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6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6篇)

时间:2022-11-20 2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6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  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6篇)

篇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

  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积累重要字词,归纳识记相关的知识要点,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掌握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字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分析这则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学习写新闻评论。

  1课时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为了维护

  世界和平,我国和其他国家都做了哪些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二、自主预习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国殇.(shāng)初衷.(zhōng)杀戮.(lù)篡.改(cuàn)抵赖.

  (lài)妄.图(wàng)辱没(mò)

  呓.语(yì)

  遁.行(dùn)矢.志(shǐ)捍.卫(hàn)铭.记

  (míng)彰.显(zhāng)磅礴.(bó)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没.齿难忘(mò)患难.(nàn)

  没.精打采(méi)困难.(nán)

  (2)词语释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妄图:狂妄地谋划。

  呓语:梦话。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

  人。聩,聋。

  遁行:隐藏形体。

  志:发誓立志。

  捍卫: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显:鲜明地显示。

  磅礴:(气势)盛大。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新闻评论?

  答案示例:新闻评论就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

  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意思。答案示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第二部分(②~④):分点论证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也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消失,顽固的日本右翼势力种种丑态百出的表演,不能辱没真相和良知。第三部分(、⑥):沧海桑田,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的珍贵,中国会铭记历史,矢志捍卫世界和平。(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示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①段末尾。“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着概括举例说明。答案示例:引用论证:第①段中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点明公祭的初衷;第②引用《波士顿环球邮报中文章的标题论证“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举例论证:第②段中举加拿大安大略省会议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等例子来表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进而论证“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对比论证:将日本右翼势力的顽固态度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做法进行对比,证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第②段中举的例子属于什么论据?有何作用?答案示例:事实论据。运用大量的事实,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2.说说第⑥段的作用。答案示例:再次表明观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照应中心论点。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析这则新闻评论的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原因和目的,引出全世界

  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具体事例,批判了日本右翼分

  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则新闻评论在写作方法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答案示例:(1)运用对比。本文第②、③段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

  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2)列举大量事实。如本文以全世界正义之士纪念死难

  者、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等事为例,凸显了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

  做?

  答案示例:①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

  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

  神;③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④树立

  忧患意识,树立远大志向,为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⑤培养开放的思维和全球意识,积极了解、关心时事等。

  四、课堂小结

  “和平”是人类的主题,愉快的、协调一致的和平能够培养美德,促进友谊

  的发展。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则新闻评论后,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

  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国行公总述:提出中心论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铭

  记历史

  祭,为

  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警钟长鸣

  缅

  怀先烈

  佑世界分述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正视历史

  珍爱和平

  和平

  历史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消失

  开

  创未来

  重申观点: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和平的珍贵

  【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摘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篇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新课导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2.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3.掌握新闻评论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磅.礴(páng)

  辱没.(mò)

  铭.记(míng)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呓.语(yì)妄.图(wàng)彰.显(zhāng)无处遁.形(dùn)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

  呓语:梦话。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3.文体链接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所发表的

  言论的一种文体,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其特点有:一、与其他

  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

  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

  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四、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这则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而写的?2.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各层意思。3.请从文中圈画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文章第二、三段所写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5.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7.读完了这篇评论,结合中国现今在全世界的地位,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采用听、看、读、议、写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组数字、观看

  视频引入课堂,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了解文本。三、成功之处1.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时间的掌控也很到位,

  学生的朗读也有滋有味,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明白国家设立公祭日的目的。2.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不足之处1.由于教师关于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学生也较少关注新闻时事,

  因此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体会不深,对新闻时事的思考也不够深刻。2.本节课讲到的知识点不多,学生讨论积极主动,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课前预习做的不够充分。总之,以后我会尽量把每一节课打造成精品课堂,师生齐努力,使课堂成为

  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篇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国行公祭,为佑课题

  世界和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分配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过程与方法

  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目情感、态度与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标价值观

  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前准备

  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937年12月

  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背景万人以上。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

  材料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

  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

  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课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前

  杀戮.(lù)

  悼.念(dào)

  惨绝人寰.(huán)

  预读准篡.改(cuàn)抵赖.(lài)

  妄.图(wànɡ)

  习字音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矢.志(shǐ)

  捍.卫(hàn)

  誓.言(shì)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戮(lù)杀戮

  翼(yì)羽翼

  辨清

  冀(jì)希冀

  字形

  籍(jí)书籍

  篡(cuàn)篡改

  藉(jí)狼藉

  纂(zuǎn)编纂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

  【屠杀】大批残杀。

  【铭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悼念】怀念死者,表示哀痛。【动议】会议中的建议(一般指临时的)。

  【右翼】政党或阶级、集团中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保守或反动的一部分。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理解词语

  【妄图】狂妄地谋划。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矢志】发誓立志。

  【捍卫】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彰显】鲜明地显示。

  【磅礴】(气势)盛大。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语出《论语·里仁》),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教学过程

  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何为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举行国家公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

  课的悲惨历史你了解多少?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什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如今,导南京大屠杀的浩劫已经过去80余载,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提及?我国又为什么以国家立

  入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至国家层面?

