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

时间:2022-10-22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村留守劳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农村新型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受各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客观条件限制,也包括留守劳动力自身主观认识影响。从调查来看,制约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培训条件、培训资源和培训收益。

关键词: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现状;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56-03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级大力倡导将剩余农村留守劳动力转移至城市。但是,由于城市对现有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户籍等制度性因素以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影响,还有大约4.97亿劳动力继续在农村生活。那么,如何让农村留守劳动力在自己的本土建设家园、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其中,教育是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那么,教育如何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农村留守劳动力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目前,对于留守劳动力的研究还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留守劳动力养老等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对于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移培训方面研究,对如何开展本土化适应当地农民致富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地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开展针对性、实效性远远不够。

一、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现状与分析

教育需求包括国家需求和个体需求。本研究中教育需求是指农村留守劳动力个体需求,它是农村留守劳动力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潜在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教育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教育的规模、速度、水平和结构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对教育的需求既千差万别又有共同之处。

(一)农村留守劳动力基本特征

农村留守劳动力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特殊的人口特征、从业特征、文化特征和经济状况对其教育需求影响很大。

1.人口特征。从年龄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年龄35—55岁年龄段,占到农村留守劳动力的86%。35岁以下留守劳动力比例非常低。从性别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女性比例略高。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以初中(57.%)和小学(21%)文化程度居多,高中(14%)和大专(2%)以上文化程度,还有一少部分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2.从业特征。农村留守劳动力从业的主渠道还是传统农林牧副渔。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宾馆服务业、个体工商业、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出现典型兼业性就业。

3.文化特征。从调查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二是继续教育严重不足,连续三年来仅有不到10%的农民接受过劳动技术培训;三是文化生活单一,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本土文化事业衰落,农民文化生活以看电视、打麻将、聊天为主,从事读书、看报等发展性文化活动寥寥无几。甚至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趁虚而入,填补了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需求空白。

4.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调研情况来看,连续三年来农村劳动力收入增长。农村留守劳动力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种植业在农村留守劳动力收入中的比重很低,农村留守劳动力收人主要来自养殖业、交通运输业、个体工商业等产业。消费情况也是反映农村留守劳动力经济状况的重要方面。从调查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家庭支出主要在三个方面:就医、子女教育、盖房子。

(二)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

1.总体教育需求情况。农村留守劳动力接受教育愿望十分强烈。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留守劳动力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劳动力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对教育的期望值非常高,接受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希望通过接受某种程度的教育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甚至改变命运。调查反映,几乎100%农村留守劳动力希望继续接受教育,提高致富能力和社会地位。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总体前景广阔。农村留守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80%左右。无论从农村发展实际和农业基础地位来看,还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不可能一夜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不可能简单地从“农业人口”到“非农业人口”身份符号变革。相当一批农村留守劳动力必须在自己的家园发家致富,开创美好生活。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农村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留守劳动力从业结构和收入渠道深刻变化,整个农村正在实现战略转型。农村留守劳动力的职业结构、社会分层和发展目标等发生变化,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出现多层次和多元化。

2.农业生产技术教育需求。农业生产是农村留守劳动力第一职业。农村留守劳动力对于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基本稳定,主要是对农业优良品种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相关病虫害防治方法两个方面需求为主。主要希望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经济作物为主。

农村留守劳动力对于农业生产技术获得途径,主要希望通过电视、农资门市部、技术培训讲座、基层农技服务站等方面来获得。从农村留守劳动力社会心理来讲,这些都是比较权威的部门,是值得信赖的,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小,能够降低他们的内心担忧。因为,农村留守劳动力承担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非常弱。

3.非农生产技术教育需求。非农生产经济收益在农村留守劳动力经济收益中所占比重非常高。从调查来看,非农收入占到农村留守劳动力收入的76%以上。比如,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宾馆服务业、个体工商业、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大大活跃农村经济市场。农村留守劳动力中的精英阶层都是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才实现致富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对这些产业领域的知识需求也非常旺盛。

对于非常生产技术教育,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希望通过专业培训机构接受比较系统的培训。非农产业对劳动技能要求比较高,力争“精准细”。农村留守劳动力希望接受比较系统专门培训,确实掌握劳动技能。将近90%农村留守劳动力希望接受非农生产技术教育。

