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中职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SBCD)的思考

对中职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SBCD)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15: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地正悄悄兴起。本文在回顾笔者所在学校进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从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反思。

【关键词】中职数学 校本课程开发 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学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其英文表述为“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其缩写为“SBCD” 是菲吕马克(Purumark)和麦克米伦 (Mac:illan)于1973年7月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上首先提出的,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一系列专业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实用性、公民性和人文性。而眼下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往往套搬普通教育的模式,过于强调学科性、系统性,不顾及中职培养目标、专业需要和学生状况,故作高深、自成一体,漠视专业、脱离生情。造成学生学不进或学了也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只有冲破固有思维的牢笼,吸收先进的中职数学教学思想,大刀阔斧地创设校本课程,及时推出和使用鲜活的校本教材,才有希望走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张扬和专业成长的数学教学之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职教课改政策的领会、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的引入、中职生学情的调研、校本课程的构建、校本教材的建设、特色课堂的营造、发展评价的建立。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通过本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

第一,为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形成了一本可供本学科教师使用的校本教材《职业生涯实用教程 数学》(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开发出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习多元评价方案”,改革了老的评价体系。引入了过程评价,使得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三,总结出了适合职业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建立组织—现状分析—提出设想—编制方案(课程编制)—课程实验与实施(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

第四,改变了我校教师的课程意识,锻炼了我校数学教师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

第五,学生的数学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我们在校本课程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样本班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直接结果分述于下。

第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有所改变。在前测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是13.6﹪,有点兴趣的是27.3﹪,不喜欢数学是37﹪,处于中间的学生比例是21.9﹪而现在对数学感兴趣的是34﹪,不感兴趣的是20.5﹪,有点喜欢的是45.5﹪。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发生的变化。

第二,有65.9﹪的学生经常有因为数学问题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有11.4﹪的学生偶尔有因数学问题影响专业课学习的情况,有22.7﹪的学生没有发生因数学问题而影响专业课学习;在数学课学习内容对专业课是否有帮助上,有20.5﹪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7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有4.5﹪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与专业课的联系密切了,这也是促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态度转变的一个因素。

第三,在对校本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调查显示有一多半(63.6﹪)的学生有了课堂体验成功的时间和机会,只有25﹪的学生选择没有体验成功的时间和机会。

第四,在“你是如何看待现在的数学课?”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这样写“我比较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喜欢轻松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少数同学写“不太喜欢数学”,“不知道什么模式好”,部分同学没写意见,个别同学喜欢“讲练结合”的模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虽然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改革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很多教师被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时代潮流中,其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变革的洗礼。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国家课程本位的政策,课程开发一直是课程专家的事把教师排除在外,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实施者,多年来按部就班的工作,使他们早已习惯了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课程开发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领域。许多教师还未真正接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如何实施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评价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等等认识模糊。有的甚至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或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学校无关;即使与学校有关,也是领导们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2.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欠缺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学教师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使自己成为学校课程的优秀实施者抑或优秀的知识传递者这一点上。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它对教师的素质有很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没有从事过开发研制校本课程的活动,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受到限制和压抑,在年复一年地萎缩和退化,加上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很少开设课程理论课,也很少进行课程研制方法等的培训,因而大部分教师“先天”和“后天”都缺少有关课程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素养。所以,有些教师尽管也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积极性,但由于他们缺少有关课程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素养,因而在设置和编制校本课程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编制出来的校本课程教材既不适合于教师教也难于让学生学。

3.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国家程的实施者,多年按部就班的工作使得他们从来不想、也不愿意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因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就意味着要加重工作负担,放弃原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又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的职业学校现行评价制度,使得教师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即便一些有课程开发意识和想法的教师也不愿在实践上进行多探究,一旦被学校选派上参加校本课程开发,自然也只有在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时应付了事“重量不重质”。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只做做表面文章,很少深入研究反思。

4.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缺少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本学科教师之间甚至是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建立一种积极合作的集体气氛来保障校本教材的编写、实施以及评价的顺利进行。然而事实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彼此之间学术交流并不充分,积极合作的集体气氛也多有欠缺。究其原因,其一,教师长久以来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他们也很少有机会或是有意愿表达自己在校本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这种“专业个人主义”的存在,对校本教材的研发、校本课程的实施乃至校本课程的评价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二,长期以来,在课程管理和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靠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教师之间的教学处于相互隔离和独立的状态。教师的这种工作特点也影响着教师彼此间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课程专家短缺

课程专家是掌握校本课程理论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他们能够在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向学校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没有课程专家的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容易偏离方向,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科学性得不到保障。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获得课程专家的支持,而课程专家的短缺,则是目前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因素。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的力度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只有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要,完成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要建立校本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严格培训,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开展校本培训评估等,努力使校本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其次,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与水平。使教师真正明确: 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其内容要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实际和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形式也应新颖、多样、灵活、针对性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要扎扎实实,不仅有课堂讲授,还应包括课后相应练习的设计与安排,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以及实际应用;校本课程的评价同样是需要重视研究的问题。教师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才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彼此交流,一起探讨并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能力和水平,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以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教师“专业个人主义”而引起的校本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脱节的问题。

2.改革职业学校内部教育评价制度,切实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良好条件

一方面要打破职业学校教师现有的“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实行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多做少不一样,制定起激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性的政策,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及取得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来,与各种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相挂钩。对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行相应减轻课务负担的照顾政策,把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只有全身心放松的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中来,认真学习与校本教材编写有关的原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适当地调拨经费给教师用来开发校本课程,保证无论是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还是设计方案的实施,都有充足的资金或是物质支持。

3.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夯实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

建立开放的师范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师范的办学理念和模式,转向“师范+大学”的国际上教师培养的通行轨道上来,在专才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协同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教育系学习教育专业的课程,然后在相应的系里学习相关的学科课程,使师范生成为“博才”和“通才”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设施条件优越,培养目标多样灵活,课程设置广泛机动,培养出来的教师学术水平和学科程度较高,知识面较广,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很容易成为“反思的实践者”,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他们容易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履的习惯和品质,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校本课程开发,用深厚的文化素养去实践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

[2]田云伏.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4(4)

[3]张敏. 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课程改革研究,2006(1)

[4]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 对中 职校 校本课程 思考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