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6-18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供大家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必然要求,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是宣传引导的向心力在何方?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也就是说,人一旦养成了一些习惯,尤其是陋习,很难改正过来。当前,我们在宣传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不乏“点对点”、“面对面”、“曝光”等措施,然而乱扔烟头、随手丢弃垃圾等一些陋习仍旧存在,导致人居环境整治了又出现了反弹,农民的主动性始终不高,对公共区域的爱护习惯也始终没有养成。

 二是基础建设的着力点在何方?政府在基础建设上耗费了大量的力气,水、电、路、网……农村的面貌年年在更新,生活在年年向好,农村路面扬尘已很少看到,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建立了基站,即使在山谷也能接收信号拨打电话,然而有些基础建设却出现“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现象。即在规划的时候,该复杂地形周围还有几十户人家,当建设完成时,只余三两户人家,甚至周围无人居住情况,导致基础建设利用率大幅度下降,改善环境得到的红利也小了很多。然而若是请人口学家、地理学家等对村庄规划顶层设计结束,那么农民实际享受到政策的时间将会晚很多,付出的代价也

 会大很多。

 三是项目建设的吸引力在何方?当前各个村都在争项目,搞建设,想要通过经济发展倒逼环境整治大幅度提升,然而对于人口结构倒锥形的村庄,项目倾斜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项目过来了,村里都是中老年人群,只能从事一些低复杂性、倚劳动力的事业,技能型人才始终是缺陷。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项目建设上更加侧重于种、养等方面,让种、养的附加值提高。如若投入建设,种养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哺人居环境整治的周期有多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 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放眼全国上下,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的高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及时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如何全面认识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实现乡村垃圾科学有效及时“清集转运处”,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成为摆在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笔者身在基层党校,试从全面认识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了思考与探讨。

 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放眼全国上下,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与老百姓的盼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

 从 XX 市农村地区来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行动中,如何一、全面认识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实现乡村垃圾科学有效及时“清集转运处”,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成为摆在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全面认识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二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抓手。人民生活在美丽的人居环境之中,可以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更能到得健康文

 明生活方式的滋养。人民吃上美丽环境之中种养加工出来的食品,可以吃得更放心,更能从源头上预防身心健康。

 三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中激活村民主体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四是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攻坚行动。整治行动具有紧要性和现实性,为治标赢得时间与机会。可以为全面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获取经验,助力减排承诺的落实。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 (一)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较差

 村民对落后的生活习惯缺乏改变的能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高,环境与健康意识淡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较为普遍,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普遍存在乱倒、乱泼、乱堆,人畜混杂,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极易诱发各种疾病。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以秀山为例,

 XX 年接受国家扶贫验收后,仍有千余户未脱贫户,其中一半以上是因病致贫。

 (二)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统一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涉及到环保、农林、畜牧、水务、城乡建设等多部门,而相关部门之间没有一个完善的协作体制机制。加之考核上,大部分乡镇只是每年进行一两次考核,乡村评比奖励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投入没跟上,清扫保洁队伍不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没能做到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难以巩固整治成果。

 (三)镇村规划未能全覆盖,环卫基建滞后

 目前,我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未能实现全覆盖,管理水平较低。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多数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基本处于乱泼乱倒,自由排放状态,对河流、地下水有污染。户无垃圾桶,居民点无垃圾箱体,乡镇缺乏转运设施,县上垃圾处理方式落后。

 (四)农村人居环境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滞后

 “重城市,轻农村”的污染防治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又无专门立法,相应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一些法规之中。而各地政府出台的措施主要是以上下级之间工作要求的形式出现,对广大村民不能产生直接的约束力。对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和处罚措施,且部分村民漫天要价、刁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和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致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乏力。

 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 (一)增强干部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

 思想是行动先导。植入健康的思想,会提高行动的方向性。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成为指导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关键。培训可以由上级政府和部门,或结合当下开展的“乡村振兴讲习所”送课下乡,以乡镇为单位的方式进行,印发资料、上辅导课,现场讲解;或有计划地组织乡村干部赴异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建立起一支愿干事,懂业务、能办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队伍。

