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课程改革18篇(全文完整)

2023年小学课程改革18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5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课程改革第1篇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介绍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程改革1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课程改革18篇

小学课程改革 第1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

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具体的实施办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 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

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④依据《雷甸小学教学常规》和《雷甸小学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工作的管理。

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严格把好征订关,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为学生订购相关的教辅材料,除教育局审定的教学同书外,没有向学生推荐使用其它练习、复习用书。

5、依托校本,发掘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为学校和老师开发课程留下了一定空间,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建我校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了探索。

①结合学校特色,开掘《科技》校本课程,分上、下两册,36课时,内容包括科普知识、三小制作、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②依托科技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近年来,每年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获专家好评,每年获市以上奖。

③挖掘学校隐性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劳动活动室等。

6、做实教研,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新课程注重教师的反思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手,为教师营造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投身新课程实验之中,提高教师课改意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①构建教学反思平台学校按新课程学科成立“学习、反思、发展”为主题的反思小组,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学期对教师的案例反思汇编成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②构建课题研究平台

③构建集体备课平台

备课是搞好课改教学的前提,在模式上改变备课的内容,注重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不追求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且成立备课组,每二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确定教材分析的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修改,确定一套完整的课时计划,每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实际,实行策略修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水平。

④构建教研活动平台

⑤构建教师教学展示平台。

每学年开展新课教学展示活动,广大实验教师通过平台,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两年来,我校承担了县3次课改学科展示活动,获得同行专家好评,4名教师参加县市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7、突出过程,积极探索评价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用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评价功能和实验的要求,结合县教研室的评价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变化。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

同时,积极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力求以评价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小学课程改革 第2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课程改革 第3篇

。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充满着童趣,又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最后给学生提议把前面说的话变成歌曲。再一次把歌曲唱了一遍,当学生听到他们熟悉的音乐和熟悉的歌词再次出现时,他们不由自主地跟我唱起了这首歌,待歌曲唱熟以后,又以做接龙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达到让学生凭听和记的能力,学会歌谱的唱法的目的,效果极好。整节课学生时刻准备着参与教师的每一项活动以及他们自己设想的每一项活动,注意力非常集中,情绪高涨。在师生情感交融之中,此时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他们亲切地问教师叫什么名字,老师和蔼的问学生叫什么名字,课堂上欢声笑语,欢呼雀跃,这真可谓是音乐点燃了幼小心灵,而老师却乐在其中。

总之,我校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大不相同,学生学习更加活跃和主动。

三、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后的效果。

我校学生自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后,效果显著。我校教师也一直认为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做了重新的解释,《课程标准》中写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这一点,就要更新观念,采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校教师认为合作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给予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时间。其次,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问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最终对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第三,小组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第四,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五,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角色示范者。教师也不再被看作是一名学科专家,作为一名知识劳动者,他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是探究、创造的“搭档”。教师主要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引导与激励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与参与权。

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

我们认为现代的孩子都生活在单元楼里,跟人交往的机会少而又少。而未来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在岗位上是否合群,是否能与人协同共事,是否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否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建议,是否能概括提炼自己或别人的意见等等。新的学习方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与人交往的场所。我们在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后,学生的学习就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及礼貌用语。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校教师认为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现在大多数的儿童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这样的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共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分工合作进行学习。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小团队的思想,与其他的小组展开竞争,但又在大集体中相互交融,形成一体。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就会使学生具有协同和协调的精神,具有相互团结和帮助的精神。

4.合作学习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我校教师认为参与度是教学活动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的集体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小,而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后,学生在课堂上不在是无所用心,不在是心不在焉,而是在教师课堂讲解辅导和小组学习中,全神贯注地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参与课堂的面与度。

5.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我校教师认为成功与自信对一个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到喜悦。自信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时,学生个个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自己的意见被其他的同学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采用小组集体奖励的方法,使小组成员在情感上产生一种融为一体的认同感,使每个人感受到个人的努力和小组内的帮助换来了友爱尊重、接纳归属、自信自豪。大家共享着成功的欢乐,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互相埋怨攻击,而是注重寻找原因,考虑改进对策。在这样的学习中,逐渐的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运用合作学习后出现的问题。

我校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

1.教师们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把握不好。

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时间总是把握不好。有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过短,没有起到合作探究的效果,有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又过长,虽然起到了合作探究的作用,但是学生到最后根本就不在学习,而是和同伴一起玩了起来。教师怎样把握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问题。

2.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教师采用合作学习以后,学生不在跟着老师的思维考虑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与解决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我们教师在备课中根本没有设计的问题,这时就要靠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随机应变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时老师显得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有的教师就随之带过,有的教师就扼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校教师认为在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我们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我校已经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走过三年,我想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收获甚多。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验与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理论,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成效。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教研力度,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这样教学改革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我校相信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会促使我们祖国的希望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小学课程改革 第4篇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新教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

(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教师的课改实效。

(3)“未来工程”培训。对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课件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后续培训。教研组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1)、规定每周二、三、四为教研活动时间即课改实验研讨日,进行课改知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2)、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导处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4)、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5)、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确立区级、校内或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6)、落实《纲要》和《新课标》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

(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各科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流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实施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形成。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师评价体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常规评价、成果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小学课程改革 第5篇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不断地思索并追求着:“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成长气息的课堂上张扬个性,自主创新,让教师在充满挑战,勇于创造中开发学生智能,塑造学生人格”。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二年级备课组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新课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改活动。在这一学期里,经过培训、研讨、实践、小结、反思等几个阶段,我们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认识到实践,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总之,新课改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们以新课改的理念武装头脑、转变观念。

一、我们的认识

1、对教学观念的认识。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先要用新理念武装自己。我们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书刊,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

2、对教学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达到的,面对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相互合作启发不可缺少,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低年级的模仿教学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应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必须有机的结合。因此,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从低年级培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以2人交流为主,逐步过渡到4人,因此三年级的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倾听能力等),但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所以应以2人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我们的做法

