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

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

时间:2022-11-09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考改革方案: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增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供大家参考。

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篇

篇一: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考改革方案: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增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政策要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1:国务院文件印发后,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分注重,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近期,《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要求2020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该评价工作从2002年开始,当前所有省份均已展开,但还存有评价要求各地不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次改革重在进一步规范,确保程序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将促动学生理解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素质。其次,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注重“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合一。

  问2:《意见》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请介绍一下研制过程?

  答:建立促动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谋划与高中新课改

  同时起步,至今能够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研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委托专业机构展开了相关国际比较研究,对各地中小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实行了深入调研,对相关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组织展开了全面论证。二是规划纲要颁布后,即组织思想品德、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专家,教育评价专家、心理专家,高中校长、教师等,参与文件的研究起草。三是召开十多次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向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征求了意见,反复修改,十几易其稿。国务院实施意见以及两省市试点方案发布后,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细化了相关要求。

  问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答:《意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是指导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持续进步。三是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实行评价。四是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问4: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评价内容如何做到可考察、可比较?

  答: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意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察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相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再如在艺术素养方面,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有要求的,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要求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把握。为此,《意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但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能够考察、能够比较的。

  问5: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答:《意见》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同时对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如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不是代替学生记。要即时记录,突出重点,注重写实。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实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实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这些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旨在规范评价过程,避免各行其是。

  问6:综合素质材料使用非常重要,对此有什么具体规定?

  答:关于材料使用问题,《意见》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实行。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分析把握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生能够在成长事实的记录中,持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实行。高等学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实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高中教师不参与,有利于评价的公平公正。

  问7:请问如何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信?

  答: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问题很关心。《意见》对此作了系统设计。

  一是在评价内容上,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作为考察的重点,特别是强调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情况及其成果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

  二是在评价程序上,突出写实记录、公示审核等,要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并以事实材料为佐证,做到有据可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审核并签字。学校最后审核把关。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四项监督制度,即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

  问8: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具体组织实施?

  答:首先,教育部将组织展开省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增强对各地的指导。总结推广各地改革试点经验,持续提升实施水平。

  其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研究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办法,报教育部备案。要统一高中生综合素质档案基本格式,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增强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为招生录取工作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最后,高中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即时收集整理相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方便使用。

篇二: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而面临高考政策改革的师范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就业或许他们会把目光投向初中与小学的英语岗位上那这样就会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师岗位竞争激烈

  英语高考政策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新出台的英语高考改革政策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影响。本文分析了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学的消极影响,最后对待这些消极的影响我们该如何贯彻好《英语课程标准》去应对。本文最后也对我国的高考改革给予良好的希望。【关键词】英语高考;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1.引言当下,我国又面临了新一轮的英语高考改革。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不难看出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有部分削减。一方面高考改革的积极方面表现在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更实用,更科学。考试制度根据当地的经济,教育的方针及教育效果来制定,体现出因地制宜的一面。在人才的选拔和甄别,都表现出其良好的一面。同时,不足的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育公平的问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同样的分数在不同地区就有明显的差别。再如有些省市为了省事,怕考试期间听力设备出问题,而取消了听力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倒退。下面我也想通过本篇文章来着重分析英语高考改革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而提出几点应对建议。同时,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2.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首先,英语高考改革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冲击力。新的高考政策一旦实行,那么许多同学就会放松对英语的学习,这样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进入大学后如果要从事有关英语的活动就会表现的很吃力;另一方面,英语高考改革会歪曲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很多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分数,而忽略了英语真正的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了解西方文化,同时向西方宣传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加我国的软实力。或许国家实行英语高考政策改革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降低花费巨大的家教和补习学校的作用。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享受比较正常的高中生活。但是结果不一定会是正面的,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以前学生不必太担心平时的学习成绩,主要看的是全国统一的高考。而现在的改革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平时也要更加的努力,每次期中和期末的考试都是十分关键的。而一些家长也会为了孩子的成绩更加依赖家教和补习学校。其次,对于部分省市要取消英语高考听力,这也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我们强调听,说,读,写这四大英语技能,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取消停听力将会大大阻碍学生的听说水平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在大学中,老师要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恶补,这不仅