 破陋习,需要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持续发力。一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卫集中整治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相结合,着力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通过村文化墙、广播、标语等媒

 介进行宣讲释惑;四是建立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乡村振兴讲习所”常年开设环保、健康教育实践课,带动村民转变观念。

 (二)夯实“ 四级” 责任制

 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做实组织领导责任。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部门联系村(居)、干部联系农户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二是强化镇街属地责任。明确属地乡镇(街道)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划片包干,负责辖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三是明晰村居具体责任。明确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建立村规民约、自治公约,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收费、村环卫保洁员管理、卫生评比等工作制度,并全部上墙公示。制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强日常管理。四是激活群众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村规民约,自觉维护村容环境卫生,做好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工作,规范有序摆放院落杂物,自觉缴纳卫生费,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改造,养成

 良好的衛生习惯。每月由村上组织对户卫生进行评比,每月评出两户卫生户,两户落后户进行公示。

 (三)健全农村垃圾科学有效及时“ 清集转运处” 机制

 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源头减量”的原则,建议县域范围推行农村垃圾“三级分类,四级处理”的模式,建立专门清运队伍。即第一级分类:村民初分人桶,或自主填埋或进入统一设置的沤肥池;第二级分类:废品资源化回收处置,区县应制定奖励政策,对积极实施第二步分类的家庭适当予以奖励;第三级分类:在各乡镇的垃圾集中收运点对垃圾进行分类。这样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县处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填埋,从而到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彻底改变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倒、乱堆现象。同时镇级层面建立垃圾中转站和镇级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村(居)按一定村民与保洁员的人数比例,如每 100 户 1 名环卫保洁员的标准,组建村级保洁队伍,并配备清运手推车。可以采取“固定+兼职”的方式建立农村保洁队伍,将保洁员作为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贫困户家庭,实现保洁队伍的相对稳定。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机制。

 (四)加强村镇规划管控,夯实发展基础

 以规划为引领,合理布局农村空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一是坚持“多规合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基础设施,以改路、改水、改厕、改厨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二是注重村(居)整体规划,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倡生态环保;三是在规划中注重环境设计,充分考虑各地风俗习惯,本着突出村(居)特色的原则,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研究出台乡村清洁工作地方性法规

 可以积极开展市级层面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立法工作试点,出台地方性乡村清洁条例等,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实现对群众生产生活的规范治理,从立法上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市级立法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城乡环境一体化原则,实现环境投入的均衡配置和农民享有同等的环境权。二是坚持立法与完善体制机制同步原则。建立农村人居環境保护专门机构和组织,配备专职人员,完善必要的监测设施设备。三是坚持前瞻性原则。根据“地方法适度超前”的原则,紧密结合 XX实际,从农村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人手,针对我市特有的、现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

 地方,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从法规层面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简报 陈家湾乡积极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

 自 5 月 12 日全县召开爱国卫生运动季活动安排部署会议之后,陈家湾乡积极贯彻落实,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持续围绕“三区三线”,紧盯“三基”目标,坚持“五条底线”标准,集中开展了“四堆”清理、垃圾清运、污水治理、河道清理等工作,并要求人人参与、积极行动。

 据了解,陈家湾乡早在三月份就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在18 个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为此次整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全乡配置垃圾桶 750 个、清运车 7辆,共清理垃圾 72669 m³ ,动用大型挖机 183 台次、铲车115 台次、大型翻斗 654 辆次、三轮 38 辆次、人工 1342 人次,全乡整体呈现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生态宜居乡村新形象。

 下一步,陈家湾乡将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狠抓环卫人员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群策群力,为改善全乡人居环境继续努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倾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倾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网络

  经验农村人居环境县区级

  近年来,我县瞄准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举全县之力,仅仅 30 天,全县 428 个村(社区)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生态产