新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学实践是最有力的发言者。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的重心,踏踏实实地走好教学的三步曲。

课前:集群体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实验教材是否能马上适应传统教学的土壤,是否能达到专家们预期的效果,这和教师——教材的经营者有着直接的联系。理念陈旧不新,我们大量阅读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等杂志中有丰富的知识营养,从中积极汲取我们所需的。一个人孤军奋战常常事倍功半,处理教材需要导师的点拨,需要“三个臭皮匠”的集体智慧。因此我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出谋划策。更多的是在课间十分钟,大家把上课的成功败笔相互交流,浓浓的学习气氛洋溢在集体备课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学习为以后的教学带来更多的经验。

备课组第一个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这是每天要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新教材这道大餐让人一时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如有些不可能直接搜集到现成的信息,必须由学生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但课前必须有个定夺。因此,我们常常为之争个面红耳赤,直到最后,总能把教材看得更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发现它更大的教学价值。

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运用、驾驭并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阔斧地选取其中认为最有价值的点,整个教学过程为达成这个点而展开,让课堂变得实在有效。

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人,打造绿色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灵魂,知识在课堂中传授,能力在课堂中形成。有了课前的精心预设,该向四十分钟要精彩了。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应有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着人文关怀!为了向往的绿色课堂,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做到。

快乐多一点。良好的学习氛围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证学生主动愉悦学习的场。低年级儿童就象幼嫩的芽儿,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需要我们的激励赞赏。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喜欢你响亮的声音”、“又是一种新算法,真能干!”这些真心实意的赞美,充满赏识的话语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带入快乐主动地学习中。

自由多一点。学生们总喜欢仰着头听老师讲课,等待老师布置任务,总在等待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什么桎梏了学生的手脚?是老师保姆式的代劳,是老师主动的浇灌!我们总在担心学生不会读题,独立地做作业,不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事实告诉我们,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给学生明确一定的任务要求后,再教给一定的方法,他们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给学生发言的自由,“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我们发现高举的小手多了,课堂变得活跃,思维经常碰撞出火花。我们会发现出色的.孩子在进步,本来有困难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进。自由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了,理解多元了,体验深刻了,思维驰骋了,个性张扬了!

动手实践多一点。“纸上谈兵”是我们的强项,一堂课我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老师讲学生讲,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语言的交流是必须的,但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分配考虑,满堂讲是不可取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开始的15—20分钟,末尾的十分钟尤为低效。那我们可以写一写,做一做,动一动,转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注重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活动,突破静态学习,强调学习形式的活泼多样化。

新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学习积极性在高涨,但最基本的习惯培养不能丢。立坐、举手、倾听、发言、朗读和书写习惯同样也是新课堂的基础。我们考虑低年级无法同时关注多种习惯,采用了分阶段实施培养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分解着学。每开学初我们就培养学生坐的习惯,要求坐得稳坐得端正,进行比一比并激励巩固。第二个月举手的习惯,第三个月听的习惯┅┅每个月都有侧重点。从目前反映来看,我们的学生比较稳,习惯的培养已在课堂中初见成效。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新课堂有效地开展学习提供保证。

课外:融学习于生活,树立大教学观。

学习为生活所用,生活是学习的内容。新教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人文气息,里边编排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通过学生课外丰富的活动拓宽丰满学习内容。各学科各显神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课程均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为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小学课程改革 第6篇

随着各级基础教育改革会议的召开,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进行课程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对实验工作的艰巨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管理体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大力改革课程和教材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我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市区《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使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二、实验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领会指导思想;
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科学的试用新教材。

(二)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实验:积极探索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机制;
培育和发展学校课程。

(三)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促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四)评价体系的实验:依据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发展性原则,逐步建立有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社区共同参与的,对学校、教研组、教师、学生等层面的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实验目的与任务

(一)实验目的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实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结构,使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使之适应时展的需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逐步规划、设置和开发校本课程,制定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
交流实验信息,总结实验经验,为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验任务

1、实验新课程结构和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改革教学实践的价值。

2、实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学校课程的管理与开发机制。

3、实验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的方法步骤

(一)组织发动:

广泛运用各种媒体和会议,宣传在新世纪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对教师、家长等进行宣传发动,使这项改革取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召开专题会议,提高对课程改革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部署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制定支持实验工作的政策。

(二)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进行课堂改革实验,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师资培训是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参加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和教材教法培训,加强与课程教材研究部门的联系,使实验教师获得最新的教改信息。

2、参加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和教材教法培训,并与课程改革结构体系一致起来,形成制度化,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展开讨论研究,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教师培训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进行,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培训与提高教师的业务底蕴、科研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结合起来进行。积极参加区教委统筹安排的师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

4、在参加培训后,积极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并在平时注意从网上搜集课改信息,指导教学。

(三)实施过程及几项要求:

1、制定实验计划;
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方案;
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按课程管理权限规划、构建和实施校本课程;
改革评价机制。

2、对学生基础进行摸底调查,作为实验工作的基础资料。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保证教师的基本合格和相对稳定;
保证学生班级的基本稳定,以获得连续的实验资料;
控制考试次数,严格执行教委有关考试的各项规定。

3、建立讲求实效的集体备课机制,强化对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探讨,充分运用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讲座、交流等教学研讨形式,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指导,不断总结和推广课改工作中的经验。领导小组要深入课堂,了解实验情况,具体指导实验工作。

4、继续加强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渠道等方面的研究,重视推广“综合运用、学法指导、课题带动”等课题,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规范对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的管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运用,逐渐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讨、勤与动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施的管理,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注重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实行等级制和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信息交流与总结:

1、各学科教研工作要将课程改革工作放在首要地位,贯穿教研工作的始终,每学期专门组织2—3次课改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及时将新的教育理念运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2、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课改专题会议,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研讨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表彰在课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和个人,大力推动形成阶段性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运用评职、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的政策,形成激励竞争机制。

(二)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将课程改革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可分骨干教师培训和一般教师培训,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安排、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进行指导。

(三)积极运用评选、奖励、表彰机制,加大对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个人的表彰力度,推动课改经验的总结与传播。

小学课程改革 第7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课程改革 第8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把握教育教学中的环节变革,校刊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2、注重案例研究。刊登了教师大量的课改感受,既有操作过程,又有反思后的醒悟。

3、每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全校教师围绕该期的主题谈论,如怎样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用评价激励学生等等。

4、紧密地结合校情。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如:课改中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专门编排在14——16期中,进行着重探讨,收效甚好。

5、整体互动,广泛参与。除规定每名教师在一学年中必须有一篇文章刊载于《课改之窗》之外,我们还充分地抓住机遇,广泛地利用了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家长、学生参与课改研究活动的机会。先后有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襄樊市教研室副主任肖兴汉、宜城市教研室副主任罗运生、闵祖成及教研员骆崇泉、马仁森、朱万清等及一部分家长、学生都参与了办刊。

五年来,《课改之窗》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良师益友,是老师们学习新课程的园地,是教师总结交流实施新课程经验的平台,体验成功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发展。20xx年3月,襄樊市课改会上交流了我们的部分校刊,受到襄樊市教育局及兄弟教育局领导、教师的高度赞誉。

三、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校紧紧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发了校本课资源。学校在上学期和本学期为全体任课教师编印了《开发校本课程教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师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广泛地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五年来我们共搜集校本课程教案2500余篇,目前我们还组织人力精选、修改,按《指南》分类编印,供以后参考作进一步的完善。

书画苑里花常开:

我们把艺教课程中的《书画》校本课程设置为书法与美术:1、书法。书法分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2、美术。美术分为儿童画、素描、色彩、中国画、手工等几项。

广泛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已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订阅三种杂志与报刊:《少儿书画》、《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
二是省编义务教材《美术》1~12册与《中小学生字帖》;
三是从书店购买的或学校图书馆借用各类书画指导书籍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抓好组织过程。

1、对于初学书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书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少儿书画》杂志和写字用具,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书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和学校校刊《课改之窗》上发表,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a、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b、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c、结合重大节日,至少每年将举办一次学校书画大型的竞赛,从中发现与选拔人才。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康乐杯学生书画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一年一届的“康乐杯”书画赛开展得有声有色;
书画培训抓得有滋有味。美育的苤芽在这里萌发,审美的情趣在这里培育。

美术室、书法室、艺术欣赏室、作品琳朗满目,师生的优秀作品获奖成果,名人名作,透露着师生的情趣品味。

一次次的电化展示,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艺术素养在这里得到启蒙。

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块墙面,为师生提供展示心智的舞台。俏立于枝头的花鸟,雄浑秀丽的山水,端庄潇脱的书法,优美而流畅的体艺线条,无一处不在蕴孕百年南小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走出去,请进来。在精彩的艺术世界中认识艺术,在名师的指点中提高艺术,在参观展览中理解艺术的灿烂,明确人生需要怎样的艺术文化。

从发表作品参与竞赛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每学期向各级报刊推荐学生作品,在本校书画比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书画大赛。师生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举办的“我与电视”、“小星星杯”东方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第一届手拉手“珠穆朗玛杯”少儿书画大赛、“小画家杯”——走进长江三峡中外学生美术作品比赛……获奖师生达1200多人次。有8名师生被吸收为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有47名学生被吸收为宜城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学校被评为“宜城市快乐校园工程示范学校”、“襄樊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这些成果不仅是南小的财富,更是南小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

文艺舞台放异彩:

我校“五百队”独领风骚。学校成立百人的电子琴队、百人鼓号队、百人民乐队、百人舞蹈队、百人合唱队,拉开了艺术教育的序幕。星移斗转,年复一年,“五百队”代代相传,永葆青春,而今是独领风骚,名闻遐迩。仅20xx年到20xx年,“五百队”在市级重大庆典、会演活动中演出60场次,学校鼓号队在襄樊市第一届鼓号队礼仪展演中一举夺得桂冠。数以万计的观众领略了南小少年儿童的风采。他们为鼓号队整齐华一的表演鼓掌,为民乐队和谐、美妙的演奏而陶醉,为舞蹈队、合唱队精湛的演技而喝彩!

我校教师连续8年参加教育系统文艺调演获团体第一名。市团委妇联举办的卡拉ok小歌手大赛中,我校赵婷宇同学获第一名,广播电视局、文化馆举办的电子琴大赛中,我校3名同学获一等奖,团委、妇联举办的歌咏比赛中,我校合唱队几次获得第一名,市委宣传部每次举办的晚会上几乎都有我校的节目。

收获不仅需要播种,更重要的是辛勤的耕耘和培育。在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扬了红烛精神。他们一心扑在教学上,指导排练的文艺节目屡获大奖,《汉江雏鹰》、《妞妞看戏》、《楚都娃》、《青娃与顽童》、《春风杨柳》等先后在第四、五、六届“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获奖,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先后获一、二、三等奖。并被邀请赴韩国演出。有3名小演员被评为优秀演员。在宜城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更是大显身手,现已连夺八年桂冠。其它在市级以上获一等奖的节目达20余个,获奖学生不胜枚举,仅在省级以上获奖的学生就达100余人次,舞蹈演员于安琪、王春阳、李瑞同学在她们精心培育下,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风采展示大赛”中荣获舞蹈专业组金奖。今年我校在宜城市艺术节上荣获第一名的舞蹈节目《托起盲童心中的太阳》再一次参加了湖北省艺术节演出,并荣获一等奖。