  耽误正常的课程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于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外国人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这也会让老板及同事刮目相看的,对工作的提升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再次,高考改革的政策势必会对高中的英语教师造成压力。由于对英语的重视下降而提升了语文的重视度,这会使一些英语教师担心自己需不需要转岗。或许转岗对于新教师来说不算很难,毕竟新老师的适应程度较高;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把视线转到英语专业上,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了,自然在选择英语专业上有所顾忌。而面临高考政策改革的师范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就业,或许他们会把目光投向初中与小学的英语岗位上,那这样就会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师岗位竞争激烈。3.应对高考改革政策影响的建议我们在面对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时,对待其消极影响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教育功能来看,教育是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分数。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许多学生把英语高考看成是一种压力,因此对其产生了恐惧感和厌烦感。这也是英语教学的一大失误,因为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乐趣。我们要好好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贯彻好英语的五大目标,同时注重教法的选择以及英语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态度方面,消除学生焦虑的心情,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尽可能的照顾好学生的差异性。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这样也更好的利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听说技能。在现在的高中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笔头上的功夫,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这也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出现。尽管有的地区高考不再考察听力,但是为了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加强听力和口语的训练是相当有必要的。而在这方面的训练也是需要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进行监督的。教师要提醒督促学生练习,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英语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家长则是孩子经济的支柱,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己也要自觉的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意识。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语音教室,网络,广播电视等,这样也可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要兼顾好输出与输入的量尽可能保持对等。再次,就是针对于教师的发展以及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未来方向。一方面,国家要重视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尽管高考改革的政策造成了语文教师的需求量增大,压缩了英语教师的岗位,但是英语教师还是要对自己和学生负责。各省市的教育部要继续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树立好正确的理念、价值观、思想和对教学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国家要多培养研究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英语骨干教师。现在,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自己的研究水平,导致自己

  对自己的职业有倦怠感。因此,可以让一些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比如选派一线的骨干教师去高考组命题,和命题专家共同研究,交流。这样,教师不仅自身水平得到了提升,还可以了解到每年高考的变化走向。通过这样,教师也会更加从容地面对高考改革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涉及和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达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另外,作为师范类的学生来说要注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在进入教学岗位上也会得到认可。4.总结高考改革是对高考本质、规律、功能等深层宏观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先进的理论,并借鉴各国的改革经验,指导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要肩负着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使命。而作为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到了英语上。当然国家,学校,家长都希望通过对英语的改革能更好的的全面检测基础知识,着重能力测试。我们也希望高考可以实现选拔人才,督导教学的双重目的。高考制度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形成考试—教育—政治良好的循环。参考文献:[1]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谈高考信息[J].高考信息[J],2002,(11).[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200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张芳.试论我国考试制度的沿革及高考制度的改革[J].教育探索,1999(3):10-11.[5]赵永平.外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J].1999.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5:39--43[6]郑若玲.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J].厦门大学学报,2000(4):90-95.

篇三: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高校招生宣传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明瑞雪吴媛媛焦威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6期

  摘要招生宣传与高校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生源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同时是关乎高校能否良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看来,高校的招生宣传面临重大挑战,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招生宣传意识不强,招生宣传方式单一,招生宣传力度较弱等问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统筹全局,紧抓招生宣传,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高考改革生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招生是高校“进口”的重要环节,更是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面对现在高校招生宣传所面临的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改进,多途径多方式解决招生宣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与完善高校招生宣传方式,提高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1高校招生的历史沿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教育方式也逐步朝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高考作为重要选拔方式之一,进一步促使了教育和考试朝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正确方向前行。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过渡。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始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截止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

  同时,高等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多,截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在教育逐渐大众化的前提下,高校的竞争变得不可避免,高校招生的重点已经从1952年正式确立高考制度时候的努力“招满人”,朝着“招收更优秀生源”这一目标发展,这给高校招生及宣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高校招生宣传的必要性

  2.1生源危机愈发凸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不断降低,根据年龄结构分布来看,适龄高考生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降低。同时,高校不断扩招,进一步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高考完出国或者高中直接出国,多样化的未来规划途径使得国内高校招生情况愈发严峻。

  2.2学校影响力略有欠缺

  高校招生宣传不仅仅包含招生相关内容,同时更应该涵盖学校整體风貌、特色学科建设、优秀科研成果、学校社团与志愿活动等各项内容。高校发展除了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更应该努力吸引外来社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校友捐赠等。

  加强高校招生宣传能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知晓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可以向外界展示高校风貌与学子风采,提升高校的社会美誉度,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前来为高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2.3生源质量带来恶性循环

  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影响高校综合实力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持续输出高质量人才的高校才能持续吸引高质量生源,保证良性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生源质量,校园学习氛围、文化环境、教师团队素养、学术环境等均为锦上添花,优质生源为学生在高校期间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提供了保证。

  2.4高校信息过于集中且难以挑选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成熟,二三本院校的合并以及正在推进中来的高考改革,高中生的高校可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顶尖清华北大尚且需要争抢生源,普通本科高校若现阶段仍坚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势必造成本校招生竞争力变弱,生源质量下滑的局面。招生宣传一方面是为学校做宣传,更重要的是为高考考生及家长答疑解惑,这也是高校除教书育人之外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

