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9篇)

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9篇)

时间:2022-11-25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9篇)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学习材料  民族团结是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9篇)

篇一: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篇二: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学习材料

  民族团结是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

  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这一关系,

  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

  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M/这力虽是铁/这力虽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着名的,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义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虽,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

  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

  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在同仇敌忤、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义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的确

  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

  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

  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话。60

  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

  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

  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

  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

  运、

  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

  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虽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

  民族迎来伟大复义的光明前景。民族复义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

  在一起。讲任务,是

  56个民族共同的

  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

  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

  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虽,民

  族复义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篇三: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分裂分子分裂集团图谋新疆分裂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与分裂分子分裂集团斗争到底的信心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每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自觉加强学习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不仅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也要学习;不仅群众要学习,干部也要学习;不仅一般干部要学习,领导干部也要学习。通过学习,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坚定"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真正懂得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才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

  立足本职岗位

  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优异的成绩,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涵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

  坚持原则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积极引导青少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加快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小学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搞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按规定课时安排教学。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中考、高考和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考试中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比重。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从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工作者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区责任

  社区和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家庭是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自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给孩子作出表率。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着重体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农村、企业、机关、部队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各界青年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使民族团结教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在实践中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学校。广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寒暑假和各种契机,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开展国情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去建功立业,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事业。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思想实际,组织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夏令营、红色旅游、各族师生互访、民族知识讲座、民族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活动,邀请民族宗教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作报告,聘请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代表担任辅导员,不断增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要积极营造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良好环境。大众传媒要通过制作以青少年为特定受众的栏目和节目,营造团结向上的舆论氛围。重点新闻网站和教育网站要开设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网页和专栏,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科技馆等,要坚持面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加大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力度,开展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各族青少年参与进来。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接受特点,精心创作生产一批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影视剧、动漫作品和游戏软件产品,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远大计。当今中国,广大青少年具备优良的素质和崭新的风貌,是值得信任的一代。我们相信,只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就一定能够结出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果实。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团结稳定,就是要深入揭批“暴力恐怖分子”图谋“分裂新疆”的反动本质。多

  年以来,以”少数分裂分子”为代表的分裂主义集团不愿意看到新疆的繁荣进步,他们数典忘祖,背叛祖国,投靠西方反华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狼狈为奸,从没有停止干扰和破坏国家安全和新疆稳定的活动。无论“少数分裂分子”集团如何采用两面手法宣扬“中间道路”和“非暴力”,他们的目的就是图谋“分裂新疆”。人民群众在铁的事实面前再一次看清楚了“分裂分子”集团及其追随者的丑恶嘴脸,再一次弄清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再一次揭示了他们犯戒背祖的真面目;铁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分裂分子”反动本质一点也没有改变,永远也不会改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已经取得了处置“7.5”事件、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分裂分子绝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又开始谋划明年的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要始终站在反分裂斗争的前列,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要始终坚持祖国统一高于一切的原则,不断增强与“分裂分子”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反分裂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分裂分子”分裂集团图谋“新疆分裂”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与“分裂分子”分裂集团斗争到底的信心,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新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新疆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发展路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四: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附中大走访情况

  一、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大走访活动附中接到学校通知后,第一时间在教师群里发布,要求大家抓紧

  落实。领导带头、分级负责,在古尔邦节期间普遍走访结亲对象。根据上传的照片来看,走访结亲对象的有()人。有的帮扶干部带着水果、面油,有的帮扶干部带着牛羊肉,前往结亲对象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结亲对象均表示过节时一定前来做客。走访结亲对象全覆盖,走访结亲对象做到不缺一户、不漏一人。走访既要深入基层、进门入户,又要联系实际、排忧解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取得“走访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自查工作

  附中党支部,根据《关于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通知》(喀大办发〔2017〕31号)要求,进行自查。从自查情况来看,上级安排了下级才行动,单位自查了才开始补材料,工作被动开展,面上的硬指标都如此,内在的软指标更难以达标,“一个目标”,“一条主线”意识比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在“一个重点”,“五个认同”,“五个结合”,“六个载体”方面做的很不到位。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采取应对措施,从源头治理。在走访活动中,真正做到“四有、三定、四做到”的人数不多,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缺图片、缺体会、缺三定。已走访四次的有8人。附中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联谊

  活动,附中每月都能按时上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情况数据和小结(工作简报)。

  附中党支部重新报送喀什大学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人员花名册(36人),确保在岗教职工36人结亲全覆盖。

  2017年9月21日

  精品策划书

  喀什大学附属中学

篇五: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材料

  民族团结材料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基础教学部汉语教研室教师王老师就是我们学院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之一。王同志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在从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汉语教研室是由汉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王同志时刻注重以民族团结为工作与生活的中心,主动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为根本,自觉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了增进与民族同事之间的交流,自2007年开始,她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夏老师结成了“一帮一”学习对子,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提高了双方

