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歌颂党的影视作品4篇

歌颂党的影视作品4篇

时间:2022-11-16 10:35:07 来源:网友投稿

歌颂党的影视作品4篇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歌颂中国共产党歌曲精选  【导语】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颂党的影视作品4篇,供大家参考。

歌颂党的影视作品4篇

篇一: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歌颂中国共产党歌曲精选

  【导语】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开拓创新,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经受了各种考验,最终完成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01.义勇军进行曲(合唱)02.团结就是力量(合唱)03.解放区的天(合唱)04.南泥湾(郭兰英)05.东方红(合唱)06.歌唱祖国(大合唱)0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08.我们走在大路上(合唱)09.学习雷锋好榜样(合唱)10.唱支山歌给党听(才旦卓玛)11.娘子军连歌(合唱)12.红星照我去战斗(李双江)

  13.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14.赞歌(德德玛)15.假如你要认识我(德德玛)16.打起手鼓唱起歌(德德玛)17.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吴雁泽)18.翻身农奴把歌唱(才旦卓玛)19.春天的故事(董文华)20.今天是你的生日(韦唯)21.党啊亲爱的妈妈(殷秀梅)22.走进新时代(张也)

篇二: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传唱久广意深远堪称经典综上所述东方红最初源于晋西北民歌芝麻油的曲调歌词诞生自陕北黄土高坡上创作出来的移民歌以后又由参加挺进东北干部团的文艺干部队以公木为核心在大家共同揣摩下将移民歌首段词续成3叠重新填词后正式命名为东方红由东北文工团在沈阳首演

  《东方红》:颂扬党和领袖的不朽赞歌

  作者:孟红孙丽华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2016年第4期

  孟红孙丽华

  没有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当中国人民用歌声发自肺腑地去赞颂我们的党和领袖时,就有了这首红遍中国、唱响世界的《东方红》。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红歌,唱出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抒发了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对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创造幸福生活的领袖的无限热爱和崇敬之情。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奔放悠扬,歌词直白朴实、易懂好记,情感真挚热切、荡气回肠、脍炙人口,成为红歌中的经典曲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词作者几易其名汇众而成

  一直以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原创词作者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1951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陕北民歌选》中收录的《东方红》的前身《移民歌》作者是李增正。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印刷的《中国革命民歌选》和1953年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民歌选》中所收录的《东方红》的作者仍是李增正。

  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增正的叔叔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词作者。

  然而,李有源和李增正都只是《东方红》的重要传唱者,真正的最初词作者是葭县(1964年改为佳县)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李锦旗。

  原来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1944年秋,延安的一批文艺工作者为创作一部反映移民工作的歌剧《下南路》,到陕北葭县体验生活。进入乌龙堡,忽然附近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雄壮的歌声,曲调亲切、新鲜。他们循着声音找去,看到两位青年人正站在一群老乡面前教唱《移民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教唱歌的青年就是当时的“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俩。于是,延安文艺工作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参加采访的有贺敬之、刘炽、张水华、于兰、张鲁、关鹤童、马可等。

  采访了李家叔侄后,刘炽他们认为,李家叔侄唱的《移民歌》正好与移民有关,就把它用在了《下南路》中。后来到了葭县,在演出之余,刘炽给当地群众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时,葭县县立中学的一位音乐教师说:“这首歌我们早就唱过,是我家附近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写的。”刘炽一听愣住了,细一问后得知这个李老师叫李锦旗。

  李锦旗是葭县黑水坑村人,出身于革命家庭。1941年,李锦旗毕业于延安边区师范学校,后回葭县通镇完小任语文教员,兼任音乐教员。

  《移民歌》歌词是他1943年上半年在葭县通镇完小工作时编写的。据李锦旗生前回忆:“当时校领导分配我代音乐课,因我是延安边区师范的学生,在延安学习工作时对流行的一些进步歌曲还可以唱几句,当教师也只不过是‘歌贩子’,时间长了,再也没有什么新歌贩卖了,就自己动手编写起来。”在延安时,李锦旗听到有日本、菲律宾、朝鲜、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方各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志都来延安学习,“所以我想东方是有希望的,将来的东

  方一定要红起来的,这就是我编这歌曲的出发点。由于有了这个想法,再琢磨着东方怎么样才红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袖如陈独秀、王明等的错误路线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领导才遭挫折的,因此说没有一个正确的领导东方是红不了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东方也是红不了的;没有一个革命的军队东方还是红不了的。”根据这三种想法李锦旗编写出了3段歌词: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呼儿嗨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呀!

