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冶河威州泉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冶河威州泉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26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冶河威州泉出露区的地形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及水质测试,对冶河威州泉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利用SWOT模型对其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根据功能分区理论提出了今后旅游开发建议。分析认为,冶河威州泉作为典型的泉水-河流型湿地景观,泉水资源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与旅游开发潜力,但同时也存在开发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劣势。开发初期宜采取“增长型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建立具有较高产业价值的湿地景观,利用市场的推动来更好地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湿地;旅游开发;冶河;威州泉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威州泉是石家庄地区流量最大的泉群,位于井陉县威州镇。泉水主要沿冶河两岸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溢出,为河流侵蚀形成的上升泉群,总流量约3.09亿m3/a[1]。威州泉的补给使冶河下游具有稳定的径流量及水质条件,保证了冶河威州段的良好生态环境。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冶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河谷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前期调查发现,冶河威州泉域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生态环境开发目标区,通过对威州泉出露区进行一定景观改造,就可以有效提升景观质量,建立具有较高产业价值的生态旅游景观,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地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因此,本文对威州泉所在的冶河河谷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威州泉出露区开展了地形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及水质测试,查明了威州泉出露区的地层、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现状,并利用SWOT模型[4]对威州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

1 自然地理概况

威州泉所在的冶河上游分西、南两支,西支为绵河,南支为甘陶河,二者在井陉县北横口处汇流后称为冶河,随后穿过井陉县城、威州镇等向北经平山县注入黄壁庄水库。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起伏较大,上游两岸山峰海拔高程一般为700~1 200 m,中下游为丘陵,海拔高程为120~150 m。流域范围内沟谷纵横,为典型的树枝状水系[5]。

冶河在威州镇岩峰至坡头村一带的河床是盆地最低侵蚀-排泄基准面,地下水通过可溶岩地层中的溶孔、溶洞及溶蚀裂隙流向排泄区,在该段河道及两岸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以泉的形式溢出,形成威州泉群[6]。威州泉群包括大小泉群约十余处,其中以威州附近的西庙泉组和坡头泉组的溢出量最大,是枯水季节冶河河水的主要来源。

[BT2][STHZ]2 研究方法

[BT3][STHZ]2.1 地球物理勘探

坡头是目前威州泉群的主要出露区。为探测坡头泉组泉口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确定泉群的涌出途径和第四系地层的性质,为后期工程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在坡头泉组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共布设两条测线,两测线布置呈十字正交,布线长度总计610 m。勘探以高密度电阻率法为主,在较复杂部位利用面波法进行验证,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

[BT3][STHZ]2.2 水量及水质调查

在开展研究区水量与水质调查时,分别采集了威州泉及其上下游冶河水样5组,并进行常规指标测试,以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规定值作为评价标准,对各段水质进行分析。

[BT3][STHZ]2.3 地形测绘

通过开展地形测绘,查明了拟开发区水流动路径及地形坡度变化,以便在天然环境基础上对泉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测绘使用的是南方NTS362R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2 ppm。测绘总面积,测量点位总计75个。

2.4 生态旅游开发分析

SWOT 分析法是旅游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利用SWOT模型分析旅游产品、内外环境,并与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比较,可明确景区在内部条件上的优势和劣势,识别环境中影响景区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把握有利条件,避免不利的环境威胁[7]。在大量野外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冶河威州泉湿地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今后旅游规划思路。

3 威州泉域自然环境调查

3.1 水文地质条件

威州泉群为井陉盆地主要的岩溶地下水排泄区,泉群北侧地层产状呈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使下寒武统紫红色黏土岩出露地表,岩溶水由西南向东北运移至泉群北侧时受阻,地下水位抬高,因含水层被冶河侵蚀使地下水溢出,并沿河谷排泄,形成河岸型泉群[8]。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结果表明,坡头泉组地区下覆地层为石灰岩,埋深为10~30 m,泉水出露标高平均在180~185 m之间,上覆地层为第四纪砂卵石层,厚度沿冶河流向略有起伏。部分地势较低处,岩溶水穿过上层砂卵砾石,以泉的形式沿河漫滩和Ⅰ级阶地涌出,见图1。

2、政府的支持重视。

4.2 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1)采取多种开发模式,拓展旅游市场。市场和营销是影响旅游市场的两大因素[10]。井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名胜古迹众多,有名山游、历史文化游(如苍岩山、秦皇古道、唐宋古道等),但独缺水景旅游,因此威州泉湿地资源就显得格外宝贵。另外,除了必要的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外,还可适当的吸引外资参与,充分利用其周边已有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内容,在“泉水湿地旅游”主题下增设民俗活动体验等,甚至旅游、餐饮、房地产都可以成为开发对象。最终,将冶河威州泉域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湿地文化旅游区。

(2)注重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开发湿地势必会改变原有生态环境。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开发前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兼顾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景观方面需求,维持“水-植物-动物”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1112],注重多种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的构建,营造适宜本地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提供配套条件支持,完善服务质量。 湿地生态旅游是一项包含“食、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消费的综合娱乐活动[13],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目前,泉群周边配套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尚不具备良好的吃、住、行条件。当地政府及相关的交通、旅游等部门应密切合作,共同规划开发泉群湿地,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逐步强化生态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威州泉湿地生态区为立足点,带动周边景点的开发,从而实现本区旅游服务的一条龙化。

