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推动道教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道教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时间:2022-10-29 18: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道教是一个重要载体,应推动道教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道教是我国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深远。道教以《道德经》为立教之本,以道为最高信仰,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善恶报应,对我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医药养生、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民风民俗、国民性格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家园。

道教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本土性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典型的中国特点、中国气派,在思想上有大智、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道教独具的自然主义情怀、生命主义意识、道德伦理思想、崇俭抑奢主张,具有人类普遍、永恒的价值。道教自古就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人士或隐或显,隐则远居山林,修养生命、参晤大道;显则出入市井、济世利人。推动道教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性道教的文化特征极强,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比如,道教的老庄义理、神仙思想、丹道实践、医学、武术、养生、音乐、科仪、书画雕塑、洞天福地、民间习俗等等。此外,中医、武术、中国画及古人修身养性的理论内核都与天道信仰、阴阳五行溯念有关。道教和中国文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离开道教信仰及其文化形式,传统文化大厦就会动摇;反过来讲,推动道教健康发展也是在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包容性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从未中断的古文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这一特点在道教身上显得尤为明显。从历史上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历史上湮没的各宗大多被道教吸收进来,特别是墨、名、杂、农、医、兵、阴阳等诸家思想已转化为道教的重要内容。还比如,在金元之际大兴并成为当代主流教派的全真道,奉行三教合一思想,奉《道德经》、《孝经》、《金刚经》为根本经典。从信仰上看,道教的神仙崇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认为神仙是道的化身。神仙分自然神和人格神两种,自然神自古就有,人格神则是历史上在某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因被民间敬仰、供奉而形成的,比如关公、岳飞、孙思邈及尧舜禹三官大帝等。从典籍上看,以明《道藏》为例,5485卷,内容不仅包括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等,还收入了诸子百家和不少医药养生、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著作。从教义上看,道教以道为核心信仰,具有高度整合的素质。道生育天地万物,又融于天地万物,因而万物皆有道,皆顺道而行。可以说,道教本身及其所周延的内容,可以涵盖到社会生活、人伦日用、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道教是可以把传统文化从博物馆式的“僵文化”转化为行住坐卧式的“活文化”的重要渠道。

群众性道教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可为高知识人群提供精神滋养,也可满足基层群众的信仰需求,还可为人们修养心性、强身健体所用,具有很强的群众性。用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的话说,可谓是“上通大道、下连民俗、中贯生命”。特别是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场所具有很强的草根特点,对基层群众的信仰生活影响广泛。在我国台湾地区,基层民众是道教的主要信仰群体(在内地视为民间信仰的场所在台湾按道教登记),因而在台湾几大宗教中,道教的庙宇数量和信众数量都是最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地以道教神祗为崇拜对象的村庙、乡庙发展速度很快,浙江温州、福建闽南等地的许多乡镇已经村村有庙。道教具有的群众性特点,使其能够扎根基层,深入民间,影响大众,使其能够成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的本质是观念和观念系统,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除了要保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发出生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具有本土性、文化性、包容性和群众性的特点,道教具有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潜质,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入中国人的生活,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能够明是非、知廉耻、致良知,使人们能够热爱传统、延续传统、发展传统。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现存有形的传承主体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影响道教发挥积极作用的因素

社会对道教的文化功能认识不够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对道教的认知度较低,部分群体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对道教的文化功能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些人认为道教无非就是祈福禳灾、风水术数,对道教的精神实质、真正内涵及其包罗万象的内容缺少认识;一些人看不到道教的文化性,看不到其与中国文化的血肉关系;少数基层组织只强调道教的经济功能,不重视其宗教和文化功能,把道场变成“商场”,把道士变成“招牌”,伤害道教界感情,侵害道教界权益。

道教自身建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道教胚胎、发展于农业经济社会和传统文化土壤。随着社会、文化制度的变迁,出现一些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因素,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思想建设方面来讲,自陈撄宁先生在民国时期制定《道教复兴计划》以来,道教如今又走到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十字路口:全真、正一两派向何处发展,如何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道教面临的首要问题。建国以来,不少有志之士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曾提出“新仙学”的构想,现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曾提出“生活道教”的概念,但总的来讲道教界这方面仍待加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道教教职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程度、理论修养、宗教造诣都有待提高,修持、讲经、弘道、学术、管理、外语、艺术等各类人才普遍缺乏,既有坚定信仰、有志振兴道教,又有较强组织才能的教职^员尤其缺乏。此外,有些地区教风问题堪忧,传统戒律在新时期面临严峻考验。

