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8篇)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8篇)

时间:2022-11-21 1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8篇)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镇乡村振兴创新亮点经验做法  镇乡村振兴创新亮点经验做法_镇以“党建带村、项目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为方针,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8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镇乡村振兴创新亮点经验做法

  镇乡村振兴创新亮点经验做法_镇以“党建带村、项目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为方针,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红色引擎”引领“三基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儿时故乡”“梦里老家”。

  一、推进“三化”工程,补齐基建短板。_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三化”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道路硬化工程。整修镇区主干道“搓板路”_公里,扩宽乡村公路_公里,道理刷黑_公里。硬化村组泥巴路_公里,整治沟渠_米。铺设雨污分流管道_米、污水管网_公里,建设大三格式化污池_处。开展村庄亮化工程。着力进行房屋和围墙的立面改造,拆除乱搭乱建的鸡圈猪舍,建设农村“小三园”_平米,整治房屋_户,安装太阳能路灯_盏。杨集村以党员带动群众,全员上阵,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打捞的鹅卵石铺路、废砖废瓦砌墙、竹子木头围栏,打造富有乡土气息的美丽家园。开展乡村绿化工程。依托主干道将绿化工作向村庄内推进,见缝插绿,在可视范围内做到应绿尽绿。高标准打造绿化节点,在与主干道相连的村组道路上栽植品类相同、规格不同的苗木,实现错落有致。在农户房前屋后种植常绿植物,减少绿植养护成

  本,保持四季常绿。目前建成净化湿地_处,种植各类绿化树_万株。

  二、建强三支队伍,提升基层治理。_镇践行“枫桥经验”,建强三支队伍,创新工作方法,聚焦矛盾调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组建一支法律顾问队伍。依托乡镇法庭、司法所选聘法律工作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普法宣传。先后调解各类涉法案件_余起,接受群众法律咨询_人次,并积极开展“七五”普法、民法典宣讲等活动,提升基层群众学法、用法、敬法的意识。打造一支志愿服务队。主动号召党员干部、预备党员、退役军人、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打造一支_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排忧解难。_疫情期间,在社区值守、物资代购、居家排查等一线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选配一支矛盾调解队伍。精心选拔_名负责任、能力强、威望高的群众代表组成矛盾调解队,积极配合村(社区)调解群众纠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勤回访”,把基层群众矛盾调处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年初以来,化解各类群众纠纷_余起,有效维护基层和谐。三、多元特色结合,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_镇走出一条经济多元化和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之路。

  “党建+合作社”积极创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_万元,新建容量_多吨的冷冻库,以及占地_平方米大型桃子交易市场,开展“党建+合作社”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在解决桃子销路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_万元。

  电商平台助力增收。借助电商平台开拓黄桃、油桃、桃胶、食用菌等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集体增收。今年_月,乡镇党W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各地网友推介优质桃、_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网友围观量达_万多人次,成交订单_多笔。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抓手之一。我们把贫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队变前队,实现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一、加强深度“融合”。X、强化有机融合的“指挥部”。着力优化部门设置,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职能融合。按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精神,适当提高该职能部门级别,加强“指挥部”,实现精兵强将、精准布局、精准指挥。X、突破各部门壁垒。现在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导致政策相向不相合、条款相似不相连的制度“打架”局面。要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政策、大职能、大信息、大相融的制度体系一张网和一致性,X、优化政策体制设计。近细远粗,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调整和推动有机融合的政策和制度。要尽快梳理出此类政策的漏洞,及时调整,细化、优化、实化。二、在制度层面提供有力保障。X、重政策激励。宣传推广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乡村工作的村支书,抓舆论、树典型,每年省评选表彰X个优秀“头雁”,同时评选市、县级优秀“头雁”,为村书记造势正名。针对问题加强统筹。建立政策措施,把主攻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融合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近年来产业扶贫中见效慢、期效长、考核难所导致的“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的问题,延长考核年限,优化考核指标,使之与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X、重精细化。紧扣“精细农业”目标,做精品、创品牌。以个个贫困村为

