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殊途同归才能享受移动云计算

殊途同归才能享受移动云计算

时间:2022-10-20 17: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不要迷恋云计算这个概念,真正的移动云计算应该是没有终端边界的服务,而现在的制造商们还在把我们限制在手机和上网本这类终端的框框里……

Grace博士曾说,潘多拉森林里的树木之间有一种靠光学连接的神经,在树的底部,每棵树之间都有连接,潘多拉上有10的24次方数量级的树,同时树根与树根之间存在10的14次方数量级的连接由Grace博士在采样研究后得知两树之间根部以电信号传播信息,把每棵树看做通信节点,以潘多拉上的绿化程度来看任意两棵树之间是有路径连接的这样,节点数量上远胜人的大脑,节点之间的连接也超越大脑神经突触连接N个数量级,假设传播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那么信号绕行潘多拉一周也不过一瞬,于是,在如此高效的信息传播条件下,在多得覆盖了整棵星球的树木作为节点的支持下,在信号以复杂程度极高的生物电信号传播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种智能,它是惟一,也是全部。潘多拉星球的植物就是一朵大大的“云”。——《阿凡达》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搞不清楚什么叫云计算但我们却的确已实实在在地在享受着云计算带来的好赵。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随需使用,随用随取”。通过终端和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位于世界某一个我们部不知道的角落的计算集群,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邮件、每天都要浏览的新闻网站、休息时娱乐的网络游戏的等等,都在从云计算的发展中受益。

要实现这样的服务,一方面需要无所不在且速度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另一方面则需要随时可以用来进行交互的设备。

第一个条件在3G时代到来之后已经逐步成为了可能。而第二个条件却正在被人为地割离——我们只是需要一台设备而已,但是各大厂商们却希望我们至少买上三台设备——手机、上网本和笔记本电脑,其实,对于用来连接到计算集群的终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哪里进入,可以使用哪些服务然后能得到什么。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设备接入,实在只是个很次要的问题。

运营商:入口

中国移动提出“大云”概念 中国电信搞“e云”,中国联通的“互联云”也逐步被披露。三大运营商之所以一拥而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由互联网产生的云计算概念非常认同,云计算也的确可以给运营商降低其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A 不止是接入服务

早在2002年,中国移动就确定了其”移动通信专家”的定位,将自身的定位确定在移动通信行业的领导者。2006年,中国移动提出“做世界一流企业,成为移动信息专家”的新战略定位,希望实现从移动通信运营向移动信息服务的转型,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联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样将信息服务摆在了企业转型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在此之前,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2004年底,中国电信提出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随后“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等具体业务纷纷将信息服务与传统语音服务结合起来。2005年初,原中国网通也高调宣称将加快宽带战略、奥运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步伐。

经过2008年的电信业重组和2009年3G重组之后,运营商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是三大运营商同样都重新定位了业务体系中的互联网服务,在IM软件上的争斗就是三大运营商争夺互联网应用层面领先的一个缩影,而全面开展云计算,则表示运营商已经开始渗入互联网服务的底层平台。

在3G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界限已经很模糊,运营商也不再满足于只是用户服务的入口和通道,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在用户实际使用的服务上,中国移动OPhone就是运营商从入口和通道转型为实际服务提供商的尝试,在OPhone上预置的中国移动各项服务,就是中国移动向互联网服务商抢夺地盘的杀手锏。

B 利人利己的云计算

云计算继承了网格计算的优势,是大规模集群计算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运营商来说,在其架构下大规模退广云计算,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本身节省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应用服务的可能。

中国移动研究院做过一个统计,中国移动整个集团曾购买了IBM服务器8万余台,但利用率却只有5%~10%,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而对于现在的中国移动而言,云计算帮助他们把成本降低了5—7倍,效率提高了6—10倍,这是云计算实实在在带来的成果。

而从用户端来看,云计算目前能提供的最实用的服务可能就是云存储,中国电信已经与云计算服务商EMC合作,在上海正式推出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运营商级的云信息服务。这也是目前运营商仅有的专门针对用户提供的云存储服务。

终端商:各展所长

借助云计算的东风,终端商发现其实终端的性能在短时间内并不会需要如同台式机一样强悍,更重要的是其对网络的支持。2G、2.75G、3G、Wi,Fi以及其他的无线通信方式才是云计算时代终端产品的必须。于是,用户,惊讶地看到,从2008年底开始,市面上的终端类产品忽然开始泛滥起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以及2008年开始兴起的上网本,一大批被称为智能终端、但谁也无法下一个准确定义的产品也开始爆发。

A 智能手机的既得利益

毫无疑问,手机浏览器的普及和手机上网资费的下调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则完全可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新一轮技术发展。原因很简单,当用户的终端可以支持更多更有创新性的服务时,服务商就会推出相应的服务,

从2009年手机终端的发展来看,智能手机已经逐渐占据了市场中的重要位置。原本因为价格高高在上造成的普及门槛现在看来已经逐步消失了。最便宜的智能手机价格甚至已经接近1000元。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自己的3G手机。

根据美国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报告,2009年全球智能手机全年销量创纪录地高达1.738亿部,比2008年增长15%。从技术上来看,要实现手机端的云计算功能,一台智能手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智能手机才能全面享受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带来的便利。手机厂商不会放弃这块还处于初步开发的市场,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将会保持继续的增长势头。

