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菁选3篇

2023年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菁选3篇

时间:2023-01-21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  1,繁华地带入(如)厕难  2,甘败(拜)下风  3,路上的猪被车压(轧)死了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菁选3篇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

  1,繁华地带入(如)厕难

  2,甘败(拜)下风

  3,路上的猪被车压(轧)死了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2

  (一)学习方法

  朱光潜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和著作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关于写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学生的喜,他的许多著述内容丰厚,语言精当、风趣,读来兴味盎然,这与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坚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来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我们阅读《咬》文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咬文嚼字”,它是个老词儿,元代乔吉有一篇叫《越调·小桃红·赠刘牙儿》的散曲中说:“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明代冯惟敏一首《满庭芳·书虫》一词也有这样的句子:“蠹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贬义,一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一是讽刺死抠字眼儿。《咬》文中的用法则不同,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常说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其次,学习《咬》一文要注意精读,抓住主线,扼要归纳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驭“事”,理充词沛的特点,文章达到了理至事随,说理充分的水*。

  最后,要注意积累词汇,结合语感,体会文章行文的妙处。

  (二)学习要点提示

  1.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句。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婵娟台词“是炼字的好例”。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过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原文看似繁冗,但“有发出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意味”一词十分重要。

  第五段,强调“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服务的,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作者对“推敲”这个典故,进行了细密准确的分析,最后,作者极有分寸地说:“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道理很简单,“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强调阅读和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意义包括“直指的”和“联想的”,前者“明显而确实”,后者因“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不同,变化莫测”。“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是因为“联想的意义却难用”难用在它的“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如果控制好了,就可以“点铁成金。”

  第七段,上一段说的是“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本段是对“误用”而生流弊的条分缕析:先说联想起于习惯,一些“做诗文的人”也未能免俗,他安于套语滥调,深陷陈腐的“套板反应”,而这恰恰与文艺的创造使命大相径庭,“习惯力量”无孔不入,形成文学创作的桎梏。因此“惟陈言之务去”成了当务之急,也是“最紧要的教训”。作者大声疾呼,文学工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作”出个性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第八段,概括提倡“咬文嚼字”的真正意义:文学是艰苦的事,作者必须具有“谨严精神”,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2.运用典型事例,说理透辟。(从略)

  3.语言运用准确,得当,富有辩证性。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3

  一、背景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着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二、情节和主题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小说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课文节选了原小说的一半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恋亲人,可是亲人最终抛弃了他,对他的死无动于衷,而且决定去郊游。

  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变形记》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卡夫卡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变形记》的主题是: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也有人认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三、人物和心理描写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这样的。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推荐访问: 知识点 必修 语文 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 菁选3篇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2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00个 高三语文必修的知识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