  3高校招生宣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招生宣传需要向考生及家长介绍学校、专业等实力,同时还要介绍招生政策,根据实际了解来看,或多或少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招生宣传队伍参差不齐

  基于高校实际情况,组建专职招生宣传队伍可行性较低。但基于招生宣传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此项工作必须开展,因此,绝大多数高校组建招生宣传队伍均为临时抽调,经过一至两次突击培训后即刻上岗。短期培训无法使招生宣传人员全面了解高校招生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策及专业与学校科研等各项实力,在解答考生及家长关于院校的提问时显得不够专业,会打消家长对于高校了解的欲望。更有甚者,招生宣传人员基于不了解的前提下,向考生及家长信口开河,传递错误信息,既毁坏了高校声誉,同时也给考生及家长增添了额外的麻烦,严重者,甚至影响考生的志愿报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2招生宣传人员意识不强

  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不断稳步推进与落地,高校招生将从“院校招生”逐步朝着“专业招生”发展。但是很多高校教师仍然缺乏危机意识,将招生宣传视为招生部门的事情,并未意识到专业宣扬程度不够可能导致专业停招的严重后果。基于事不关己的思想,此类人员参与招生宣传时,工作态度不积极不端正,会影响其余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也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3招生宣传方式较为单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高校使用的招生宣传方式多为纸媒,如:杂志封面或内插、落地广告牌等。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及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但高校基于其社会地位及社会职责,在纸媒宣传上拘泥于形式主义,造成包括物力与财力的严重资源浪费。同时,为了保持严谨严肃的学术形象,高校所选择的纸媒与绝大多数考生及家长的日常阅读范围并无重合,高校的招生宣传信息无法正确传达至所服务的群体。

  4高校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的改进措施

  4.1增加多样化的招生宣传方式

  即将步入5G时代的今天,高校招生宣传除了传统纸媒外,应当增强其他多种线上媒体宣传途径,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百度贴吧、QQ空间、微博等社交媒体扩散高校招生政策及招生宣传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抖音、火山、微视等动态视频的形式,向高考考生及家长更生动的展示院校风采。网络宣传平台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能够满足考生及家长更多对高校认知的需求。

篇四: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高考、新思维、新理念、新措施

  ——上海浙江高中名校创新发展学习体会

  2015年12月11日,我跟随延庆县教委组织的42人校长主任团队,前往上海和浙江针对“高考新政下的学校变革”进行考察学习,在为期八天的学习中,我对即将落地的新高考政策要点、改革内容,尤其是学校针对新高考改革的应对措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把这几天学习的收获做一总结。

  一、高考改革的政策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夕浪在开幕式所做的主题报告《高考综合改革与学校育人模式创新》中,详细解读了高考改革新政及学校面临的主要挑战。他指出:虽然现有的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有着社会认可、招生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还存在着教育多样性丧失、学生应试负担重,导致学生个性丧失,影响了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的很多问题,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而谈到学校、教师和考生面临的主要挑战,柳主任谈到:一是考试命题。组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业水平层次,并据此命题,不断提高科学性(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学科考试挑战性更大)。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必要整合。二是组考。一次考试,还是两次机会?两类考合一,还是分离?什么学年或学期考什么科目、安排什么类型考试?一学年什么时间安排考试?每门学科考多长时间、不同考试类型考多长时间?其中考察的还有学生的诚信,能不能以一个真

  实的状态参与到考试中去。三是高中教学管理。丰富选修课程,推进走班教学,方便学生选学选考,文理兼修。“文科分类、理科分层、体艺分项”将成为教学新常态。四是学生学业指导。高中生处在一个有倾向、没方向阶段,需有必要的尝试和经历及专业化的辅导。目前被动学习,更多的选择和不确定性无疑会增加盲目性和焦虑感。由于没有方向感,缺乏对自己准确的把握、定位,门门争优,也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统一高考语数外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考命题较多关注知识考查,过分强调覆盖面,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走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标修订专家呼吁,高考数学命题减少选择题,增加开放性题目;减少题量,增加考试时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英语课标专家呼吁,适当增加听力分值、阅读理解题,减少完型填空等语法选择题。