  点,组织起来,调动内生动力,带动周边连片开发,创建“精细农业”示范点。以此作为脱贫巩固成果阶段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造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精细农业产业扶贫典型,避免典型“一枝独秀”“不可移植”的现象。把精细农业开发,作为区域农业体系链、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的重要战略“棋子”,确保脱贫与振兴的长效机制,使省定贫困村实现“产业兴旺”。

  X、重产业园。着眼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用改革开放成功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力度,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力于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开创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样板,培育更多“集团”,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中,做优做强,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之战。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夫受益万余人次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育了名以上电子商务有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进展

  只做精品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聚焦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形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质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大力培养农村“当家人”、培养村级电商“领头人”等*项具体举措,切实创优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财政投入,近年来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增加,仅扶持“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市财政就统筹扶持资金*万元。支持帮助农业科研人才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多万元,落实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亿元。

  聚焦本土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发掘内生动力。*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一是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乡土培育计划。为解决本土村才队伍存量小、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年起创新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年时间,培养*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

  1

  只做精品

  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出台了“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扶持意见,促进学员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目前,全市共招录“一村多”学员三批次*人,其中党员*名,村干部*人,创业人员*人,培养了一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百人计划”。结合乡村现有人才资源实际,创新提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计划”,打通乡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细胞。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教育、乡村卫生计生等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每年重点面向全市基层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选拔*名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通过轮岗交流、“联校协作发展”交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交流教师人才*余人次;采取“县乡审核、免费培养、认定学历、回村服务”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多名、基层村医*名,打造了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乡村教育、卫计人才队伍。

  三是推进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万元,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余人次。大力开展贫困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农广校,集中培训*人次、送教下乡*人次,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常发杰、张瑞等*人获得国家、省级“最美农技员”称号。

  聚焦人才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市以柔性招才引才为抓手,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补足乡村人才紧缺短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2

  只做精品

  一是强化院士专家产业支撑发展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乡村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高端引领,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家,先后与以钟志华为代表的*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项目*余项,开发新产品*余个,获授权专利*项,破解技术难题*余项。打造了竹山县巴山食品、房县九方魔芋、*市金陂水产等十多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其中武当动物药业院士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共建致力乡村建设。

  充分借助东风公司和省内外高校人才资源发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市企共建”“校企共建”“校县共建”等人才工作合作,探索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引才借智为目的”的引才模式。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大学、武汉市教育局等与竹山、房县、郧西等建立了人才共建项目。驻市高校和东风公司共建研发平台为县乡培训主导产业所需各类人才*余人次。实施农业领军人才产业团队扶持计划。

  为弥补乡村领军人才不足,全市整合各类农业专家及农业领军人才资源,组建茶叶、特色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个专家服务团队,制订专家服务团队分片服务、包村联系、巡回指导制度,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及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服务,下基层开展专场服务*多次。实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评选,分三批次共遴选出特色基地*个、领军人才*名,通过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全市近*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3

  只做精品

  聚焦人才引才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市不断畅通引才渠道、创新聚才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扎实推进“我选*·圆梦车城”计划。各地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近年来,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个,累计接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

  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受益*万余人次,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了*名以上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搭建能人回归创业平台。针对乡村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各地积极牵线搭台,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带领致富、参与治理,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

  4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只做精品

  村乡村振兴典型经验亮点做法

  聚焦从严管党治党,切实提升服务能力群众生活服务水平怎么样,主要看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村坚决把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抓,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实施“阳光党建”服务品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通过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有效提高党组织成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使党内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节日活动、火灾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效丰富村民的生活常识。在日常工作中,村级通过明确分工、分工协作的宗旨,将责任落实到人,使村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有人倾述聆听,有人帮助解决,不断完善推进村级服务机制,提高村级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因地处**九华山交界处,环山绕水,交通条件给产品销售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增强了人们大力发展产业的信心。秉着“特色产业,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村村民逐年发展起土鸡养殖、中药材种植、肉羊生猪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产业的扩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信心,也让他们的口袋慢慢鼓了起来。