  哪里人民得解放。

  八路军在前方,

  辛辛苦苦打东洋,

  和那友军比起来,

  呼儿嗨呀!

  他们还是辛苦得大。

  词写完后,经过校领导和县委宣传部的同志看过,都认为很好,希望能配个曲子给学生们教唱。但是,李锦旗选了好多陕北民歌小调,唱了后总觉得不相配,不好听。直到后来选定了抗战歌曲《骑白马·挎洋枪》调,把词往曲调里一套,唱起来刚好合适,情绪也吻合。300多完小学生很快学会这首新歌,并在县城内传唱开来。

  李锦旗曾回忆说:“歌词是我自己编写的、唱的,以后马可同志又编写了第3段‘毛主席,爱人民……’把原有的军队一段删去了,这时我还在通镇完小工作,情况我都知道,可我是个共产党员,是人民教师,陕甘宁边区政府动员移民是件大事,我不能和李有源同志他们一般计较,影响运动,当时我一直没有吭过气。”

  李锦旗后任青海省西宁市农牧局长。就是这位默默无闻的真实词作者,并未随着颂歌的唱红让人熟知,反而因此曾遭受了牢狱之灾。

  那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李锦旗无意间说起《东方红》的词是他作的,为此他背上了“冒充作者”罪行,戴上“政治骗子”的帽子,遭受了牢狱之灾,受尽折磨。“文化大革命”后,他曾为讨要公道而赴京上访,但最终为顾全大局而忍辱放弃申辩。

  李锦旗被作为《东方红》词作者首次对外公开,是在1992年前后。1992年,《火花》杂志第7期发表了一篇谷威撰写的《东方红词曲“原籍”新考》。该文最早提出:据刘炽同志考证,“移民模范李有源和他的侄儿李增正唱的《移民歌》是佳县一语文老师(指李锦旗)所作,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原词,后来人们感到内容有些单薄,又填了3段歌颂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内容……”从该文发表开始,《东方红》歌词作者更名为“李锦旗”。

  1998年,李锦旗因患绝症去世,刘炽也与世长辞。据刘炽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东方红》歌词作者是李锦旗和公木等。

  曲调始源于民间后有所完善

  长期以来,大家将《东方红》的曲调视为取自陕北民歌,但多少年来经业内一些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和专业作者的考证,认为此歌源于晋西北民歌《芝麻油》的调子:

  芝麻油,白菜心,

  要吃豆角抽筋筋,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

  呼儿嗨哟,

  只有我的三哥哥亲。

  菜心红,麻油香,

  豆角抽筋水汪汪,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

  呼儿嗨哟,

  三哥哥病得粗又长。

  这是一首典型的西北高原民歌,被当地的男男女女不知唱了多少个世纪。

  后来,到了1938年,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战,需要鼓动士气,诗人安波等人就走捷径,顺手为它重新填上了新词,演变成了一首反映抗日内容的民歌《骑白马·挎洋枪》: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

  呼儿嗨哟,

  打日本我顾不上。

  要穿灰,一身身灰,

  肩膀上要把枪来背,

  哥哥当兵抖起来,

  呼儿嗨哟,

  家里就留下小妹妹。

  这歌曲中的主角依旧是“三哥哥”,只是原来的“情长”换成了新的“气壮”,在当年那样的气氛中,很快流行开来。

  随后,由李锦旗再次填词将其改成《移民歌》,由移民模范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传唱出来,其中李有源是这首歌的重要传唱人。

  诞生陕北或沈阳可谓接续

  有些人认为《东方红》诞生在黄土高原的山坳里,而一些人则认为是诞生在东北沈阳,各执一词,到底哪个对呢?