  的语言水平,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大家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高了各民族同志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王同志也时刻牢记民族团结。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她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到少数民族同事家拜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王能和少数民族同事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几年来,在单位从未发生过不不团结的现象,与同事们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同事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她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王同志深知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她经常利用课余和上团课、党课的时间教育学生: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通过这样的理论教育使民族学生们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使民族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王老师善教乐教,关心爱护民族学生,善于与民族学生沟通

  也是她的秘诀。她对民族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深受民族学生欢迎。她谈笑风生,和谒可亲,平易近人,深受民族学生喜欢。她能与民族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课余她经常与民族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正因为如此,每当民族学生遇到困难时总喜欢向她寻求帮助,每当民族学生遇到困惑时总喜欢像她倾诉;正是由于王老师时刻牢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使她与民族学生形成了这种彼此关爱、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

  王同志不仅在教学方面注重民族团结,而且在协助系部学生工作时也不忘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了能使系部的学生工作开展得更好,王老师经常和依力夏提老师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使基础教学部的学生工作有声有色。在2“纪念五四运动;歌咏比赛中,王老师从民族学生的服装到开场的汉语朗诵,每一方面她都积极地献计献策,在她和其他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系部学生取得了全院第六的历史最好成绩。不仅如此,她还配合依力夏提老师积极筹备汉语演讲比赛、HSK培训工作、作业展览、板报评比等工作,为我系部的学生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一心为了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普通教师,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都化作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各族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于对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学院更加绚丽多彩。

  民族团结材料__,1980年元月2日生,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荣获过西藏自治区三好学生称号;1999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桑日县绒乡第二完小(即原扎嘎完小)任教导主任兼少先队辅导员;2014年被县教体局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桑日县绒乡第二完小任教导主任;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桑日县桑日镇一小任副校长;2014年至2014年连续三次被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2014年至今任桑日县增期乡希望小学电教员兼三宝经费会计职务。2014年被县教体局评为优秀公务员;几年来,他坚持以服务为本的原则,努力业务精通,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被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为民族团结典范,倍受同事的高度赞誉。一、加强学习,争当学习型好干部。__同志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他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始终坚持学习贯彻落实《民族团结问题解答》、《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法规,并定期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使民族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西藏“3.14”事件发生后,紧跟形势,认真学习了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3.14”事件的性质和事实真相。同时,还主动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引导各族职工分清是非,主动化解心结,消除民族隔阂,努力弥合民族关系裂痕。新疆的危险主要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中央这个英明决策,__同志深信不疑。在党的长期教育下,__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心系团结,争当民族团结好模范。__同志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做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利益,自觉做到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传谣、不信谣。他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各族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他时时注意从点滴做起,为人民办好事,每次献爱心捐款都是他最积极,捐款也捐得最多。2014年“5·12”四川汶川地震、2014年“4·14”青海玉树地震赈灾捐款发生后中,__同志积极响应地区水利局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积极组织为灾区的民族群众捐钱捐物,并呼吁广大师生员工也加入进来共同为灾区的人民献爱心。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他以身作则,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团结、

  带领各族干部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他心里时刻想着弱势群众、装着弱势群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最大快乐。去年夏天的一天,__同志在拉萨逛街的途中,碰到一对内地来的汉族同志,摇摇晃晃走着,满身臭气,声称探亲没找到人,路费花光,3天没吃饭了。__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尽自己所能,给他了吃饭的钱和少许路费。

  三、严于律己,争言传身教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来言传身教教育女儿,积极向女儿宣传新疆的历史和民族团结的知识,教育女儿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思想,打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不参与违法乱纪的事,做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无论在机关工作中还是在平时生活导中,他总是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放在工作的首位,对违反民族团结的话和事总是发现一件就坚决制止一件。

  他就是这样一位在工作中从不计个人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多年来,坚持为民族同志人民办好事,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为各族干部群众办好事实事,以身作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关心他人的真挚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水利局全体干部,为他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民族团结材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篇六: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314statusroadnetworkcenterfigureroadrunningoldcityroadnetworkservicelevelmostsectionsroadnetworksaturatedverylowlevelservicetrafficcongestionseriously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宣传资料一我国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我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需要是努力打牢我市广大群众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的重大举措

  洱源三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宣传资料(一)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我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需要,是努力打牢我市广大群众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的重大举措。1、什么是民族?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作为多民族国家内所有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或作为一个地域内所有民族的统称(如美州民族、非洲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狭义的民族概念专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

  在中国,周代文献中就已出现“民”、“族”两字,并各具宗族范围内人们共同体的含义,但合成“民族”一词,并具有目前的含义,则始自198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在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一般导演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的Nation一词。“民族”一词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转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而普遍使用。

