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精品】薪火相传红色魂(全文)

【精品】薪火相传红色魂(全文)

时间:2022-07-31 16: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薪火相传红色魂(全文),供大家参考。

【精品】薪火相传红色魂(全文)

 

  红色魂:

 永远的精神图腾 ——红色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 臧其申 【内容提要】

 本文从“ ‘文化’

 ‘学校文化’ 与‘红色文化’ 的思辨”“ 红色德育的价值形态分析”“ 红色德育有效构建的探索与经验”“对红色德育深入实施的展望” 四个方面结合红色德育实践, 阐释我校近年来依托朱瑞文化, 推行红色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 目的是在红色德育的实施方面引发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主题词】

 红色德育

  朱瑞文化

 有效构建 【正文】

 一、“文化”、“学校文化” 与“红色文化” 的思辨。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 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

 一国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 是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 这一概念, 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最早提出。

 1932年他在其《教育社会学》 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学校文化” 这一表述,并把“学校文化” 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②。

 后来, 各国学者对“学校文化” 的表述缤纷不一, Terry Deal 和 Kent Peaterson(1993 年) 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内在现实性”(Inner Reality)。

 Gary Phillips(2003 年) 则把学校文化的特征归纳为基于学校人际关系、 协作和共同体的“信念、 态度和行为”。

 具体说, 学校文化应该包含学校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 习惯、 历史和对成员的认可性。也就是说, 学校文化是 “我们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方式”(Dennis Glaeser 2002) 。

  “红色文化”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不断地“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是

  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 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 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 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

 “红色文化” 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 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 资源的内在价值, 发扬“红色文化” 资源的德育功能, 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二、 红色德育的价值形态分析。

  “红色文化” 资源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 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

 通过“红色文化” 资源开展德,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红色文化” 之所以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 是因为其承载、 传导的文化因素符合德育的目的、 任务、 原则和内容, 且蕴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为教育主(客) 体所运用, 教育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和交流, 因而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普遍性和自觉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德育环境及主客体身份等已明显出现了新的社会发展态势,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覆盖面更广、 承载思想信息更多的载体。“红色文化” 资源正是适应这种形势而将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新型的有效载体。

  通过“红色文化” 资源开展德育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范式。

 现代教育学的观点, 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 包括教育主体、 教育客体、 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

 作为德育活动的介体, “红色文化” 能够承载和传递光荣革命传统、 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 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作为德育活动的环体, “红色文化” 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生动的环境, 最终使德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内容的脱离实际和“假大空” 倾向, 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教育方法的单一, 是传统德育范式的弊端, 这迫切要求我们对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

 德育与 “红色文化”资源的结合所形成的红色德育模式,

  不仅可以发扬 “红色文化” 的精神价值. 而且可以不断创新德育形式,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我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母校, 始建于 1906年。

 朱瑞将军于 2009 年 9 月 14 日被评为全国“双百” 人物之一, 并同时入选江苏省“双 50” 人物。

 这是我们宿迁的骄傲, 更是我们龙河中心小学的骄傲。

 立足于历史、 立足于时代、 立足于校情, 我校在挖掘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 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广大学生志存高远的同时, 注意以人为本, 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以“朱瑞文化研究社” 为主要载体, 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学校从朱瑞将军选择炮兵、 忠于炮兵、 成于炮兵的不懈进取、 不畏艰险、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以身许党、 赤胆忠诚的献身精神, 执着探索、 苦心钻研的求真精神中寻找学校德育之根和精神内核。

 三、 红色德育有效构建的探索与经验。

 建党 90 多年来,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华夏大地上谱写了惊天地、 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更留下和孕育了伟大的红色精神。

 这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是我们开展红色德育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 我校坚持走红色德育的特色办学之路, 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

 2007 年底, 朱瑞将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 年, 五(4)

 班又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朱瑞班”, 朱瑞文化建设声名远播。

 (一)

 在校园文化上凸显红色元素。

  校园文化是给学生最直接、 最长久的影响的。

 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 让每一棵花草能育人是校园文化打造的理想追求。

 因此, 大到教学楼、 文化廊, 小到一草一木都应该体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首先从楼的命名开始—— 红星楼:

 红星, 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诉求。

 以 “红星” 命名教学楼, 寓意在红星精神的照耀下, 龙小学子不畏艰难、 坚定信仰, 不断追求、 勇往直前!

 红旗楼:

 国旗、 党旗、 军旗、 团旗、 队旗均是红旗, 那一抹中国红, 代表的是信仰、 信念、 信心。

 “红旗情结” 实际上是对国家的挚爱、 对民族的眷恋!

 红心楼:

 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战胜了洪水、 雪灾、 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这股力量来自于民族凝聚力, 来自于 13 亿中国人 13 颗火热涌动而紧密相连的中国心!

 一颗“红心” 让爱永恒:

 忠心献给祖国、 爱心献给社会、 关心献给他人、 孝心献给父母、 信心留给自己!

 红星是军魂; 红旗是国魂、 党魂、 民族魂; 红心是爱心、 感恩的象征!

 这些, 恰恰是这些在糖水、 蜜罐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所缺乏的。

 红星楼、 红旗楼、 红心楼, 连在一起寓意是:

 在红旗精神的指引下, 大力弘扬红星精神, 用一颗炙热的心对待生活和学习, 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就一定能够取得任何胜利!

