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8篇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8篇

时间:2022-11-04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8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幼儿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人们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8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8篇

篇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幼儿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人们寄希望于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不在少数。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很多,例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被列为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之一,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開拓了新方向,指明了幼儿事业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幼教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方面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制度还未完全,在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更好的完善其薄弱的环节,通过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指导我国现实的幼教改革事业。本文通过研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探讨其对于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和许多的教育家一样都重视了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其内容中认为,幼儿的教育是人类神圣的起点,在早期对孩子进行幼儿培养,锻炼他们的体格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仅如此,陶行知先生还亲身实践,创办平民幼稚园,帮助了广大需要幼儿教育的平民孩子,进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重视早期教育,强调从小教起在陶行知的思想内容中,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强调教育要从小开始,锻炼独立的人格和认真的态度,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正如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阐述的,一个人从小建立起来的人格和培养的习惯是会伴随终身的,这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何况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在孩童时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自由,更好的发挥潜在的可能性性。2.普及中国的幼儿教育,创办“平民”的幼稚园在陶行知发表的《创设乡村幼稚园之宣言书》中便指出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思想落后,幼教不够普遍以及上幼教难的几大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乡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区域的青年父母。不仅除此,陶行知

  1

  出身于农村,根据亲身经历和对于农村的实际了解创办了一些平民幼稚园,聘请乡村教师和优质师资结合来更好的开办幼稚园,给予平民孩子公平的教育资源和“省钱”的教育。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从广大贫苦的劳动子女出发,为更多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福利。由此也看出这一思想所具备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目的,真正的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目标,在当代的教育中具备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幼教改革的启示1.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培养活泼外向、锻炼独立人格的一个初始教育的认知阶段。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呼吁大家重视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并且不惜创办幼儿教育园来帮助更多需要早起教育的孩童。根据科学研究发现,6岁的孩童的大脑已经接近成人的百分之七十五,这充分说明了孩童在6岁时期便已经具备良好的记忆基础和辨识的能力,且此时正是大脑的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早期的幼儿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对于传统思想的认知,重视幼儿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做好当代幼教改革的转型和发展。2.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教普及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的教育思想较为落后,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教育的改革等落实的程度不过。大多生长在贫困地区的人们连适龄孩子的教育成本都很难负担,更别提还要重视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针对这一现状和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幼教改革的力度上给予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一些优惠政策,并宣传和落实到位,普及学前教育,增加更多的公共服务的资源等。陶行知先生出身于农村,对于农村的生活以及存在一些困难了如指掌,因此在其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也提出了创办平民幼稚园,不限制地区和户口,帮助幼儿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资源。在近几年的改革大发展中,城市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批的青年纷涌而至,城市中打工人口剧增,而随着这批人口的成长,在建设城市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了公立幼儿教育资源少、门槛高、无户口等问题,一大批的子女在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却不能接受城市的优厚资源,浪费了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的好时机。那么,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创办民办园,引进优厚的师资,解决存在的大量的随迁子女

  2

  的早期教育的问题。同时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是私人的较多,不仅数量少办园的质量也一般,不利于我国幼儿的早期教育。因此促进幼教的改革,首先要重视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儿受教育的问题,普及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政策,才能让幼教改革更加彻底和完善,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总结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提出了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创新性的思想,为我国的幼儿改革事业的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从根本上去理解其思想的内容,切实的去了解当前幼教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3

  

  

篇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成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长。”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帮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和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付诸实践。通过教育,使每一位幼儿在品德和个性发展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提出的教育理念,诸如,“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这是我国近代新兴教育产生之后的新的教育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的变革。一、陶行知“做中学”的理论内涵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方式反思、改革的结果。“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教学理论。它的具体涵义是:“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事情怎么做你就怎么学,你想怎么学就会怎么教,教与学的中心都是“做”。“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这是我国近代新兴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一个重大变革。二、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

  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好下一代的最佳途径。为了让幼儿较早的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学习陶行知“做中学”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做”的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要分析陶行知“做中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幼儿积极探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满堂灌的、注入式的,幼儿头脑中的知识往往是课本的,没有什么创新可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幼儿学。”我们也曾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幼儿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将知识传授给他们,最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9的组成》,幼儿有了很丰富的前

