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胸腔、盆腔异位肾影像学诊断

胸腔、盆腔异位肾影像学诊断

时间:2022-10-23 12: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96-01

胸腔、盆腔异位肾是一种极少见的肾脏畸形,它与肾脏位置异常不同,现将经影像检查证实的12例胸腔、盆腔异位肾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2-72岁,平均42岁,本组3例健康体检,胸部正侧位片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一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下界和隔顶分界不清,诊断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2例CT平扫:左肺下类圆形肾样软组织影,增强扫描肾实质强化,肾盂肾盏显影,右肾未见异常,左肾区无肾;静脉肾盂造影:左肾位于胸腔,大小形态正常,肾盂肾盏正常显影,左输尿管长而直,造影剂通过顺利,确诊为胸腔肾。1例询问病史,患者5年前确诊为胸腔肾,阅读外院CT、静脉肾盂造影片确诊。本组3例因咳嗽、咳痰、发烧,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比例增高,胸部正侧位片:一侧肺下叶均有渗出病变,肺下叶后基底段均有一椭圆形肿块,部分边缘不清,X线诊断: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伴阻塞性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一侧下肺有一类圆形肾样软组织影,向下扫描同侧肾区无肾,对侧肾脏正常,肾实质强化,肾盂肾盏显影,均确诊为胸腔肾。本组5例发热、寒战、下腹痛、下腹部压痛,白细胞升高,2例尿蛋白(++),疑诊肾盂肾炎,5例均行B超检查,下腹部均有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一侧肾区无肾,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下腹部有肾样软组织肿块,一侧肾缺如,静脉肾盂造影,肾实质强化略迟于对侧肾脏,肾盂扩大,输尿管短迂曲扩张,确诊为盆腔肾。本组1例因腹股沟直疝入院,术前常规B超检查,左侧肾区无肾,左下腹部有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盆腔肾。

2 结果

本组6例胸部正侧位片发现病变,疑诊肺内占位或纵膈占位,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胸腔肾,6例经B超检查发现病变,疑诊下腹部占位,后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盆腔肾。

3 讨论

盆腔、胸腔异位肾极少见,胎儿期肾胚芽位于盆腔内,随胎儿生长逐渐上升到正常位置,如上升过程发生障碍,肾脏停留在盆腔内称为盆腔肾,肾的血管决定肾的位置,肾血管在胚胎第8-9周与主动脉及腔静脉建立关系,在此之前,肾组织由更尾端的血管供应,肾胚胎时期,血管的遗留阻碍肾脏上升到正常位置,形成盆腔肾。盆腔肾多伴有发育不全,外形小,呈分叶或形成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盆腔肾常伴有肾脏旋转不良和尿路梗阻,并发肾积水、感染、结石等,也可由于压迫血管、神经及附近器官产生腹痛、胃肠刺激和膀胱刺激症状,下腹可触及肿物。鉴别诊断:盆腔异位肾需同肾下垂、游走肾鉴别。肾下垂:与游走肾相似,肾脏可上下移动,活动幅度较游走肾小,站立位可下降到盆腔,但不越过脊柱,肾动脉位置正常,输尿管长度正常。游走肾:卧立位观察,活动度大,可越过脊柱进入对侧腹腔,输尿管长度多为正常。盆腔肾:输尿管过短,卧立位观察,肾脏位置固定不变,易和肾下垂、游走肾鉴别。由于盆腔肾伴肾脏旋转不良和输尿管短粗迂曲,形成囊性包块或多房囊性包块,易误诊为盆腔囊性病变(盆腔脓肿、囊性畸胎瘤、卵巢囊肿等),要行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MRI检查和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胸腔肾也及少见,正常情况下,肾上升在胚胎第6周终止,膈肌胚胎第7周闭合,闭合部位在膈肌后外侧的胸膜裂孔处,若第6周后肾脏继续上升并和膈肌接触,影响膈肌闭合,局部膈肌变薄抬高,形成胸内或隔下高位肾。一般无症状,也可患肺炎,一般肾脏发育良好,由于输尿管伸长变直,引流较好,因此不易引起尿路梗阻、感染和结石。鉴别诊断:胸腔肾需要和肺炎、肺隔离症、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心包囊肿、肺肿瘤等疾病鉴别。肺炎:抗炎治疗可吸收;肺隔离症:腹主动脉造影、CT血管造影,MRI检查,可以找到异常血管;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和肺肿瘤:CT检查、MRI检查可确诊;心包囊肿:B超、CT检查可确诊。

总之,我们认为凡临床疑诊盆腔异位肾者,首先行B超初筛检查,疑诊为胸腔异位肾者,应摄胸部正侧位X光片,除外肺部和纵膈疾病;其次均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绝大多数可确诊;对肾功能低下,肾脏不显影者,应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刘赓年,李松年主编.腹部放射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

推荐访问: 盆腔 胸腔 诊断 影像 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