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22 11: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剂。农药的使用可挽回巨大损失,但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测的环境问题,农药的污染也因此受到极大重视。由于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防治。

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生物;防治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农药生产量较大,用量大,农药使用品种多,工艺复杂,技术落后,操作水平低,加上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就包括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可从本底值标准和农药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两方面来理解农药污染。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二、农药对环境制成的污染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各种目的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大气中的农药随风长距离迁移,有农村到城市、有农药区到非农药区、甚至到无人区。使得很大的范围甚至整个地球都没有一片净土。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主要途径有:进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来自使用农药区的径流、不规范的农药处理容器等等。由于各种水体的理化性质不同,因此被农药污染的程度也不同。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是污染物的汇集地。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1)直接的施用,(2)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3)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化学农药大致分为三类,即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剂是非特效毒药,不仅只对一种目标害虫,而是对所有的生命都有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最大。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有一些化学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在施用后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潜在危害,有较高的慢性或“三致”毒性,最终可能导致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同,引起基因突变。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许多情况下涉及急性暴露和急性中毒。当一个人短期内接触高浓度的农药后,不久就有中毒证侯出现,甚至死亡。

三、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由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方式特殊,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或其产物,因而生物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存危害比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小得多。微生物农药由于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较强,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性,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虫害防治。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具有专一性,对植物无毒害,保证产品质量,不易产生抗性。生物制剂农药是一种细菌农药,杀虫率高,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但细菌性农药的杀虫作用与细菌数量和活性相关,使用时对气象条件要求很严格,必须注意:温度、湿度、阳光及雨水条件。

2.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特别是一些除草剂、高毒剧毒杀虫剂残存药液,对周围的农作物及水源造成了污染,使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药害,破坏了水源的生态平衡,致使鱼类、禽类、牛羊等家畜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增加,从而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人民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农药包装废弃物对人生命的安全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再生资源,以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大农药包装容量,降低了包装成本,利于企业,同时也利于农户。对粉尘剂农药的包装应用可降解的纸包装。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结合,以减少了污染源,节省了能源和原材料。政府增大干涉与扶持,为阻止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能够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同时应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列入各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日程,正确对待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恶化构成的不良影响。

3.减少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后一个时期内没有分解解毒而残存于收获物、土壤、水源、大气中的那部分农药及其有毒衍生物。农药残留往往给环境造成农药残毒。农药残毒是农药残留引起的毒害,尤其是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多少与农药种类及剂型、环境因素及农药的使用方法等因素有关。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无公害新型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也可以使用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有机农药在水体环境中有效环保的治理途径,就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其中,微生物是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第一因素,具有降解和转化有机农药的巨大潜能。生物降解包括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等。

4.调整农药的施用结构、使用方式及施用量。过量和不科学施用农药形成流失。中国在农药使用方面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蔬菜生产农药施用强度大、农田氮肥施用过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某些地方还存在使用已经禁止的难降解、高残留农药流失。根据危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农药及农药用量,避免盲目用药。注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禁止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的销售、使用,加大生物农药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的推广使用。加强防治病虫草鼠害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防治效率。

5.以实施持续植保为重点,多措并举,控制农药污染。自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在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实施持续植保,使植保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世友.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丰县乡镇工业技术研究所.2010.

[2]张宏军.用MLHD 减少农药污染[J].山东农药信息,2007:15-15.

[3]高艳卫.农药残留及其环境污染分析研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作者简介:吴远(1982-2),男,汉族,工作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推荐访问: 环境污染 农药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