  于是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一是命题和阅卷能力亟待提升。开放性试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对命题和阅卷都提出了新要求。把懂与不懂、表面懂与真懂区别开来,用新颖而内涵丰富的情境来考查学生。二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在必修课外,为理工,经济与社会,人文,体育与艺术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如何处理高考与数学课程的关联问题?三是听力考试对设备、环境有很高要求。两次考试对命题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二、规范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素质教育提出十几年了,但如何把素质教育纳入到高考中去,这是高考改革的另一项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思路,规范过程,提高科学性和真实性,在客观公正、注重事实、谁用谁评、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利用网络平台,由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记录和评价,作为高考招生的一项依据。高中学校与高校,分别进行不同评价,行政重在管理监控;从不同主体多元评价、汇总转为专业人员集体评议,结合学习生活背景理解其经历、表现及意味着什么,把握其内在素养、潜质,促进学自我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一是引导学生从解题训练中走出来,持续参加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成长经历,并如实做好成长记录,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二是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和内外监督制度,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教育内外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三是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评价专业化、招生职业化。综合素质评价指向整体的人,既不同于物质属性的考量,也不同人的某一方面素质的测评,应当持慎重态度,对人的成长保持应有的敬畏。

  三、学校改革措施在六天的学习培训期间,来自上海和浙江名校的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学校的应对措施,对我们学校未来的改革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1.课程变革:有了高考和学考之分,是要求学生在学考基础上再学习高考内容,还是将学科分为学考和高考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不同的目标。学校指导学生依据自身学习特长、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等选

  择课程,同时选择教师。这种选择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特长的发展,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在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选择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组织:只要有了选科,就注定了学生要走班教学。学校就要克服教室不足、教师资源不平衡的诸多问题。改革后的高中学校,必将面临优秀教师紧缺、个别科目教师紧缺的问题,学校就要提前有所准备,把青年教师、紧缺科目教师提早进行培训,以应对未来教学的需求。

  3.管理标准:用什么标准来选,如何监控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学生选课、学生选老师,解决了学校用人方面的尴尬,优秀教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素质能力差的教师必然会逐步被淘汰。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对教师和课进行管理和评价,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学生走班了,该如何有效管理,这也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班主任的管理在弱化,学生自主管理必须跟得上,才能让学生走而不乱。

  八天的培训转眼已经结束,然而学习的收获已经默默的内化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尝试,我们会竭尽所能做好学校各项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

篇五: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新高考科目选考方式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特点。以下是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借鉴与借鉴。

  引言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序幕。这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高考改革,也是

  的改革方案进行政策分析或比较;在改革内容方面,主要围绕关键改革举措进行评价研究,如对选考科目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志愿填报模式、等级赋分等方面的措施及其影响的研究;在改革成效方面,主要集中于探究某省市高考改革实施效果对学生学习、高中教育和高校招生的影响。从已有文献来看,针对

  析软件SPSS和A-QDA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调查--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效果。数据来源本研究以参加2021年--省高考并被省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5所高校①录取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间卷,共收回有效间卷3754份。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设计了--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有30个题目,围绕新高考选考科目的方式、志愿填报的模式、对改革新措施的认知、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改革成效及满意度5个维度展开。其中,新高考选考科目的方式包含与选科组合、选科信息来源、选科自主性等相关的7个问题;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模式包含对志愿填报模式的认知、志愿填报的心理、志愿填报的方式、志愿填报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等相关的5个问题;对改革新措施的认知包含与等级赋分和综合素质评价这2项改革措施相关的4个问题;新高考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包含与学习兴趣、文理不分科、生涯规划发展等相关的4个问题;改革成效及满意度包含与满意度、新高考适应性、缓解高考压力、分分计较等相关的5个问题。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正向计分,用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运用SPSS23.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对--省部分高校招办教师(9人)、高中校长(11人)、高中教师(36

  人)和学生(117人)共计173人进行小组访谈,涵盖省属重点本科高校教师、省级示范高中及普通高中的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高中生。访谈方式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电话询间相结合的形式,将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资料,运用MA-QDA定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通过CronbachVTsAlpha系数进行检验,分析间卷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SPSS统计分析,整个问卷量化部分的CronCbachVTsAlpha系数为0.962,5个维度问题的系数分别为0.932、0.928、0.937、0.940、0.929,表明该间卷稳定性较高,信度较好。效度分析主要通过探索性因素进行检验,分析问卷量化问题的结构有效性。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分析,间卷KMO值为0.982,显著性pc0.001,表明间卷结构效度较好,问卷是有效的。

  2.调查结果与分析从学生科目选择、志愿填报、改革认知、学习压力及生涯规划5个维度分析--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新高考科目选考方式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特点。对学生而言,选择权首先体现在对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方面。--方案吸取前2批改革省市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选考模式由3+3调整为3+1+2,为学生提供了12种选考组合。本调查显示,

  71.51%的学生选考科目组合文理兼顾,传统文理选考科目的学生不到1/3(传统理科占比为15.45%,传统文科占比为14.04%)。比例数据的显著差异表明,传统的高考方案限制了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进行科目的自由选择,使学生单一地依据文理分科进行高考应试,而新一轮高考改革促进了文理科目交融,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化的选择,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明显,应确保指挥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式是恰当的。

篇六: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某县一中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推进方案]

