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历史经验

时间:2022-07-30 13: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历史经验,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的历史经验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文革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五条总路线。这一路线建设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为根本出发点,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立足点,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根本目标,从而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总路线

 历史经验

 (一)

 党的基本路线也叫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党的全部历史工作而却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总方针,总政策。它是全党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在我党走过的 84 年风雨历程中,先后有五条总路线。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大革命失败后,经过了艰难的土地革命时期,接踵而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攻击和政治思想上的猖狂进攻。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在 1939 年和 1940 年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理论著作,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阐明了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动力,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当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 年 12 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是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 P704 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我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它也不失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1958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八大的第二次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夸大了主观努力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在宣传中片面强调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于是,盲目求快就压倒了一切。

 四、文革时期总路线 随着“左倾”错误的日益严重,党中央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党的九大又通过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

 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这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路线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号召,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1985 年,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说:“我们拔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P138 开始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联系起来了。直至 1987 年党的十三大系统的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一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又正中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已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相交织,成功与失败相伴随。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建设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一、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与国情相结合为根本出发点。

 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没有马克思理论的指导就不行。而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革命和建设也不可能成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科学的世界观分析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问题,一开始的结论就是照搬照抄俄国的革命路线。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可谓是“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理论”。因为这一路线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不是照搬俄国革命的旧模式。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克服了完全不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到胜利召开了遵义会议,完成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更成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的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走旧民主主义的老路,而是适应 20世纪新潮流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及时而又准确地分析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基石。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3]P613

 建国以来,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快好省”的路线和指导思想,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导致的“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曲折。给社会主义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正确反映我国国情和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来作指导。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过去耽误的时间太多,经济虽有了一些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还相当落后。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异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有利的条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这就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安稳的国际环境。一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才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不断认识,并结合国情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立足点。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的,他们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和不可移易的终极真理,而是看作一个开放的体系。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如果我们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建设正是紧扣与时俱进这一个以时代特征为基础的动态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3]P640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中国共产党抓住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征,激发他们进步和革命的一面,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而过渡时期总路线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则有了改变。1952 年 6 月 6 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中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4]P123 尽管总路线规定了“一化三改”两方面的任务,并强调工业化与改造同时并举,但实际上强调的是后者,毛泽东在审阅总路线宣传提纲时写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4]P65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现状和实际制定不同的路线,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三、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任何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可能求得“是”,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中国现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团结全国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而服务。这些分析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前提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如果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我们在路线建设上就会栽跟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邓小平指出“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 [2]P2 “总的说来,我们还是经验不够,自然也有胜利之后不谨慎”。

 [5]P302 1956 年周恩来、陈云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已经出现的经济建设中的急噪冒进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本来是完全正确的,但被毛泽东称之为“反冒进”,遭到非难和指责。毛泽东的“反冒进”给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不利后果,在思想上批掉了实事求是,经济上否定了综合平稳的方针,导致了“多快好省”。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来,我们党重新恢复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的经验,清除“左”的错误,大胆探索和改革,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四、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以保持党的先进性、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为根本目标。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证。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要想取得执政资格,它们就必须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政治力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统一的。

 就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来看,其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能否充当好先锋队这一角色,就是要看这个党有没有能力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并夺取胜

 利。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要不断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

推荐访问: 中国共产党路线建设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 路线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