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8篇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8篇

时间:2022-11-08 09:10:07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8篇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作者:许正斌张宇翔来源:《粮农智库》2018年第21期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8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8篇

篇一: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作者:许正斌张宇翔来源:《粮农智库》2018年第21期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明确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正处于乘势而上、革故鼎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新时代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选择。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以占世界g%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始终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产业的基础依然薄弱。从供给看,我国水土资源相对紧缺,不可能将所有资源用于粮食生产,目前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生态建设、城镇建设等还要退出部分产能,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仍然需要适度进口部分粮食进行品种调剂。从需求看,受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改善、城镇化水平提高、消费习惯和人口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需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持续增长。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初步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为66000万吨左右,粮食产需缺口约5000万吨,结构性矛盾和质量安全问题仍较突出。此外,从生产风险看,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一旦遇到大的灾害,粮食就有可能大幅减产。因此,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加快粮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有利于夯实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基,抓好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保持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推动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主要出口国的粮食生产成本增速平稳,近年来价格持续回落,导致国内外粮食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差距扩大。虽然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国内外粮食价差扩大,导致进口大幅增加,国内粮食库存激增,出现了粮食产量、进口、库存“三量齐增”的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此外,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维持在68%左右,但粮食产值占农业产值(不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比重仅为36%,加上粮食深加工率不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粮食产业资源综合效益较低。因此,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从重视粮食生产向全产业链开发转变,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优质高效的粮食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第三,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粮食工作看,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粮食消费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由吃饱的矛盾转变为吃好的矛盾。一方面,我国粮食品质总体不高,特别是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较少,主食产业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受耕地重金属污染和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一些地区存在粮食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此外,我国粮食增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投入品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西北、华北等地区地表水过度开发并引发了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含水层枯竭、

  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美好生态的向往。因此,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生产调结构、转方式,增加优质安全产品供给,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消费的需求。

  一、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已经明确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这是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具体要求,成为顶层设计层面的重大政策导向,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凝聚起了强大的政策合力,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今年6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细化实化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工作重点,对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推动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部署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明确了路径和抓手,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将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第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我国正处于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未来5年,我国总人口将超过14亿,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消费层次将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中高端消费将会快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将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口粮人均消费将稳中有降,副食品消费仍处于上升时期,特别是反映生活质量改善的肉蛋奶等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人均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继续增加,优质农产品和农业多功能需求显著提高,将为粮食产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供强劲动力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中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居民群体数量增加,必然会扩大主要农产品需求,不仅新增城镇人口会增加粮油糖肉消费,随着城乡居民交流日趋增多,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影响扩大,农村居民的商品性消费习惯将逐渐趋近城市居民,对主要农产品的购买性消费需求日趋增多。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将引领供给创新,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第三,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生产布局逐步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优质农产品生产布局初步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提前三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建成高标准农田5.6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5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0%。此外,各地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很多有效做法,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参考。这些成就和探索,为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稳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篇二: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交流发言材料

  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交流发言材料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乡X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猕猴桃X亩,户均产业达到X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万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高出近X万元。

  二、主要做法。(一)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突出因地制宜谋产业。我们深知产业发展,必须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邀请川农专家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了X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思路、方向重点、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形成了今天X村等村以X为主,X村以猕猴桃、折耳根为主的产业布局。

  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强引领。采取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工作措施,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我们集中精力、把握优势,打造了国家级专业示范合作社—X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X”利润分成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X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产品销售,打消村民后顾之忧。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X省质量·信誉·服务AAA合作社”、“X省绿色健康放心产品单位”,并被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带动群众种植X面积达X万余亩。

  三是突出多元保障优环境。产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农业产业,需要长期、逐步、大量的投入才能见到效益。为此,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硬件保障,为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目前,X—X、X—X等X条通乡公路全面油化,各村生产便道、便民路、微水池全面覆盖,电网、基站基本配齐,特别是X产业中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X%以上,各项基础设施保

  1

  障水平不断提升。(二)打好三张王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一是打好质量牌。始终坚持把农