  1944年冬,公木同鲁迅艺术学院戏音系的孟波、刘炽、于兰和唐荣枚4位同志一道赴绥德地区,下乡闹秧歌并采录民歌,当时采录到了在那一带群众中传唱的《移民歌》。

  1945年春夏之际,公木(署名张松如)与何其芳将这首歌收进了他们共同加以整理、编著的《陕北民歌选》一书中。入编时,并没有以《东方红》为歌名,仍然是以《移民歌》称之。此外,这首《移民歌》也曾被多位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通过不同途径采录下来,而且这首歌词还在当时延安出版的文艺杂志上刊出过,足见它受到多少人的喜闻乐见!

  1945年9月2日,公木作为“东北文艺工作团”中的一名成员,随团从延安出发,浩浩荡荡地向东北进军。这个团的团长是舒群,副团长是沙蒙,团员有公木、李雷、于兰、田芬、刘炽、雷加、严文井等60余人。这一行人几千公里的路程全部是步行,行程50多天,平均日行30多公里,多时达到50余公里。

  在行军途中,公木一行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歌声不断。为了排遣一路行军的枯燥,除了唱一些现代歌曲之外,他们也经常即兴编唱顺口溜、信天游,包括不时地哼唱起由陕北学来的那首《移民歌》。期间,公木在行军途中,曾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共有37行。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这都是一些新句子,为原《移民歌》中所没有的。他将这些自创的新鲜句子唱着唱着就顺口加进了《移民歌》中。

  据公木后来回忆,这是在唱《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当时并未意识到这将成为后来的名歌《东方红》的一个唱段,他说不必说这就是他的创作,更多的可能是听了大家这么唱,他才这样写出来的。在行军途中,曲调朴实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移民歌》被同志们反复传唱,有的人在唱完第一段之后,又乘兴编了一些新词接连着唱下去。

  就这样,文工团徒步横跨陕西、山西、河北、热河、辽宁5省,于1945年10月24日抵达东北沈阳。

  为了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东北文艺工作团打算过几天后召开祝捷会,需要准备一些节目。这时,大家想到《移民歌》中有歌颂伟大领袖的句子,决定把它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于是,由公木、刘炽、雷加、严文井、王大化等几位工作队的同志聚在一起参与歌词创作,由公木执笔负责记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移民歌》首段词续成了3叠,凑成了4段,之后公木又对歌词进行了整理修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达儿哪达儿亮,哪达儿有了共产党,哪达儿人民得解放。

  共产党,老百姓,民主联军子弟兵,军民合作心连心,保家卫国享太平。凑成4段后,由刘炽在《骑白马·挎洋枪》的曲调基础上,略有加工。1945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文工团登台演唱,连公木这样的一些平时根本就不会唱歌的同志也跟着上台充数,摆摆阵势。这次演出,报幕词就是《东方红》——“陕北民歌”。于是,歌名为《东方红》的这首歌就在沈阳正式诞生了。

  在此之前,无论在延安还是在其他解放区,都还没有以“东方红”三字命名的歌曲。

  东北文艺工作团在沈阳集体改写并由公木执笔整理的《东方红》,就是以后被正式肯定、全国传唱的《东方红》歌曲的初稿,传唱中有变动,但不大。

  在延安时,作曲家贺绿汀曾把《东方红》编成混声合唱曲多次演唱,受到广泛赞誉。但由于过多强调它的民歌色彩,作为颂歌就觉得不够满足。1951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前夕,作曲家李焕之又一次改编了此曲,放慢了速度并运用转调手法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升华,音乐形象更显辉煌。《东方红》作为一首颂歌也基本定型。

  公木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回忆说:“一九四五年,我随东北文工团出关。一路上走一阵歇一阵,人们三三两两地说笑唱歌,《东方红》就流传开了。后边的词儿不固定,唱什么的都有;到了沈阳就演出了这个节目;不过,后边是歌颂东北联军的词儿。可联军很快就被取消了,这首歌儿也就没有活下来。我调进东北大学以后,又把《东方红》整理了一遍,凭记忆,也凭创造,就成了现在的模样,署名是张松如。建国后可就不得了啦,这首歌红遍了全中国,尤其是‘文革’期间,神圣到不容置喙的地步。”在由艾克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延安文艺回忆录》及公木在其晚年所著的自选诗集《我爱》这两部书中,都载有记述《东方红》歌曲产生经过和一些相关情况的文章。公木在《我爱》一书的《自传》中写道:“……就《移民歌》首段改编并填词,写成《东方红》歌曲,这是抗战胜利到达东北时才由东北文艺工作团集体完成的。不曾采用‘领导人民闹斗争’的词句,保留了‘大救星’的字眼,事后想来,是接受农民意识的反映。”