  业、文旅产业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一、建立三位一体攻坚体系,人人参与真担责

  一是县级领导一线指挥。县委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部署下步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分包乡镇,迅速掀起全县干部群众攻坚行动的热潮。二是县直部门联合助力。成立攻坚行动指挥部,下设综合督导、强拆保障、执纪问责、规划建设、宣传报道 5 个专项小组,将整治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三是镇村干部主动参与。相继召开乡镇动员部署会、村“两委”会、全体党员会,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管理,围绕“拆、清、规、建、管”,按照“造势、提标、兜底、出清、验收、巩固、提升和常态”八个阶段推进攻坚行动,针对门前“五包”开展“全入户细解读”活动,彻底激发了村民主体作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推进”的生动格局。二、巧用三招催人进,人人主动真重视

  一是媒体宣传普天盖地。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高频率、多角度开展跟踪报道和政策宣传。在主要道路沿线张贴通告 6500 张,悬挂条

 幅、标语 2 万余

  条,出动宣传车辆 300 台次,形成立体交叉宣传攻势,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二是观摩评比比出干劲。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带队,抽签定村,连续 3 次每周六集中组织全县观摩评比活动,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集体实名打分,观摩活动后集中开会,现场宣布排名结果,每组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奖励 5 万元、3 万元,排名最后一名的乡镇党委书记要在大会上现场作检查发言。三是督导检查不留情面。指挥部督导组、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结合电视台,边督导、边下督办函、边曝光,不回避问题,不留情面。县纪委监委抽调 60 余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 18 个督导组,对

  全县 428 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地毯式监督,并通过暗

  访专题片通报情况,对行动迟缓的 3 个乡镇责令推倒重来,对行动迟缓的村干部,集中约谈、停职,形成了推进攻坚行动“等不得、慢不得、落后不得”的共识。三、打出整治攻坚组合拳,人人出力真落实

  一是修订村规民约。修订村规民约,加入环境卫生内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形成符合本村实际,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二是责任网格化。跳出村庄单一范畴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统确定主干道、连村路、河道沟渠治理等同步推进,景区、村镇同步提升的

  工作重点。把全县 428 个村(社区)划分为三级网格。一级为乡镇级网格,组长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二级为村级网格,组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三级为片区网格,把每个行政村(社区)的道路、街巷、河塘沟渠、田地等区域科学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组长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担任。三是管理精细化。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机制;实行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美化、包设施管护的门前“五包”;星级管理,定期开

 展星级乡镇、星级村、星级保洁员、星级监督员评选活动;创建美丽庭院,90%的家庭庭院卫生状况实现根本改观,50%以上的家庭建成美丽庭院,10%的家庭达到精品庭院标准;设置村级监督小组,对保洁履职情况进行评定。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融入乡风乡俗、乡情乡韵文化元素,编制景观大道及沿街立面提升规划、村标及墙面美化设计规划样本册,点线面结合,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精品村居、精品线路、精品街道。四是运营市场化。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分两批实现全县 428 个村(社区)农村垃圾市场化清运全覆盖。五是考核绩效化。明确乡镇、村、保洁员、市场化公司考核细则,月考核、季观摩。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保洁员工资、中标公司服务费拨付挂钩。四、整治攻坚见实效,人人点赞真受益

  一是净化了人居环境。通过 30 天集中攻坚,“垃圾靠风

  刮、污水靠蒸发、院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的农村旧貌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县共拆除各类违建 1 万余处、41 万余平方米,腾出土地 923.9 亩,清理生活垃圾 3.6 万吨、塘沟 55 万

  平方米、畜禽粪便 4006 立方米、农业生产废弃物 1 万多吨、

  柴草杂物 4.3 万处,拆除残垣断壁 1267 处,清理临建乱建

  房屋 1590 处,整理墙体 3.8 万平方米。二是提升了思想理念。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拆出了优美环境、拆出了优良秩序、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民心士气。百姓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进一步提升了健康理念、卫生理念,摒弃了一些生活陋习,并逐步接受发展生态经济、通过乡村旅游增收致富的新理念。三是树立了良好形象。攻坚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锤炼出了全县上下干部“激情干事、敢于攻坚,不讲条件、勇于克难”的工作作