四、沐五年课改春风雨露,尽显百年南小课改风采

五年来,南街小学乘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五年间,学校在中央教科所、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申报立项了14个研究课题,填补了百年南小无国家、省研究课题的空白,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已圆满结题;
省级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获省教研室颁发的“优秀课题研究”奖;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学习与品格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获襄樊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五年间,两次接受省教研室组织的课改调研,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的高度评价;
20xx年为襄樊市教育局召开的课改工作会议提供交流材料五份,两名教师为大会作课,其中校长陈圣友的《围绕课改抓教研,抓好教研促课改》先后被《襄樊教育》、《走进实验区》刊载;
五年间,学校先后摘取了“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襄樊市示范学校”、“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襄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奖牌;
五年间,有一名教师获中央教科所颁发的“课改先进个人”奖,2名教师获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奖,二十多人次获襄樊市、宜城市教改、教研奖;
有226人次的课改论文、案例、教案在国家省、市级发表、交流或获奖;
五年间,学生有20xx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五年风雨五年歌。经过五年的努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领导教师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教师、学校得到了充分地发展。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来校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研活动时,在听了我校课改工作汇报和教师的作课后讲到:“这里所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所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所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所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生动体现。而且老师自身也完善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角色的转换,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这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也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工作增添了信心。

小学课程改革 第9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课程改革 第10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2286名学生,118位教职工。设中心学校一所,辖设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目前,1-4四个年级40个班、1386学生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参与数占全校学生的65%,参加实验教师有70人,涉及语文、数学、校本等7门课程。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

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课程改革 第11篇

国家课程改革实施已有三年,我校紧紧围绕“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课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了我校的子课题,即合作学习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教师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深刻地认识,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总结出许多经验。

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校自从参加课程改革以后,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表现在:

第一,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自从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高涨,一些教师不断的出去听课,听报告,听讲座,一些教师自己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自学,一些教师积极参加区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的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二,我校聘请教育专家或教研员定期对我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自从课程改革后,我校为了尽快让教师们适应课程改革,先后聘请了张梅玲、张晓霞、夏宝霞等等教学专家和区教研员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教师们通过专家的指点,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我校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不断为他们搭设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舞台。我校每学期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做研究课,结合教师们做的研究课,进行研讨,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具体实施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变化,所有的教育教学的改革都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

(一)认真备课,在备课中体现合作学习。

我校教师的备课分为两种: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时,教师重点考虑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且要写清楚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及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样的备课不仅突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也便于教师上完课后有针对性的写下教学反思,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比如:我校数学教师陈春的备课片段: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小兔请客”的教学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来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出示图1。

教学加法。

(1)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用小棍代替果子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先自己活动,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总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共同探索未知,在整个环节中都体现了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的备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有时教师会提出在使用合作学习中的经验与困惑,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同时找出解决困惑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类似的课中继续改进。如:有的教师提出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做习题就下课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是:首先教师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要追求课堂的完美,而是要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投入等等。其次教师的教学的节奏要掌握好。不需要花时间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在这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而应该把这些时间用在合作交流重点知识的环节上。

教师在备课中,表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重点突出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教学的实效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体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教师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方式。

我校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情境。

学习是较为枯燥的一件事,如何让学生带着良好的心情开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惟妙惟肖、入情入景、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以便让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中教师可设置多个情境,一是用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我校教师总结出六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创设生活情境。③创设故事情境④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⑤创设游戏情境⑥创设数学竞赛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美术《三原色于三间色》一课,我校刘颖老师首先创设一个虚拟的魔术现场,请同学们观看颜色调和的魔术,并请学生上来协助。通过观察后教师提问:颜色通过调和,有什么变化呀?学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新的颜色的产生,并提出新的颜色是由哪两种颜色调和而成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拉开上课的序幕。这个环节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想,他们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随后由学生自己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

我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校教师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我校教师把所教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做到合理。一般每4人为一组,每组成员按学习等级水平的高低各取2名,同时还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活动能力及在班级中的组织能力、威信等方面的因素。小组成员的座位可以按t形、马蹄形、田字形等形状摆放。同时我们要定期调整和改换小组成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大面积的进行相互交流。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一定让学生做到:

(a)学生在1人发言时,其余的人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倾听。听这个人说的对不对,你还有没有补充,一定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与判断,评价与判断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看法;

(b)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质疑。

(c)组内每个人都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活动。教师要教给组长组织小组活动的方法。第三,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我校教师做的事情。

(a)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b)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战胜困难,继续进行探究学习。

(c)不管学生学习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都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陈春教师在教学“8加几”时,先出示一幅情景画,让学生列出“8+6”这个算式,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探究“8+6”是怎样算出了,有的小组很快就想出了计算方法,这时老师走到小组中,询问他们用几种方法算出了的,学生说是两种方法,这时老师大力表扬他们真了不起,在鼓励他们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同时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后来这组学生又想出了两种方法。

(3)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完后,这节课并没有结束,教师一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大家一起在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以达到共识。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8加几”时,小组探究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交流与探讨。最后学生和老师达到了共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11种方法。这11种方法是:(a)一个一个地数:8、9、10、11、12、13、14。(b)把6分成2和4,8+2=10,10+4=14。(c)把8分成4和4,6+4=10,10+4=14。(d)9+6=15,8比9少1,得数就比15少1,15-1=14。(e)把6分成1和5,8+1=9,9+5=14。(f)10+6=16,8比10少2,得数比16少2,16-2=14。(g)8+8=16,8比6少2,得数比16少2,16-2=14。(h)8+10=18,6比少4,得数比18少4,18-4=14。(i)14-6=8,8+6=14。(j)6+6=12,8比6多2,得数比12多2,12+2=14。(k)8+5=13,8+6=14。学生通过集体交流,大家集思广益,从而体现了算法多样性化的思想。教师自从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以后,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通过教学实践,普遍认为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小组成员、集体成员进行探讨与交流,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交往。