  传唱久广意深远堪称经典

  综上所述,《东方红》最初源于晋西北民歌《芝麻油》的曲调、歌词诞生自陕北黄土高坡上创作出来的《移民歌》,以后,又由参加挺进东北干部团的文艺干部队以公木为核心、在大家共同揣摩下将《移民歌》首段词续成3叠,重新填词后正式命名为《东方红》,由东北文工团在沈阳首演。可见,它的诞生和传唱,经很多人改编创作而来,实际上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由于《东方红》歌词比喻准确、形象,语言通俗、朴素,曲调庄严、亲切,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共同心声,于是受到干部、驻军和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很快就从县城传向农村、学校,传到了延安,并广泛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此,这首抗日战争时期新民歌的代表作传唱了数十年,成为歌唱人民领袖的一首代表性歌曲。

  20世纪50年代初担任毛泽东主席秘书兼保健医生的王鹤滨老人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东方红》从1944年初现,到1945年的定格与传唱,其间数易其词,客观地说应该算得上集体创作了,比如词作家公木先生等人在最终的定稿工作中也花费了大量心血。其实,无论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都曾为《东方红》的普及与传唱付出过很多努力。

  1953年10月,日本西官市“虹之会”合唱团10多人给李有源寄来一张演唱《东方红》的照片,并联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歌曲,我们想,这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歌曲。”此后,《东方红》这首歌曲便飘洋过海。

  上世纪60年代,《东方红》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周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策划和指挥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不仅以《东方红》命名,而且将这首歌改编成交响合唱曲,用于全台戏的序幕。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其场面之盛大,演员之众多,气势之恢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接着,这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拍摄成的电影更是在全国各地引起观者如潮,《东方红》成了那一时代文艺界空前的盛举。由这首歌改编的器乐曲慢慢就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的开始曲。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上面专门安装了播放《东方红》乐曲的装置,各路专家费尽心血,让《东方红》不仅响彻中国,还响彻了宇宙。

  令人感动的是,1998年7月21日,在“拖拉机城”洛阳,歌曲《东方红》重要传唱者李有源的重孙、11岁的李建云等一行7人,代表陕西省佳县芦镇张庄村东方红小学和李有源的儿子李增堂,接受中国一拖集团干部职工和1万名小学生捐赠的11000册图书和170辆拖拉机、农用车和拖车。一拖职工还用捐款为东方红小学设立了“中国一拖东方红奖学基金”。

  《东方红》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泽东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更加普及。现在,一些外国友人、甚至一些外国政要还会咏唱这首歌曲,以此表达对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

篇三: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学党史颂经典征文获奖美篇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入党近30年的共产党员,我自觉做到每天学一节党史,唱一首红歌,每周颂一部经典,铭记党的光辉历程,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当我手捧《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歌颂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胜利、迈向辉煌的奋斗史。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除了学,我还看经典红色影视《觉醒年代》《恰同学少年》《外交风云》《可爱的中国》《海棠依旧》等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听“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重庆渣滓洞女党员江姐”“红西路军师长董振堂”等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我精神抖擞地歌唱了这首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

  老歌。这首红歌我从上小学时就开始唱,50多年了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就来。而为了做到每天唱一首红歌,我从网上下载了159首经典红歌,并分成了“世纪之歌、祖国颂歌、山河锦绣、民族花环、劳动情怀、军旗飘扬、青春无悔、七彩缤纷、烽火历程、英雄赞歌、再创辉煌”等11个组别。这些经典红歌我绝大多数都会唱,但随着年龄增长,有不少红歌歌词已记不全了,发音也不太准了。我最喜爱的《歌唱祖国》,由于歌词较长,我经常段与段之间弄混了,于是我将歌词抄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练唱,直到熟记为止。而对不会唱的红歌,我就从网上学唱或请认识乐谱的音乐老师教唱,如《延安颂》《大刀进行曲》等十多首红歌,学唱了一周才会唱。“唱响红歌,跟着党走”,红歌唱出了时代心声,唱出了心情激扬,唤起红色记忆,唱出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江山的祝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1936年冬天,陈毅元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诗词,也是前不久我在单位组织的“唱红歌,颂经典”党史学习教育中朗读的。这是我第一次朗读诗文,一下子激起了我对朗读的热爱,我每周朗读一首。目前,《党旗颂》《盛世中国》等12首红色经典诗文已纳入到我的颂经典朗读中,就在前几天,所在社区要求每名党员朗读一篇经典诗文,我选择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

