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卵石画教学研究》

《卵石画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0 14: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卵石画,是以鹅卵石为主要材料制作成画的造型艺术。作为远郊区县的房山,山多、石头多。卵石画校本课程,面向远郊区县,面向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开展实施。在美术教与学的实施活动3年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和有明确目的的创造性教学,使用有限的资源——课本,把课堂变成美术馆和美术创作工作室,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使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乐有所得,最终能将所学美术技能应用到实践之中,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美术教学 卵石画 艺术生活

“石中乾坤大,天然灵气多”。

石画作品,向人们传播着“和谐大美”的人生理念。

一、教学研究背景:

在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作为一名房山区美术骨干教师,于2009年9月,由学校派往山区校──佛子庄中心小学支教。

作为一所山区学校,地处山区,最多的是石头,学生身边最多的也是石头,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学生从找山石、到画山石、爱山石,提高了学生绘画能力与技巧,培养了学生坚如磐石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朴实教育。

两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回到房山二小,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启发下,我的教学研究思路被打开了。北京龙乡房山,自古就有汉白玉之乡的美称,蕴存在房山的各种山石资源极其丰富。房山二小的地理位置独特,北有燕山山脉,南临拒马河,东有大石河,西临西沙河,卵石资源得天独厚。我在山区支教时对“山石文化”的思考,既适合我校的基本情况,也适合整个房山区教育发展的格局。结合我区美术研究课题──“美术课堂实效性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策略,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媒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颁发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设计制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认识材料的材质、熟悉材料的性能、发现材料的美感,在动手、动脑中,在艺术创造的实践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善自身的素质,同时,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1.《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美术课程标准》的分目标又有具体要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指出“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提出“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出“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3.农村自然方面的物质比城市学校更具有优势,农村有十分丰富的材料资源,这些材料学生易于收集,依托农村丰富自然资源开展的工艺课教学,是非常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这样的教学深受农村学生们的欢迎。

4.以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第10课《卵石的想象》为依托:

5.古希腊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农村十分丰富的劳动生活、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都是非常好的美术题材。

三、研究实施过程:

自2009─2012年,通过向民间艺术大师白大成、杨玉栋老师的学习,三年的美术教学探索实践活动,与佛子庄中心校、南窖中心校两所山区校的联合教研,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了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学生从选石头—画石头—捡石头—画石头—想石头—爱石头,美化环境,回归自然,形成景观,服务于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社会环境里的卵石文化理念。

卵石画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美术技能,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创造、热爱美化生活的情感。

(一)学习目标:

(二)实践操作:

1、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卵石画兴趣小组,固定时间、地点、成员,搞好活动。

2、认识卵石,收集卵石。

3、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层次,按照低、中、高年级分段,制定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每段可以有2、3课时的内容,课题的研究落入小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色泽、纹理,依石造型,创作自己喜爱的、能展示个性的作品形象,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例如:低年级可以了解卵石、学习用单独卵石来制作彩石、花瓣儿、树木、交通工具、学习用品等;中年级学生练习制作动物头像、人物头像,京剧脸谱等;高年级学生创作单独卵石绘制组合形象,多块卵石组合童话、寓言故事等场景作品;

4、石头上可以适当的添加,例如纸雕塑、毛线、软陶等,进行组合,成为一个场景,如童话、庙会等,由独立到整体,更要有主题的确立;

5、画面内容可以做出人物影像系列、山水画系列、佛教画系列、民族风情系列、世界名画系列、唐汉遗风系列、明星风采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童真童趣系列、艺术写真系列、漫画人物系列等;

6、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依石造型、精心描绘、集体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了思考、学习、动手所带来的乐趣,创作出一幅幅构思独特的卵石画作品;

7、底托问题的解决:泥塑造型、树根、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如电线缠绕、秸秆儿、废旧纸箱做镜框(立体的)和底板;

8、综合的设计、综合艺术的体现,例如:制作成摆件;礼品;地面、墙体拼图,人文景观等,形成卵石文化氛围,来提升艺术品位。

(三)形成卵石画系统的操作流程

(四)形成不同风格的卵石画特色造型

四、作品展示:

1、依石造型

2、依势造型

3、色彩纹理

4、组合造型

5、摆件

6、地面拼图

7、礼品盒

五、活动成果:

1、部分学生参加了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的“两岸四地中国模范学生美术作品展示新闻发布会;

2、2010年6月,学生们参加“感动2010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获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4名;

3、2011年2月,参加全国书画摄影作品评选暨《优秀作品集》有23人名学生获奖;

4、学校师生作品还曾被特邀参加了在北京东城区吴东魁艺术馆参加首届同仁堂杯民间工艺美术大赛,一名学生作品还获得“新苗奖”;

5、2011年3月,在2011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活动中,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学生金奖5人,银奖2人,铜奖11人。

6、2011年7月,佛子庄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还接受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七色光”栏目专题采访、报道;

7、《卵石画》教学研究实施以来,得到了乡教委、教师进修学校、房山信息中心、房山教委、北京教育学院的领导及专家的好评,部分美术组的学生做客北京电视台;

8、卵石画课程,在2010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教学应用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并编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十周年优秀教学应用成果集锦》一书;

9、卵石画课程视频被教育资源网站采用;

10、卵石画课程被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专题采访;

11、关于《卵石画教学研究》事迹,以《托起山区孩子的明天》为题,在《现代教育报》上刊登。

12、2012年9月,以我的卵石画教学研究为题材,参加房山区第五届党员教育电视宣传片的拍摄。

六、创新点:

1、突破了国家课程中对卵石画教学的局限,拓宽了卵石画教学的内容、框架。

此教学研究,针对远郊区县、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挖掘、利用身边的最基本、最深邃的媒材—鹅卵石,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并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并使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乐有所得,最终能将所学美术技能应用到实践之中,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

2、丰富了卵石画的造型艺术。

通过3年时间,系统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按照卵石的外形特点、色彩纹理,依石造型,塑造了人物、动物、树木、蔬果、交通工具等生活中所有能见到的物象,并且创造性地进行卵石组合,创作出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题材内容,并纳入设计包装,延伸到家庭、社区,既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能产生经济价值。

七、努力方向:

1、从卵石画着手,大到山石,小到沙子,形成山石文化系列。

(1)面向幼儿园、小学、初中,将卵石画教学研究,作为美术校本课程,进行立项研发;

(2)山区学生开展山石拓印画;

(3)开展沙画艺术研究。

2、研制成具有房山特色的美术校本教材。

八、参考文献、资料

1、参考书籍:

2、孙宝玲、李纯华画卵石画视频

3、四川山村教师林永宏的校本美术课程教学案例----卵石画

4、网络收集图片

山美,水美,石美,理想更美,愿孩子们勇敢地放飞梦想,实现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努力描绘美好的明天!

(房山区城关第二小学专职美术教师)

推荐访问: 卵石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