  一中

  某县一中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推进方案为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入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xx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吉政发〔2016]14号),结合我校实际,现就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构建学校教学、教研、德育、后勤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高考综合改革领导机构,负责统筹组织推动,完善制度安排,提供政策支撑和资源保障。

  (二)组建由学校领导引领、学校各机构、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团队,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专业指导,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改革路径。

  (三)依据国家、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制定《xx一中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按照“一校一案”要求,指导推动各学校制定实施细则。

  (四)组织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选课指导、走班教学、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等试点探索,总结经验予以推

  广。(五)创造条件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开展面向校长和

  教师等各层的培训,推动观念转变,提高改革领导能力和实施能力。

  二、推进措施(一)加强调研学习1.政策研讨。政策研讨。学习领会国家、省高考改革文件精神,研究形势,找准方向,把握动态,精准施力。

  2.摸清底数。对全市普通高中办学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3.外出考察。赴上海、山东、天津、北京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借鉴改革先行地区经验。

  (二)开展宣传培训4.改革宣传。在长春教育信息网、长春招生信息网等开辟高考改革专栏;

  各学校通过校园网、微信群等网络媒介,面向教师家长、学生开展广泛宣传。

  5.专项培训。加强高考改革领导力培训,做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培训,适时开展走班教学现场培训会以及生涯规划、走班、选课、综合素质评价等培训,开展高考改革实施力培训,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教师专项培训;

  做好家长培训,指导家长了解并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做好学生培训,使其了解高考改革的具体政策,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三)优化资源配置6.硬件准备。做好学科教室、实验室、自习室、职业规划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划、建设。

  7.班额控制。按照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有计划地减小学额和班额。

  8.教师管理。研究走班教学可能形成的教师需求潮汐现象的解决方案。研究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管理、职称、工资等方面的政策。

  9.信息支撑。建立包括选课、排课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及教师管理系统在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保障课程实施10.加强课程建设研究新的课程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做好解读指导。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课程体系,指导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和生本化建设。

  11.加强教学指导。研究制定高考综合改草背景下的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做好学科教学指导工作。

  12.研究备考策略。指导各高中学校开展各项备考工作和考试管理工作。

  13.做好招生对接。研究把握大学招生政策、办法,为学生高考报考提供心要的报考指导和信息支持。

  (五)做好学生评价14.开展评价试点。成立长春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吉林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协调专业力量,做好业务培训,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提供支持。

  (六)开展试验研究15.启动课题研究。以国家、省高考改革核心内容为重点,结合我市普通高中发展现状,广泛吸取和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开展八大主导课题研究,各地、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自主开展课题研究。

  16.组织试点探索。有讠划、有组织地开展走班选课、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等试点,积累改革经验。

  (七)完善改革方案17.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国、高考综合改革精神,结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合素质评价等具体实施细则,适时推动实施。

  三、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春市教育局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处,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

  成立高考综合改革专家研究团队,负责改革工作专业指导洛地各学校也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组织领导机构,对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德惠市、

  农安县、汽开区教育局、各处室、各学校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目标责任,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三)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至少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工作进展,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履职尽责按时序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强化问责问效对领导不得力、责任不落实、任务完不成的依规问责。开办校长主题论坛交流改革经验。

篇七: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培训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少

  培训考核评估少,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固定流程。尽管培训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培训期间对职工的考核少,因此对职工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培训效果更是不了解。特别是分公司组织的一些技术类培训,对于培训后期的考核没有详细的跟踪。

  2.培训形式缺乏创新

  2022年的培训形式相对于2022年有了一定的创新,比如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开办的一级建造师培训以及新分大学生的野外拓展训练,聘请湖北档案馆老师组织的工程技术与档案管理培训,聘请大学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但是基于我们的企业性质,应向更实用更有效的培训方式去探索。比如现场观摩、鼓励参培人员亲自动手操作、共同讨论等方式。

  3.原则性不强

  在培训期间总会有些人员不严格执行或遵守培训的纪律和相关规定,例如上课开小差、玩手机、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对此类人员,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置不够严格,这也是导致培训松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使得培训效果整体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对于此类可以通过管理能避免的情况需要加强。

  4.内部师资力量不够

  对于一个企业,内部师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反观本企业,尽管有很多专业技术、技能人员,但是具备讲师水平的人员较少。而且存在着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

  5.缺乏有效沟通

  通过2022年培训工作的实施开展,发现人力资源部门与机关各部门以及项目部之间的培训沟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有外部培训时,在人员上报以及甄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培训考核的跟踪工作

  针对培训考核少,对培训效果了解欠缺情况,我们要设置考核体系,加强培训的反馈工作,可以通过访谈法、问卷法等了解职工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笔试、现场操作来考察职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核形式时情况而定。

