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

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

时间:2022-08-11 11: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

 

 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将审计监督全覆盖作为发挥审计作用,推动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手段。为适应新常态,满足新要求,审计监督要与时俱进,促进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各级审计部门要深入思考,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监督对什么覆盖?怎么覆盖?一直是各级审计机关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事物的内因决定外因,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它决定着事物数量的变化,而一定数量的积累最终也会产生质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时间与空间相统一,质量与数量相统一的全覆盖。不同的管辖范围,有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署监督管辖的对象要多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而省级审计部门监督管辖的对象要多于地市级审计部门。某地审计部门不同的时间阶段,其需要监督的审计对象也会不同,如某地某时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项目多,工业、城建等项目必然多,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大,需审计监督的对象项目必然很多;而某地某时经济落后,城市建设缓慢,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就少,但国家对其扶贫、最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项目有可能比较多,所以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地域的审计对象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都是有差异的,这需要审计部门区别对待,合理确定监督范围与重点。

 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质量决定一切,重质量轻数量,为了追求过高的审计质量,不惜放弃大量需要开展的审计项目,一个

 县一年就做十来个甚至是几个项目,虽然每一个项目的程序都很合法到位,审计事项都查深查透,揭示的问题也很多,社会反响很大,但大量其他审计对象或项目中需要规范的行为,需要揭露的问题很多,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些,是不是就是保住了几棵大树,放弃了一片森林呢?从审计免疫力系统角度来说,也是救活了几个人的生命,却放弃了一群人的健康。片面追求审计质量,忽视必要审计数量固然不对,那么阳光普照,面面俱到,大而全式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也是不可取的。看似每一笔资金,每一个审计对象,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审计,出了报告,但这种审计的质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这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审计,这就象大号筛子,掉下去的不仅是米,还有大量的沙子,只有个头特别大的沙子才会留在筛面上。所有的米我们都筛了一遍,但我们吃起来还是满嘴的沙子,这难道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效果吗?每年计划安排大量审计项目,虽然完成了,但质量得不到保证,效果也不好,这样的审计全覆盖也是我们应该去克服的毛病。审计监督全覆盖应避免极端片面的思想,必须理性分析,科学分类,要用统筹的方法去实现有质量控制,有数量保证的全覆盖。

 做好审计监督全覆盖,要紧紧把握四个原则。

 1、职责法定原则。审计全覆盖要始终围绕《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审计法律、法规及政策精神去落实,不能无边界、无法律及政策依据,不能任性用权,盲目的为全覆盖而覆盖,要始终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律理念去制定审计计划、方案,实施审计和处理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原则。刘家义审计长在“三严三实”党课中曾深入阐述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道理,他举例说有些县、市审计局,全局只有 20 多个人,一年要审计 800 多个项目,平均一个人要审 40 多个项目,平均每天要出 2 至 3 个审计报告,这意味着审计业务人员几乎没时间到现场核实取证,每天只能在单位争分夺秒的写报告。而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审计质量和程序有极严格细致的规定,不花费一定时间得出的审计结论既缺乏证据支撑,也缺乏大量的审计程序,会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也会使审计风险无限放大,这样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只可能是作风飘浮的全覆盖。审计全覆盖必须综合考虑审计可利用资源与审计计划任务的配比性,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贪大求全,把审计项目做成夹生饭。

 3、科学分类、统筹兼顾原则。审计时间、业务人员、审计任务、审计经费等要素只能是一定时间、空间的有限满足,在审计质量不能降低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审计对象做好分类,搞好统筹兼顾,做到分类全覆盖。对审计对象要根据法定职责、紧急、重要程度及审计风险程度区别分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根据个人主观好恶随意划分,分类时不仅关注本级法定监督审计项目,还要统筹考虑党委、政府交办重要审计项目及上级审计部门统一部署的项目,做到一盘棋分类;分类时要考虑下级审计部门已经安排的审计项目,不能浪费审计资源,重复监督。

 4、计划管理,考核效能原则。在综合考虑了法律规定、审计资源实际情况、审计对象的科学分类和统筹考虑审计任务等因素下,必

 须把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项目纳入计划管理。要落实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督促审计进度,评估审计效果,考核审计效能,保证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良好效果。

 三、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方法

 1、科学制定计划。围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目标,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将年度审计计划同五年项目规划紧密结合;深入调查研究同准确掌握实情紧密结合;突出重点对象和兼顾一般对象紧密结合,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科学均衡安排计划。审计计划的安排要充分运用分类法。要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对每个审计对象进行审计风险、领导交办、资金数量等因素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出 A、B、C、D 类。A 类审计对象每年必审,如本级预算执行、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项目等;B 类审计对象 2 年审一次,如部门预算、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部分专项资金审计;C 类审计对象3 年审一次,如部分二级或三级预算单位、部分专项资金审计、部分任中审计;D 类审计对象 5 年审一次,如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财务状况良好,无举报及媒体负面信息的单位。5 年内所有审计对象都要覆盖到,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2、创新审计方法。传统的手工查账、账面审计已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审计,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着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中青年审计干部参加法律、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知识学习,锻造一批审计多面能手;审计

 部门要调动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审计目的的积极性,努力克服审计人员对新技术的恐惧排斥心理,采用有效手段,鼓励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要对被审单位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深入掌握内外部重要文件及会议记录,透视多方内在联系,挖掘隐含在表象下的重大违法问题信息,推进审计监督深度覆盖。

 3、优化组织方式。传统的审计组织分工方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面对经济新常态,审计新要求,各级审计部门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树立审计“一盘棋”和“大格局”思想,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方式。一是全面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审计资源整合平台。通过平台掌握审计资源的余缺,为各审计主体提供资源交换信息;二是开创审计项目+新方式。通过科学计划调度,将一个被审计单位,多个审计项目融合为一次进点、一班人马、一套审计资料、一份审计决定、多份审计报告,如可以将对某县的财政决算审计组合成+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等双组合或多组合审计方式。通过资源整合与组织优化,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和能力支撑。

推荐访问: 审计监督全覆盖论文 审计监督 覆盖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