 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建引领·三员两长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一、坚持基层党建引领 强化村级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村第一书记”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职责。将组织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绩效考核内容。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所有帮扶责任人重要工作任务。实行党员联户包片,强化党员表率引领作用。党员要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义务卫生清扫,主动认领义务劝导员岗位,配合村支两委搞好卫生评比、垃圾分类等工作。村党组织要将党员的表现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内容,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强化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和建立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动员村妇委会、共青团、中小学生、义工团体、社会贤达、群众积极分子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组建管理“三员队伍” 合理配置“三员”。“三员”即专职保洁员、义务劝导员、兼职督导员。专职保洁员原则上按照每 500 人配备 1 名专职

 保洁员的比例配备;义务劝导主要聘请妇女、儿童、中小学生、义工组织、离退休干部教师,不限名额;兼职督导员为全体村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县直联村干部既是义务劝导员又是兼职督导员,还是义务保洁员。

 三、实行“两长”推进模式 (一)总体原则。坚持资源整合、分组负责、网格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

 (二)“两长”设置。“两长”即河长与路长。河长设置按照河长办制定的方案落实,全县共设三级路长,即县级路长(可设置多个副路长)、乡级路长、村级路长。县级路长设第一总路长、总路长、路长,乡级路长设第一路长、路长、副路长。县级第一总路长为县委书记,总路长为县人民政府县长,路长为其他有关县级领导,乡级第一路长为乡镇党委书记,乡级路长为乡镇长,乡级副路长为乡镇其他领导干部,村级路长为村党支部书记。

 (三)“两长”职责。坚持巡河必巡路,巡路必巡村。河长路长在巡河巡路的同时,要重点巡查沿岸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四)巡查任务与要求。县级河长路长在巡河巡路的同时,对所巡查河流沿岸村、流经区域内县级管养的国省干线沿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巡查,每年巡查 1 轮以上。乡镇第一河长路长在巡河巡路的同时,对所巡查河流沿岸村、

 辖区内国省干线沿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巡查;乡级河长路长在巡河巡路的同时,对所巡查河流沿岸村、辖区内县乡道沿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巡查,乡级第一河长路长、乡级河长路长每个月至少巡查 1 轮以上。乡级副河长副路长巡河巡路的同时,对所巡查河流沿岸村、任务辖区内道路沿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巡查,每 10 天巡查 1 轮。村级路长在巡河巡路的同时,对所辖区内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巡查,每 7 天巡查 1 轮。

 四、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落实完善县级领导挂帅、县直单位联乡挂村(即脱贫攻坚帮扶联系村)、乡镇干部包村的层级管理工作机制,协调配合“两长”开展巡查。

 (一)挂帅县级领导工作职责。负责指导所联系乡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参加所挂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协调、指导、督促联乡县直单位认真履职。

 (二)联乡县直单位工作职责。一是协助挂帅县级领导统筹所辖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协助所联系的乡镇开展季度督查;三是不定期对所联乡镇进行督导;四是参与全县组织的考核检查;五是协助所挂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助村级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与宣传、文明创建工作。

 (三)包村干部工作职责。一是指导所驻联村村支两委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入户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劝导工作;三是积极参与村级组织的集中整治行动、月评比和文明创建活动。

 五、明确“三员”职责 专职保洁员工作职责:

 在规定的保洁范围内,每周开展 3 次以上卫生清扫;熟悉所分管的卫生责任区,了解卫生责任区的设备设施情况及具体数量,对区域设备设施损坏情况及时报修;配合村支两委开展农户卫生评比;指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减量。

 义务劝导员工作职责:

 配合村支两委搞好环境卫生;带头参与村级组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引导农户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对脏乱差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对农户房前屋后杂物摆放不整齐的行为习惯进行劝导。

 兼职督导员工作职责:

 督促村组干部、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督促农户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督促保洁员按时清扫;引导村民爱护公共卫生,积极参加村级组织的集中整治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关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挑战 及解决措施方案的研究

 目录

 前言 ....................................................................................................... 1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 2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 ......................................................... 3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措施 ......................................................... 5 四、结 语 ............................................................................................. 7