  2.加强培训的日常管理

  针对原则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应明管理人员确职责,加强检察监督,不定时抽查培训职工的出勤,对不遵守培训记录,不服从管理的职工加以惩戒,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不积极、不主动的主观问题。

  3.逐步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了解现实情况的师资团队。

  培训需求的多元性和企业内培训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现实情形的内部讲师团队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了。培养起自己的内部讲师团队有很多优势,首先大大节约了公司有限的培训经费,其次,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再次,也可

  以在员工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培养员工的自主学习思想。在具体措施上,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各项培训的同时,也从制度上明确、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讲师。并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讲师的日常管理、激励、考核制度。这是一项服务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4.加强公司内部的横向、纵向交流

  培训工作的有效沟通是达到事半功倍的必要条件,在接下来的培训工作中,要及时有效的跟相关组织部门或参与项目部及人员进行沟通,尽可能的做到培训有重点,根据所设置的培训内容来确定重点培训项目部和人员。这样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对2022年的总结,是为了对2022年工作更好的规划,总结和分析出的问题要在2022年进行修正,对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也要认真执行。只有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篇八: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张奎勇【摘要】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除了做好课程设置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等六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校长对课程和课改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深入研究课改推进策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科学整合和利用课程和课程资源,为课改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103-104,179)【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置;选课指导;综合实践;科学整合【作者】张奎勇【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与实施已有四周年之久,笔者全程参与了牡丹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启动与实施的全过程,总体看,牡丹江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以健康、有序、稳步的态势顺利实施,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国家和省、市《课程改革方案》,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制约和影响着课改的深入实施。

  1.部分高中没有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程序进行排课,设计出来的排课方案比较单调,缺乏层次性和选择性。2.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较为严重。对选修Ⅰ内容一开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对二选一或三选一的模块,有的学校要么全部开设,让学生全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要么只开设其中一个模块,让全班或全年级学生共同选修,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3.多数高中对选修Ⅰ内容二开设持观望、等待态度,甚至不想开设。4.一个学段内并学科目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改前,高一并学学科只有9—10门;而课改后,高一并学科目达13—15个模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给学校排课带来了诸多困难,课时不够用,学生没有自习时间,学校缺少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究其原因:一是对国家和省的课程方案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和集中学习优势研究不深;三是有的学校担心有的学科教师在某一时段没有课时,无法绩效考核。1.高度重视课程设置工作,这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设置课程。一是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硬件资源、学生需求、师资状况、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前后顺序,以及学分要求,还要通盘考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的合理搭配,设置《各学科开课预案》。在《各学科开课预案》中要对不同层次学生(分报考一类重本的学生、报考普通重本学生、报考普本学生、报考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要求毕业的学生)提出选课和学分要求,并对每一选修模块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和提出选修意见。二是组织学生根据《各学科开课预案》进行选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各学科开课方案》。三是根据《各学科开课方案》设计高中三年的排课方案和各学段课程表。2.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特别是各高中需要高度重视和做好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省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

  试中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必考科目。3.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选修Ⅰ内容一课程的开设。(1)坚持一个原则:“学校全部开设,学生自主选修”;(2)杜绝两种倾向:一要杜绝学校要求学生选修全部选修Ⅰ内容一的模块,二要杜绝学校硬性开设二选一或三选一中的一个模块,要求全学年或全班学生共同选修;(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学习和认知上相对较为优势的模块去学习。4.指导学生做好选修Ⅰ内容二课程的选修。选修Ⅰ内容二课程虽然在高考中不考,但不一定与高校选拔无关。一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力度,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很可能是有关学科选修Ⅰ内容二的内容;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选修选修Ⅰ内容二,有助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拓展,有助于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和把握。1.部分高中对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缺乏重视,少数高中缺乏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的意识,没有安排相关方面的指导教师,并且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相互脱节。2.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学分构成、对高中毕业和升学所需最低学分要求模糊或不知。3.部分高中对走班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繁琐,工作量大,不好管理,资源不足,条件不够,所以,没有认真研究和实施。1.要高度重视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工作。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与学生今后发展方向息息相关。根据人生规划,指导学生选择所学的课程。过去,学文科、学理科也是一种选课,是一种比较粗放性的选课,是学科层面的选课。而模块层面的选课是较为精细,是针对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选择性学习。过去,我们在这些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指导文理分科时,大多数教师只是指导理科学得不好的学生去学文科,很少帮助学生分析其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其实有的学生虽然理科成绩不错,但学习文科的潜智和优势更大,学习文科考上名牌大学的优势比理科大。所以,各高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一要成立专门的选课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组建专门咨询队