  期经验,如果让幼儿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这样就抹杀了

  幼儿思维能力,于是我就为每位幼儿准备了9根火柴棒,让幼儿自己通过分火柴棒的形式来记录记录9的组成,这样就能带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也很快掌握了9的组成。这便是幼儿在独

  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是单单老师硬性讲解将知识灌输给他所能做到的,即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让幼儿在做中领悟知识。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同时

  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2.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都能找到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人点”。所以,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人活动,就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幼儿的“游戏场所”o

  比如:当我在引导幼儿认识哪是左,哪是右时,我一开始就会直接地问:“小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如果想的话,请举起你们的小手。”接下来,我会马上直奔主题,问大家:谁知道自己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紧接着,我会再问:“今天我们就要来做辨别左右手的游戏。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能够别辨认这连个长得很相像的朋友吗?”这样的导入,既贴近了幼儿的生活,又沟通了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使孩子们能够很快地在游戏的状态中学会科学知识。

  学习中要巧设疑问,让幼儿们在动脑、动手之后找出答案。在教学活动《三角形的秘密》中,让幼儿了解的三条边间的关系,我并没有按照课本讲解,而是先要求幼儿回家后,自己动手做出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并且将这三根小棒分别染成不同的颜色后,带到课堂上。上课时,课上我要求幼儿证实自己带的三根小棒,确实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取其中任意的两

  根小棒和第三根小棒进比较。最后通过实验,大家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就这样本应该是一节粗糙的科学课变成了一节有趣操作课,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摸索中知道三角形的奥秘,他们觉得非常有趣,整个活动的气氛也非常愉快。让幼儿体会发现、操作、探索的喜悦,培养幼儿探究意识。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最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在“做中学”O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在历史学科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真以幼儿为主体,激发每个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其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同时,关心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点,注重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寓教于乐,不断转化并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做中学”尽行到底。【

  

  

篇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要: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陶行知主张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举,内容十分广泛。而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陶行知从生活教育学说出发,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因而他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儿童的生活环境,主张以宇宙为学校,以大自然为科学园,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周围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陶行知说科学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的”。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运用科学的快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并和幼儿一起来玩科学的游戏,一起来谈,一起来想,并且独出心裁、大胆探究。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的机会多了,但头脑尚未得到彻底的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仍将对幼儿科学教师有重大启迪。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幼儿就可以充分运用和训练各种感官,“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

  

  

篇四: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季旭峰【摘要】从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出发,探索其对现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启示,提出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早期教育,要注重孩子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并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共同创设适宜的家校环境.【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学习热情;创造性;家庭氛围【作者】季旭峰【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0在中国的儿童教育发展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实践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于中国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对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幼儿园,怎样建设农村的幼儿园,怎样培养大量幼儿教育的师资和如何普及幼儿教育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陶行知先生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解放儿童,力求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

  性,最终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他的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一)要想将儿童教好,就得懂得儿童,了解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首先,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现在的小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是有巨大潜能的人。所以他提出儿童的世界也要由儿童自己去创造。“从前世界属大人,以后世界属儿童。”[1]儿童是现在生活的小主人,他们需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儿童体现出巨大的潜能,他们既能做小先生和打倒帝国主义的小先锋,又能自己组织同学,自己教学,自己办学,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他们无穷的力量。其次,懂得儿童后,就得了解儿童。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分别,了解儿童生理上的不同,了解儿童对世事的经验要比成人缺乏,还要了解儿童能做什么。陶行知先生认为既不能把儿童看成是万能的,也不能把儿童看成是无能的。只有适合于他的能力,我们才可以给他做,不要过或不及才行。懂得儿童后,成人才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陪着他们一起创造儿童的乐园。第三,懂得儿童,还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陶行知先生认为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应给他们提供发挥锻炼的机会,就须进一步把他们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地培养。家长、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宽容、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二)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教育要从小开始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唤起民众,必须从启蒙开始,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他这样说,也就这样做,言行一致,注重身体力行。早在1927年11月,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在他的主导下成立,这便是把他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措施。教人要从小教起,

