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解读安全文化建设

解读安全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28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从安全文化的发展历程到近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入手,结合一些案例详细解读了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做法,以此推动企业安全建设。

主题词: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王化山(1968-),男,安徽太和人,安徽阜阳供电公司配电工区,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安徽 阜阳 236000)

“安全”一词在古时没有确切的定义,《国策·齐策六》:“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即为安定、安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e,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种含义,中国对文化的定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泛指一般知识。“建设”一词,最早在《汉书·叙传下》:“建设藩屏、以强守圉”,是指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兴建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安全文化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安全理念、思想意识、工作态度、操作行为等形成从无到有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一、安全文化的历程

“安全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却是近二十余年的事。具体说,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电力系统中的安全文化建设也仅是近几年的事,最初也仅仅体现在制度上墙、现场设立安全标语等浅显的安全文化。2007年公司系统提出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此意见的落实首以“生产安全文化建设”为先导,以“防范为先、可控在控”为核心理念,以“保障生命安全、保障电网安全”为目标,重点从“制度、设备、素质、环境”四个方面建设生产安全文化。

二、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建设要考虑实用性,能解决安全问题,就是好的安全制度。1989年夏,某局配电出现一起人身低压触电事故,由于处理措施得当,触电人员仅休息两天。事后分析,个人行为违章仅为一条,即工作人员在登杆过程中穿越导线前未进行验电,其他大多是管理上的问题,如工作前现场未进行勘察、设备变更未及时传递、设备信息不能共享、工作职责变动其安全职责没有及时变化等,这些分析和措施被纳入到配电管理制度中,至今仍在使用。

安全制度更要体现简练、易懂,便于掌握、易于上口。一线人员在执行制度中不是看文字水平有多高,而是看是否记得住、好执行。如现在大家所掌握的“三不伤害”、“以三铁反三违”、“三高”、“三基”、“四全”“四不放过”等,这些容易掌握并很快在现场落实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甚至“三不伤害”已推广到建筑行业使用。

制度建设还要奖惩并重,不能只惩不奖,这虽然会使人员对制度有所敬畏,但也会使人员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管理创新,往往奖励比惩罚更有用。制度建设还要考虑流程的简化,省去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更能有利于安全生产。

安全制度建设的好与坏更体现在执行力上。一个制度若不执行,就不是好的制度;若不持续执行,也不是好的制度。执行制度需要领导带头,且应上下一致。某局80年代初卫生状况极差,当时的局长亲自制订制度,各办公室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扫卫生,否则严惩。局长亲自带头,并要求全体人员监督。通过局长的努力,环境卫生很快改观,并使广大员工养成习惯,代代相传,到现在为止,这个单位的职员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环境卫生。可见,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设备安全文化建设

设备的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概念。设备本质安全是指能实现设备本身安全的两个功能,一是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受到伤害或发生其他事故;二是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时,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可见在设备本质安全的概念中也有设施的本质安全在内。如何实现这两种功能,对于电网来说,首先要从“设计、订货、安装、验收”四个环节上把关,缺一不可。

设计人员应熟知安全方面的规程制度,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安全,要仔细考虑运行检修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设计时不留任何漏洞。厂家更要经常深入使用单位、工作现场了解现场检修运行情况,及时与现场人员沟通,掌握使用单位的信息,以使自己能更好地发展。例如,10kV配电开关柜正在一步一步向小型化方面发展,但很多厂家为实现小型化,省去很多安全要求,如安全距离、接地闸刀,甚至一些闭锁装置等,这就给现场带来了很多隐患,这些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厂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安装单位更要掌握安全规程和规定,施工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图纸要求,否则会由于自身的疏忽给设备带来的隐患而承担责任。验收是整个工作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更要严格把关,目前各单位提出验收人员提前介入的验收模式,这一模式在现场极为实用,不但解决了现场安全技术指导不足的问题,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且还有效地减少了返工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运行人员还要加强设备缺陷的管理和消缺工作。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设备无缺陷,将大大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降低人身安全风险。

四、素质的提高

设备安全与人的素质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单位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现阶段,通用的安全培训是年初集中培训,而后考试;平时的班组安全活动会和安全交底会,以及工区每月一度的安全分析会。但上述方式对员工掌握规程、理解规程起的作用却十分有限。笔者的个人安全培训心得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规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个别条文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差别学习,个别掌握,以此使规程制度深入人心、落实一线。

在全年的安全培训中,以年初培训、季度培训、工区安全分析会、工区主任课堂、支部书记讲堂等进行集中培训,年初是全文学习、季度是个别章节学习、其他是个别条文的学习和案例分析;以个人学习作为分散学习模式,平时出一些题目供大家参考练习;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在工作前学习规程章节和条文,使之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案例分析是找出违反规程中某一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重点掌握,实行差别学习、重点理解,充分的掌握规程、运用规程。

对于某些安全规程制度,不需要全部人员掌握,不同的工作,需掌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安全规程的带电作业部分,不进行带电作业的就不需要掌握;而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还需要分别掌握,配电人员不开展等电位作业,就不需要掌握等电位作业部分。

素质的提高不仅限于安全学习,技术学习更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年,由于机制的问题,学习风气日下,正式工看、临时工干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人员总是有一些“不学习也照样能干好电力工作”的思想,甚至出现了把电力正常的运行检修工作当作“一种惩罚、一个嘲笑”的话题,电力系统出现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人力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一些能干的老职工在拼命地干活,而一些不学无术的青年员工在旁边溜达,更有一些人员挖空心思地到处做工作要求到管理岗,不但挫伤一些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还给安全上带来了很多隐患。上级领导认识到这一点,一些促进学习的制度也很快出台,但某些机制却是短时间难以改变的。建议建立一套培训方面的奖惩制度,完善学习奖惩机制,使“以技术保安全”不再是一句空话。

五、环境文化建设

公司提出的环境建设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环境与人、环境与设备和谐共存”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个目标的提出是很容易的,但执行相当困难,不是装修一下办公室、打扫一下卫生就能办到的,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人与设备之间的和谐”等方面。这就与人员素质提高、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设备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提高人员素养为重点,培养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心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表现在人对环境的要求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员工需要一个良好的、整洁的办公环境,也就要求员工对办公场所持之以恒管理,制度上墙、标语上墙对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警示标语的挂设对员工安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与设备的和谐更要结合设备安全与安全意识的增强制度建设,首先给员工管理的设备不带有任何安全隐患,使员工不带有任何负担去管理设备。综合三者,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有很大的投入,给员工一个生产、生活、学习、交流的良好环境,不给员工留下后顾之忧,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再结合制度的建设,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进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轨道上,从而使员工更加珍惜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

六、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

安全文化建设的深浅程度,从员工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现场安全控制、安全措施的设置、现场着装规范程度、向客户解释现场停电情况、现场有无违章情况等,在现场看不到“散兵游勇”的任何迹象,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深度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深浅程度还体现在办公场所是否整洁、各种记录是否规范等。合肥3·17事故以后,各单位要求规范着装,有些人员钻文件的空子,仅穿工作服的上衣进入现场,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或是制度执行力欠缺。

安全文化建设更要持之以恒,不能一阵风,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只搞形式主义。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安全文化建设不能抱着老东西不放,还要与时俱进,要善于总结,吸其精华、弃其糟泊,要与当前的形式结合起来,更要有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不能只在基层开展,它是全员的工作,不是基层所做的工作,是领导和管理层通过自己努力和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来营造的安全氛围,不是基层梳理一些制度就能形成的。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安全文化就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品行、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技术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责任编辑:苏宇嵬)

推荐访问: 文化建设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