4.经营管理知识教育需求。从调研来看,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不是生产不出优质的农产品,也不是提供不了优质的服务。他们最大的困惑是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农业进行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的能力,对市场前景和价格变化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是影响农民致富的关键因素。农村留守劳动力对市场的掌握和判断主要依靠在外工作亲朋好友等了解市场变化。他们对市场前景、经营方法和管理知识等方面教育需求是十分强烈的,特别

是农村留守劳动力中的精英阶层。

对于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希望通过短期培训、广播电视、读书看报、实践总结等途径来学习获得。因为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方面,需要基本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实践经验积累。

5.文化卫生知识教育需求。受各种因为影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留守劳动力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从调查来看,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途径有看电视、打麻将。只有个别农村留守劳动力能够读书、上网。农村电影、戏剧、社火等传统文化生活已经基本停办。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劳动力身心健康,也影响其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是比较强烈的,主要包括科学常识、计算机等信息化知识、道德风尚等方面内容。

农村留守劳动力家庭就医花费是其家庭三大支出之一,也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留守劳动力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因素。农村留守劳动力及其家庭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十分渴望的。从调查来看,他们主要对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饮食、作息等)需求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减少患病机会。一方面,能够减少消费;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家庭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沉闷心情,增强生活幸福感。

对于文化卫生知识,农村留守劳动力希望通过短期培训、报刊自学、跟着能人学等方式获得。这主要是文化自身特点以及农村留守劳动力对于文化的感悟方式决定。文化卫生知识对于农村留守劳动力来说固然重要,但不是吃饭本领,没有其他需求那么强烈。所以,希望通过文化自觉来慢慢提高文化生活质量。

(三)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制约因素

1.个人特征。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基础、兴趣爱好、从事职业、职业满意度、学技术动力、个人主观认识等因素。从调查来看,个人特征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显著。其中个人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影响更为明显,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经济基础越好的农村留守劳动教育需求最为强烈。

2.教育条件。教育条件是指教育活动时间、地点、周期、层次、方式等培训活动客观条件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参与教育积极性的影响。调查发现,培训条件即培训活动属性也影响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但是这些因素影响不是非常明显,主要是因素影响培训机会和培训收益,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需求。其中培训层次和培训方式影响相对明显,这两个要素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接受教育效果影响比较明显。因为农村留守劳动力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技能差异较大并且相对较低。

3.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指农村留守劳动力获得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受教育活动频次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农村留守劳动力自身影响。从调查来看,教育活动频次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更为明显。面对培训机会,他们都会努力去克服各种因素,争取教育机会,积极去参与受教育活动。所以,只要能够提供适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相适应的教育活动,农村留守劳动力都能积极参与。

4.教育收益。教育收益是指教育活动的产生的作用,也就是对农村留守劳动力能够提供多大的帮助。从调查来看,教育收益与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关系显著,教育收益越高,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就越大。他们是十分朴素的,也是十分实惠的,由于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在参与教育活动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从中受益。

二、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农村留守劳动力具有鲜明群体特征,但是教育需求受群体特征影响不是很大。在人口特征、从业特征、文化特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中,对教育需求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因素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其中文化特征影响最为强烈。经济基础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没有文化程度那么显著。

2.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十分强烈,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面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农村留守劳动力个人诉求,需要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他们教育需求出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对于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稳中有升;非农产业劳动技术需求最为旺盛,特别是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生产技术教育最为明显;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受到农村留守劳动力中精英阶层的青睐;文化卫生知识教育需求开始受到关注。

3.教育收益是影响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的关键因素。农村留守劳动力有强烈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诉求,他们是否选择参与教育活动的关键就是看能否从中获得提升自我的作用。

(二)发展建议

1.构建适应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的教育供给体系。在制定教育政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同时也应该考虑农村留守劳动力的教育需求。尽快实现农村12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充分尊重农村留守劳动力客观需要和主观诉求,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重新构建适应国家需要和农村留守劳动力需要的教育供给体系。

2.要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的收益。教育供给部门要深刻研究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和教育需求,了解和掌握他们参与教育活动决策机制和社会心理,根据职业分布、经济收益、市场需要提供能够满足农村留守劳动力发家致富、提高地位、改善生活的诉求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要提高非农产业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育工具主义功能。大力拓展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3.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有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减轻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经济负担。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给农村留守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大,甚至让很多农村家庭蒙受沉重的经济负担。推行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制度,实行农村教育补偿制度,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村教育支持力度,减轻农村留守劳动力来自教育负担,促进适应农村留守劳动力要求的教育事业发展。

推荐访问: 留守 劳动力 需求 农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