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时间:2022-10-21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企业若要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状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内部控制,而且企业能否确保内部控制发挥实际效能,能否保证有效性,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便企业内部控制更为有效。

关键词: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可增加经济效益,使得企业财务报告更为可靠,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企业内全体员工,不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均参与其中。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其有效性为:基于法律效益基础上,设计符合企业实际内部控制需要的,具有科学性、健全性的制度或政策,并得到执行,由此确保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概述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常具有两层意义,其一为内部控制内容是否能够实现,其二为内部控制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而且具体的实现程度也自有其表现,首先,企业在设计自身内部控制策略,且执行时,能够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会出现脱节脱轨现象;其次,在内控合理设计后,应确保企业各部门按照内控策略进行明确执行,使得内控制定得到合理落实,朝着内控目标完善执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牵涉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且比较系统,因此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进行配合。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时,设计为基础,执行为其保证,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当设计和执行均有效时,方可保证内部控制目的有效。

(二)影响因素

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若想确保其有效性,需了解對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例如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企业是否重视内部控制,是否对其认知执行,使之落实到位。在设计内部控制方案时,应明确了解对有效性造成影响的因素,以便内部控制得到更为有效的完善。

1.加强重视

若想要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深刻认知,了解其重要性。譬如类似我从事的一些传统传媒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概念比较模糊,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员工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这样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会对于企业经济、社会利益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另外,企业领导层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其自身重视内控后,才会发挥引导作用,使得其他人员参与其中。

2.科学合理化

目前,有很多的企业逐渐暴露弊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没有内部制度,而是因为内控制度和实施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比如传媒企业,即要考虑到行业自身特点以及传媒行业发展背景概况和发展趋势,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特有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内控设计,使之符合自身发展及运营目标,而不可单纯照搬其他企业内控方案,避免在运营中出现较多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内控制度的科学合理化,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落实到位

企业在设计出内部控制方案,并确保其科学合理化之后,如何确保其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内部控制方案执行过程中,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并且在此过程中,参与人员均应按照要求,认真谨慎,在做判断时,应确保其准确及时,使得内控方案得到全面执行。为了保证内控方案贯彻执行,还需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且应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利于内部控制方案能够顺利实行,使得内控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对于企业经济、社会利益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监督约束机制

在内部控制具体的设计和执行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此过程得到监督,使得弊端得到及时完善。对内控方案进行执行时,需确保监督的连续性,以便内部控制在实施中保持正确性,如此,则需要监督人员具有较高的准入机制,所有监督人员均需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并对其道德水平予以综合考量,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之评价方法

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可通过合理方式及工具来对内控设计、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等。评价活动一般按照以下方面开展,包括:①内控标准的完整性:其要素主要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②内控标准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合理性需要其设计符合企业所需,而且保证其能够操作,且具有可控性,而且符合务实标准,具有经济性,可促进企业收益的提高。③内控执行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内控方案得到执行后,可有效增强企业运营水平,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采用合理评价方法可确定企业内控在执行运用中是否具有有效性,评价方法通常有很多,通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评价

1.详细评价法

此方法通常将国际通用内控框架作为标准,由此来进行评价,观察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是否完备,确定其设计是否符合规范,之后对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检测其控制漏洞,由此得到一个综合测试报告,并通过评估要素来确定目标风险程度,由此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此方法在应用时,可对企业内控活动一直到目标风险进行评价,具有一定合理性,同时存在明显局限性,例如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参考相关标准,并根据其设计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内部控制方案。最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关键要素较多,若单纯的机械套用,为了实现有效性,往往需要较高成本,而且难以达到较高效率,从而导致有效性评价出现偏差。

2.风险基础评价法

由于详细评价法具有一定弊端,所以在企业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时,通常选用风险基础评价法。此方法在进行评价时,首先从风险开始,之后再评价企业控制。在开始评价时,首先评价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需要承受的风险,之后对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行审查,了解内控设计的合理性,执行是否落实等,然后评价内控方案是否有效运行;最后对内控缺陷进行评估,由此完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二)定量评价

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定量方法需要建于评价指标上,因此需要合理设定其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可达到现实要求,也可使得员工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首先应调查分析企业运营指标,是否符合企业结构、运营方法等,由此使得企业工作被量化。并根据评价指标构建数学模型。

1.层次分析法

此方法融合了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层次性、系统性。通常评价对象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可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但是各个层次并无孤立性,其彼此存在一定联系。根据层次的划分,可设置较多方案,并将各个方案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方案的总权值,当权值最高时,表明其是最佳方案。其系统性是指各个问题并未分裂,而是将其层次化、条理化,利于问题的具体化,使得复杂问题趋于简单。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模糊数学,使得定性方法转成定量研究,将边界不清晰因素进行定量化,通过模糊数学使得多因素复杂性对象得到量化评价。此方法对于较为模糊、抽象、无法量化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特别对于主观意识问题,可将其通过数学思维进行量化,使得评价更为有效。

三、推行措施

若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实施,采用合理的推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效管理,保证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并通过推广内控的文化氛围,提高监督效果。其次,应建立内控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开展。第三,应健全内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可及时了解自身弊端,通过第三方外部监督,可保证监督的公平性,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立足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使得企业内部保持较高的团结性、稳定性,且可使得企业获得较多社会信誉,所以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长清.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3,(34):97-98.

[2]李春果.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2):244.

[3]孙文芳.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161.

[4] 张福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3,(01):102-105.

[5]黃仕娴.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42-43.

作者简介:贾舒慧,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

推荐访问: 内部控制 有效性 评价 方法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