 前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1.村落建设参差不齐 农村特有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制约对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经济是村落建设优劣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较发达的村落相对容易协调,村庄建设投入较大、整体环境更加整洁;而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因基层组织缺乏统一规划与统筹,农户把盖房子看成是自己的事,加上地形复杂、居住分散,村落建设参差不齐,农村新房、旧房、危房杂乱相间,分布零乱。民居设计、厕所分布、池塘整治、道路布局,都是影响美丽乡村的关键。

 2.生态污染日益加重 在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养殖产业排泄物未加处理以及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等现象,致使农村土地、水源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仍实行雨污合流的自然排放方式,各种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人畜排泄物未经处理便混集排入自然水体,加上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治理的不彻

 底、秸秆燃烧等问题,加剧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

 3.村民环保意识缺失 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大量工业废品导致生活垃圾量剧增,农村人居环境承载着高于过去数倍的压力。农户因受教育水平、生活习惯、自我认识的制约,普遍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是政府、村委会的事,与自身没有关联性,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无垃圾分类意识。尤其是偏远农村,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难度更大。部分农村私自砍伐林地,导致水土流失,引发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的 重点 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

 2.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

 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4.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创建工作。

 5.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全面完成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6.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的措施 1.规范整治农村基础建设

 农村基础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政府根据方案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和地形结构统一设计。在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确定统一规范、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设计样式。对于闲置危房、宅基地,结合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项目进行统一腾挪,置换成耕地或绿化地,改善乡村环境。由县域政府做好村庄布局,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坚持农村绿色发展步伐 绿色生态是农村应有的自然禀赋,在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发挥农户子女、近亲属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传播绿色兴农的发展理念,贯彻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3.完善农村环境整治制度 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通过制度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实施垃圾分类与定人定责,村民门前三包,将分类垃圾倾倒在村组垃圾箱坑内,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运行模式,做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保障基层政府政策落实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充分发挥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生态治理与扶持的积极作用,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定位旨在做好服务、调控乡村公共资源和协同调动各方力量,增强政府引导力度。乡村人居环境

 整治方案为政府梳理资金划拨、资金募集、优惠政策等方式,明确农村生态治理专项机构职能,保障农村生态治理资金专项专用,积极有效加强农村生态治理。

 四、 结 语 语 2018 年国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较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国有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深耕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先后编制完成了汉川、大冶、蕲春、崇阳、荆州、恩施、孝感、仙桃等多地乡村振兴规划和村庄规划,参与了多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并得到了业主单位的好评。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又推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水平,实现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省农规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项目经验,积极培养优秀规划师,深入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案例,探索和提炼可复制推广的方法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探析

  近年来, **市**区坚持“打造生态化、田园化新乡村”的目标导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着力建好三个体系、治理四大难题、健全三项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怎么干”“干什么”和“长期干”等问题,探索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

 建好 “ 三个体系 ” ,定位 “ 怎么干 ” 建好工作体系。把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作为全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把打造“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新乡村”作为目标,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自 2018 年开始创新实施“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建好标准体系。围绕“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总体要求,针对辖区各街道社区地域面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将环境整治标准逐一细化为上至山、海、河、林、村,下至道路、广场、沟渠、厕所、环卫设施的 20 项具体要求。同时,建立系统的量化打分评价体系,共计 10 方面 45个考核打分项,具体涵盖村容村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道路设施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

 建好制度体系。2018 年出台《**区“百村千巷万户”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意见》,作为全区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统领性文件制度一以贯之。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区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等综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区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在规范农村改厕工作、引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强化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管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和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体系。

 治理 “ 四大难题 ” ,明确 “ 干什么 ” 从根源上治理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的根源和治理难点,都在基础设施上,**区抓住这个根本性问题,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以生活污水

 治理为统领,以综合管线下地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弱电线路入地、给水改造、强电线路规整以及道路改造和更新等五项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先后启动了 78 个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系统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大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基础条件。对距离城市规划区近、可以就近接入市政管网的社区,一律接入管网;对位于山区、无法接入市政管网的社区,采取“三格化粪池+污水处理模块”的方式,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对位置偏远、极少数自然村的住户,采取“三格化粪池+定时清运”的方式进行处理。截至目前,已完成 32 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敷设污水管网 600 余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模块 15 座,污水治理率达 30%。争取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100%,其中 10 月底前再完成 50 个农村社区的管网和模块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和模块污水治理率达到 75%(超过市定任务 15 个百分点)。

