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实施科技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科技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2022-10-26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农业科技的进步。为此,依照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状况,采取农业科技攻关,培养科技型农民,实施农业科技文化知识普及以及落实新村示范建设,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等科技行动,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4-0013-02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而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我市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投入不足,导致农技推广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方法、服务手段、科研攻关等难以到位;因缺少资金科技人员不能参加全国性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的培训、研讨等,很难掌握和了解农业科技的前沿理论和知识,难以实施有效的指导。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上下脱节,导致“断层”出现,业务不专一,不能承上启下,农业科技有时难以落实到基层。又如,我们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表现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少,非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高,知识更新速度缓慢,知识结构陈旧,缺乏现代高新理论培训和新技术的实际操作,部分科技人员已失去了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差、推广手段落后等系列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优势农产品核心生产、加工及技术攻关,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力度,加强已有先进、成熟技术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创新推广机制,以促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转化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业技术新体制。最终使我市农业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生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地说,应实施以下科技行动。

一、实施现代农业科技行动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持保障力度。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健全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高技术研究,争取农业领域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新高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重点开发和推广农林植物优良品种、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安全养殖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农产品加工防治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防疫成灾、农业资源高新利用与节水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成果与转化能力,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储备和供应,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结构,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加速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三是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确保粮食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降耗增效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等涉及食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四是提升农业政策法规的支持维护能力,加大对“三农”的科技投入力度,健全政策落实制度和机制。

2.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主导产业。以齐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重点选择讷河克山的马铃薯产业,龙江等县的粮食产业,富裕、克东等县的乳品产业,依安的大鹅产业,甘南的葵花产业,泰来的豆类产业,拜泉的生态绿色环保产业及齐市郊区的绿色蔬菜产业等进行科技支持建设。同时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及食物安全检测等方面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发名特优产品和绿色食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围绕粮油、畜禽、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和开发,加快产业化配套技术的引进,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开展生物肥料、农药、饲料等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应用。应用组培、分子标记和动物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良种繁育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农药生物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提高农药现代化水平。三是重点提高畜牧科技发展,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养殖业尽快从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十一五”期间安排的畜牧专项,将重点投入支持我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示范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方式,成为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经营。一是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十一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各类养殖、种植产业,把农村建成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第一车间,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按照“有科技含量、有区城特色、有龙头企业、有产业规模”的要求,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集中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集成现代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演示现代农业的科技发展。从品种引进、种子(苗)供应、标准化产品生产到加工、品牌、市场开拓等,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引领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地、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的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一五”期间,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专项,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和兽药药物残留监控技术研究,扶持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良种体系、科研开发创新体系的建设。二是大力开展质量标准技术研究,推进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重点加强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技术研究,培育一批通过认证的地方特色食品开发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的集群,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有力的产业支持。

二、实施培育新型农民科技行动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各类科技学校、齐大工学院、齐市农学院等院校的科技培训,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远程教育站和“三农”科技专家服务中心等的农业科技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农转非”的培育方式,让农民掌握非农技能,离开土地向城镇、工厂有序转移。同时开展新型专业农民培育,一改以往松散、田间地头指点式农民培训,结合新农村产业发展需求,采用培训工厂工人、专业人才一样的方式培训农民,使农民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用于生产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工人。在“十一五”期,我们应每年培训高素质的专业农民800人,这项任务应由市农学院承担起来,组织专家进行培训。

实施人才科技行动,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青壮年农民中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的要占50%以上,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应达60%以上,每年应有2个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农机具得到重点推广。找准适合本地实际经营发展的路子,形成村有支柱产业和种养大户,户户有致富门路的农村经济的格局。

三、实施文化知识普及科技行动

一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农村科技及设施建设。以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为依据,制作农技科普知识光碟,建立科普宣传栏或科技书屋等,方便村民及时了解有关知识和信息,解决农民买不到好书和看书难的问题。二是引导农民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知识,普及那些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科学健康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营造学科学、学文化、学技能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同时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四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普进村入户行动,建立科技传播、服务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人才优势。抓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广泛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投入以科普进乡村、进农户为主的“三下乡”活动,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科技行动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科学规划,集成资源,县(市)区共建,以点带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5个高标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科技示范村。

生产发展靠科技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示范村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产品,因地制定发展一种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实现一村一品,支撑新农村的产业发展。

生活宽裕有科技含量。“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示范村村民通过科技产业发展获得实惠,现代科技产品、科学的生活方式进入农家,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农村普及,体现生活质量的科技含量。

乡风文明显示科技内涵。“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和结果。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村民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增强,努力在农村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让具有科技内涵的文明乡风劲吹。

村容整洁重在科学规划。“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示范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好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饮用水源、消防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离等功能,同时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防止改变那里的地形地貌,失掉那里的地方风格。

管理民主讲科学方法。“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示范村管理要落实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决策民主化。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责任编辑:王兴运〕

推荐访问: 新农村 提供有力 支撑 实施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