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人教版

“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人教版

时间:2022-08-12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人教版

 

 “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

 温

 霞,曾

 健

  孙春丽 ( 重庆市朝阳中学,重庆

 北碚 400700 )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3 年 4、5 月,非典肆虐,向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提出了挑战。如何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这期间各地都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着一过程中,城市生活垃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数亿吨数字在不断增长。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后,并未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逐渐造成了“垃圾围城”现象,形成了新的污染。

 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处理?从工业生态学的角度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的资源。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从源头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关键环节。鉴于此,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源头着手,在街头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以达到垃圾分类回收的目的。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市民对垃圾的分类方法知之甚少,分类垃圾桶几乎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垃圾分类要落实,单靠政府或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关心和共同参与。因此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全民意识,除了社会舆论引导和社区宣传外,更应以教育为本,加强中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因为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城市公民,未来的世界属于他们,他们的意识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且,每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可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成员。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就有可能影响一个社区。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因此垃圾分类回收这一课题首先应让学生先了解和认知。

 1. 研究目标 2.1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通过对生活垃圾的现状调查,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学会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2.2 通过该活动的实施,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调查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研究前期准备 3.1 组织全体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开展“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工艺制作比赛。

 3.2 邀请北碚区环卫所有关专家举办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专题讲座。

 4. 研究方法和步骤 4.1 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文献收集和研究、实地考察等。

 4.2 研究过程: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工作 ① 从网上或报刊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② 设计调查问卷,对目前学生或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认识进行调查。

 ③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专家,了解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④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目前我区垃圾分类回收后,最终的处理途径和方法 ⑤ 综合以上调查,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处理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废旧电池的综合利

 用的实践活动。

 5. 方案的实施 课题确立以后,我们将课题分成了 A、B、C 三个子课题,A 组的同学负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信息太多、太杂,在老师的引导下,该组同学经过讨论,把问题分成了①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②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③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现状。④垃圾的来源及危害。⑤废电池的危害、回收及利用。⑥垃圾变废为宝我们可以做什么。六个小块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打印出来,订成一本内容完整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表一:垃圾的分类 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塑料、金属、橡胶、玻璃等 不可回收垃圾 果皮、果壳、花草、饭菜与渣等不可循环使用或不可再生利用的垃圾 有毒垃圾 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化妆品 表二:废旧电池的危害 对水质的污染 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 600 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对土壤的污染 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对人体的危害 铅:危害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使血液中毒和引起其他的病变。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

 B 组的同学负责设计问卷调查,在学校和学生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问卷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是知道的,并得到了 100%的支持率。但对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却知之甚少。

 C 组的同学对垃圾分类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区环卫所、垃圾处理场、垃圾临时堆放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令同学们感到震惊:区日产垃圾 250 吨,但区垃圾处理场由于设备比较落后,垃圾分类日处理仅 60 吨。绝大部分垃圾只有堆放在垃圾临时堆放处,成山的垃圾已将山沟填成了平坝,并时时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与风景秀丽的缙云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研究活动历时三个星期,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A 组的同学还根据网上获得的资料设计了干电池的回收、用废弃聚苯乙烯塑料自制胶水的实验,并在班上进行了演示获得了成功,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该课题研究的兴趣 表四:干电池的回收 实验步骤 操作 1. 分类

 2. 制锌粒 将回收的废旧电池砸烂,剥去锌壳和电池底铁,取出铜帽和石墨棒,余下的黑色物是作为电池芯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将上述物质分别集中收集后加工处理,即可得到一些有用物质。其石墨棒经水洗、烘干再用作电极。

 将剥去的锌壳洗净后置于铸铁锅中,加热熔化并保温 2 小时,

 除去上层浮渣,倒出冷却,滴在铁板上,待凝固后即得锌粒。

 3. 回收铜片 将铜帽展平后用热水洗净,再加入一定量的 10%的硫酸煮沸30 分钟,以除去表面氧化层,捞出洗净、烘干即得铜片。

 4. 回收氯化铵 将黑色物质放入缸中,加入 60oC 的温水搅拌 1 小时, 使氯化铵全部溶解于水中,静止、过滤、水洗滤渣 2 次,收集母液;在将母液真空蒸馏至表面有白色晶体膜出现为止,冷却、过滤得氯化铵晶体,母液循环利用。