[BT3][STHZ]4.3 景观开发方案

在地表环境调查、泉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地形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上,对冶河威州泉湿地核心区约0.8 km2的区域进行了开发利用规划。该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环境条件,打造环境优美的亲水景观,按照旅游功能将研究区分为以下5个主题区,见图3。

(1)赏泉区。该区域目前为荒地,周围绿树成荫,没有住房和农田,泉水从多处涌出,汇流后随地形坡度向西北流入冶河。可以将各个小泉群互相连通,建设连廊、亭宇及亲水平台等,形成一片绿色赏泉廊桥。

(2)泉水主题公园区。该区域目前为玉米地,面积约为0.1 km2。由于地势偏低,该区成为溢出泉水汇集地。可以将东南部泉水引入该区,形成大片的较浅水域,再修建假山、怪石、绿树、喷泉等景观以及娱乐亲水设施,形成丰富的水上娱乐区。

(3)生态湿地区。该区域位于泉群外围的冶河河谷,内有多处河心岛。可以通过植被改造、人工构建鸟巢、挖掘湿地物种资源等措施,形成集科普教育与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岛屿-湿地观赏区。

(4)渔业养殖观光垂钓区。泉群中部现有约0.1 km2的渔业养殖区,由南至北连为一体,主要养殖俄罗斯鲟鱼、虹鳟、金鳟、白鲑、香鱼等名贵鱼种,不但经济价值巨大,而且具观赏价值。适当改造后,将渔业养殖和观光垂钓相结合,既保障养殖户利益,又可带动观光旅游。

(5)农家乐区。此区域目前主要为庄稼种植区,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整个泉群尽收眼底。可将其开发为生态农家院,并与其北部的采摘园区相连接,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和住宿,解决旅游区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5 结语

冶河威州泉域生态湿地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劣势并存,但是总体来讲,优势强于劣势。在生态旅游开发初期宜采取“增长型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内部资源优势,以泉水-河流湿地形态为主题,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建立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典型湿地景观,实现本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工程供水水源评价报告[R].2006.(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Water Supply Assessment Report of Huaneng Shangan Power Plantphase Three Project[R].2006.(in Chinese))

[2] 丁季华,吴娟娟.中国湿地旅游初探[J].旅游科学,2002(2):1114.(DING Jihua,Wu Juanjuan.A Preliminary Probe into Wetland Tourism in China[J].Tourism Science,2002(2):1114.(in Chinese))

[3] 张学知.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1):110111.(ZHANG Xuezhi.Biodiv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J].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1,9(1):110111.(in Chinese))

[4] 谢楠,王金叶.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171175.(XIE Nan,WANG Jinye.SWO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Baiyin’aobao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22(4):171175.(in Chinese))

[5] 陈利江,徐全洪,李庆辰.河北省山区湿地的类型与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91394.(CHEN Lijiang,XU Quanhong,LI Qingchen.Analysis on Types and Causes of Wetland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Hebei Provinc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9(1):391394.(in Chinese))

[6] 田级生.太行山东麓岩溶大泉成因及其开发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6):4144.(TIAN Jisheng.The Causes and Exploitation Study of The Karst Springs in Eastern Foot of Taihang Mountain[J].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1983,(6):4144.(in Chinese))

[7] 杨庆,卢万.东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桉树科技,2012,29(1):5558.(YANG Qing,LU Wan.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Wetland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East Lake[J].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2012,29(1):5558.(in Chinese))

[8] 邓清海,马凤山,袁仁茂,等.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地区水文地质研究及隧道开挖环境影响效应[J].第四纪研究,2006,26(1):136143.(DENG Qinghai,MA Fengshan,YUAN Renmao,et al.The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Excavation of the Extralongtunnel of the ShiTai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J].Quaternary Sciences,2006,26(1):136143.(in Chinese))

[9] 王亮.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8):152156.(WANG Liang.A review on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8,33(8):152156.(in Chinese))[ZK)]

[10] [ZK(#]Wang,W.,Chen,J.S.,Fan,L.,et al.Tourist Experience and Wetland Parks:A Case of Zhejiang,Chin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2,39(4):17631778.

[11] 田冰,张义文,魏立涛,等.河北省湿地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30133.(TIAN Bing,ZHANG Yiwen,WEI Litao,et al.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and Sustainable Use in Hebei Province[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1):130133.(in Chinese))

[12] 李莉莉,刘炳江,徐齐福.试析我国湿地的退化、保护与恢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138141.(LI Lili,LIU Bingjiang,XU Qifu.Degeneracy,Safe Guarding and Resumes of Wetland in Our Country[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6,31(3):138141.(in Chinese))

[13] 邢晓光,刘存歧,王国江.湿地公园的设计建设探讨—以上海崇西湿地公园建设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5):5153.(XING Xiaoguang,LIU Cunqin,WANG Guojiang.Probe In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ark: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hongxi Wetland Park[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7,5(5):5153.(in Chinese))

推荐访问: 旅游开发 生态 研究 冶河威州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