  1

  只做精品

  近年来,该村累计*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种植黄精高达*余亩,养殖生鸡**只、肉羊*头、猪*头,新建养鸡厂*个,发展养殖水产*处。如今,该村特色产业的规模仍在逐渐扩大中,继续保持着为人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好态势。

  稳步推进“双基”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双基”建设始终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通过强化村级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村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该村共实施*条水泥路畅通工程,总长达到*公里,涉及*个村民组,受益群众*余人,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出行效率,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近年来,随着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改造升级,先后实施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更有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石子路到水泥路,从露天广场舞到文化活动室,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身体素质提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2

篇五: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经验

  精心推进六大“三年行动计划”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随县答卷”

  随县是农耕文明发源地、炎帝神农诞生地,是全国农业大县、林业大县、水利大县和粮食大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机遇所在、优势所在。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我县早谋划、快作为,以六大“三年行动计划”破题,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随县答卷”。

  一、实践和经验1.“1+6”举旗定向,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党的十九大一召开,我们就在全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先后召开不同层次的务虚会、研讨会、“诸葛亮会”43场次,发动全县出招献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随县乡村振兴总体实施方案。随后,精心拟定了六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即农业产业转型、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改革创新、强化机制保障等六大“三年行动计划”。针对这六大计划,又在全县组织全体党员议、领导干部评、专家学者审,对每个计划“三过堂、三会审”,深究细考,反复“挑刺”,直至每个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时限到天。六大

  计划共涵盖71个重点类别、403个具体项目,可操作、好监控、易考核,成为精准的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与总体方案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既长短结合又粗细配套。如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每年每个镇新建改建厕所多少处、精准灭荒多少亩,哪些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等,全部清单化、台帐化,用三年时间引导农民改变卫生习惯,每村每塆实现干净整洁。再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念好民生“八字经”,细化到每年重点建设哪些道路、哪些医院、哪些学校,等等。

  2.示范带动试水,破冰乡村振兴三大难题。每年选择10个村,开展六大“三年行动计划”示范创建活动。一是高标领创,探索解决“干部怎么办”的问题。由10名县委常委挂帅包保、全体县级领导参与、镇村负责实施,根据规划列出清单,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会战推进,强化督导、定期通报,用试点实时引导全县。二是全员上阵,探索解决“群众怎么干”的问题。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把如何振兴交由村民自己做主,让群众更有话语权,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如在“十大荆楚最美乡村”的柏树湾村,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村民等5类群体开展百分制考核,考核成绩作为配置农

  户资源、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群众参与热情全面高涨。三是多方筹资,探索解决“资金怎么来”的问题。改变过去政府“包打天下”的做法,每年筹措亿元财政启动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投资参股等方式,调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实现政府花小钱撬动社会大资本的效果。如在淮河源头的龙泉村,用各类奖补政策支持该村社会化发展漂流项目,使“淮河漂流”成为鄂豫两省知名乡村旅游品牌,该村2/3农户籍此实现增收致富。

  3.创新机制聚力,点燃乡村振兴强大引擎。创新三大机制,为六大“三年行动计划”快速推进增添强大动力。一是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实行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管人、管钱、管事的高效协同,让“三驾马车”变身“雷霆战车”。用好各种平台载体,及时总结分析,推动点上经验面上开花。二是建立联村协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地域关联等不同类型,按照每个区10到15个村的规模,建起21个乡村振兴协作区,促进协作区内资讯、资本、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实行打擂比武机制。分类制定全县381个村的考核规则,按季度组织乡村振兴专项观摩评比活动,重点比新人新点新变化。对成绩突出的村,除物质奖补外,在村干部选拔公务员、选举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及评先表模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问题和困惑

