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教案设计 > 2023年元宵节班会教案9篇

2023年元宵节班会教案9篇

时间:2023-06-28 13:05:19 来源:网友投稿

元宵节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1、让小学生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机能制作华灯。2、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美。活动准备:收集花灯、剪刀、胶水、针、线活动过程:1、以“元宵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班会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班会教案9篇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1篇

活动目的:

1、让小学生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机能制作华灯。

2、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美。

活动准备:

收集花灯、剪刀、胶水、针、线

活动过程:

1、以“元宵节闹花灯”为题,引导小学生观赏花灯。

2、讨论:

1)花灯美吗?美在哪里?

2)若是想制作花灯,要用到哪些出来材料?

3、请小学生用完整话回答讨论的结果。

4、师讲解制作步骤,重点强调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几层纸张要捏紧。

5、师提出制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胶水不要粘太多。

2)大胆制作,看谁的花灯美。

6、、小学生动手,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小学生完成作品。

7、让小学生把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互相观赏评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谜底:见机行事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三、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3篇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一、初读感知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二、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三、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分类: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四、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

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五、关于元宵节的一首古诗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石白

六、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4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
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1、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交流。

(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
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
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六、作业

1、周日,元宵节,学生与父母、长辈一吃元宵、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他们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2、拍一张团圆照。选出5张最温暖人心的“团圆照”,在3月展板上予以展示。

七、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5篇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6.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交5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6篇

活动目的:

围绕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外通过书籍和电脑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老师精心制作班会课多媒体课件。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3、教师指导学生编排与传统节日有关歌曲、舞蹈。

活动过程:

一、成语接龙道祝福

主持人发言:曾有人说过,不会分享的人注定是一个孤独者,一个失败者。其实分享却很简单,它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放松。每个人都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别人,从而获取快乐,丢掉忧愁,这就是分享。

同学们抢答表达春节祝福的成语,比一比谁说的最多。

①腊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扫尘),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②讲故事:熬年守岁的传说

③大家猜

守岁时备的糕点瓜果表达什么吉利的意思。

枣(春来早),柿饼(事事如意),杏仁(幸福人),长生果(长命百岁)

比如: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捧月,八面春风,九运当头,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二、击鼓传花分享春节中快乐的事情。

主持人发言:这个世界就是有了分享才变得如此的美丽,无论你与人分享的是快乐或是痛苦,是欢笑或是眼泪。生命因分享而充实,因分享而充满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因为,分享是快乐的!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将你春节中快乐的,有趣的、新奇的、滑稽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自制卡片表新愿

每位学生自制新年心愿卡,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

四、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一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五、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六、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七、班主任总结:

20XX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让我们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不虚度年华.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的一年,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7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
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交流。

(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
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
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六、作业

1、周日,元宵节,学生与父母、长辈一吃元宵、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他们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2、拍一张团圆照。选出5张最温暖人心的“团圆照”,在3月展板上予以展示。

七、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元宵节班会教案 第9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推荐访问: 班会 元宵节 教案 元宵节班会教案9篇 元宵节班会教案(合集9篇) 元宵节班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