 从机制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坚持资源化、减量化为目标,创新施行“3+4+3”垃圾分类处置模式(“3”位一体:街道主导、社区实施、公司运作;“4”类收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分类收集;“3”大成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并同步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模式。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市场化运行,每个街道由 2 家中标保洁公司划分片区、落实责任,负责各街道农村社区范围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IC”卡积分兑换制,对可回收垃圾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后积分,定期到社区以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提升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农村社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建设了建筑混合废弃物、大件垃圾、厨余垃圾和易腐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对建筑垃圾定期安排专业处置企业集中进行破碎分拣再利用,变废为宝;对厨余垃圾采用生物菌生化分解进行降解,降解率达 80%以上,降解后的物料,经专业检测可用于作物追肥,使垃圾真正做到源头上减量、资源化利用。

 从管护上治理农村厕所。**区农村改厕工作已于 2017 年底全面完成,近两年致力于改厕后续管护工作。建立户厕管护队伍,对照 2016-2017 年度改厕台账进行排查,坚决做到每户必到、不留死角;对排查发现的盖板破损、排气管缺失、

 抽粪口堵塞、厕具损坏等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建立改厕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将**区三个街道 2016 年以来的改厕数据纳入改厕信息系统,并设置村、街道、区级管控端、车辆端及维修端 APP 等,实现报抽、报修、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实现改厕后续信息化、智能化管护,目前已完成平台建设,正进行数据录入工作。

 从主体上治理村容村貌。各街道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发动群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推进“四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乱堆乱放问题,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整体水平。沙子口街道在迎国庆“百村千巷万户”环境集中整治月暨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期间,发动群众 1500 余人次,对社区内卫生死角、河道沟渠、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大幅提升了街道环境卫生水平;王哥庄街道 2019 年开展了全区域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共清运垃圾 200 余吨,累计清理整治柴堆等乱堆乱放 900 余处,清理河道淤泥、混合垃圾 220 余吨,疏通河道 3000 余米;北宅街道先后开展了“向垃圾宣战”整治月活动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出动各类机械 600 余台次,人工 1200 人次,清理“三大堆”1200 余处、8000 余吨,清除道路沿线建筑垃圾 500 余吨、广告牌 200 处、乱贴乱画小广告 6000 余处, 清理河道 4000 余米、沟渠 3000 多米。经整治,**区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大幅度减少,社区环境呈现出洁净、美观、舒畅的新形象。

 健全 “ 三项机制 ” ,确保 “ 长期干 ” 健全城乡一体化管护机制。在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的同时,强化农村街道社区保洁队伍建设,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到位,形成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区域管理网格化、作业主体多元化、质量监管经常化工作机制,实现对山、海、河、林、田、村的全域管理。

 健全居民自治引导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个向群众讲清、带群众干实、让群众享受的过程,邀请群众积极参与;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边角地块、闲置空地等区域,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美丽街巷”,对评选的“美丽庭院”“美丽街巷”给予资金奖励,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评选“美丽庭院”1245 户、“美丽街巷”9 条,在今年开展的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攻坚行动中,群众投工投劳 1.42 万人次。完善“村规民约”内部约束机制,将居户房前屋后的道路、河道、绿植等卫生保洁、管理保护等落实到户,将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将乱倒垃圾、乱堆杂物等行为与居民福利、奖励挂钩,明确奖惩措施,加强居民自治,积极发挥好居民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宣传引导,通过设立广告牌、播放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健全督查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考核工作模式和方法,形成以问题发现、复核、反馈和评价为主体的“日巡查、周考核、月通报”问题整改考核评价机制,每月对三个街道 100 余个农村社区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要素巡查检查评分,形成当月考核通报,激励社区主动担当作为。截至目前,共印发巡查通报 91 期,发现问题 1.86 万余个,有效整改近 1.2 万个。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部分,纳入全区综合考核,激励街道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