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时间:2022-10-26 13: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不断发挥出积极作用,主要是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方针也不断完善,因此近年来农村无论是经济,还是风气发展态势都表现出积极良好的一面。虽然新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对农业的污染也是十分大的,甚至出现不利于人们生活的情况,这些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呈阻碍因素,因此解决新农村建设背后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环境染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且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关注农业污染的本质问题,针对新农业建设中突出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以期为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极其富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生态农业;环保农村

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经济自古以来都是在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的,在原始社会时期,前人们就开始种植作物满足生活需求,可以说我国的农业种植十分发达。在当前社会中,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种子的不断优化,农村开始进入现代化农业劳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随着农药和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成片区域的农业土地遭到破坏,土壤逐年沙化、土地肥力不断流失、化学污染、地下水遭到污染等等,这些问题极大的威胁着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因此一方面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农业种植也必须在保护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不仅如此,我国有着五亿的农村常住人口,农业建设关乎甚大。建设新农村,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农村的生态环保建设,这也关乎我国生态保护的大局。其次农业建设保障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需求。所以我们必须改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污染情况,保障人民生活的饮食安全,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保驾护航。

一、农业已成“面源污染最广泛的行业”

(一)目前国外的农业现状

国外的月亮也并不圆,虽然很多西方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业现代化普及率也很高,但农业保护意识也不足。农业种植模式也是按照传统的工业模式而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也不够完善,也伴随着很多问题。西方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化学污染、土地地质问题、水土流失等等环境问题,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这也是很多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农业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发达国家就开始想法设法去解决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但主要是从制定法律入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责令农民,从而实现扭转农业面源污染的局面。

(二)我國当前农业的现状

我国当前农业的现状也比较复杂,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虽然有着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耕地面积却排在第六十七位,据统计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约达到二亿亩,但受限于水土、光热资源,能够开垦成耕地的仅为八千亩,人均耕地仅为1.4亩,约为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排在倒数第三位。并且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也很复杂,南北土地资源利用率也不均匀,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南北方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合理。一些地区因为土地资源比较少,就会过度使用土地,简言之就是片面的追求农业种植的产量而扩大耕地面积,这也意味着土地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从而产生土地化学污染,土地甚至荒漠化。甚至有的地区因毁林开荒,破坏湿地而增加耕地面积,这对于生态环境都是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耕地面积的地区,在农业发展中问题也较多,最主要是生产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都不利于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受到面源性污染来看,造成当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过度使用化学产品,甚至出现不合格的或者不被允许使用的农药产品的情况,这也与没有好的自主产品有一定关系。根据相关报道,我国在同一时期时农业使用化学产品的用量是国际平均用量的两倍多,由此可见农药残留是非常大的,也就意味着对我们人体的伤害也就更大。

二、需关注农业污染的本质问题

(一)自发盲目的市场经济造成农业污染

市场经济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因为其自发性和盲目性而导致土地资源被盲目投资利用,再是过度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使得农业资源过度使用,土地资源也不断减少,进而出现土地资源破坏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另一方面农业种植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导致污染加剧,这是因为进程加快而导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工业化步伐加快。例如因为某一特色种植物而导致相关企业就近在农村设厂生产,诚然这对于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但也导致农民不断增加种植规模,扩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而破坏环境。从另一角度来看,规模经济也会影响化学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产品,这就造成了农田受到污染,农村的环境出现空气污染,水污染,排放污染等等。

(二)从当前发展中进行的反思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反思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工作中重中之重。一方面,因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在经济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达到了最初的目标;而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极大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人民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不安全环境。因此在以后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杜绝牺牲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建设和发展中应该紧紧围绕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为核心而开展工作,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治理污染为工作中心。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三、新农村建设应突出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建设点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必须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就应该针对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技术而加大科研力度和资金投入,自主生产符合生产标准的化学产品,减少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对耕地进行还林处理,保护湿地。一方面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治理和减少一些企业因生产而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做到治理和保护并重,响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针对先存问题进行处理,改善新农村的生态环境。

其次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区,改善园区内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庆市潼南区通过经营主体的联合模式创新,推动柠檬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经预测,到2025年,园区总产值农业产值将实现40亿元,加工产值约200亿元,加工与生产比值达到5:1。

(二)探索生态环保新农村的建设方式

要建设生态环保新农村,要以循环高效利用经济发展为建设原则而进行生态环保新农村的工作。着重从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废物排放、加快废物循环利用、开发生态绿色能源、推广生态种植和养殖、减少化学产品使用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首先要针对农村道路环境而改善乡村道路情况,加快道路绿色建设;其次加快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针对部分农户提倡修建沼气池,可以利用沼气而进行照明和家庭日常使用等;再是推广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加快生态建设,减少化学产品使用,可以利用动物粪便、秸秆还田等方式来为土地提供肥力,再是农产品种植园中可以进行养殖工作,用园中产物满足养殖需求;以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为例,玉溪镇农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转型,逐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5个,人均增收7000余元。

四、利用生态建筑,推行环保农村理念

(一)推广利用生态建筑,推行环保农村理念

生态建筑理念在生态环保中较为薄弱的。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很多家庭都进行房屋重修或改建,建材大多使用土烧砖,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教材选用应该选择可回收或者可降解的新型材料,而不去采用土烧砖、水泥等旧式建材,这也需要国家财政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二)利用生态农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新农村除了定期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之外,还可以加强生态农业理念的宣传。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已有的生态农业可以分为两类: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简言之就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来进行生产,也可以说是轮作制,在种植区域内生物能够产生作物生长需求的肥料,作物也为生物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二者相互依存,从而实现生态种植,这对于生物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未被污染的水域和天然饵料根据特定方式来实现养殖,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饲料,也没有相关化学产品。

结语:

总而言之,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进行丘陵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推广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绿色经济,以期实现新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枫.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281.

[2]曹建荣,刘衍君,张秀玲,张保华,周长辉. 社會主义新农村中的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72-377.

[3]刘国斌,杜云昊.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5(07):182-187.

[4]许经伟,潘莹. 黄河三角洲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03):123-126.

[5]董鹏,李凯,袁艳平,刘立军,马晓河. 我国生态农村建设探索[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06):19-24.

推荐访问: 生态农业 新农村 农村 环保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