(4)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机会,孩子们不仅能真切的感受到优美诗篇的熏陶,而且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出了创新性的思维火花,有了再创造的激情和灵感。如学完《水乡歌》一课,孩子们不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增强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了解与热爱,同时觉得水乡还有许多东西课文里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写到呢!于是,教师就鼓励孩子们密切联系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大胆地续写或仿写出自己的诗。孩子们跃跃欲试。

夏丹婷同学写到:水乡什么多?鱼多。大大小小连成片,追逐嬉戏做游戏。

刘伊雯同学写到:北京什么多?楼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陈浩然同学写到;
北京什么多?桥多。从二环到六环,出门就要把桥过。

白墨宜同学写到:北京什么多?名胜古迹多,长城、北海、颐和园……汇聚中外宾客来。

……

同学们展开了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里变得灿烂多彩,同时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又如学完〈〈插秧〉〉一课,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同学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富有创意的语句就随口而出了,续写或仿写出自己的诗。

张俊凡同学写到:水田是地毯,农民在上面绘画绣图。绣出了绿色的稻秧,绣出了飘溢的稻花香,绣出了黄灿灿的稻穗,绣出了丰收的景象。

周月同学写到:大地是母亲,养育了大海,养育了长江,养育了湖泊,养育了人民。

夏丹婷同学写到:学校是乐园,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梦想,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力量。

刘心竹同学写到:耳朵是录音机,录进了歌声,录进了故事,录进了知识,录进了心声。

人们打开录音机,欣赏到了音乐,听到了故事,学到了知识,听到了心声。

……

(三)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反思型的教师。

我校的每位教师在上完课之后,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反思。我校教师认为,课后写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可以帮助教师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撰写论文的材料,还可以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如:陈春在教学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时钟”一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是:我力求在这节课中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了每组拨一个自己小组喜欢的时间并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的活动,最后在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但是,在课上具体进行分类时,由于学生拿来的钟表各式各样,学生只按钟表的形状分类,没有按时针、分针的位置分类,这是教师没有料到的。当时,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没能及时应变,只是把时间按时针、分针的位置分了类,然后就让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各有什么特点。当时,如果教师要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我们按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把这些时间分类,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探讨的空间会更大,效果会更好。她总结了自己在上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四)教师不断的摸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我校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套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老师用唱的形式提问——反复让学生听记作品——师生同唱、记作品——展示作品——学生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老师用新的音乐作品扩展本课时所学的内容,以达到音乐作品的再生。

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校教师在音乐课上,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师生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美妙,同时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学生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艺术成为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殿堂。既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为其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时,翟晓江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范唱一遍,其目的是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她在学习节奏时,首先用若干个学生表示节奏,即见一个人拍x,见两个人拍xx,很快学生就解决了x x | xx x|这两个节奏,接着按这样的节奏叫学生的名字,如:张 雷|毕琳琳|,然后游戏似的问学生:你的 |名 字 |叫. 什 |么?

小学课程改革 第12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

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具体的实施办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 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

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④依据《雷甸小学教学常规》和《雷甸小学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工作的管理。

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严格把好征订关,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为学生订购相关的教辅材料,除教育局审定的教学同书外,没有向学生推荐使用其它练习、复习用书。

5、依托校本,发掘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为学校和老师开发课程留下了一定空间,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建我校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了探索。

①结合学校特色,开掘《科技》校本课程,分上、下两册,36课时,内容包括科普知识、三小制作、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②依托科技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近年来,每年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获专家好评,每年获市以上奖。

③挖掘学校隐性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劳动活动室等。

6、做实教研,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新课程注重教师的反思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手,为教师营造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投身新课程实验之中,提高教师课改意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①构建教学反思平台学校按新课程学科成立“学习、反思、发展”为主题的反思小组,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学期对教师的案例反思汇编成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②构建课题研究平台

③构建集体备课平台

备课是搞好课改教学的前提,在模式上改变备课的内容,注重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不追求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且成立备课组,每二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确定教材分析的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修改,确定一套完整的课时计划,每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实际,实行策略修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水平。

④构建教研活动平台

⑤构建教师教学展示平台。

每学年开展新课教学展示活动,广大实验教师通过平台,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两年来,我校承担了县3次课改学科展示活动,获得同行专家好评,4名教师参加县市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7、突出过程,积极探索评价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用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评价功能和实验的要求,结合县教研室的评价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变化。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

同时,积极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力求以评价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小学课程改革 第13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

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具体的实施办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 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

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④依据《雷甸小学教学常规》和《雷甸小学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工作的管理。

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严格把好征订关,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为学生订购相关的教辅材料,除教育局审定的教学同书外,没有向学生推荐使用其它练习、复习用书。

5、依托校本,发掘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为学校和老师开发课程留下了一定空间,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建我校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了探索。

①结合学校特色,开掘《科技》校本课程,分上、下两册,36课时,内容包括科普知识、三小制作、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②依托科技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近年来,每年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获专家好评,每年获市以上奖。

③挖掘学校隐性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劳动活动室等。

6、做实教研,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新课程注重教师的反思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手,为教师营造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投身新课程实验之中,提高教师课改意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①构建教学反思平台学校按新课程学科成立“学习、反思、发展”为主题的反思小组,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学期对教师的案例反思汇编成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②构建课题研究平台

③构建集体备课平台

备课是搞好课改教学的前提,在模式上改变备课的内容,注重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不追求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且成立备课组,每二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确定教材分析的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修改,确定一套完整的课时计划,每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实际,实行策略修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水平。

④构建教研活动平台

⑤构建教师教学展示平台。

每学年开展新课教学展示活动,广大实验教师通过平台,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两年来,我校承担了县3次课改学科展示活动,获得同行专家好评,4名教师参加县市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7、突出过程,积极探索评价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用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评价功能和实验的要求,结合县教研室的评价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变化。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

