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多措并举改进中小学校园餐食管理

多措并举改进中小学校园餐食管理

时间:2022-10-21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为2017年九三学社中央央地合作重点课题之一——“改进校园餐食管理”,是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二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由九三学社中央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17年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

“此事有功德”。这是中央领导同志新近对学校餐食管理工作重要批示中的一句点睛之笔。校园餐食管理关系广大学生饮食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和民族未来。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健康,既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也是有关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责任。

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上旬,根据九三学社中央工作安排,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研课题组聚焦中学校园餐食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先后与省内20所省、市、县重点中学分管后勤副校长、总务主任、四川省教育厅相关处、第三方配餐公司和后勤信息化软件公司等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课题组肯定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在校园餐食管理上的經验和做法同时,就如何改进中学校园餐食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国家制订相关中小学餐食规划及政策提供了数据和决策依据。

中小学校园餐食管理问题颇多

课题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当前的中国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素养偏低,学校食育投入缺位,营养信息混乱,中小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普遍,学生食用零食、饮用含糖饮料的比例上升;浪费食物,五谷不分,饮食礼仪逐渐消失;农村的学生家长营养知识严重匮乏,城市的学生家长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且拿食物当奖品或惩罚等诱食、逼食行为普遍;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被边缘化,食育课程缺失,并缺乏让学生体验劳动乐趣的实践条件;中小学营养师资队伍薄弱,缺少食育教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等营养意识薄弱;配备营养师和高级厨师的中小学较少,与营养相关的疾病日趋蔓延,这些都严重危害着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学生食育问题紧迫。

就目前的中小学校园餐食管理来说,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建全导致学校餐食管理缺乏标准引导;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力度不强;缺乏相关扶持政策;后勤管理人才匮乏,学校存在用人和养人的后顾之忧;学校食堂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八条对策可改善现状

1.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议分别制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后勤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出台校园食品监管体系和校园食品溯源的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规章;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阶段校园餐食管理工作的意见》;精准出台《中小学营养法(条例)》。

2.优化管理职能,强化工作监管,规范工作流程。鉴于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全国学生营养办日常工作设在教育部,建议将中小学后勤管理及校园餐食部分职能职责划归到全国学生营养办,由其负责中小学营养餐食管理、供餐准入及推出管理和食堂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并依托各省市县学生营养办,建立自上而下的中小学后勤管理、学生校园餐食管理的政府职能工作流程监管体系。同时,依托“互联网+”模式,建设大数据平台管理,提高校园食品监管的效率,打通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信息渠道最后一公里,形成无缝对接。

3.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化社会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和保障制度。各地区现实情况不同,建议政策不能搞“一刀切”,政府干预要适度,更多的应作为监管者而不是参与者,更多的用市场解决问题。即一方面应加强校园餐食管理企业准入管理,适当提高门槛,减少资质不具备公司准入。同时,建立校园餐食专业服务信用库,注意监管的同时不能形成新的垄断,制定科学的招标制度或指导意见。以文件明确校园餐食管理应当为非盈利行为,学校与政府不应以此作为收入,专业托管公司盈利水平应当明确规定其比例区间。针对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设计校园餐食管理公司的分级制度,确保都达到基本要求。

4.将校园餐食与农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相结合。将丰富学校食堂“菜篮子”与提高贫困农民收入相结合,按照“双赢、多赢”的思路,探索中小学食堂“农校对接”。建议在采购学生营养餐时,至少有30%食品直接从小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购入。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当地农副产品的品质,并消除体制上的障碍,为当地农产品进入营养餐提供畅通的渠道。要依托食药部门专业的检测设备优势,通过建立区域片区的中小学校园餐食快速检验中心(工作站),试点实施“中小学校园餐食中央餐厅初加工中心”项目,由政府发挥主导,选择一家或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成立区域性的“中央餐厅初加工中心”,政府对中央餐厅给予相应的补贴,缓解农产品价格和食堂经营之间的矛盾。由中央餐厅提供初加工的农产品供往中小学食堂,实现统一源头管理。而中央餐厅应配备专业的检测、化验设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样一边能保证营养餐的质量,一边能让农民获益。

5.多部门、多网络协同,加强校园餐食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将农业部的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食药局的监管平台和教育部安全教育平台等多平台融合,引入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校园食堂运营流程再造,将易受人为影响的操作环节转为客观可靠的人机对话,确保安全规范执行到位,降低管理难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具有高交互性的特点,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屏障,实现对食堂运营的协同监管,并减少在日常管理中的重复工作。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运营情况更好地展示给公众,响应国家关于共同参与管理的建议,实现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确保校园食堂安全。

6.解决人员编制及配备问题。建立相关人员补充机制。其中,应首先考虑采取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或转岗教师、返聘退休教职工等形式,解决炊管人员短缺问题。把炊管人员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破解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难题,确保学校食堂和营养改善计划规范有效运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劳务派遣模式解决人员的劳保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要以县为单位,民族地区中学餐食要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少数民族地区专项校园餐食补助资金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民族地区解决校园后勤餐食工勤临聘人员的工资和待遇。各级要建立校园餐食营养指导中心,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地指导学校食堂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膳食营养均衡与搭配等难题,以及针对学校定期开展学生日常饮食卫生安全知识、健康膳食饮食等宣传教育课程。

7.加强对中小学校餐从业人员培训。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上综合考虑试点地方的财政压力,把中小学后勤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国培项目,切实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探索在中职院校开设中小学校餐及后勤管理专业,为学校提供后备人员。

8.以校园餐食科普来提升中小学餐食文化。将校园餐食教育融入到正式的义务教育科学课堂教育大纲中,如设立餐食实验教育,展示不安全食品的特征和危害,提高学生对不安全食品的辨识度,增强饮食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食育+劳育”教育,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以小农场(小牧场)为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良好习惯;编写适应中小学生的餐食科普教材,教育部门可汇同食品监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应中小学生理解水平的科学餐食教材、绘本和公益广告,分阶段、分层次地对中小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在较为成熟的城市学校进行试点;加强膳食营养宣传教育,如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告知家长学生相关注意事项,对学生用餐时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干预,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特约研究员、四川专题调研课题主持人。此文摘编自作者主持撰写的九三学社中央2017年央地合作重点课题之一——《改进校园餐食管理》四川专题调研课题报告《改进中学校校园餐食管理》)

推荐访问: 食管 中小学 并举 改进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