  新

  课

  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展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主要事件——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交

  开代了事件背景。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第5、6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运用对比。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写

  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作

  态度的强烈批判。方

  2.列举大量事实。法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读为主线,重观点把握。在本堂课的教学环

  教

  节中,我以“读”字贯穿始终,从“初读”到“品读”,始终在读中了解文体特点,

  学

  把握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其用意就是要体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反

  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此外,在教学时,我还尝试着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创新潜能,

  思

  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篇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教师

  范社英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

  时

  2

  课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

  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重点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1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导入

  、导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消息,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看1.观看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2.师小结: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82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74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程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讲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授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三、读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三、悟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交流点拨】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2.本文是如何体现消息的特点的?【交流点拨】本文具有消息的真实、准确、时效的特点,并且注重了文学性的写作,另外还具有政论性。[来源:%^中教网~@&]3.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交流点拨】说明有很多照片是日本人自己拍的,这是实证,但是,日本当局却几次篡改教科书,企图抹去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歪曲历史,还诬告中国“虚构”南京大屠杀,日本的这种行为令人义愤填膺。4.全班齐声朗读国际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的中国人数,明确日军杀了多少中国人。【交流点拨】被查证的就有34万人,还有许多无法查证和举证的,被焚尸和秘密活埋的人数是无法估计的,在中国大地上,又有多少人被杀害,却是无法统计的,可见日军的罪恶有多大。5.请同学朗读消息的最后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交流点拨】这些文段抒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回顾历史,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和曾经的富强,也要记住祖国深重的灾难和民族的奇耻大辱,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四、结1.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了消息的特点:新闻性和政论性,更清楚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怎样去走自己的路,我坚信大家会实践自己的诺言,会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小结

  族之首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2.拓展延伸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惨绝人寰的灾难也更要铭记于心。回顾历史看看现实,我们中学生该如何肩负使命才能新树民族尊严,新铸中华辉煌呢?【交流点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

  板书设计

  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

  课后反思

篇五: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历案

  设计教师: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课题与课时】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学习目标】1.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通过阅读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3.通过细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评价任务】

  1.通过活动一,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2.通过活动二,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三,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填空

  (1)国家

  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

  念活动。我国将每年的月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本文是一篇

  ,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

  2、背景链接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新闻基本常识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3、积累字词

  (1)利用工具书,准确写出下列划横线的字音。

  公祭()宝鼎()国殇()杀戮()悼念()惨绝人寰()

  篡改()抵赖()妄图()警惕()呓语()振聋发聩()

  遁形()矢志()捍卫()誓言()彰显()

  磅礴()

  (2)解释下列词语

  国殇:篡改:遁形:

  缅怀:抵赖:捍卫:

  初衷:呓语:铭记:

  杀戮:妄图:彰显:

  悼念:辱没:磅礴:

  惨绝人寰:

  丑态百出: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课中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

  1、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想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指向目标1)

  2、体会题目之妙《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据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题目有何作用。(检测目标1)

  活动二阅读文本了解特征(指向目标2)

  1、本文以概述新闻事件,引述各方观点为主体,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精当的议论,阅读2、3、4段找出带有议论性的句子。

  2、论证方法探讨

  (1)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什么是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考查形式①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②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题技巧①把握论证方法的特征及作用;②辨析相关句子,判断论证方法及证明的观点;③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通过……(论据),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小组交流

  (1)第三段论述“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

  (2)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和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的宣布有什么作用?(检测目标2)

  4、圈点勾画品析文本

  (1)作者在概述新闻事件、引述各方观点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指向目标2)

  (2)《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2、3段将国际正义之土的纪念活动与日本右翼分

  子各种丑态百出的表演进行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丑陋嘴脸,突出了文章的中

  心。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要突出文章的中心。

  (检测目标2)

  【优秀示例】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占得许多便宜,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但我们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时间的检验。【正反对比,论证了宽容是一种爱,告诉人们要对宽容的力量充满信心。】活动三缅怀先烈珍爱和平1、合作探究阅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以及这样写的的作用?(指向目标3)2、学习本课后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检测目标3)【检测与作业】

  班级正在开展“热爱祖国,捍卫和平”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观点论述】活动中,大家阅读了班长给大家收集的一则素材: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阅读结束后,“新时代如何热爱祖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学后反思】

  在学习新闻评论时要注意与议论文的区别。

篇六: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听读、自由读、默读、大声读、齐读等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多媒体播放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令人发指的图片,是拍摄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时候。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20XX年12月13日,是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结构: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

  3.当前,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他们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应高度警惕,当前维护世界和平形势严峻。

  4.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观点,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5.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的力量。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三)深入探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交流点拨】(1)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2)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南京人不能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的伤痛记忆,不应该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淡出历史。今时今日,我们祭奠緬怀,为的是时刻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后作业】1.选择一则时事写一篇时评,要求贴近生活,内容积极向上。2.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板书设计: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阐述现实铭记历史表达信念捍卫和平

推荐访问: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公祭 读后感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