  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编制推广X苗木选育、水肥管理、理沟排湿等X个技术规范,《XX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市第一项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覆盖率达100%。同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为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乡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X万余亩,X脆红李、青X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二是打好科技牌。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2021年以来,先后与X大学、省农科院、省食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成功培育了“X牌”脆红李,研发了干红李子酒、李子醋等系列产品,集成X“一冷二熏三包四恒五回”适用贮藏保鲜技术一套,解决了X储藏保鲜的技术难题。

  三是打好名气牌。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成功注册“X”牌商标,X乡于2021年6月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把好三大方向,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一是推动X加工。争取对口帮扶资金X万元,再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X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可年产年发酵型李子酒X吨,且实行X利益分成模式。目前生产的李子酒已上市开售,其散酒市场价约X元/斤、瓶装将达X元左右/瓶。接下来,我们将在X市区、县城区开设专卖点,同步在京东等线上平台进行售卖。

  二是推动产品营销。建成水果冷链集配中心1个,实现错峰销售,拉长销售周期。组建经营团队,通过网络+微商、电商、众筹、认养(订单农业)等途径全方位销售X等农特产品。2021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外销X6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0元。

  三是推动农旅融合。依托X产业优势,围绕环X产业园,修建骑游步道、露营基地、观光亭台,打造户外运动、婚纱摄影等产业基地;

  赴X、X等地考察学习农旅融合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农旅深度融合成功经验,深度挖掘X文化,打造脆X,修建XX,提升XX文化内涵;

  整体规划提升改造X村古村落,打造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经营类项目,

  2

  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乡愁记忆。定期举办李花节、采摘节、美食节、摄影展等活动,全力宣传X、推介X,吸引更多游客游览X。2021年全乡农家乐仅餐饮休闲一项的户均收入就达X万元。

  三、经验启示。一是把握好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我们根据辖区内实际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交通等因素,以跳出X看X的站位、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思维,按照全域统筹、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和市场主导的原则,谋划好产业布局,切实做到发展思路清晰、视野开阔。

  二是把握好基础配套与人文内涵的关系。我们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挖掘历史、赋予文化内涵,推进产业“接二连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

  三是把握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产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3

  

  

篇三: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作者:谭永生潘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33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及成效

  2018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围绕组织领导体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才支撑、民生保障等领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2018年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意见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之后,全国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成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全面形成。

  (二)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培育释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释放乡村產业发展动能。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引导和扶持意见。

  (三)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对农村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启动重点生态区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进行了系统部署,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

  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同时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下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五)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必须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行政村自来水通达率、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和宽带互联网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等政策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短板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

  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大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虽呈现不断缩小态势,但仍处较高水平。二是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三是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尤为突出。

  (二)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农村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而现阶段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发声少,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三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

  (三)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来,各地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的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

  值不高。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我国农村地区的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较为缺乏,农村地区物流经营成本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迟缓,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服务针对性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足。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统筹规划明显不足,个别地方一哄而上、同质化问题突出。

  (四)农村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乡村社会治理仍然是农村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空心化”加大乡村社会治理难度。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客观上造成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农村资源资产整合难增大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所有,而自然村有资产却无自治组织,个别自然村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有的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这都带来了社会治理难题。三是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乡镇一级机构仍然存在事权和财力不匹配的问题,对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构成严重制约。

  (五)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态功能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态存在诸多隐患。废水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隐患。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保护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付出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三、国外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在世界范圍内,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城乡结构失衡、农村贫困、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发展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发展。

  (一)完善乡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完成,政府必须介入,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如美国出台有《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国出台有《国土整治令》《领土整治与发展指导法》《领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法》等,日本出台有《农地法》《土地改良

  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基本法》《山村振兴法》等,韩国出台有《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治愈农业研究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定了其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二)适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城乡差距显著阶段(一般是城市化率为30%—50%),各国乡村发展均聚焦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阶段(城市化率为50%—70%),各国乡村发展战略强调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提升、保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加快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如日本通过造村运动,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韩国的新村运动也重在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阶段,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综合的乡村发展战略,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多功能性,重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构筑了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产业、农业金融、农业税收政策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政策等,与农民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民教育和培训、农民收入分配政策等,与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等。如法国政府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赔偿和生活补贴、协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补贴、对购买农业机器设备等采取补贴或免税;日本政府对“振兴八法”规定区域内满足一定条件的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