同时,积极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力求以评价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小学课程改革 第14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

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具体的实施办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 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③健全课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硬件添置与辅导材料的购买,还是在师资培训上,学校均给予优先,3年下来在新课程上共投入经费达20万余元。

3、抓宣传舆论,营造实验氛围实施新课程,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需要取得社会和家长支持与配合,早在XX年5月,我们向家长和社会作了调查问卷,95%以上的家长对新课程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自已的子女实施新课程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我们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之后定期召开课改成果会,让学长、学生深切感受新课改的好处,进一步增强课改的自主意识,同时征询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使新课改革在主体上形成合力。

同时定期编印实验信息资料,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学校课改动态。

4、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理念

没有学习,认识就不会加深,实践也就失去指导。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改实验的自觉性,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领会课改的实质,以利于在实

验中,运用课程标准,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①以校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书面内容。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次活动安排理论学习,做到有时间,有内容。

③每学期期末及暑期培训,安排新课程专题培训,形成为听讲座、看录像。

④积极参与并组织外出培训,三年来共参与新课程外出培训,400余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作新课程讲座。

5、强化常规,减轻学生负担

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在6小时以内,严禁利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

③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其它年级课外作业最不超过30分钟。严格规范考试,学生考试每学期未组织一次,成绩采用等级制,不按成绩给学生排队。不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外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

④依据《雷甸小学教学常规》和《雷甸小学教学常规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工作的管理。

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严格把好征订关,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精神为学生订购相关的教辅材料,除教育局审定的教学同书外,没有向学生推荐使用其它练习、复习用书。

5、依托校本,发掘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为学校和老师开发课程留下了一定空间,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建我校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作了探索。

①结合学校特色,开掘《科技》校本课程,分上、下两册,36课时,内容包括科普知识、三小制作、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②依托科技实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近年来,每年成立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获专家好评,每年获市以上奖。

③挖掘学校隐性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如建成科技成果室、劳动活动室等。

6、做实教研,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新课程注重教师的反思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手,为教师营造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投身新课程实验之中,提高教师课改意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①构建教学反思平台学校按新课程学科成立“学习、反思、发展”为主题的反思小组,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周周有案例,月月有交流,每学期对教师的案例反思汇编成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②构建课题研究平台

③构建集体备课平台

备课是搞好课改教学的前提,在模式上改变备课的内容,注重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和课后反思,不追求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且成立备课组,每二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确定教材分析的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修改,确定一套完整的课时计划,每位教师再根据班级实际,实行策略修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水平。

④构建教研活动平台

⑤构建教师教学展示平台。

每学年开展新课教学展示活动,广大实验教师通过平台,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两年来,我校承担了县3次课改学科展示活动,获得同行专家好评,4名教师参加县市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7、突出过程,积极探索评价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用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评价功能和实验的要求,结合县教研室的评价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操作中注重: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实践能力的进步和变化。

③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成长记录等。

同时,积极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力求以评价提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小学课程改革 第15篇

我区自xxxx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局的领导下,积极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规划,系统安排,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大胆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严谨有序地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筹划——全面做好课改实验的工作准备

xxxx年7月,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刚刚涌动时,我区就以“不等不靠,抓紧抓早”的积极态度与新课程改革工作主动对接。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宣传等工作,多管齐下,做实做足课改前期准备工作。

1、机构设置方面

新课程改革是牵涉面广、政策性和业务性强的全局性工作,既要不断强化行政、教研部门的导向、服务职能,更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主导促进作用,以实现多层互动,形成强大合力。xxxx年7月,我区成立了由分管小学教育的副局长为组长的区课改领导小组,由区进修学校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任课改办公室主任,主持推进课改实验日常工作。从宣传普及、师资培训、学科教研指导等诸方面展开工作。小学教研部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大力开展新课程集中岗前培训,推动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大力开展学科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使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切实体现新理念,正确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与新教材。小教研部还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进行课程规划、开发。宣传推广工作则通过《教研信息》、教研网络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研讨和经验推广。构成了一个高效的课程改革工作指挥管理系统。

同时,各基层校也建立了相应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干部、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全面推动、督察、实施等全方位的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了行动的协调落实,确保了区、校两级课改实验工作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区校两级课改领导小组制定的课改实验方案和计划,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运作,为课改实验工作的有效启动和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2、学习普及方面

面对新课程的严峻挑战,教师的学习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把创建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教师作为整体推进课改的一项关键性举措。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实践、学习与反思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反思新课程。

xxxx年9月,我们倡议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宏观上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方法及策略。随后,我区掀起学习《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热潮。课改办还组织教研人员精心编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材料》发到全体教师手中,不断推介新课程优秀案例、课改理念、外地实验区成功经验,引导教师从微观上了解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组织开展了学科“优秀课例”、“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评选,引导广大教师在学习中比较,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更新观念,在学习中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

3、培训提升方面

作为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变革,新课改要求教育管理者、培训者首先要接受培训,率先走进新课程。因此,我区派出所有学科教研员代表和部分基层校领导赴外地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同时,通过启动区级培训,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在近一年的前期准备中,培训工作始终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对外宣传方面

我们通过进修学校自办刊物《教研信息》开展系列宣传,包括政策解读、课改前沿信息发布、新课程理论摘编、新课程案例集粹、教师反思等栏目,在全区形成了一定的宣传规模。此外,还依托家校联系开展宣传。通过校报校刊、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途径和形式,宣传新课程,召开有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参加的课改动员会、信息发布会或情况反馈会;
结合各类校内外文体活动、共建活动、公益活动和“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宣传新课程。正是有了这些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区课改实验得以迅速步入正轨。