  大的民族……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学党史,唱红歌,颂经典”,让我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感党恩,跟党走,教育我们“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篇四: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2017年歌颂党的歌曲集锦

  1、《歌唱祖国》:被誉为第二国歌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9月15日,第一个国庆节前夕,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时,他忍不住下车,欣赏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广场。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作曲家灵感突现,四句歌词脱口而出。他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1950年《大众歌选》第三集在首篇的位置发表了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这是这首歌第一次面世,逐渐在华北地区的工人和学生中间流行开来。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

  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2008年8月8日晚8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歌唱祖国》作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仪式歌曲演唱。

  2、《我的祖国》:海外游子的祖国之恋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创作于1956年,最初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歌名被改成《我的祖国》。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为歌曲原唱。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我的祖国》是一首让人永远动情的歌,对海外游子更是这样。《我的祖国》的灵魂是乡恋,“一条大河”是祖国的象征,是岁月的象征,是友情的象征,是人生的象征,只要属于这条“大河”里的故事,它就会永远的流动。流动,便是“故事”永远不老的吟唱。“一条大河”流淌的是“爱国情,民族音”,可以说凡有龙的传人的地方,就有这“一条大河”歌声的流波。2009年国庆60周年,*广场的庆祝晚会,就是由《我的祖国》那“一条大河”的旋律拉开了序幕。

  3、《让我们荡起双桨》:影响三代少先队员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深受喜爱。歌曲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之所以能够经久传唱,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作曲家刘炽在歌曲里虽然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但同样适时的加入少年儿童这个年龄特有的活泼和朝气。而乔羽顺着刘炽的旋律意境而填上的“推开波浪”和“阳光洒在海面上”,更让意境因之具象化,跃然纸上、近在眼前。与此同时,歌词中设置了“谁给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悬念”,又将现实生活的平静安宁,以及小朋友的欢乐幸福,与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又乐以载道。

  4、《我们走在大路上》:民族自强的宣言书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由李劫夫于1963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这是一首鼓舞人们士气的歌曲。*总理非常喜欢这首歌,1966年,他还亲自在*城楼上,边打拍子边指挥百万红卫兵演唱这首斗志昂扬,并让人意气风发的红色经典。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旋律。《我们走在大路上》问世的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历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三年自然灾害,珍宝岛战争爆发,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前苏联专家从中国撤退,新中国几乎孤立无援。在不可能有外力援助的情况下,也就只能依靠自己,于黑暗中闯出一条路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那个时代音的反映,是中国人民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与战歌,也是对当时国际社会的一种宣言,一份战书。

  1992年12月,《我们走在大路上》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为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97年7月,在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与首都数万名群众一道齐声高歌了《我们走在大路上》。1999年国庆节,在*广场进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乐曲又成为代表一个共和国历史时期的进行曲。

  5、《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由作曲生茂、作词洪源二人共同创造的歌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影响较深的歌曲。

  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2日,*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朱德、*、陈云、叶剑英等也纷纷为雷锋题词。雷锋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随即传遍祖国大地,几乎同时,关于吟唱歌颂雷锋的歌曲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其中就包括

  耳熟能详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关于雷锋的电影、日记、图书、画册相继出炉,这感染、影响着当时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的群众,一时之间涌现出成千上万的雷锋式先进人物

  随着不断升华、挖掘,“雷锋精神”应运而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奋发图强、积极向上。“雷锋精神”将代代相传,在每年的三月五日,各大学校会举行大型的活动“3.5学雷锋日”,这天学生会到社区义务清扫、访问老人等,《学习雷锋好榜样》就自然成为了主题曲。

推荐访问: 歌颂党的影视作品 歌颂 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