  伍;二要加强对班主任和专职指导教师的培训;三要成立咨询室,做好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四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加强培训。2.认真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有专家说,选择课程就是选择未来。所以,在选择课程上,一要遵循“自愿、自主”的原则;二要提供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三要提供有效的选课指导;四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选课模式,认真研究“定餐制”和“配餐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自助餐制”,形成“课程超市,学生自助”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五要认真指导学生明确高中三年学分修习的要求。只要求毕业的学生最少要修习114学分;向文科倾向发展的学生最少要修习157学分,向理科倾向发展的学生最少要修习162学分,才能满足高考最低学历要求。3.重视和做好走班教学。要认真研究、细心设计和科学实施。一要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和开课方案,统计在一个学段各学年需要开设多少选修模块,并将开设的选修模块分成若干开课组;二要利用行政班教室、选修课教室和实验室安排好一个开课组的模块开课教室;三要“采取同一课节同时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同一内容重复多次上课、学生同时走班上课”等措施实行走班教学。这样做,优点是节约时间成本;学生走班距离短;不需要更多的走班教室;有利于对学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要实施好走班教学,建议各高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以保证。(1)学校要为每个行政班的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储物箱,为走班教学创造物资条件;(2)要调整和设计好行政班与选修课教室的布局,尽量缩短走班距离,减少学生时间成本;(3)要精心设计课程表。1.少数高中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不高,特别是那些规模小的高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较盲然,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开发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课时安排上随意性较大。有等待、观望和应付心理。2.多数高中对专题类校本课程开发不重视,开发数量少。同时,个别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低,学生选择少。

  3.实施上存在校本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个别学校要求全年级或全班学生选择同一校本课程。1.进一步提高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打造学校特色课程、优势课程,形成新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定要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和特长教育来进行。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知识,加强这方面的教研、科研与培训。规模小的学校间可以共同研发,共享成果。3.科学制定和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研究和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标准》,为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4.认真做好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同时,要围绕专题教育、系列教育开发专题类、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加快学校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实施。5.加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生成性感悟和体会都是很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各高中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宝藏,引导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1.各高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校际间差距较大。少数高中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开展活动的思路不宽、方法单一、措施不利、效果不佳。2.各高中学科探索类研究性学习活动比重过大,普遍缺少社会调研等综合类研究性学习活动。部分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措施不规范,缺少过程性记录、成果展示和交流。3.多数高中缺少稳固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基地,缺少开展活动的长效机制。1.各高中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中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试题出得非常灵活,非常重视知识应用与拓展,所以,各高中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需要整体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2.认真安排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要安排专门的课时用于理论指导、动员或开题、成果交流和评价;二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体验性活动。3.建立稳固的校外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基地,做好包括研究性学习之内的过程性记录、做好对活动成果和体验的交流与评价,建立长效机制。1.各高中普遍反应课时不够用,加课时现象严重。究其原因:⑴由于多数教师对课标学习和研究不够;⑵对高中阶段的相关学科的教材知识体系缺少整体把握;⑶对所教模块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研究不透,担心高考。所以,超课标教学,不断扩充教学内容,选修内容拿到必修课讲,还加大教学难度,很多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不成,导致课时严重不足。2.课堂教学中应试教学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教师仍然按照老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满堂灌;有的教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还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难度把握不准,知识坡度变化较大,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部分课堂教学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新课程理念,缺少“双主互动”和课堂教学活力。3.少数学校学分认定的信度不高。对学分认定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对学生模块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学校对学分认定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相应的制度不健全,认定过程不透明。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需要反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市课程改革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市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三年所有教材。要求教师正确把握教学难度,正确使用教材,科学处理和使

  用教辅助资料,防止教师随意加大教学难度。2根据省、市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和本校生源实际,研究制订每个学科各模块教学指导意见或教学设计方案;认真研究和探索基于模块教学和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3.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将课堂教学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和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4.进一步完善学分认定制度和程序,实施“阳光操作”,重点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学分认定的可信度。同时,高度重视和做好学分认定结果的使用和管理,做好原始数据的存档和向省上传输数据工作,及时规范填写《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籍簿》中相关内容和学分。5.高度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认真研究《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指导意见》,正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和难易程度,加强教学和指导,确保多数学生一次性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或者通过补考获得全C以上,保证毕业。6.认真收集、分析和研究各省(市)区高考方案或试题,超前研究和思考高考指导策略,确保新课程改后高考成绩不断提高。1.部分高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一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透,不能灵活使用评价;二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盲目评价,机械评价,评价的内容缺乏个性和特点,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三是对省方案没有进行创造性落实,对相关内容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量,降低了评价的信度。2.少数高中没有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少过程性记实,个别高中没有使用《过程性评价表》和班、课任教师评价表,没有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3.部分高中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管理。1.正确理解我省《方案》的宗旨和指向。我省设置的评价等级非常科学,排除了许多人为干扰因素,突显了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效,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

