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疫情防控 >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9篇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9篇

时间:2022-11-04 11:10:04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9篇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9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9篇

篇一: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

  作者:樊荣来源:《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第49期

  摘要: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正常的社交活动被限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府,开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学生们只能长时间留在家中并以听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一状态下,他们不仅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是会有极大可能因沉迷于网络社交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特征和心理健康现状,对他们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应对其心理危机制定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

  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课题号:2020SY041

  

  

篇二: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二、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三、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

  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三: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锻炼时间总体人数总体比例男生人数男生比例女生人数女生比例1608755667365479358512小时42519972782704147133623小时5927745438141273616932311036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及心态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探究有效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恐慌和焦虑。为保障复学后学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高校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状况。同时积极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以及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大学生;心理疏导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蔓延,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发起了一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1]武汉封城、小区封闭、道路管控,一批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行各业,对于中国人来讲都是一场大考。疫情发生后,各地专业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筛查、隔离工作有序进行,全国人民相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居家防疫。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该在2月底陆续开学的3700万在校大学生不得不继续在家延续“寒假”假期。[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超长假期,打破了在校大学生以往的生活、学习节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导致部分学生心态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同时,为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国高校积极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一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学生成长刚需。[3]高校教师纷纷化身“主播”,在校大学生也“不得不”全面接触、接受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这种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和心态的变化,对疫情过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疫情过后高校在大学生培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这都要求高校全面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及心理心态的变化,为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出应对规划和策略。为了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对未来学生发展的影响,有效应对疫情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及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对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23个选择题和1个有关学生居住省区调查的填空题,问卷分生活、学习和心理三部分,内容涵盖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生活习惯、日常起居情况、学习状态、在线学习情况、心态变化、情绪调整方式等问题。问卷主要是通过自主联系相关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并通过他们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放问卷链接,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作答。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128份,其中在校男大学生问卷1028份,女生问

  卷1100份。参与问卷作答的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学生居住省份涵盖山东、广东、四川、安徽、北京、贵州、河北、江西、吉林、黑龙江、云南、甘肃、福建、广西、浙江、重庆、天津、湖北、江苏、辽宁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参与问卷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来看,既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也有疫情比较轻微的省份。参与问卷学生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居住地既有乡村、城镇也有市区,问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问卷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和心理心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影响不大,对学习习惯和心理产生的影响较大。(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寒假期间,读书、学习、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追剧、陪伴家人成为大部分学生居家日常生活选择。疫情期间,9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绝大多数学生过着“几乎不出门”的居家生活。46.66%的大学生认为这种居家隔离状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因此与家人的关系“比以前好”。有37.69%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与家人的关系与以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居家时间久了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与家人关系不如以前(参见图1)。

  图1: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与家人关系变化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变化不大,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睡眠充足,有66.78%的大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在7-9小时,有19.31%的学生睡眠在9-10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大于10小时(参见图2)。

  图2: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

  多),有23.97%的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仅有极少数学生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约占参与问卷学生的1.6%(参见图3)。

  图3: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相对较少,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缺乏锻

  炼。75.56%的在校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65.47%男生、85%的女生一天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另有27.04%的男生和13.36%女生一天的锻炼时间在1-2小时,仅有少数同学一天锻炼时间超过2个小时(参见表1)。表1: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统计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没有太大变化(稍微增多或差不多),仅有17.12%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仍有16.63%的学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4)。

  图4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锻炼时间变化情况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明显增

  多。参与问卷的学生中,有43.56%的学生一天中的娱乐时间在2-4小时,29.7%的学生娱乐时间在4小时以上,仅有8.04%的学生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中,57.67%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自己用于娱乐的时间比疫情发生前增多(明显增多和稍微增多),有32.14%的学生认为差不多,仅有6.58%的学生认为娱乐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5)。

  图5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娱乐时间变化情况(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学习,31.39%的大学生能够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61.09%的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不过,仍然有7.52%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统计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计划及自主学习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35.51%的男生表示“自己制定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而仅有27.55%的女生表示能够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有43.27%的女生表示“基本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而按照老师计划按部就班学习的男生仅占31.61%。不过,没有学习计划的男女生比例差别不大(参见表2)。表2: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学习计划情况统计

  随着2月份各高校陆续“开学”,为完成新学期教学任务,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停课不停学”计划,借助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因此,尽管是在家“上课”,但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应为不适应线上教学或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线上学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40%以上的大学生居家学习时间(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增多。38.35%的大学生表示居家学习时间与在校时学习时间差不多。不过,也有超过21%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时间比在校学习时间减少(稍有减少或明显减少)。其中,8.36%的学生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参见图6)。