二、践行——扎实有效推进课改实验

1、建立课改机制

(1)建立“青年教研员奉献岗”制度。教研室把各学科全部青年教研员分派到各小学开展“奉献岗服务”,并先后确定9所学校为基地校。青年教研员每月至少下校一次,总结交流一阶段来的工作情况,汇报通过下校听课、调研掌握到的典型经验或突出问题,部署、安排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一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逐步深化。这种安排既促进了上下沟通,促进了教研部门与基层校间的相互借鉴,也加强了专业引领者与一线教师、领导的联系,形成了浓烈的课改氛围。

(2)建立“拉网式”下校调研制度。课改以来,我们制定了每学年对全区所有小学所有学科(年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的计划,坚持每周一由小学教研部主任亲自带队,教研员全部参与,下校听课看现场,并从学校总体的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办学方式和教师的学习、培训、反思等方面,与学校领导、教师开展交流,将研究、指导、服务、宣传等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坚持长期下基层,进课堂,既能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又能够在相互比较中及时发现到学校、教师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

(3)随后,我们提出“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模式,把会场设在基层学校,设在课改现场,以调研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启发与会学校领导拓宽办学思路,改进办学方式,这是我们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因为真实的案例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借鉴价值。几年来,我们先后召开了几十场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现场会,主题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等。现场会的召开,既坚定了承办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信心,促进了承办学校的校本化发展,也使其他学校看到自身不足,并得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借鉴。

2、强化师资队伍

(1)教师,是实施课程、创生课程的主力军。只有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程改革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和推力,才能有效、持久、不断深入地进行。为此,我们在抓好通识培训的同时,不断强化和深化教师培养与教育工作,引导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一年一度的“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的评选活动,渐渐淡化了它的人才选拔功能,逐渐凸显出浓郁的学术气息。近两年我们先后围绕“高效教学”“优化教学策略”的主题,开展了有教师做课、个人反思、同伴评述、评委现场点评等环节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研究性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两年一度的教科研年会是我区集调研、展示、分析、交流于一体的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重要平台。课改后,我们每届年会都有明确的主题,既重实践,也重研讨,07年的教科研年会,小学教研部推出六个学科六节课,进行案例研讨,本年度又举办教育论坛,引领教师开展“高效教学”理论学习与研讨。根据教育实践、课改实验实际撷取其中热点、焦点问题为主题,按照调研选题、前期征稿、论稿评选、论坛交流和专家评析等环节将我们的思考,作过程化的呈现。由于每届论坛的选题都来自我们的下校调研,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体验,因而活动吸引了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每一届的活动都掀起一轮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总结反思经验教训的热潮。

(3)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是当前推进课改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xxxx年起,我们建立了区、片、校三级教研网,从而形成了由“提出问题(区级)——集中研讨对策(片级)——总结、修正(校级)”的基本运作模式。这样的模式把实践反思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天津市课改专题研究”的工作,在全市率先提出“一个教研员一专题”的要求,11位教研员根据自己学科实际,申报了11项课题,通过三级教研网,辐射至全区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一线教师,打响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攻坚战。课改专题中期检查时,我区5项专题被评为一等奖,1项被评为二等奖。

(4)进入课改第二年,教师都普遍感受到困难和挑战逐步加大。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课改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倡导学习化的教育生活,提出了设置教研公共邮箱的策略,为全体教师提供一个不受时空限制、没有对象顾虑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搭建起一个专业学习与互动沟通的桥梁。

(5)此外,我们尝试了“研训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更重视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尤其是新上岗教师,每年均要接受基本功考核,迅速提升了我区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我们觉得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有利于教师养成教后反思的专业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反思水平。因此,我们把“教学反思”摆到与“教学设计”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明确提出将“反思”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出版了《教学设计、反思集》《教学案例、反思集》。坚持写反思,教师的发现多了、感悟深了、体验丰富了、问题意识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3、打造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生态,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种阶段性策略,我们有意淡化对“教案”的要求,而是把着力点放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的“预设”、情境的“预设”、问题的“预设”上,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鼓励他们立足校情、教情、学情,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少学校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立足于本校的集体备课活动,特别设计了“教学反思”或“教后记”等栏目,以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师个体的反思。

随着我区均衡教育资源、推行小班化授课的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提出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价值。强调积极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动口、动手、动脑,使教学逐步走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近年来,我们又从全区挑选了十几位优秀实验教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新课程新课堂优秀教师巡讲团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实验,这些教师的课堂多方互动的教学状态,注重激励的评价方式,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展现了喜人的新课堂面貌,吸引了近千人次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我区每年一度的“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中,我们增加了课后互动的环节——作课教师现场反思和同伴点评,听课评委与作课教师也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对话,使评比活动增加了研究的氛围,推动了全区各学科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的积极性。

4、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改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新一轮课改实验的一个攻坚点。我们认为:学生实情、社会需求、学校特点是设置校本课程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三个元素。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定义是:满足和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立足学校自身优势资源,结合本地实际的社会需求而构建的“三元一体”的课程。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又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校本课程研发初期,我们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一定要具有“三化”的特征,即:课程开发科研化、课程选择特色化,课程设置常态化;
校本课程管理要关注“四落实”:课程目标有落实、课时专用有落实、课程总表有落实、定期验收有落实;
落实校本课程必须做到“五有”:有自编教材,有师资队伍,有交流研讨,有专业扶助,有理论提升。

为了更好地体现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课改以来,我区教研室举行了校本课程的系列研讨活动,我们提出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立足于教师特长,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校特色。目前我区现有小学25所(含启智学校)。这25所小学全部开设了校本课程,科目覆盖面较广,多年的学校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优势资源,特色课程较丰富。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研发对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扶轮、育婴里等学校发现,自开设各类课程后,本校获奖的师生人数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我区承担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中,108人获国家级奖,65人获市级奖,136人获区级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全区学生中689人获国家级奖,1309人获市级奖,915人获区级奖。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夯实学校主体地位,推进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大力推动学校实施以校为本的“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新模式,教研员深入基层参与“校本教研”,从具体的课堂、活动、教案、作业、试卷入手,针对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与教师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探讨,以案例促反思,以案例释理念,使教研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单一指导,走向上下互动的格局。在大力推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各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5、完善质量监控