  1.思想差距是束缚。从农民群众来讲,部分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缺乏主人翁意识,习惯“等靠要”,主动参与不够。从基层干部来讲,有的干部茫然无措,不知道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习惯用老观念看待新问题。

  2.投入不足是硬伤。从中央到地方历来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投入不够,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对农村欠帐较多。随县建县晚、版图面积大,这一情况尤为突出。以交通建设为例,我县路网密度79千米/百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42千米/百平方公里)的55%。

  3.人才流失是软肋。农村青壮年和较高学历者不断外流,留守乡村的多为老弱病残幼,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大量存在,部分村庄日益凋敝,难以支撑乡村振兴。

  三、建议和对策1.持续推动思想解放。一是省级出台激励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省级加强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调度,促进各地比学赶帮超。三是省级制度化组织“三农”干部特别是“五级书记”培训、研讨和外出考察,用思想的“解放”带来行动的“突围”。2.坚持优先发展原则。一是政策优先。省级层面优先研究出台鼓励“三农”发展的系列政策。二是投入优先。优先考虑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保障。三是工作优先。在工作导向上向农业、农村优先倾斜,持续加强农村

  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3.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改革放权,赋予县乡足够的权限,按块分配资金资源。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将乡村治理、环境保护、宜居村庄建设纳入中长期贷款,降低农业投资、农业项目的贷款利率,增强农村造血能力。三是实行土地指标入市,支持市县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建立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推动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入市交易。

篇六: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只做精品

  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典型经验做法

  联结红色纽带,共走“益企强村”振兴之路。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活动,通过村企联合、村校联合、村院联合,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化、村落城镇化、服务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村企联建项目*个,实现涉农村(社区)联建全覆盖。

  启动“民企乡村共兴”行动,推进企业与乡村组织共兴、人才共兴、产业共兴、文化共兴,由工商联牵头,县级相关部门负责,联合企业和村级党组织组建*个党建联盟行动队,建立*个“企村共兴”服务站,以党建引领推动村企要素互换、共同发展、共兴共赢。

  讲好红色故事,推动“党的政策”声入人心。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积极发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三农”领域代表人物担任宣讲员,深入乡村讲堂、院落林盘、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忆感人瞬间”“话乡村变化”“晒幸福生活”“讲奋斗故事”“谈乡村未来”等*个方面,宣传*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所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坝坝会、入户会、林盘会*次,参与群众共*万余人次。

  挥舞红色画笔,绘就“安逸乡村”美丽画卷。实施“安逸乡村宜居行动”,选派*名机关党员干部蹲点调研、指导服务、直接参与,推行“拆、收、改、栽、

  1

  只做精品

  画”五字工作法,实现全县垃圾有效处理村*%、污水有效处理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县委办机关党W与百家池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创新探索“一核三微”基层治理模式,将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夯实了乡村振兴底部基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富民村居图已然呈现。

  凝聚红色力量,铺满“强村富民”幸福底色。实施“归雁兴村工程”,回引*余名善经营、懂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治村,培养发展农民工党员*名,优选储备农民工后备力量*名,选拔任用农民工干部*名。实施“民星培育计划”,立足竹和椪柑产业,开展名师、名医、名匠、名家等“本土菁才”*大培育行动,实岗锻炼*名本土人才,培育“土专家”*人、新型职业农民*人,评选出“椪柑大王”“红色电商达人”“乡村女领头雁”*名,*名本土人才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实施“合伙人引进计划”,柔性引进中柑所、中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人。

