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红色经典故事(完整文档)

红色经典故事(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30 17: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经典故事(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红色经典故事(完整文档)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 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 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 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

 “舍身为国, 永垂不朽!

 ”

 董存瑞, 1929 年生, 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 13 岁时, 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 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

 1945 年 7 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 作战机智勇敢, 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 10 余人。

 先后立大功 3 次、 小功 4 次, 获 3 枚“勇敢奖章” 、 1 枚“毛泽东奖章” 。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 称号。

 1948 年 5 月 25 日, 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 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 5 座碉堡, 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 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 二班、 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 向连长请战:

 “我是共产党员, 请准许我去!

 ” 毅然抱起炸药包, 冲向暗堡, 前进中左腿负伤, 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 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 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 右手拉燃导火索, 高喊:

 “为了新中国, 冲啊!

 ” 碉堡被炸毁, 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年仅 19 岁。

 红色经典故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 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 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 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 南滚龙沟村人, 在家排行老二, 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

 1941 年 9 月 16 日, 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 日军 300 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 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 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 从上午 9 点多转到了下午 3 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 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 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 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 攻击, 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 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 发表在 1942 年的《晋察冀日报》 元旦副刊《老百姓》 上。

 后来, 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 小学课本, 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 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 , 重温那段历史故事, 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 发奋图强, 振兴我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三)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 原名刘富兰, 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 岁上村小学, 10 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 年 10 月, 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

 学习了一个多月, 回村后她担任了 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 年 5月, 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 妇女干事; 6 月, 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 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 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 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 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 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 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 往来奔走, 秘密发动群众, 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 递送情报, 成为当地一害。

 1946 年12 月的一天, 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 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 日, 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 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 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 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 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 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 匪军喝叫“一个样” 后, 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 尚未满 15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 为刘胡兰题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 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四)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 , 原名马尚德, 字骥生, 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 年 5 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 年春, 到达东北, 化名张贯一, 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

 在组织运动中, 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 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 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 杨靖宇被营救出狱, 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 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 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 年, 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32 军南满游击队, 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 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1 军独立第 1 师师长兼政委、 第 1 军军长兼政委、 东北抗日联军第 1 军军长兼政委、 东北抗日联军第 1 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组建抗联的同时, 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 、 “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 的原则, 采用“敌合我分, 敌进我退, 乘敌之虚, 各个击破” 的战术, 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 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

 、 那尔轰、 金

 川(今吉林省辉南县)

 、 河里、 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

 、 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极大地推动了 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 感到十分恐惧, 在 1938 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 , 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 年初的 50 多天里, 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 40 多次, 在日军的疯狂“围剿” 下, 抗联陷入困境, 几乎弹尽粮绝, 战士们只好以草根、 树皮充饥, 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 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

 “为了 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头颅不惜抛掉, 热血可以喷洒, 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 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 分散活动, 保存实力。

 杨靖宇率 400 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 因叛徒的告密, 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为使部队安全转移, 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 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

 1940 年 2 月 23 日, 经过几次战斗后, 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

 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 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 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 以皮带、 棉絮充饥, 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敌人的“讨伐队” 围了 上来, 呼喊着要他投降, 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 击毙数名敌人。

 敌人想抓活的, 停止射击高声劝降。

 他没有应声, 乘机烧毁文件, 又向敌人开枪射击。

 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 向他进行了 疯狂的扫射, 杨靖宇身中数弹, 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 日军割下其头颅, 又剖开遗体的腹部, 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 草根和棉絮外, 竟没有一粒粮食, 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 1946 年, 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949 年, 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 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 于今赤旗满山河。

 ”

 1958 年 2 月 23 日, 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

 中共中央、 国务院和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以及金日成、 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 高度评价了 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红色经典故事(五)

 黄继光:

 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 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

 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 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 四川省中江县人。

 1930 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 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 年 7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作战勇敢, 立三等功 1 次。

 1952 年 10 月,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 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和南朝鲜军激战 4 昼夜后, 于 19 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 597. 9 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 3 个阵地后, 受阻于零号阵地, 连续组织 3 次爆破均未奏效。

 关键时刻, 时任某部 6 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 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他带领 2 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 一名战友不幸牺牲, 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 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

 射, 他在多处负伤, 弹药用尽的情况下, 为了战斗的胜利, 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 靠近地堡射孔时, 奋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 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 壮烈捐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 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 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 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追授“模范团员” 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 并追授“特级英雄” 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 一级国旗勋章。

 红色经典故事(六)

 忠义之志, 壮烈之气, 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

  张自忠(1891. 8. 11-1940. 5. 16)

 , 字荩忱, 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 著名抗日将领, 民族英雄。

 汉族, 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1911 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 年投笔从戎。

 1917 年入冯玉祥部, 历任营长、 团长、 旅长、师长等职。

 1930 年中原大战后, 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 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31年后, 张自忠曾任第 29 军第 38 师师长、 第 59 军军长、 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兼第 5 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 年, 上海、 南京相继沦陷后, 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 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1938 年 3 月, 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 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

 待至临沂、 滕县时, 同中国军队发生了 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 3军团。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 伤亡惨重, 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 59 军以一昼夜 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 但他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 摈弃个人恩怨, 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 配合坦克、 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

 张自忠以“拼死杀敌” “报祖国于万一” 的决心, 与敌激战, 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 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 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 敌军受到重创, 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 莒县, 共歼敌 4000 余人。

 不久, 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 三官庙发起攻势, 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 经彻夜激战, 日军受到沉重打击, 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 保证了 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 年 5 月, 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 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 集结 30 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 33 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 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 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 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 月 6 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 77 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 及本身之责任, 均须过河与敌一拼, 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 到河东后, 如能与 38 师, 179 师取得联络, 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 向北进之敌死拼。

 若与 179 师, 38 师取不上联络, 即带马师之三个团, 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 往北迈进。

 无论作好作坏, 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

 由现在起, 以后或暂别, 永离, 不得而知, 专此布达。

 ” 他自己亲自率领 2000 多人渡河作战。

 5 月 1 日, 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 各将领: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 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 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 海不清, 石不烂, 决不半点改变。

 ” 张自忠

 率 2000 多人东渡襄河后, 一路奋勇进攻, 将日军第 13 师拦腰斩断。

 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

 张自忠毫不畏缩, 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 10 多次。

 日军伤亡惨重。

 5 月 15 日, 日军 10000 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

 激战到 16 日佛晓, 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

 一昼夜发动 9 次冲锋。

 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 战况空前激烈。

 5 月 16 日一天之内, 张自忠自晨至午, 一直疾呼督战, 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

推荐访问: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 完整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