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宣战是课改的直接导火索。考试评价改革、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是摆在教研员面前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坚持考试评价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减轻负担是主题,能力培养是重点,促进发展是根本,基层学校是主体、日常评价是关键、合作研讨是保证”的指导思想。加强日常评价,淡化统考统阅的模式,每学期安排各学科专项能力测查,教研室提供样卷,基层学校自主操作。每学期期末命题前,教研室组织相关教研员进行封闭研讨,具体做法是根据来自一线师生的调查问卷及专项能力测查结果,在教研员之间展开横向的合作交流,深度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方面,成立以主管领导牵头,教研员为核心,小学科行政人员、基层骨干教师参与的命题组,根据每年调研反馈的情况,按照“研讨对策、确定思路、形成方案,具体实施、反复矫正、协调完善”的流程,缜密操作,使命题工作更加科学、准确。我区近几年各年级各学科的期末命题工作,以“零上访”的结果,赢得了基层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回眸——审视我区课改工作的新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区的课改实验工作已走上正轨,整体工作的框架已经建立,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本意识逐步增强。

在课改实验的有力推动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渐成制度,校本课程在很多学校开始创生,教师有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校长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的个性和特色,校本化建设正在成为激发学校办学自主性和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载体。一些学校除了编辑出版各种学校性课改文集外,还出资为教师出版个人专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写作的热情,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气息正在萌动。

2、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和即时的体验,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性语言替代了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激励性评价替代了机械重复的表扬、奖励,“分项测试”、“分层评价”等评价方式和“评价栏”、“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工具被普遍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因学定教”、“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新概念;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成为课堂新气象;
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倾向;
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新方式,师生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师生交往文化正在形成。

3、师资队伍日趋成熟。

课改实验所活跃起来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反思之风、写作之风,已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购买课改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成为众多教师的新选择;
上网学习交流、建立个人网页成为青年教师的新时尚。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学、赶、帮、超蔚成风气,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气象。近年来,我区教师在全国、市、区级的教研、科研等活动中多次获得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自正式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我区教师有200多篇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经验总结发表,其中还有的获得全国性大赛一等奖、有的被许多网站转载,其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显示:课改实验锻炼了整支队伍,成就了一批人才,涌现了一批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我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下一步的实验工作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市教育主管部门多次肯定了我区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多家媒体也先后专题报道或专文介绍了我区的课改经验和实验成效。很多区县同仁先后前来我区考察、指导课改工作,对我们的经验与做法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回顾几年的课改实验工作,我们以为以下几方面对于推进课改实验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我们行动中的思考,也是今后应该坚持的工作原则。

1、“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是课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和动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

3、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推进课改的关键。

4、打造全新的教研平台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

四、反思——我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挑战无处不在,困惑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
没有挑战是逃避的遁词,没有困惑是盲从的粉饰,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几年来的实验,让我们在享受着喜悦的同时,也深感我区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有:

1、整体工作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2、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与课改相配套的其它改革滞后。

五、调整——今后的设想

针对我区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课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我们要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学习,积极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大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与课改实验一同发展。

3、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改创新水平。

4、将课改实验向纵深推进,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破除困惑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课程改革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开创我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课程改革 第16篇

两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课改教师到洛口小学参加了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伟红老师,数学教研组长曾雪莲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课改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课改教师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县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小学课程改革 第17篇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

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

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
其二,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
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
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小组的“共同任务”,以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只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人人参与讨论,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内涵。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广大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正确解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把准语文教学的“脉”,对症下药,才能使语文教学健健康康地走进新课程。

小学课程改革 第18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切实履行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根据安溪教育局20XX年年度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期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教研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研工作方向,努力抓好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管理监控工作;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的培训力度,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指导学校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生定教,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课堂教学追踪与“听推门课”相结合方式,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区级立项课题指导、追踪工作及成果推广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向基层,面向师生,深入实际,搞好教研,开创我区教研教改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教师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四种能力: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完善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检查,倡导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抓好落实,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动力。

(二)确立质量为本的教研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

明确办学目标,向管理要质量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抓好抓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理解新课程内涵,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督促、指导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指导各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按照课改理念,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执行《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抓好教师五课基本功(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规范教学基本行为,完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学科研讨课交流活动。

深入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督促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和实施好课程标准,落实好“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师注重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生定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目的。学校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及课后反思工作,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杜绝网上粘贴教案,防止只备不用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摸式,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批改要认真,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以课改工作为中心,做好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1)随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全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指导、督促学校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抓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据可查。

(2)认真组织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相关工作。做好学科质量分析等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加强毕业班管理,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

在指导、督促学校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校级教研网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及意见并落实。狠抓毕业班工作,学校要成立毕业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及时布置、安排毕业班相关工作。

(三)加强校本研修,将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课题教学的能力

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督促、指导学校抓好校本研修工作,让教师能自觉钻研课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法,钻研学法,苦练教学技能基本功及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等校本研修活动。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并通过“教师论坛”这个平台,相互交流。

发挥教研网络作用,促进教研的有的放矢

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备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拓宽教育领域,努力实现网上教研、网上论坛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方式,整体推进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搭建多样化的教研平台,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服务。

坚持重心下移,有效进行教学视导。

(1)本学期将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视导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追踪、听“推门课”及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种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2)继续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论坛、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

(3)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四)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认真指导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绩即成果”的研究原则,扫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让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要降低研究重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教研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技能等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五)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以“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培训者、管理者、骨干教师培训为先导,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花溪区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 课程改革 小学 小学课程改革18篇 小学课程改革(推荐18篇) 小学课程改革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