  2

篇七: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镇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交流发言我是*县*镇党委书记*,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万人,2021年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工程、德善工程、摘帽工程”,以决战决胜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举全镇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镇*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1、党建引领是“万事之要”,要始终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无论是抓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得树起“党建统领”的意识,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一是抓班子,夯基础。从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牢牢压实村党支部书记责任,巩固村“两委”换届成果,深化村干部履职评估、动态调整等管理机制,发挥“头雁”作用,打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基。二是抓监测,防反弹。从严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压紧压实党建、扶贫、民政等部门和帮包干部责任,用好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和政策兜底保障措施,着力抓好老弱病残户、脱贫边缘户的动态监测调整和即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建网格,强保障。从严落实“党建+”网格工作机制,整合扶贫、信访、综治、安全和人居环境等网格员队伍,科学划分网格,实现“一张网”管全部,抓实干部网格化帮扶、村规民约制度落实和乡村驿站积分兑换等载体,激活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是抓整治,优环境。从严守牢生态底线,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美在家庭”创建,持续抓好农村改厕、危房改造、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任务,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实现“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目标。

  五是讲文明,树新风。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加快建设一批孝善文化示范村,真正让“孝善”成为镇办道德建设的靓丽名片。

  2、经济发展是“民生之源”,要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没有产业振兴做“里子”,就不长久,也不稳固。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带动。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摸清家底,结合不同村居、产业的特色,进行多样性、互补性、连贯性的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利用好省市县出台的关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借势借力以政策撬动和激活市场主体,吸引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点面结合,融合发展。围绕“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积极振兴果业产业,改造老果园、发展数字果业,持续做大做强沂源苹果的绿色、数字、优质品牌,不断延伸育苗、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农文旅融合等产业链条。坚定不移规范发展“村头工厂”,推进小微扶贫站点扩面升级,扶持发展桔梗加工、腰果去壳、玻璃贴花等见效快、易操作的手工业、副业项目,努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三是搭建平台,一体发展。强化平台思维,依托县国有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成立镇子公司,积极链接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销售平台等高端资源和市

  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抓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规范运行,加快土地流转,构建起“平台公司+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上下贯通、利益联结、一体发展。

  3、创新有解是“破题之剑”,要始终坚持以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发展,打破旧思维,开拓新路径才能精准推动数字农业发展。一是示范带动。聚焦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十项带动工程”,高标准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重点抓好16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全镇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趟出路子。以点带面,大力推行“十统一”种植模式,加快水肥一体化发展,向前沿技术和产业规模要效益。二是引育人才。实施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和数字农业专家田间课堂等方式,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提升品牌。依托阿里巴巴(沂源)“产地仓”、京东等平台,推进互联网+产业链+消费链,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实施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延链发展。扶持山东飞龙、山东尊海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企业智慧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资料、智慧冷链物流等方面的企业和项目,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努力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

篇八: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X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首先,坚强产业现代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XX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一轴两带”(工业主轴、两侧农业产业带)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增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一是持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开办“企业+自管委+农户”的“家庭工厂”,将纺织产业生产作业流水线引进老百姓家中,优先在XX、XX聚居点试点后再总结推广,实现群众不出家门也能挣钱,探索出一条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二是持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XX乡初步形成了以X-X-X山一侧为主的左侧农业产业带,以同盟村为主的右侧农业产业带。通过土地流转、已征土地“以租代管”模式,形成以猕猴桃、茶叶、特色种植为主的近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带。从经济上看,这种千家万户“划田埂而种”,小块农田生产效率低,规模化程度不够,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大量农民务工,造成土地经营分散、闲置,土地产出率难以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来源单一、收入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盘活现有房屋、厂房、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显得尤为重想,通过、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其个,坚强引培并举,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XX农业的未来。我乡正在探索与XX农业大学、辖区内纺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方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纺织生产、特色果蔬种植培训,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改变。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想加大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则,乡村组织强化自身建设,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最后,坚强以文化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想搞好,既想“富口袋”也想“富脑袋”,涵养文明乡风,增强乡村“软实力”。一是在“关键小事”上勇于作为。在农村,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想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

  二是在新村管理上找突破。XX乡聚居点不同程度存在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多、乱堆乱放杂、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实施“四张清单”管理制度,从私搭乱建、菜园治理、卫生秩序、文明创建等方面治理出一些成效。

推荐访问: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 乡村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