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时间:2022-10-23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肺炎链球菌是CAP最常见的病原体,通常占30%~70%。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AIDS等免疫缺陷性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成年人也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攻击。

1.临床诊断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包括:上感诱因;继以突发短期寒战开始(而持续寒战常提示为其他疾病);紧接着,一般出现发热,呼吸时患侧疼痛(胸膜炎),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痰(疼痛可为放射性,当病变在下叶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误诊为急腹症)。体温迅速上升至38~40.5℃;脉搏通常达100~140/min;呼吸加快到20~45/min;其他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周身不适和肌肉疼痛。开始咳嗽可能无痰,但一般逐渐变成带脓性、血丝或“铁锈”痰液。这些特点是多为健康人发生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典型表现。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老年患者,本病较为隐袭。体检无固定阳性体征,视病变特征及检查时患者所处的阶段而定。可有肺叶实变或胸膜渗出的典型肺部体征。支气管肺炎常见的表现是湿性啰音;严重且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为进展性肺炎,有时伴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脓毒性休克。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约25%的患者有胸膜渗出,且仅1%左右的患者有脓胸。有些患者产生病变邻近部位的感染(如脓胸或化脓性心包炎)。菌血症可造成肺以外的感染病灶,包括脓毒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腹膜炎(腹水患者)。有些患者出现肺部重复感染,表现为在治疗过程中,暂时改善之后又出现发热和新的肺浸润而致病情恶化。

2.治疗用药

2.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2.1.1 青霉素G: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方法:可应用240万u/d,分3次肌内注射,或青霉素G240万-480万u/d,每6-8小时一次,分次静脉滴注;重症或合并脑膜炎者青霉素G1000万-3000万u/d,每6小时一次,分次静脉摘注。对青霉素G耐药(最小抑制浓度>0.1,≤1.0)≥1000万u/d。肾功能减退患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

2.1.2 阿莫西林。用药方法:口服。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一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d。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须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的患者每1J2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2.1.3 氨苄西林。用药方法: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肾功能不全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min或小于10ml/min时,给药间期应分别延长至6~12小时和12~24小时。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

2.2 头孢类抗生素: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壁黏肽成分的交叉联结,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细菌形态变长,最后溶解和死亡。

2.2.1 头孢曲松: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用药方法:肌内注射:0.25及0.5g头孢曲松可溶于2ml,而1g则溶于3.5ml的1%利多卡因溶液,做深部的臀肌内注射,一般每天不超过1g。利多卡因溶液定不可用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0.25及0.5g头孢曲松可溶于5ml,而1g则溶于10ml的注射用水,直接做静脉注射,一般需时2~4分钟。静滴:2g头孢曲松溶于40m1下列不含钙的输注液,如0.9%氯化钠、0.45%氯化钠加2.5%葡萄糖、5%葡萄糖、10%葡萄糖、5%左旋糖、6%葡萄聚糖。静滴需时30分钟,输注液应呈微黄色,但对本品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并无影响。

2.2.2 头孢呋辛。用药方法: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①肌内注射:0.2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加1ml注射用水或0.7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加3m1注射用水,轻轻摇匀使成为不透明的混悬液。②静脉注射:0.2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最少加2m1注射用水或0.7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最少加6ml注射用水,使溶解成黄色的澄清溶液。③静脉滴注:可将1.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溶于50ml注射用水中或与大多数常用的静脉注射液配伍(氨基苷类除外)。一般或中度感染:一次0.75g,一日3次,肌内或静脉注射。重症感染:剂量加倍,一次1.5个,一日3次,静脉滴注20~30分钟。

2.2.3 头孢噻肟。用药方法:成人一日2~6g,分2~3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严重感染者每6~8小时2~3g,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2g。治疗无并发症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每12小时1g。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2.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在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干扰DNA复制、转录和重组,从而影响DNA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为杀菌剂。

2.3.1 左氧氟沙星。用药方法:口服,一般成人一次0.1~0.2g,一日2次。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感染症的种类及症状适当增减,每日最大用量0.6g。疗程一般5~14天。国外主张250~750mg每日一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2.3.2 莫西沙星。用药方法:任何适应症推荐一次400mg,一日1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服用时间不受饮食影响。治疗时间:一般肺炎链球菌肺炎疗程10~14天,应注重病变范围等情况。

经过初步治疗,合理使用药物后,该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年老,且原有心、肺、肝、肾及代谢疾病基础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者以及免疫缺陷者,病变广泛、多叶受累者,严重并发症,如感染中毒性休克者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王璇等,主编.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2] 刘延祯.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6.

[3] 冯卫华.临床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4] 容健材.新编实用临床用药指南[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4,01.

推荐访问: 肺炎 球菌 用药 临床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