  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形成的。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范畴。划分种族的标志是

  1

  体质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一般是以肤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色、面容等生理特征为主要标志。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因此,生理特征不能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一定要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除了阶级的共同因素之外,单一民族国家,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方面,民族与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2、什么是民族问题?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六十年代,有人曾经提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它在实际上是错误的(马恩列斯和毛泽东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

  2

  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3、什么是民族特点?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时期,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形成民族特点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内容,民族发展的历史等。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民族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照顾民族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民族纲领及其政策,必须根据民族特点,根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忽视或夸大民族特点,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都会在实际工作中犯下错误。只有正确认识民族特点,从民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各民族的特点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4、什么是民族歧视?

  按照民族的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它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不平等看待,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由地主、资产阶级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帝国主义压迫民族征服、掠夺、统治其他民族的行动引起的,而由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煸动民族仇恨、进行民族主义的欺骗宣传加以推动。它主要表现在,压迫民族认为,本民族“文明”、“先进”,被压迫民族“野蛮”、“落后”,并对被压迫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持歧视态度,成为危害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民族歧视成为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民族

  3

  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民族歧视,有的是公开的,法律规定的,有的是隐蔽的,实际上存在的。民族歧视对各民族劳动人民携起手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是十分有害的。只有消灭剥削制度和民族压迫制度,才能逐步废除民族歧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5、什么是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控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如我国对民族省区实行一些有别于一般省市的财经政策,对少数民族公民在生育、升学、就业和干部选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等等。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具体的国情制定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准则。它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质的根本体现,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

  4

  原则和总政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在我国,民族不论大小,不论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用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把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词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体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与繁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之一。党和国家坚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扎根和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

  5

  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平等权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可以得到使用与发展。国家提倡和鼓励在同一地方工作、生活的各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中华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干涉这种自由。对于忽视民族特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予以约制。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每个信教或者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7、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包含哪些内容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党和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从内容来看,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就实质而言,民族团结是有特定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

  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6

  8、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

  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就是说,各民族不仅在法律上、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实行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该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也要完全平等。实现各民族权利的平等,一方面要禁止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对少数民族的任何压迫和歧视行为。正如列宁所说:“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绝对不容许一个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第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不仅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相对后进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真诚地、无私地和长期地帮助原来受压迫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帮助他们赶上先进民族的发展水平,消灭因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第四: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无权利的义务和无义务的权利都是不存在的,二者是统一的。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9、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

  7

  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本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或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10、什么叫杂散居少数民族?如何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杂散居少数民族一般是指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目前,中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28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8%以上的县市(港澳台未在统计之列)。杂散居民族工作是我国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政务院于1952年2月作出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报告》对做好新时期杂散居民族工作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总括来说,做好杂散居民族工作,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治权利方面,要充分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各有关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对人口较少的民族,应给予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或民族关系显著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有关少数民族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委员。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市辖区、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单位,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要注意选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领导班子。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人民政府应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组成,镇长、乡长应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

  (2)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杂散居民族工作。杂散居民族工作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特点,并且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采取适合当地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有关地区的

  8

  领导部门要把抓好杂散居民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指定专人分管,定期研究检查,及时解决问题。11、如何惩处侵犯少数民旅风俗习惯的行为?

  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为了保证这一原则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列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客体,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权利;客观方面,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缺乏法律依据,以暴力、胁迫等方式,使少数民族改变(或者不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实施犯罪的主体是故意的(且多为直接故意)。很显然,本罪是在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与之相应的犯罪。它的直接后果将使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使民族关系受到损害,是必须惩处的行为。对此,刑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狗役。”12、司法机关应向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提供哪些帮助?

  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诉讼权利,以及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要求在诉讼中对少数民族给予必要的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应该为他们提供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规也都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活动中,则有更为明确的规定,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检察和审理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

  9

  利。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13、对在普通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中谎报民族成份骗取考试或录取资格的考生,有哪些处罚措施?

  因为在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有优惠性政策,如民族班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有一定的分数照顾等等。因此,有的考生便假报民族成份,冒充少数民族考生,以骗取报名资格或录取资格。这种行为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利益,也干扰了考试工作的正常秩序,对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因此,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处罚暂行规定》中规定:以假报民族成份骗取报名资格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报名资格、考试资格、被录取资格,或者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并给予1至3年不准报考的处罚;在职考生,还要通报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暂行规定》也做了与此相类似的规定。14、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国公民正确表达民族成份的权利,做好民族成份填报工作,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联合于1990年5月10日下发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对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问题作了如下规定:(1)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2)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不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可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