 我校以以“红” 作为主色调命名教学楼, 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 让这些 90 后、 00 后的孩子们饮水思源,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本, 让红色旗帜永远飘扬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次是校园红色文化牌的布置。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 我们在教学楼走廊中布置了反映建党九十年光辉成就的文化牌。

 共分“民族精神、 光辉历程、 辉煌成就、 伟人风

  采” 四大板块, 热情讴歌建党九十年来我们伟大的党光辉足迹。

 第三, 我们以办好英雄母校为依托, 加强红色文化建设, 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我们先后建成了朱瑞将军塑像、 革命史草坪、 朱瑞将军纪念馆。其中, 朱瑞将军纪念馆于 2011 年 10 月升级改建成功, 11 月上旬面对全校师生开放。

 纪念馆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展示了朱瑞将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和卓越的功勋, 为国内第一个最完整的朱瑞将军纪念馆。

 纪念馆特别增设了“少年大志, 辗转求索” 一部分内容, 表现朱瑞将军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故事。

 整个外部构造创意取材于中共一大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和延安窑洞建筑风格, 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

 大门则直接复原延安炮兵学校的大门, 以纪念朱瑞将军缔造炮兵的卓越功勋。

 主体馆共六个单元, 五大展厅, 收集、 展示了大量与朱瑞将军相关的历史图片、 文献、 书籍、 剧本和影视资料, 表现了朱瑞将军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卓越贡献。

 展厅的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炮兵先驱, 英魂永存”“少年大志,辗转求索”“民族危难, 投身革命”“抗日烽火, 山东点燃”“创建炮兵, 固我长城”“百年龙小, 薪火相传”。

 前面五个单元是朱瑞将军辉煌一生的展示; 最后一个单元是校史室, 展示了该校的办学渊源。

 第一展厅为序厅, 是对朱瑞将军一生全景式展现。

 (二)

 在大型活动中奏响红色旋律。

 从红色校园文化的精心打造到红色德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我们已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生命底色。

 依托地方人文资源, 加强体验教育, 强化活动育人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确立的课题。

 传承红色精神, 传袭红色薪火是我校红色德育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 学校在学生中成功举办了 “唱、 读、 讲、 演、 诵、 评”等大量以弘扬朱瑞精神, 做实红色德育为核心的特色活动。

 即唱红色经典歌曲、 读红色经典书籍、 讲朱瑞将军故事、 演有关朱瑞将军的校本剧、 诵歌颂朱瑞将军的诗文、 评比朱瑞中队和“朱瑞式好少年” 等一系列围绕“扬朱瑞精神, 做时代骄子” 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 让校园飘逸着浓郁的地方伟人气息。

 2007 年 7 月 29 日—31 日, 朱瑞中队应邀赴南京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 团省委、 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 江苏省军区政治部等共同举办的“红领巾与八一军旗同行” 2007 年全省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走进军营教育实践活动, 师生 10 人走进军营, 体验部队生活, 他们观看了军事表演, 参加了军人与少先队员的联欢会, 学唱军歌, 学做军人,用出色的表现展示了宿迁少先队员的良好形象! 我们除了做大做强朱瑞文化以外, 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

 我们走访了朱瑞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哈尔滨、义县等地, 寻访英雄的足迹; 沈阳炮兵指挥学院、 山东省沂南县党史办、 江苏省关工委、 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各级领导和跟朱瑞将军有着深厚渊源的单位纷纷到我校来调研。

 我校的红色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国家、 省、 市媒体均有报道。

 著名导演李文岐带领《炮神朱瑞》 剧组到我校采风, 对我校的红色教育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校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共青团、 少工委等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 多次组织人员赴淮安、 南京、 泰州、 无锡、 苏州等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及红色德育的开展情况; 与宿迁军分区结对, 取得了部队官兵的热情支持; 与朱瑞将军生前所创立的沈阳炮兵学院(原朱瑞炮兵学校)

 结对, 拓展了我们的军事视野。

  2009 年, 我校先后三次应邀参加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论坛; 我校反映朱瑞文化建设文章入选江苏省少工委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彩红领巾》 一书; 我校教师臧其申的文章《朱瑞:

 炮兵奠基人》 入选国家关工委主编的德育读本《共和国缔造者与建设者》 一书。

 (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是中国特色文化, 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应该包括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 以及新时期的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北京奥运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等, 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 人物、 故事等等。

 因此, “红色文化” 不仅体现在遗址、 资料和物品等实物上, 更重要的是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事迹、 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

 我们要求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 挖掘教材的红色德育内涵, 有意识地渗透红色德育的内容。

 特别是语文、 品德与生活(社会)

 等德育性强的学科。

 为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范本, 值朱瑞将军诞辰 105 周年之际, 我校成立了朱瑞文化研究会, 组编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年初, 学校发出号召, 发动全镇师生广泛搜集朱瑞的故事, 历时 6 个多月, 学校完成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 的编写、 设计、 排版和印刷。

 2010 年 10 月, 一本装帧精美、 图文并茂, 凝聚着师生心血,集中反映我校朱瑞文化建设成果的新书和学生见面了。

 《炮兵之父朱瑞》 选取了朱瑞将军学习、 工作、 战斗、 生活的一些故事, 分“少年壮志、 英雄本色、 侠骨柔情、 炮兵情缘、 英魂长存”五个部分, 全面而生动地再现了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既展示了

  他作为一名我党高级指挥官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 又反映了他情感丰富、 平易近人的人性美, 是了解朱瑞、 学习朱瑞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

 文中特别收录了我校的师生原创作品, 显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四)

 在班队活动中确立红色主题。

 班队活动是班主任、 辅导员对学生最经常、 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它灵活、 直接、 容易组织, 教育效果明显。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紧扣时代脉搏, 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 开展一系列班队活动。

 如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 冰冻雪灾、 汶川地震、 西南旱灾、 玉树地震、 舟曲泥石流等灾害面前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 感天动地; 建国 60 周年国庆盛典的激动人心,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人民安居乐业、 家乡 日新月异……我们都会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验。

 这些红色主题班会以新颖活泼的形式、 时代感强的内容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

推荐访问: 【精品】薪火相传红色魂 薪火 相传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