有效地传承人文精神提供至为关键的心理因素。我们要让历史课堂闪烁人文光芒来实践人文精神。

2.恰当而巧妙地创设丰富的教学设计,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环

高中历史教学相比于初中历史教学,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更加体现社会科学的严谨性、系统性、专题性,并深化了历史理论知识。同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采取一切有效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程的学习。历史教学设计离不开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期许,对此,在历史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既要充分讲授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及相关的基本事实,分析问题的方法,还应当向学生倾注历史上出现的为了国家富强的仁人志士及努力钻研的科学家们,为了求得民族独立而勇于抗争、追求真理的而重要事迹;例如:在科学家和科学史的介绍中渗透;讲解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突破重重阻挠回到大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的科学建设的浪潮中,他也为我国的导弹、卫星、核武器等重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此教育,以此增强学生报效国家的理想。

3.紧密联系时政热点问题,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众所周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强调智力提高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和倡导体现人们内在信念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学生的发展素质要求,要紧贴时代脉搏,不能脱离现实的理想欲念,实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一直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一系列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关切的国际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岳麓版必修一课本第27课中系统介绍,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的多边外交的原则下,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谈及环境这一重要的历史课题,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地球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自我做起,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得到净化、美化。

4.通过有效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有效传承人文精神的倍增器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要努力开发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的活动,使我们的历史课程内容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拓展、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关于历史课程资源实践活动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自由组成兴趣小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关于人文精神相关主题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总结汇报;其次,班级办历史图片展。配合岳麓版文化文明历程方面地教学,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拍摄、制作有关专题图片,进行展览与评比;再次,编写家族史。家庭的历史可以折射出家乡、社会的变革及基本特征,以及整个国家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例如:在高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中,教师充分在讲解宗法制教学后,可以考虑让学生做一次寻根访谈调查,用从家里人获得的资料来编写家史甚至是家谱,学生通过与长辈的心灵沟通的对话,不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而且既拉近了与家长的年代距离感,又找到情感的归宿,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新课标正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努力构建高中历史课程体系,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重要人文内涵,来发挥历史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在我国的哲学之源《周易》中,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句子,从老祖宗那里就了解到将有内涵性的人文精神提高到了可以改变天下的高度,用人文精神来开化和改变天下,这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经久不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此,从现实与历史传统的角度,需要体现观乎人心性的完善和成长,呼唤我们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平衡发展,并寓于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运用情感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李中华,张文定.论中国传统文化.三联书店.1988年1月.

[4]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5]赵克礼.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 人文精神 新课改 探讨 培养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