  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孩子若从小偷针,长大则会偷金。”这都表明孩子需要教,需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发展儿童天生所具有的良好能力。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关心儿童,就是关心国家的伟大前程。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2]陶行知在《如何使幼儿教育普及?》一文中强调:“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人才的幼苗要从小培养,如果家庭里、学校里、铺子里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被发现有特殊的才干,那么,立刻就应该给他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3]的确,对孩子的教育需抓住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然后施以科学的方法。(三)儿童培养的目标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文字、知识都是死的。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活学活用。儿童除了学习文字之外,还要学习人生之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早在1945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把人格教育、知识教育、组织教育和技术教育四项定为教育之方针,而人格教育是其重点。陶行知先生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4]这便是其生活教育的宗旨,也是儿童培养的目标。(四)儿童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启发,注重儿童的手脑相长,注意通过解放儿童来发展其创造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先生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主张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孩子学会

  学习。并主张手和脑同步发展,劳力者既有粗壮的手,又要有发达的头脑;劳心者有发达的头脑,也要有粗壮的手。所谓“心灵手巧”,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做中进行学习,将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将手脑结合起来。1946年,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还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儿童,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正是在其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体现出经久不衰。儿童观是人们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一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每个人的这种儿童观就指导着每个人的教育行为。所以现代家长、教师要学习的是形成怎样的儿童观、早期教育观,把孩子看成是什么样的人,施以怎样的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真正贯彻到今天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中去。(一)现代学前教育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早期教育首先,教育是要从早开始,但这“早”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孩子以科学、适宜的启蒙和引导。我们不能在孩子不会走的时候就要求他学会跑,在他们还不能把一杯水稳稳当当地从餐厅拿到客厅的时候去责备他们把水洒出去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虽然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的观念,但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实验也提出著名的“成熟势力说”,即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儿童不是无能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小孩就是小孩,他们的动作、心智尚在发展中,他们会搭积木、玩拼图、捏橡皮泥,会拿笔画画、翻书阅读,还会帮着妈妈洗碗扫地等等,但在这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把环境搞得更乱更糟而不是更加整洁。但这就是真正的小孩,他们需要的是参与、体验,他们有着对外周一切的好奇与兴趣。这种种好奇与兴趣是现代家长教师最应该去培养维持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去提出对他们的要求。

  其次,儿童的教育是要“早”,但不能“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家长、教师们的心太急,一个个都是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赶着、催着、逼着,孩子不急,可大人急得火烧火燎,恨不得孩子一餐就能吃成个小胖子。但孩子不管吃什么、学什么都需要时间消化,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实践经历。今天的儿童教育不需再“快”,而是“慢”。在“慢教育”的观念中给孩子们提供闲暇空余的时间,让他们去内化、去思考、去体验。第三,早期教育不是片面的,会认字、会算术、会弹点钢琴并不是早教的全部,早教是要注重孩子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除了学习文字之外,还要学习人生之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育是要和生活紧密联系的。0—6岁的孩子,特别是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二)注重孩子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之后,家长、教师还得要重视儿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引导。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速,信息变化快捷,在这样背景下的学习当然就不能靠死记硬背,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习各种搜集获取资料的途径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内容要远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陶行知先生就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南京高师时期,陶行知先生就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在晓庄学校时期,全程注重环境的潜移默化;在育才学校时期,创意发挥认知的激励作用,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上作了有益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学校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教学就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更体现出教学方式呆板单调、课业负担繁重等等,造成许多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厌

  学情绪严重。所以,教师、家长不能一味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关键的。学习热情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它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更为持久的情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一方面学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校、课堂与生活美好事物的联系,克服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时也要注重这种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生活中我们常听家长说“孩子,只要你期中考试每门功课都考100分,我们就奖你500元;若考98分,我们奖励200元……”这样的鼓励方式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当孩子获得了外部的奖励之后就减弱了对学习的热情。当然最为有害的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而不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视,孩子可能也会觉得“爸妈只关心我的成绩分数,而不关心我的烦恼、需求,我只是爸妈炫耀的工具”。孩子的成长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完成。(三)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斗争所获得并遗传的才能之精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5]想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首先就要把他们看成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是有其自身思维方式的人,是有其自身发展潜力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们看成自己的附属品而进行任意地摆布。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正当的需求,还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或在学习中、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