  图6疫情发生前后在校大学生学习时间变化情况对于高校纷纷开展的线上教学,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示认可,在线学习效果良好。21.9%的大学生非常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好,收获很大。32.99%的学生比较赞同在线教学,认为在线学习效果较好。有25.33%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方式一般,学习效果与线下教学差不多。不过,也有18.48%的学生不赞同目前老师使用的在线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习(参见图7)。

  图7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认知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线上教学,需要在课堂互动效果、线上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发布、课下辅导答疑等方面予以改进。数据显示,47.8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在线教学应该加强学习资料的发布,45.5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加强在线教学的课堂互动,41.5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还有36.0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课下辅导答疑(参见图8)。

  图8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增强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认知(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基本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学生对疫情防控

  充满信心。疫情防控居家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了解和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及时关注疫情发展及相关社会话题,并能够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考研、考公等。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一些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借助各种心理咨询平台进行调节和疏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53.7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产生心理恐慌,相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42.01%的学生认为疫情防控需要一段时间,面对疫情偶尔会产生心理恐慌。只有极少数学生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或无法控制,从而产生恐慌心理(参见图9)。

  图9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及表现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超过60%以上的学生感到无聊、郁闷、烦躁。其中,55.64%的学生“偶尔会”产生烦闷情绪,9.73%的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聊、郁闷、烦躁。还有3.52%的学生表示“一直处于无聊烦躁状态”(参见图10)。

  图10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缓解压力,疏导情绪。面对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选择与家人、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以舒缓情绪,还有很多同学采用看电视、上网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及自我暗示的方式调节心理压力。此外,还有一些同学通过向辅导员或任课老师寻求帮助、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等寻求心理服务帮助(参见表3)。表3: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调节方式情况统计

  四、结论与建议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对于一些学习困难和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大学生群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为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结论1.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生活习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关系融洽,生活起居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睡眠时间、锻炼时间与疫情发生前相比也没有太大。不过,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因此,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看电视、手机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时间比疫情发生前明显增多,少数学生生活不规律,女生日常体育锻炼缺乏现象比较严重。2.新冠肺炎疫情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老师们开展的线上教学方式,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过女生更愿意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学习,男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女生。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学习总时长与以往在校学习相比基本没有减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天内学习的总时长明显增多。不过,学生们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在课堂互动、内容选取、学习资料及课下辅导答疑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3.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但心理健康态势总体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极少数学生产生比较恐慌的心理,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疫情期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及防疫知识,关注疫情发展及引起的社会话题,并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业,对于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能够积极寻求疏导途径和方式。不过,也有少数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行调节。

  (二)建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同时,高校还应做好开学后学生的生活、学习安排及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保障学生能够顺利从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态。

  1.建立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高校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疫情期间,这一责任主要转归家庭。因此,高校必须与学生家庭建立起日常联系机制,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鉴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强、自主性较高的特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日常联系基本可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职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宿舍自治制度”,由轮流担任的“舍长”负责与宿舍每位同学的日常联系及与班主任的沟通、报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舍长——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学校”逐级上报联系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五级联动。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侧重于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居家生活、学习和心理动态,对于学生出现的生活、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大学生平稳度过疫情居家隔离期。尤其要发挥好大学生同辈群体在促进大学生共同学习及心理压力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大学生之间经常性沟通交流,设定学习目标,引导积极健康的心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大学生拥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当”,[4]158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达到追求更高目标的目地。[5]比如,对于女生普遍锻炼不足问题,可以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居家瑜伽、舞蹈教学与练习,设定锻炼时间彼此定时提醒,进行各种趣味活动比赛等,以青春活力驱散疫情阴霾。而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或出现心理恐慌的少数群体更应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积极发挥同辈心理辅导作用,并及时与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和学校心理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此外,借助家校“五级”日常联系机制做好学校复课准备,提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心态及开学后有无生活压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及学习模式,为开学后的校园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2.做好在校大学生疫情期间及开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调研数据来看,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及不能正确面对疫情而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因此,高校要及时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疏导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和恐慌。

  在复学前,高校应继续寻求和拓展心理援助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服务工作。比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打造心理在线网络平台,并借助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慌、抑郁等问题。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推送防疫信息,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疫情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复学后,一是要继续借助心理辅导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及时了解和化解学生出现的消极、负性情绪,帮助学生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二是积极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心理服务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由班级心理委员做好每周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汇总和汇报,学院心理辅导员会同心理健康部实时掌握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校心理中心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同时,对于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尤其是对于湖北籍学生及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省份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考研的学生群体,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减轻就业、考研复试等带来的焦虑与恐慌。