现实难题制约道教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恢复和新建场所难。目前申请设立道教场所有两个渠道,即新建宫观和恢复历史上的宫观。新建宫观往往受制于土地、建设、规划等政策,难度很大;历史上的宫观目前很多仍由文物、旅游或景区部门在管理使用,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难度更大。第二,道教界在一些场所不能完全履行权利。有些宫观表面上交由道教界管理使用,实际控制权却不在道教界手中,只能与地方分割权益。第三,城市建设中忽视道教需求。有些道教信众众多的地区在新城区规划时往往不考虑安排道教活动场所,存在场所布局严重不合理的情况。第四,宫观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与其他宗教相比,大多数道教场所没有房产,社会捐赠也很少,自养存在很大困难,宫观没有精力和资本从事文化项目。

努力的方向

引导健康发展方向 应从道教历史传统和当前社会实际出发,引导全国道教界树立正信的道教、文化的道教、民生的道教三大旗帜。树正信道教旗帜,引导道教界坚持传统,坚持正信正行,坚持基本的戒律操守,反对世俗化、商业化趋向,反对借道教之名行经济之实。树文化道教旗帜,引导道教界提升文化素养,加强经典的讲习,加强以道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建设,改变社会对道教的片面认识。树民生道教旗帜,引导道教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深入挖掘道教重生思想和养生理念、方法,帮助信众解决身心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信众树立积极的生命观,满足基层普通信众的精神需求。

增强宫观文化功能 应扭转世俗化、商业化倾向,使宫观回归宗教和文化本位,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弘扬社会道德的高地、净化信众心灵的道场。要支持有条件的宫观开办文化讲堂等项目,开展讲经讲道、学术演讲、文化交流等活动;支持道教界将养生、武术、音乐等向社会大众传播,扩大道教文化的影响力,服务社会大众;支持道教界与学术界、文化界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提升道教界文化素养,提升宫观文化氛围;支持道教界从事助学助残、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活动,免费向信众以及有兴趣的游客印送传统文化典籍、道教养生知识读本、优秀讲经讲道光盘等,充分发挥宫观的文化功能。

丰富道教组织形式 发挥道教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需打破惯性思维,丰富组织形式,鼓励多元发展。一要为教内教外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当前,道教教职人员总体数量偏少、素质偏低,人才建设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社会各界中热爱传统文化、道教文化的人士众多,同样也是促进道教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应统筹教内教外力量,使其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二要推动宗教类组织和文化公益类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在国家大力倡导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大背景下,道教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条件的团体和宫观可申请成立文化类、公益慈善类的基金会、功德会等社会组织。三要统筹教内各组织形式共同发挥作用。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组织形式多样一直是道教的重要特点,既有十方丛林建制的大型宫观,规模较小的子孙道观,散落在城镇、乡村的小型道院,还有以供奉各种神灵为主的小庙,民间自发设立的坛场,以及散居城乡的正一派道士和远居山林的各类隐修道士,应以尊重、包容、团结、合作的态度予以对待,使其共同为文化建设服务。

推动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在自身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要充分发挥道文化在整合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教理教义进行梳理阐释。二要完善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道教自身建设能否有效开展的保障,道教界要在完善团体运行机制和加强团体班子建设上下气力、花心思,立足长远,早做准备,把人培养好、使用好,切实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创新制度建设。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务制度,建立执行和监督机制,制定团体、场所和教职人员行为规范,重点解决当前教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要搞好人才建设。人才建设是道教各项事业中的短板,人才不足是制约道教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要研究道教人才建设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着力提升教职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要继续深入落实宗教政策,对信教群众反映强烈的、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宫观,应协调有关部门交由道教界管理使用;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土地、建设、规划、宗教等方面政策,解决新建宫观报批难问题;在编制城市或景区建设规划时,要本着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当地信众需求情况将道教活动场所纳入考量因素;要按照建设现代宗教团体的要求理顺工作体制机制,通过明确政策、出台意见的办法加大对道教团体的支持,切实解决协会组织机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宗发[2012141号文件精神,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树立道教良好形象。

(作者为国家宗教局一司道教处副处长)

推荐访问: 道教 积极作用 发挥 推动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