  自主选择权,还要允许他们发展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自由而又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也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其次,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要从小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所以,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就是发展创造性的最好途径。那么作为家长,就应从小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接触幼儿同伴、接触亲戚朋友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触摸、探究,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充分地感知这个生活世界。作为教师,则要以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中给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和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样要让他们多看、多想、多摸、多动、多说,以满足这个时期儿童的探索需求。手、脑一块干,就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现代家长、教师要允许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思路,要鼓励儿童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共同为儿童创造性、主动性的发展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快乐鼓励的家校环境。

  【相关文献】

  [1]陶行知.儿童的世界[C]//陶行知全集:第3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44.[2]戴自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J].重庆陶研文史,2010(1):17-28.[3]陶行知.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1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0.[5]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04.

  

  

篇五: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总之学生在学新知识时首先让他们了解知识的表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仅仅为了赶进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关系使学生学懂学深学透掌握真知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一、因材施教,效果显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成效是成正比的。联想对三年级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就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的特点,我们就引入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法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如:教学中,我们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适当的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够”。还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成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这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二、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讲完课堂知识后,就趁热打铁,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践课时间,让学生从设计、准备材料、加工,一直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结果,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讲台上时,激动得手舞足蹈,我也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那些“高分低能儿”,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多样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情感交流,爱心相助情感交流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教师在处理事情时,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对待学生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还要同时考虑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为他们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让这种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乐事,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这种成功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都有沾湿的机会。

  情感交流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只有通过与学生们的接触,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情况。才能将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情感交流能够消除年龄、地位的差异,产生出诚挚的师生友谊。使学生视教师课堂为严师,课后为朋友,有话愿对老师说,对老师的意见乐于接受。记得有位同事曾经提到:他在讲到分数应用题这部分时,要求学生画图来表示题意。在一次的作业中,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部分学生随手一画就成了一条线段,弯弯曲曲的实在不美观,于是就要求这部分学生重做作业,并严格要求画线段一定要用直尺来画,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你怎么不早说。于是老师就用眼瞅了他一下,只见他满脸通红的坐下了。第二天,数学来时又仔细的批阅着学生的作业,心里暗暗思忖:看来,学生总归是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再三叮咛和不断督促,然后才有进步。不经意间从作业本中掉下一张小纸条,内容这样写到:我亲爱的于老师,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也希望你同样也喜欢我,可也许因为今天下午我说的不礼貌的话,使您不会再喜欢我,我不会因为你不喜欢我而怎么样,只求您能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吧。就算你不喜欢我了,但只要你能原谅我的过错,我会很感动的。

  于老师,我诚恳的对您说一声对不起,请不要生我的气,要不然我会内疚的。看到这张小字条,我们这位数学老师当时就懵了,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也回想不

  起来。于是课间找到这位同学问明事由,这才猛然记起。老师的一个眼光,一个手势,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啊!学生就像一个个用玻璃做成的透明无暇的有机体,决不能在他们的心灵上投下任何阴影,哪怕是善意的一瞅。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职业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篇六: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

  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陶行知主张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举,内容十分广泛。而

  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陶行知从生活教育学说出发,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因而他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儿童的生活环境,主张以宇宙为学校,以大自然为科学园,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周围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陶行知说科学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的”。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运用科学的快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并和幼儿一起来玩科学的游戏,一起来谈,一起来想,并且独出心裁、大胆探究。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的机会多了,但头脑尚未得到彻底的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仍将对幼儿科学教师有重大启迪。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幼儿就可以充分运用和训练各种感官,“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篇七: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

  启示

  摘要:近年来,发展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重点方向,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也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已经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是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下面的内容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做出一点贡献,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革新。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启示

