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胸部X线常规检查技术及防护

胸部X线常规检查技术及防护

时间:2022-10-23 11: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X线的产生是依靠超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撞击物质突然受阻,从而产生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目前诊断常用的波长范围约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临床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等物理特性及其生物效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放射治疗。胸部的常规X线检查包括透视及摄片,当X线穿过胸部时,由于人体各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别,在荧光屏或者胶片上产生对比影像,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X线诊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应用X线检查较其他系统疾病普遍。本文就胸部常规X线检查方法及相应的防护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X线; 透视; 摄片; 防护

Chest X-ray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tection

【Abstract】X is a German physicist roentgen discovered in 1895, ray is generated by the super high speed impact material flow of electrons suddenly blocked, resulting in shorter wavelength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current diagnosis commonly used wavelength range of about 0.008-0.031nm ( equivalent to 40-150kv ). Clinical use of X ray penetrating, fluorescence effect, photography effect, ionization effect and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corresponding examination and radiotherapy. Chest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including fluoroscopy and radiography, when ray across the chest, because the body of X-ray absorption difference, the phosphor screen or film to produce contrast image,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diagnosis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so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examina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 than other system disease generally. In this paper, the routine chest X-ray examina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s】X ray fluoroscopy; radiography;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R85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8-0011-02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而其穿透性则是X线成像的基础,其穿透力与其波长、管电压及被照体密切相关。波长很短的X线本身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当X线管电压愈高则其穿透力愈强,被照体密度越低、越薄其穿透性就更能被体现。利用上述特性原理的透视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且可以在透视下随意改变病人体位,进一步了解与正常组织在空间上重叠的病变,在诊断上补充了摄片的不足。而且透视检查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缺点则是影像的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缺乏客观记录。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目前透视仍是一些设备不够完善的医疗机构常用的检查方法。胸部透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或病历,了解临床诊断及要求,以便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或进行前后对比。随后应根据被检者体态即胸壁的厚薄选择合适的透视条件,通常用50-70kv,2-4mA。透视时要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顺序观察,并应进行左右对比。体位常规采用后前站立位,观察肺部不同部位的病变可灵活改变体位,例如观察肺尖区的病变可采用前弓或者后弓位。观察两肺门区病变可采用左或者右斜位,逐步增大转位的角度。怀疑肺底积液或者观察积液的游离性时可逐步增大角度取仰卧位。随着病人的呼吸运动有目的的观察肺组织体积的变化、肺野透亮度的变化以作出初步诊断。

摄片则是呼吸系统疾病X线诊断的基本方法。摄影效应作为其基础,大致原理为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感光后,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而呈现黑和白的影像,而未感光的胶片处则呈透明色。此即为我们所看到的胶片上出现的影像。标准的X线片应从结构显示、定位、投照野、曝光标准及影像标记等这五个方面来评估。首先做好各项投照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因为曝光过程中胸和肺的运动会造成图像“模糊”,胸片要求吸足气以使肺完全膨胀。投照前应确定中心线位置,即对所有体形的病人均应将中心线对准肺部中心,并且准确校准投照野的范围。大部分人的后前位胸片中心线水平位于肩胛骨后角水平,在一般体形病人即为T7水平。投照野边缘通过调整胸后壁被照亮的区域的外缘就可以确定,确定上下缘的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调整照亮区域的上缘至隆椎处,下缘在肋膈角下方3-5cm。这样在肺上部和下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保证投照野不会丢失。选择合适的体位。全面观察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应摄正侧位胸片。对于疑肺尖区的病变一般需加照前弓位胸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存在。对于两肺弥漫分布的各种形态的病变一般用正位胸片即可满足诊断需要。曝光良好、定位准确的胸片上可以提供大量的医学信息,通过调整技术参数可最佳的显示肺组织和其他软组织,并且可见骨性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曝光条件,电压通常要足够高来达到足够的对比度,要求一般在110-125kv。而为了减少运动造成的清晰度丧失,一般需要较高的电流和较短的曝光时间。投照完成后,要检查是否标明患者的ID信息及体位的影像标记类型和位置等。对于现今广泛应用的数字成像系统,要使用获得可诊断图像的最低曝光因子,这包括使用尽可能高的电压和最低的电流,来保证图像质量。在图像采集完成后,要对曝光指数值进行后处理评估,技师必须检查各项曝光指数值,确保曝光因子在正确范围内,以保证在最低辐射下获得了最佳质量的图像。摄片的清晰度明显要优于透视检查,并且可以留下客观的影像记录,是其优越性。

众所周知,电离辐射是把“双刃剑”,不必要的射线照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用之不当,管理不善,忽视防护,不仅可以伤及应用辐射的工作人员,还会殃及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及环境的安全。因此,做到严密防护是相当必要的。放射防护包括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是为了尽量减少X线的发射剂量,被动防护的目的则是使受检者尽可能的少接受射线剂量。主动防护主要是指控源防护,即放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照射目的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射线装置的出束面积和出束条件,以减少辐射量,降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受照剂量,达到防护的目的。这种防护是不需要花费防护代价的有效防护措施。但目前,这种简单易行的防护措施尚未引起放射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被动防护主要为包括屏蔽防护及距离防护。距离防护系指采取尽可能远离辐射源或散射体的办法来减少受照剂量来达到防护目的。严格从物理、数学意义上考虑,当辐射源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时,人体受照剂量率接近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延长一倍,剂量率则减少原来的1/4。屏蔽防护即利用一定厚度的物质可以吸收和减弱射线的原理,在人体与辐射源或散射体之间设置一定的屏障,使人体受照剂量合理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来达到防护目的。包括固定、移动式防护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品。目前医用建筑防护多采用复合防护材料及铅等。复合防护材料系由多种可吸收射线的金属元素和硅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铅则具有强衰减某些射线的特性,因此主要用于移动式防护屏蔽。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利用射线的特性及优越性来满足医疗工作需要,又要合理、适当的做好各项防护,互溶互通,才能够为人类造福。参考文献

[1]实用放射学(第2版)陈炽贤 2001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放射技术与相关解剖(第6版) Kenneth L.Bontrager

[3]John. P.Lampignano 2009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辐射防护培训教程 2005年 中国文联出版社

推荐访问: 胸部 防护 常规检查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