 5. 回收二氧化锰 将过滤后的滤渣水洗 3 次,过滤,滤饼置入锅中蒸干除去少许的碳和其它有机物,再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30 分钟,过滤,将滤饼于 100-110oC 烘干,即得黑色二氧化锰。

  表五:用废弃聚苯乙烯塑料自制胶水 步骤 操作 1

 将泡沫塑料洗净、晾干后弄成小块。

 2 在常温下,按配方把醋酸异戊酯,三氯甲烷,丙酮三种溶剂依次放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

 3 加入聚苯乙烯塑料碎块,继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在溶剂里。

 4 把制成的粘合剂装入瓶中,用软木塞塞紧,密封保存。

 5 用制好的粘合剂粘接一些物品。

 在展示和交流中,同学们对垃圾分类回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提出了①不乱扔垃圾。②少用一次性制品。③珍惜纸张,使用再生纸。④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等各种废弃物等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建议。而且同学们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垃圾分类回收,大家认为,要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必须靠全体市民来完成,因此公民意识的建立应是先行工作。于是同学们与区环卫所取得联系,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走向街头向市民散发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用展板、录象、小品等形式向市民们宣传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及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等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6. 收获及体会 6.1 实践活动应精心选题。

 在实践活动中,确定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在选择题目时,把握“摸一摸, 摸不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题目不宜太小,让参与者很容易的就完成,锻炼不了学生的能力,根本没有研究的必要。但题目太大或太空也不好,因为这样会让参与者(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对它进行研究了。而这次生活垃圾问题虽然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但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并不复杂,因此,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很容易着手,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动机,而且,在活动进行初期,我们还有意识的通过举办“天生我材必有用”废物利用工艺品制作比赛和邀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环保讲座等方式来强化研究动机,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另外,生活垃圾污染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相关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由拾荒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拓宽了研究的空间。

 6.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

 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指导者、监督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越厨代庖,任何事都包办代替,实践就是需要学生亲身去做、去感知,在做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意识;但也不能三不管,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毕竟学生还是学生,他们的能力范围有限,想到的问题也许不够深入,并且中学生自制力也较差,需要老师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督促,保证活动的延续性。如在这次活动中,参与实地考察的同学们到了北碚区垃圾填埋场,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伴,闻到在露天下垃圾所发出的阵阵恶臭时,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在回到学校后就自发的进行宣传,提出了“每天少扔一张纸,环境就会好一分”的口号,并在班上设立了垃圾分类筐,将同学们平时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在周末走上街头,为广大市民讲解分类垃圾箱的使用。而查阅资料的同学,他们获得资料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上网,而网上资源众多,当然也包括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少老师的督促,势必就会出现以查资料为名,以玩为主,最后匆匆敷衍了事,既达不到研究的目的,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如何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处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资料的堆砌。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指导老师在时间上进行限定,在内容上与他们共同讨论需要查阅的内容,列出查阅提纲,然后在组内落实到人头,分别进行某一具体问题的资料收集,最后汇总,从而使查阅资料的过程更加有序化,具体化,最后这一组同学在活动结束后,收获颇丰,既提高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编出了厚厚的一本垃圾分类大家看的书,在同学中广泛传阅。

 6.3 实践活动应与课堂密切结合 化学学科的产生就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归纳得出的经验或结论。并在产生后运用该经验规律指导实践。因此,开展实践活动应注重与课堂知识相联系,两者互为补充。比如在活动后期,通过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的深入,大家达成共识,提出垃圾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它加以回收利用。在这时,我们就提出让大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将难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加以回收利用。通过这一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认识得到升华。而且,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以垃圾污染为基础又查阅了与此相关的废旧电池污染,这一内容刚好与当前高二教材中重金属污染相切合,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又将这一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

推荐访问: “垃圾分类回收”研究性学习案例-人教版 人教版 研究性学习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