B “传统”上网本将日落西山

从2008年初开始被过分热炒的上网本到现在已经是恢复了其应有的热度。用户将其重新定义为“低端”笔记本电脑的形象,厂商们也不再一波接一波地推出新产品,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上网本之前的畸形定位很有关系。始作俑者将上网本定位在智能手机与传统笔记本电脑之间,希望能够给用户提供既无处不在又接近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但最终市场检验的结果却是两边都不讨好既失去了智能

zoޛ)j饨ky企业应该重新定义其产品属性。上网本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移动的云计算终端产品。因此其诉求点应该是上网本企业及第三方的云计算服务,以及多种模式的网络连接。上网本厂商或许可以借鉴一下苹果和中国移动Ophone的运作模式,将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在线服务直接嵌入到上网本中,让用户无需寻找即可直接使用。

如果上网本厂商没有精力开发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则可以考虑与GoogIe等服务提供商合作,理由其开放的API开发独有的服务内容,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C 智能终端迅速渗透

智能终端其实本身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广而言之,很多高端手机也可以被称作智能终端,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终端,指的是使用非PC机操作系统但是又不具备通信功能的掌上设备。几年以前,微软、Intel部曾经推出过这类产品,毋庸讳言,因为当时市场尚不成熟,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很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这类产品都没有能够推广。时过境迁,智能手机的需求量扩大、电子书的热销以及MP4类产品的进fb都集中到了一个点上,这就是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具备了智能手机可扩展、便于携带的特点,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体积让用户使用起来不再捉襟见肘,几乎可以完全媲美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同时,目前已经推出的智能终端产品不少以Androld为操作系统,Android+ARM的组合几乎与PC机的Windows+InteI同样强大,而And roid在对云计算资源的利用方面更是Windows无可比拟的。

服务商:收费水到渠成

事实上,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全面实现的时候,最受益的既不是现有的运营商,也不是为了卖设备打得头破血流的设备商,而是服务商——“服务为王”已经被公认为新时代的盈利法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基亚并不是最挣钱的手机企业,苹果才是,RIM则排名第二,他们的盈利法则就在于:买我的机器要掏钱,用我的服务需要继续掏钱。

当然,GoogIe的进入打乱了苹果和RIM的脚步,但这并不妨碍苹果和RIM继续从服务盈利。而包括运营商和其他设备商都将成为新的服务商,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换句话说,在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时代一服务才是第一盈利模式。

A 移动搜索方兴未艾

移动搜索可以被看作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云计算服务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模式,根据著名咨询机构德勤公司对2010年电信行业的预测,2010年移动搜索业务的收入有望达到10亿~20亿美元,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可能会因此而投入数倍于收入的费用以便获得战略优势。现有的搜索引擎平台可能会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能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末,移动搜索将与语音、信息、日历和浏览功能一起成为智能手机最常用的五大功能之一,甚至有机构预言,到2010年年末,移动搜索功能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优于个人电脑的搜索功能。

事实上,GoogIe已经开始全面进入移动搜索,并将自己在传统互联网上的服务移植到移动搜索中来。但另一方面,GooqIe和其他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要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得如传统互联网一样的成就,运营商和设备商就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碍,这或许意味着,移动搜索的游戏规则将由服务商、运营商和设备商共同制定,智能手机的补贴可能由运营商和搜索服务商共同提供给设备商。

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搜索服务商;不要考虑如何使移动搜索功能更好地适应移动终端。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比传统搜索用户更没有耐心,而且移动搜索还需要适应运营商的网络覆盖以及设备商的兼容性,这些都是移动搜索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B 移动云备份低调潜行

相比移动搜索的方兴未艾,移动云备份则显得低调很多,直到目前为止一也只有微软、苹果、Google等寥寥几家企业推出了类似的服务。2009年初,微软推出了名为My Phone的移动备份服务,该服务提供200MB存储容量,用于储存联系人、日程安排、任务、照片、视频、文本信息、音乐和文件,目前这一服务暂时是免费的,不过只支持Windows Mobile 6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机。随着版本的更新,用户不但可建立数据备份,也可通过一个网络界面访问数据,增加、编辑和删除联系人和日程安排等信息,同时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分享手机中的照片。

而苹果的iCloud和Google的同步功能在目前来说也还只是刚刚起步,尚处于市场培养期,关键的问题在于,手机与电脑不一样一手机里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个人信息,有时候还存在商业秘密,将这些信息上传到公有云中是否安全?这个问题还需要云计算服务商花一些时间说服用户。

殊途同归——终端无界限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着“心理”的限制——我们谈智能手机、谈智能终端、谈上网本,但其实我们已经掉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一定要区分终端吗?换句话说,终端不应该成为阻碍云计算个人应用的因素。云就在那里,用什么都可以接入,但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

其一,决定云计算前景的本质不是技术问题(在市场供需下,技术只会过剩而不会短缺),也不是安全问题(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技术),云计算本质是个信任的问题,云计算服务提供者需要有非常强的诚信度和独立性,消费者需要对云计算服务者有绝对的信任,社会要存在对消费者权益给予强有力保护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云计算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商业模式才能建立,否则高昂的交易成本将把云计算只局限在很少的应用场景中。

其二,基于上面的观点,在中国现阶段,云计算的定位只能是一些“小云朵”(专网)应用,普通企业和私人领域的云计算商业前景不乐观,未来中国出现成气候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概率也不是很大,所以总体来说,现阶段本土云计算的炒作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理想化的云计算应该是这样的,数据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无论用什么终端访问。获取的内容都是同一个数据库当中的数据,但是,云端会判断访问者使用的是什么终端,然后推送相应的数据到客户端,并以客户端的格式呈现出来。

用户反馈的数据经过云端的处理之后,变成原始数据再归类到数据库,以备下次调用,在这样的云计算模型面前,终端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界限也不存在了,只剩下数据本身而已,用户已经感觉不到终端的存在,看到的只是成型分类的数据和信息。数据随时、随需取用,我们相信,这才是云计算的终极形态。

推荐访问: 殊途同归 享受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