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江苏文化产业:从“新引擎”到“新支柱”的政策取向

江苏文化产业:从“新引擎”到“新支柱”的政策取向

时间:2022-10-29 10:45:06 来源:网友投稿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要发挥“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的重要指示,实际上提出了文化应具有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这双重性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将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型支柱产业的设想,意味着文化将作为我国最后开放的领域而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尽快使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省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的产业政策。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直接促进文化繁荣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影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人民幸福等一系列战略性意义和价值。它也是继“低规模、低技术、低附加值和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之后,最有可能成为一个率领我省进入基本现代化轨道的新型产业。未来文化产业如果能够成为决定我省经济发展命脉的、至关重要的新型支柱产业,它必须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或连锁效应,在产业链上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对为其提供投入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可识别的概念性特征主要包括:(1)成为大消费概念的一部分;(2)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高,且增长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3)所拉动的产业链长,前后向关联度系数大。一般而言,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就可称为支柱产业。

2010年文化产业占我省GDP约为3%左右,如以按2015年达到占GDP比重6%计算,5年的年均增速将达到14%左右,大大超过“十二五”规划对GDP的增幅10%的速度要求。这对我省现阶段文化产业的要求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今后我省必须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重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新兴业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像制造业那样的集聚,建成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经达到7700美元,大大超过了“人均3000美元带来文化消费倍增”的国际经验界限,但是却没有出现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激增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供应端的问题。缺乏丰富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有营养的文化作品,是文化消费出现瓶颈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应该主要从供应端入手。要增加更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满足人民对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支出的需求。要从制度改革、财税政策、制度保护、加强整合、加强对民营企业扶持等方面入手,着重加大对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作品的扶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从经济发展引擎和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将大大地高于GDP增速,也高于服务业增速;二是文化产业园区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三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为了实现这一“引擎”变“支柱”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是释放长期以来被管制压制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关键环节,也是作为一个新型支柱产业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很难设想,一个产业可以在严厉的政府监管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鉴于文化传媒企业长期事业化经营、缺乏活力,盗版横行,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特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一是制度改革。从现阶段进行的改制来看,平面媒体类产业除时政、新闻外,其他内容及经营部分都可以转制和上市交易。这一政策未来要持续放宽的领域是广播电视媒体。二是要扶持民营资本类文化创意企业。除了要鼓励非公资本进入原文化媒体领域外,全民营的文化创意企业也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包括审核环节的简化、财税政策支持和监管的适度放松等。三是加强制度性保护,加强版权保护。制度性保护的主要环节是版权保护。四是加强整合力度。包括在政府主导力量下的整合和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然整合两个方面,通过整合形成文化产业中的领军式的企业巨头。五是监管的适度放松。适度监管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的选择。

2、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骨干文化企业是支柱性文化产业的支柱,也是其微观基础。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健康的文化产业组织运行的基本态势是:少数市场份额呈现寡头垄断的巨型企业与一大批围绕其周围运作的中小企业并行不悖。这是一种最优的文化产业市场秩序。为了实现这一产业组织发展目标,我省一是要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资源与要素向骨干文化企业集中,推动市场份额向品牌文化企业集中,推动经济效益向龙头文化企业集中。二是要通过在市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行政手段,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力的大规模的文化企业集团。三是要把“转企改制”与联合重组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在全国细分市场上份额超过30%以上的主导性文化企业。四是要以财富驱动诱导企业做强做大,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放大企业规模,积极推进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形成资本市场上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江苏文化产业板块”,并形成一大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形成超百亿元的重点文化企业5个以上、30亿元的文化企业10个、10亿元的文化企业50个、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20个。

3、通过要素高级化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级化的要素是现代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把高级要素嵌入文化产业从而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往往离不开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支持和改造。通过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文化产业的要素高级化,从而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和高竞争力,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性做法。为此我省一是要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和动漫游戏业,注意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和演艺娱乐业,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和广告会展业,完善我省的三大类九大行业文化产业体系。二是要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文化创意在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和传统企业改造中的作用,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三是要尽快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以国家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为契机,以南京、苏州、无锡为战略重点,推进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化视听、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业态。总的要求是,到“十二五”期末,我省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60%以上。维持我们把文化科技研发纳入省科技创新体系管理,完善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

含量。

4、提升集聚经济水平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升生产率一样,文化产业也呈现出更高层次的集聚经济发展要求。这一发展特性可能与文化产业对“知识溢出”、“联合行动”、“模仿学习”等更具有依赖性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一特点,“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要与全省“三大区域”、南北联动、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规划相适应,注重错位发展、合理布局,突出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引导推动产业集聚,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带、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全省文化产业合理布局。一是要重点建设沿沪宁线新兴文化产业带、沿江印刷复制产业带和沿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二是要优先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打造全国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加强园区公共技术、投资融资、综合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要积极开发特色文化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博览园、特色主题公园、文化生态园等形态多样、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园区,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四是要着力打造专业化生产基地。发挥我省光盘、乐器以及传统工艺研发、生产、销售全国领先优势,增强创意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打造产品品牌,扩大市场覆盖,成为全国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市场。五是要加强对苏北、苏中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和扶持,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实现文化产业园区增加值占比超过50%的同时,要使文化产业带经济规模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

5、以培育市场需求主体和中介机构为重点加快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国内居民文化消费主体、文化市场需求主体的培育和培养,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它对于促使文化企业不断自主创新、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需求是文化创新者培育和刺激出来的,由此说明发展创新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消费规模、速度、结构和客户的挑剔性,也会创造出新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这一点对于长期脱离市场运作空间的我省文化产业来说尤其要给予强调。因为,文化市场的容量特别是高端市场的容量,是决定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能否培育而成的最根本因素。无论是文化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还是其生产制造和商业化环节,文化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只有在收入和需求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的消费者的支持下,对高价格的文化创新产品才有购买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文化企业的高级要素投入才能得以最终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需求所引致的创新”。为此我们要把扩大文化消费作为扩大内需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抓住我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的契机,培育、支持、鼓励和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拓展民众的文化消费领域和消费空间。加强书报刊、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人才、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扶持基层农村连锁网点建设。大力推进连锁经营,重点建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书业第一网、省演艺集团“苏演院线”、幸福蓝海电影院线、爱涛工艺连锁销售网。

6、建立和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高水平的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到“转型升级、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美好和人民幸福”等一系列我党在现阶段的执政诉求,因此具有“正的外部性”溢出效应。政府和社会必须给予各种高水平服务平台的支持,以鼓励企业对这类产业的高投资活动。一是要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二是要切实发挥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作用,筹建融资担保公司。三是要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完善版权交易制度,支持省及南京、苏州市版权交易中心、无锡动漫游戏版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组建并切实发挥作用。四是要提升文化会展平台建设,重点将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专业化会展。要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建设成全国动漫产业的研发设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市场交易中心、生产制造中心以及推广中心,努力成为中国动漫界的“广交会”。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经济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戈尚达

推荐访问: 江苏 取向 文化产业 支柱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