  3.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及开学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制度对困难学生群体的救济和帮扶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受疫情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要重点予以关注,制定相应的资助制度予以帮扶。开学前,高校要对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感染新冠肺炎导致临时生活困难的学生,以及受疫情影响造成临时生活困难或亟需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前做好了解工作,为学校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学校在收集具体信息的基础上要制定可行的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制度,保障困难学生开学后正常的生活、学习。具体而言,以学院为单位统计符合资助条件的资助对象,按照受疫情影响情况分类建档立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资助和帮扶。一是做好困难学生生活的帮助,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爱心捐款等方式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复学后,还可以通过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发放爱心餐券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日常生活提供帮扶。二是要做好困难学生学习上的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线上授课,这也导致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支付网络费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对于承受网络费用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放资助资金、帮助学生充话费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资助帮扶。同时,对于部分学生受当地网络条件限制而难以上网课的情况,也要及时了解,通过QQ邮箱发送课件、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开展。复学后,学院要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困难学生学业的辅导工作。三是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感染新冠肺炎或因疫情防控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的困难学生,要及时做好了解工作,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抚慰。

  参考文献:[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N].人民日报,2020-02-27(09).[2]2020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调查报告[DB/OL].http://www.78b2b.com/diaochabaogao/410773.html,2020-03-31.

  [3]“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2/t20200217_421708.html,2020-02-17.

  [4]戴维·博普诺.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胡文靖,陶漫,杨仕勇.结构功能主义视野里的大学生同辈群体功能双重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4):8.作者简介:

  李德芳(1975-),女,山东临朐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与学科教学。

  

  

篇四: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

  作者:樊荣来源:《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第49期

  摘要: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正常的社交活动被限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府,开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学生们只能长时间留在家中并以听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一状态下,他们不仅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是会有极大可能因沉迷于网络社交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特征和心理健康现状,对他们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应对其心理危机制定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

  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课题号:2020SY041

  

  

篇五: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方式

  2019年年末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灾难般地出现在全球各个地区。新冠疫情持续未除,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化,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时间段有所不同,大学生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社会认知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产生心理危机的状况也比其他年龄更加高频,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常态化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引发了许多新的心理问题,其中由于生活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了高校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由应急转化为常态化,但全国仍有多点小规模爆发疫情,在应急状态到防控常态化阶段期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疫情常态化的政策变化进行的频繁调整,使得大学生学习状态、生活方式、社交形式多向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开始出现强烈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批年轻群体,比任何阶段的人群都更多的接触互联网。疫情期间我国每天的疫情变化都无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到高等教育且思维较为开阔的群体,对国家每日疫情的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有着民族危难意识。与此同时也有着一份对待国家性的困境不能做出自己贡献的无力感、焦灼感。

  上网课有效果差、环境差,从而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同时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管教,部分学生出现应付、轻视、松垮的学习态度,而这样管控封闭下的假期收获颇少。入学后学习压力更加尤甚,大三、大四学生中出现学业预警人数占比偏高,临近毕业因学分不足等较多等原因达不到毕业要求,面临着延毕的风险。对此学生压力大,但应得到的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精神支撑却并不多。部分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计划。与此同时线上教学存在不稳定因素,如网络质量差、老师选择的教学平台不一、无法实现线下学术交流等情况,都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或深造的压力也日益显著。大四学生受疫情影响,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其在疫情下的未来发展。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疫情原因考研复试延期,漫长的等待使得学生心理出现各种焦躁、伤感的情绪,各大院校因疫情原因延迟开学,在家不能专心复习考研,考研复习也很有压力。而对于有就业目标和想法的学生,因疫情中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则出现了恐慌不安的心理。

  疫情的频发,使得新的教育模式--网课出现并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学习模式,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宿舍里都导致大学生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长时间脱离监管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陆续开始出现轻视线上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效率日渐下降。同时长时间的封闭管理模式致使大学生无法走出家门或宿舍,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而这样的娱乐模式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的情绪变得极端、暴躁、作息紊乱、精神疲惫、食欲不振。

  无论是居家还是宿舍的隔离,都使大学生更少接触外界,接触不

  同的同学、老师,原本内向的学生会更加包裹住自己的内心,甚至出现拒绝社交的问题。

  封闭隔离情况下的线上学习方式,学生无法及时沟通较难的问题,老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学生未在监管下进行的学习也有缺乏自控能力的问题,种种均会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在封闭管理隔离期间,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的宿舍,都有不可控的影响学习的外界因素影响。家中家庭成员、宿舍舍友的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不一致、长时间同居下情绪的崩溃而导致的争吵、情绪低迷。

