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与党建理论的更新

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与党建理论的更新

时间:2022-10-30 0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对党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是进行党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党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黨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党建理论的更新,只有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党的历史方位;党的建设;党建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与党建理论的更新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是同一个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而不是两个不同的政党,所以无论是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无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环境是封闭还是开放,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但是,除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宗旨等本质保持连续性之外,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党建理论的更新。

二、党的建设目标的更新

党的建设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历史任务的变化,党的建设目标也进行了相应地更新。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任务是领带人民进行革命、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一个按照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革命党,中国是不可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党,党的建设主要围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来展开,所以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革命胜利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中心任务也随之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要适应党的任务变化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党建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了所谓的“五十字建党方针”,偏离了执政党建设的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工作重点的真正转移,与此同时,邓小平明确提出要研究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对党的建设目标进行拨乱反正。1983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坚强核心。”这一建党目标的提出,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指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我们党的建党目标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此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都坚持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核心的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十五大对建党目标作出了新的概括:“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建党目标体现了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了执政党的建设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这一清晰地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之后,党的建设目标也随着历史方位的变迁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进行了相应地更新。新时期的建党目标更加强调改革和创新,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目标的历史继承,又有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党建目标的更新是其他党建理论更新的基础,只有党建目标适时地进行更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有序展开。

三、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更新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指该政党与其他政党和政治团体相比、与其他群众组织相比、与自己赖以产生的阶级基础相比所展现出来的为社会公认的长处和优势,是一个政党能够走在社会发展前列、带领社会进步并为全社会做出表率的一种性质、素养和能力。政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不是抽象的固定的不变的。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随着政党历史方位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的先进分子、仁人志士多次对中国革命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探索,但是都没有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引导革命胜利的正确战略,领导人民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这一先进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道路、革命的前途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先进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来自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受压迫最深,所以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优良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许多先进分子正是在我们党优良作风的影响下进入到革命队伍中去。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执政党的先进性无论在内涵还是表现方式上必然与革命党不同。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才对执政党的先进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物质文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虽然邓小平没有明确使用“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一概念,但是他在这一方面的思路是清晰的,那就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领导人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来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明确地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界定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的提出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准,是对党的先进性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共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些思想既有理论高度,又延伸到实践层面,极大地深化了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内涵。习近平指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新的实践形式和新的思路。

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更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中国革命的形式主要是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进行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和残酷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领导的突出特点就是运动式,通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领导革命工作。与此相适应,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党员、对自己的下级党组织的领导主要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民主。这种运动式、命令式的领导在当时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取得了高效、快捷的效果,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本应逐步改变战争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运动式、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探索民主化、法治化的领导方式和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执政方式。但是,与建国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的政治路线相适应,我们党逐步实行党政不分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后来又发展成“一人化”领导,党代替一切、包办一切,形成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套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高度集中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我们党为改革党的执政方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对改革开放之前党政不分、权利高度集中的领导方式进行坚决的彻底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的执政方式。他在谈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时强调:“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实行党政分开,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执政,同时指出了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总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为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指明了方向。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又一次重要创新。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又一重要转变,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姚桓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2]彭穗宁等.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李智勇.黨的三代领导核心从严治党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著作选读>编辑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著作选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王翔,曾长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6]郭泽洲等.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7]本书编写组.从严治党 高级干部谈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蔡长水.从严治党干部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9]求是杂志<内部文稿>编辑部.从严治党十讲[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10]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 中国共产党 党建 方位 理论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