  不断发展和提高。2.评价中要始终坚持“普遍关注,重点评价”原则。对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做到时时关注,对他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的评价、记实和认同,以激励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发展。3.评语内容切忌官话、套话和形式化语言,突出记实性、原生态描述。特别是向省上传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要有案例描述,这样才引起高校的关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4.创造性地落实省《方案》。一要将班、课任教师评价表的项目进行科学整合和简化,装订成《班主任教师评价手册》和《课任教师评价手册》,便于操作、使用和保存;二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中表5到表13的过程性评价记录表按每一学期一套装订成《学生成长记录册》,与《学生成长记录袋》配套使用;三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积累,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对所存放材料或作品的感言和体悟,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功能。四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等其它方面有效整合,进一步挖掘和放大它的功效。总之,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除做好以上六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课改“一把手”工程,明确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首要责任,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校长对课程和课改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深入研究课改推进策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科学整合和利用课程和课程资源,为课改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篇九: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知识宣传

  2022年9月,陕西省将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新高考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改革,是要建立一套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学考招一体化的改革。

  为确保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学校特成立XX中学新高考综合改革专班,各成员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中省市及教育部相关文件,及时关注改革动向和趋势,积极借鉴已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地区的成熟经验做法,做好前瞻性谋划布局,以便更好服务大家。

  为了给广大家长和学生答疑解惑,学校将从全国统一考试、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录取、高中教育教学及其它六个方面,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解读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政策,供大家参考学习。

  全国统一考试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

  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用那种选课方式?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3、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4、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5、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

  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6、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7、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是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150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8、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

  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9、《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10、《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高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1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篇十: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优秀5篇)

  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篇一2022全国最新高考改革方案全国

  同时,各省份提醒考生,统一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如有调整,所在省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相应调整。

  考生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份普通高校招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据了解,“院校专业组”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选考科目必须相同,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分别设置院校专业组。此外,各省、各教育厅提醒广大考生,增加选考科目后,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拟报考学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高考前的饮食篇二一,早餐最吃好。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休息,迎来了继续奋战的一天,就像一个车即将出发,一定要加满油一样,早餐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能量,让他在一天的学习中更有精力,所以,建议早餐可以这样安排,一杯牛奶,一个煮鸡蛋。一个香蕉,一碗全麦的粥或者八宝粥,一个紫薯或者一个玉米。对于女学生可以将牛奶换成豆浆。这样的早餐富含蛋白质,而且,还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也富含纤维素,可以有效的预防孩子的便秘。而且,孩子的能量、热量、微量都足够,保证他一天的学习效率更高。二、午餐要吃饱。经过了一个上午的紧张学习,中午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午还要进行学习。所以,中午最好给孩子吃一些鱼类,可以做清蒸鱼、米饭,加上蒜蓉菠菜,菠菜也是补脑的佳品,还可以加一个卤鸡腿,但是不要给孩子吃太油腻的食物,比如油炸类的,还有不要吃的太饱,否则,饭后只想睡觉,学习的效果就差了。在饭前可以给孩子吃一个苹果或者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记住水果一定要在饭前吃或者空腹时间吃,这样才有利于吸收水果中的营养。三、晚餐也不可忽视。因为孩子们吃完晚餐也还要继续学习,而且通常会

  到深夜,所以,这一餐也很重要,吃的太少,半夜会饿,就像只宵夜,吃的太饱,也很容易打不起精神,影响学习,所以,这一餐也要营养丰富一些。可以给孩子吃一点虾,白灼就好,米饭可以换成八宝粥或者小米粥,全麦的馒头或者花卷,来一盘蒜台炒蛋或者西红柿炒蛋,蒜蓉双色菜花,这些已经足够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了。

  四、加夜餐。虽然不提倡吃宵夜,但是对于准备迎接高考的孩子,这一阶段还是需要加一餐,因为孩子用脑多,体力消耗也大,睡的又晚,不过这一餐要科学的添加,且不可大鱼大肉乱吃一通,可以加一碗鸡蛋水,也可以加一碗银耳羹,或者一杯牛奶加一些小点心,总之,要以清淡为主,避免增加肝脏负担。

  怎么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篇三1、高效阅读的方法需要训练,是一种眼脑相互协调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2、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3、到现在,我训练到顶级,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同时通过了香港科技大学面试,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我的成绩。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高考前压力大的症状篇四1、一想到高考就紧张,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处方:告诉自己,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必过分担忧。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做,或者有意识地做些家务,分散注意力。陪父母散散步,适当与同学交

推荐访问: 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培训举措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考 举措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