  年级心理辅导站、各班心理委员及班干部要做好心理科普宣传工作和心理情况的动态日报制度,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做好统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心理辅导站。学校则要提前做好应对,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心理预警库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及时发现学生情况,提供求助渠道,采取有效措施舒缓学生的焦虑心境。学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尽早走出内心世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为大学辅导员和心理辅导站则应及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及日常教育中增加预防传染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在常规的心理筛查工作中做好日常监查,同时增加针对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工作。动态掌握好因疫情而造成的各种大学生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及时跟进、及时处理。

  学校及家庭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生个人则应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在日

  常的进步中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常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如有封控隔离的情况,则寻找云同伴正向利用起互联网,形成相互监督、鼓励、进步的常态化积极状态。在专业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寻求同学、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的引导与先锋带头的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及学生干部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和生活的关怀。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放在学习上,重视自身的未来发展问题、主动提升个人多方面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正规的考试,取得更多的成绩及证书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引导大三学生进行人生目标规划,不论是在考研考公还是创新创业,都应有一个合理准确的认知,提前熟悉就业市场以及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引导大四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解决好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冲突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做好所有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篇六: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摘要: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虽已成年,但是心理健康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舆论对内心世界的影响、波动,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校学生人数占国家青年群体中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国家都应该重视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干涉以及心理健康防护的教育。

  关键词: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一、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考察中可以简单发现,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由以下几类。

  首先,发现女生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低于男生。仅在心理不平衡性方面,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方面,女生均表现出更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性本身心思细腻,情绪波动较大,但是又由于同年龄段中女性心理发展较男性更为成熟,所以在调查结果在也发现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所报告的主、客观社会支持情况及利用程度都显著高于男生,并且更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由此可以表明女性易受疫情的问题而导致心理健康出现状况,不过女性在发现问题之后,往往能够积极的应对,更多的寻求社会支持,从而一定程度上排解心理问题。

  同样通过对样本群体的分析可以看出,面临毕业阶段的学生在面对疫情时会有更多的担忧。由于毕业生的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开学延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影响求职以及毕业、无法实施正常的学习计划、在家里的无所事事等几个方面,往往会加剧毕业生的压力,造成心理问题增加,危机程度更高。并且疫情对人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带来的影响也会间接在毕业生上体现,这也就加大了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毕业生关注的诉求集中在自身安全、正常毕业、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情绪调节等问题上。

  总体而言高校的学生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学校以及社会依旧需要多思考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尽可能地解决大学生的各类问题,并且帮助大学生排解疫情期间的负面心理波动。

  二、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护教育主要是包括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教育,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有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了解自己从一定程度上判断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疏通心理的障碍,预防心理疾病,增强心理素质的能力,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其实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的防护,这个时候高校就应该承担起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尤其是在疫情之下,高校除了要保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护教育,无论疫情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还是直接,都不容忽视。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高校中的学生面临的挑战以及困难也非常艰巨,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在承受一种或大或小的考验。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防护教育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心理健康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保持心情愉悦、缓解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和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地引导健康生活

  在面对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如果高校一直以一种紧张、特殊的生活方式强制要求学生,这也会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心理压迫,带来更大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在保障学生健康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恢复以往生活,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维持着正常的状态,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来给予自己身体上的能量,并且能够制定一些生活、学习计划,保障每天都能够在一个“有事可做”的状态,避免由于懒惰而带来的心理情绪变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通过实现每一个简单的任务和计划,来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愉悦感与收获感。另外,学生也可以尽力保持每日规律的自身生活作息,在一点一滴中恢复生活的秩序感,避免各种无形的校园生活压力,

  从而一定地排解心理压力危机。这一切,也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和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恢复正常且健康的生活,在学生面临问题时能够积极解答,达到心理健康防护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体育运动实现有效地宣泄心理压力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高效宣泄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以及喜爱。通过体育运动,在锻炼了健康体魄的基础上,也能够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坚实的身体物质基础。在许多临床医学中,体育运动都被认为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辅助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方面疾病的方法,比如慢跑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很好地减轻抑郁程度,使得患者自信心加强,身体状态从而转好。并且一定程度上的活动量,对提高脑细胞的功能及工作效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很好的减轻学生身体、心理上的疲惫感,为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当学生在生活遇到焦虑、抑郁等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去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运动,能够很好地减轻这些负面心理问题。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疫情期间,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上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坚毅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在之后的社会竞争中面临来自各方面人和事的压力时,能够有坚强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康的体魄来解决问题。