  10

  不再更改民族成份。(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6)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15、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优惠利率政策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10月发出的《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继续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中规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1988年1月以后发放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按2。88%给予补贴,并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年度财务支出预算。具体程序是:贷款银行按季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支行申报利息,并填报一式三联计息清单,一联备查,一联抄送当地民委,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审核后将贴息补给贷款银行,然后附贴息清单将补贴款项汇总上划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营业部。

  11

篇七: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学习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宣传资料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我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需要,是努力打牢我市广大群众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的重大举措。1、什么是民族?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作为多民族国家内所有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或作为一个地域内所有民族的统称(如美州民族、非洲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狭义的民族概念专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

  在中国,周代文献中就已出现“民”、“族”两字,并各具宗族范围内人们共同体的含义,但合成“民族”一词,并具有目前的含义,则始自198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在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一般导演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的Nation一词。“民族”一词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转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而普遍使用。

  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形成的。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范畴。划分种族的标志是体质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一般是以肤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色、面容等生理特征为主要标志。而民族则是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因此,生理特征不能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一定要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除了阶级的共同因素之外,单一民族国家,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方面,民族与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2、什么是民族问题?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六十年代,有人曾经提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它在实际上是错误的(马恩列斯和毛泽东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3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3、什么是民族特点?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

  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时期,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形成民族特点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内容,民族发展的历史等。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民族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照顾民族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民族纲领及其政策,必须根据民族特点,根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忽视或夸大民族特点,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都会在实际工作中犯下错误。只有正确认识民族特点,从民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各民族的特点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4、什么是民族歧视?

  按照民族的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它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不平等看待,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由地主、资产阶级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帝国主义压迫民族征服、掠夺、统治其他民族的行动引起的,而由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煸动民族仇恨、进行民族主义的欺骗宣传加以推动。它主要表现在,压迫民族认为,本民族“文明”、“先进”,被压迫民族“野蛮”、“落后”,并对被压迫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持歧视态度,成为危害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民族歧视成为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民族歧视,有的是公开的,法律规定的,有的是隐蔽的,实际上存在的。民族歧视对各民族劳

篇八: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县人民政府2016年4月18日

  一、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南岭少数民族聚居区6个少数民族县市的中心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我县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定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各族干部和人民不断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是抓边界领导互访与群众联谊相结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春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赶鸟节”等节日,经常与毗邻的县(市)进行县、乡、村三级干部互访,进行群众联谊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了解。二是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首先是进行纠纷隐患排查,抓住清明、双抢、秋摘等群众性纠纷械斗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超前防范,派驻工

  作组到纠纷苗头多、械斗隐患突出、宗族观念浓厚的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整治。其次,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狠抓重点、猛治热点、稳定边界、确保边界安宁”的治理方针,做好省际、县际边界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共稳妥调处了民族乡村之间因山场水利引发的纠纷928起,其中2016年,走访座谈183次,签订联防联调公约15份,协商解决边界纠纷36起,确保了边界的安宁。三是谋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各族群众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截止2016年底,在毗邻的广东、广西边界间共同修建了“致富路”35条,架起“连心桥”28座,共建“同心校”7所,同办“团结市场”14个,倡导参与发起了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共同建设的千里边界“经济带”上出现了许多“湖(南)广(东、西)村”。通过大讲民族团结,狠抓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从未因民族团结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上访和纠纷械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1999年9月副县长###同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1年4月县直11个单位、13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

  体和模范个人。2001年,江华民委被国家民委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今年5月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坚决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外商、技术,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是不断探索切合江华发展的新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谋划工业,用经营理念来谋划城镇,用项目理念来谋划财源,用人本理念来谋划民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将江华建设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桂林及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由2000年末的万下降到2016年底的万人。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在县财政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共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8亿元以上,至2016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215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81处,装机万千瓦;建成110千伏电站3

  3/7

  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成功实现了“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同时积极参加“深洽会”、“厦交会”、“湘洽会”等招商活动,不断推介江华,吸引外资。三是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过硬措施,牢固树立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观、“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效益观,“加快发展,致富一方”的责任观,全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均保持了10%-20%的递增幅度。在各边界乡镇,瑶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效明显。一方面大搞小城镇开发,建起了民族农贸市场、民族大道、停车场、客运公司等。另一方面在烤烟、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和“农户+基地+市场”的新型体系,全县边界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6万亩,成为“两广”地区蔬菜购销基地之一,茶叶面种达2300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边界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多元。

  三、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先后获得“全国尊师重教县”和“民族教育先进县”,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脱盲率为

  100%,并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实现“两基”达标的少数民族示范县。先后投入资金2500万元,进行危房改造40000余平方米,投入2700多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举全县之力,将县民族一中从山区搬至县城,并于今年顺利迈入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同时合理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撤并学校271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篇九: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学习材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这首着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

  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

  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

  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

  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

  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

  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

  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推荐访问: 关于民族团结对照材料 对照 团结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