  幼儿教育的范围其实十分广泛,它包括儿童正式入学之前的家庭教育以及在幼儿园中接受的学前教育。入学前的家庭教育主要靠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主要由老师进行。但其实,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儿童进行知识上的教育,更多的是对儿童进行一种行为上的教育,幼儿园的存在,并不算是一个严谨的学校,更多像是一种托儿所的存在,没有真正发挥幼儿园应有的教育价值。

  1.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1)重视幼儿自觉性的培养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于自觉性的培养,这一点在幼儿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要让幼儿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层次的提高,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越来越开放的。

  在小学以及中学教育中,老师可能会去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但是进入大学甚至更高的学习阶段之后,对于知识的学习则完全靠自己的自觉性。因此,“教育

  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小便注重对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让孩子在当前以及今后的学习中都是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由于家长或老师的逼迫学习。只要是想让孩子有着更好的成就,就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这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对于孩子的培养,更是对孩子整个人在生活中、行为上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培养人就如同栽种花木,要根据花木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浇水、施肥,这就叫因材施教。”同理,在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对所有幼儿进行同样的教育,因为不同的人,其天赋及擅长之处也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有的孩子虽然不擅长学习,但在其他方面有着更大的天赋,对于这样的孩子就不能只一味地让其学习,要在保证其学习水平不至于过于落后的同时,多注意对其擅长领域的培养和引导,让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发光发热,更加优秀。

  (3)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陶行知是一个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创造”二字的要义,鼓励在幼儿教育中,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潜能。创造力在一个人的能力中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说学习成绩同样重要,但是创造力更加重要。仅仅只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能是一个书面上的数字,表示他确实可以对题目进行完美的作答,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强大的创造力却可以让幼儿在除了学习之外的地方做出更大的成绩。而且,对于儿童创造力

  的提升,也有助于其在学习方法上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便利。

  (4)教孩子如何做人

  陶行知曾说:“做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行不好,再好的学问也无甚用。”教孩子如何做人,就是要重视德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是能力上的要求,对人格品质上也有着极为苛刻的条件要求。“德”是一个人的根基,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对幼

  儿的学习进行指导,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这里的做人包括幼儿的人品性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人品性格的培养,要让孩子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乐于助人;能够从容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朋友和平相处,培养幼儿为人处世的能力。

  (5)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陶行知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对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厚此薄彼,有所亏待,但是你并不知道现在坐在你面前的孩子在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其中就坐着将来发明界的爱迪生、商业上的比尔·盖茨。因此,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孩子,可能一个孩子他的成绩虽然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或者是外貌而对其进行区别对待,不可以出现歧视等恶意行为,孩子虽然小,但是这些行为对其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同时,要始终以学前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做到真诚、尊重,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逐渐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感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能力和素养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6)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陶行知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口号其实在许多幼儿教育之中是一直被提倡的,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人会把幼儿当成捧在手心的宝贝,不忍心让他去做一些事情,恐怕孩子受到伤害,感到劳累,殊不知这样并不是对自己孩子的呵护,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骄纵,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帮孩子去完成,但是走出家门后,没有人会去帮他做这些事情,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在将来走出家门后才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校园生活以及集体活动。

  (7)培养孩子的发问能力

  许多孩子在刚刚进入学校时是比较腼腆内向的,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也不敢发问,这样做其实是非常不良的一个习惯,它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进步发展。从小处看,他可能只是孩子性格上较为内向,不善交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往大处去看的话,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他无法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解答,也无法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麻烦,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可能会让孩子受到某些危害以及侵犯,对于这些伤害无法表达,只能选择不断承受。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发问能力,在有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时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及时地提出来,家长或者老师才能进行分析、引导以及解决。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教育界中的大家,其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起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加强在幼儿教育工作的运用,让其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探研,以此开发更多丰富的课程,去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未来国家的发展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霞军.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启迪与智慧(中),2021(03).

  [2]朱嘉慧.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

  [3]丁丹.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

  

  

篇八: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浅谈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

  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

  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

  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

  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推荐访问: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幼儿教育 有何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