  (三)开展线上辅导等间接心理健康防护

  在疫情期间,可能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之间心理健康防护教育,这个时候高校以及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考虑运用不同的教育技术来实现心理健康防护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疫情期间教师以及高校应该密切地关注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情绪变化,通过线上辅导的网络技术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网络心理健康防护教育,包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内容,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积极引导,采用科学的干预方式以及心理健康防护教育方式进行辅导和指引,让学生在学校或者居家隔离期间都能够有效的将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危机情况进行有效缓急,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另外,哀伤辅导模式的使用,是现今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理论。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

  生从情绪接纳、宣泄以及表达的多个方面来实现心理压力的排解,对学生在疫情期间所面临的负面情绪问题进行辅导。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去进行一些冥想的练习,例如进行腹式呼吸、蝴蝶拍等,同时让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播放或者推荐一些帮助、辅助冥想的视频、图片教学材料,或者是在学校中安排一些关于冥想的宣传手册等,从多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心理实现健康发展。

  四、总结

  2020年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爆发,导致了数万人感染甚至死亡。各行各业面对这种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人们稳定的生活也被打破,如何维持内在心理的平衡健康,成为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正处青春时期的高校学生,在面对疫情时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健康影响,伴随着现在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而随之而来的人们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受到高校、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突发事件舆情中的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引导研究[J].吴彩虹,曹建平,卿再花.新余学院学报.2019(05)

  “互联网+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复课开学前的心理防线建设,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科研项目(2020KY15)

  杨波,女,汉族,湖北鄂州,1984-12-01,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许洋,女,汉族,河北清河,1979-03-22,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七: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二、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三、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

  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八: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

  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

  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1.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

  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

  “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

  1.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

  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

  1.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

  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九: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有感

  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大学生蜗居在家,心理健康的位置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心理健康影响着我们的抵抗力,也会对我们居家学习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认真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增长一些心理知识和技能,也能够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来让我们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安分居家中,这既是为疫情做贡献,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好身心状态,以更好状态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记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谣言满天飞,阴谋论遍地,几乎点开每一个网页,我们都会主动、被动地接受许许多多负面信息,这一方面让我们产生了对新冠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日常生活被大量负面信息扰动,从小看这只是个人的心理情况出了问题,从大了看,人人自危,社会就会出乱子;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居家生活当做一种常态,在平凡琐碎中寻找治愈自己的微小力量,然后积微成巨,慢慢地,我们就掌握了调整个人心态的能力;另外,正确认识获得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有信心,适当关闭一些获取疫情信息的通道,才是我们在疫情当中能做的、为这场抗疫战添砖加瓦的事情

  看到新闻上说,江苏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首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这本书从疫情科普入手,介绍了疫情压力下常见的25种心理应激反应及其身心调节技术,共计3万余字;此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媒体的热烈讨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在每一个抗疫的家庭里几乎都背负着普及正确的、权威媒体发布的防护和辟谣知识的责任,也有为周边解读区县最新衣食住行政策的义务,那么,为了做好这些事情,大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把事情只往坏处想;自己吸纳的负面信息是否适度,也要适时反思;每日需要我们留心的资讯中,其实负面信息是远少于正面信息的,只是我们的焦虑把负面信息无限放大了而已;另外,当我们看到一个好像较为负面的新闻时,不妨关心一下其中的事实和数据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根据事实来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来得合理、是否应该出现;也应该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遇到一个自己焦虑的事情时,不妨从政府的角度、医生的角度、志愿者的角度分别去看,更全面地去了解事情的全貌、可能的影响,坚守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保持对中国的信心和希望,这样,许多的阴谋论便不攻自破,而那些售卖焦虑的谣言制造者哗众取宠的言辞,也不再会像之前那样萦绕在我们心头;要知道,疫情虽然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但是忧郁的日子终将过去,影响必然是短暂的,一切都将得到改善并且成为过去;而对

  待过去了的食物,我们有着选择以何态度面对苦难的自由,抱持着对前景的企盼,我们才不会因为忽略掉身边的美好事物,而陷入焦虑的陷阱;

  最后,我们身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行动,不光要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提醒自己的家人:无论未来如何,但是此刻我们仍然健康,可以继续努力生活;将个人和家庭卫生的重要性强调,让家人明白消毒、洗手和戴口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疫情传播,这些提醒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努力用积极的心态影响身边的人,并最终将这扩大了的、包围着我们的积极反作用于自己;要知道,我们并不用过分担心“达摩克里斯之剑”,即使它会落到我们头上,也会有许多人陪伴我们一同面对,而这些人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祖国;

  

  

推荐访问: 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疫情 健康状况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