  (四)提升乡村长期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体系完整、运行有效和制度规范的农业研究推广及教育体系,确保农民具备较高的从业素质。自19世纪开始,美国便以立法形式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进行规定,针对新晋农场主、农业雇工或者农业组织等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补贴计划或基金项目。法国农业教育培训制度层次分明,教育机构与科研院所、农商会等分工明确、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工人、农业技师、高级农业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日本建立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层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专门的农业大学是日本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主要培养具有技术、管理、经营和组织能力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五)规避形成乡村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整治是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耕地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废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农业推进等方面。如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法国鼓励乡村居民深入参与乡村发展规划设计,发挥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同时鼓励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颁布施行了《水质保护法》等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违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产使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不同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四、对策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乡村振兴法》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关键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政府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到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下乡。把农业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性金融重点倾斜、商业性金融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支持格局。积极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产权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拓宽抵押和质押物范围,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五)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态功能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态存在诸多隐患。废水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隐患。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保护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付出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三、国外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城乡结构失衡、农村贫困、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发展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发展。

  (一)完善乡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完成,政府必须介入,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如美国出台有《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国出台有《国土整治令》《领土整治与发展指导法》《领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法》等,日本出台有《农地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基本法》《山村振兴法》等,韩国出台有《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治愈农业研究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定了其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二)适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城乡差距显著阶段(一般是城市化率为30%—50%),各国乡村发展均聚焦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阶段(城市化率为50%—70%),各国乡村发展战略强调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提升、保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加快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如日本通过造村运动,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韩国的新村运动也重在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阶段,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综合的乡村发展战略,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多功能性,重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构筑了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产业、农业金融、农业税收政策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政策等,与农民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民教育和培训、农民收入分配政策等,与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等。如法国政府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赔偿和生活补贴、协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补贴、对购买农业机器设备等采取补贴或免税;日本政府对“振兴八法”规定区域内满足一定条件的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

  (四)提升鄉村长期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体系完整、运行有效和制度规范的农业研究推广及教育体系,确保农民具备较高的从业素质。自19世纪开始,

  美国便以立法形式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进行规定,针对新晋农场主、农业雇工或者农业组织等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补贴计划或基金项目。法国农业教育培训制度层次分明,教育机构与科研院所、农商会等分工明确、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工人、农业技师、高级农业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日本建立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层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专门的农业大学是日本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主要培养具有技术、管理、经营和组织能力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五)规避形成乡村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整治是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耕地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废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农业推进等方面。如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法国鼓励乡村居民深入参与乡村发展规划设计,发挥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同时鼓励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颁布施行了《水质保护法》等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违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产使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不同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四、对策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乡村振兴法》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关键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政府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到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下乡。把农业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性金融重点倾斜、商业性金融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支持格局。积极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产权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拓宽抵押和质押物范围,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篇四: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调研报告范文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为例,剖析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农业产业的支撑,那将是空中楼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保障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某某在某某是农业大镇更是农业发展的重镇,有较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某某食品公司、某某家居公司、某某食品公司等,部分三产也为农业销售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如富春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勤旺生态农业公司等。

  2.充分认识当前的短板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偏低。某某镇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如:某某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虽有某某特供企业仓库冠名,也开发了猕猴桃酒、猕猴桃干等系列产品,但始终用原始的方法进行销售和加工,不仅产量低,也无法拓展产业链,套养的畜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偏慢。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带动增长的效应不明显,特别是水果支柱产业某某桃产品,某某村种植的桃树生命周期已到晚期,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村民危机意识不强,桃产业已相当危险。同样的还有某某密梨、某某杨梅等。三是防疫意识有待增强。部分

  农业企业防疫意识不强,特别在养殖业中,对疫情防控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导致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带来的损失较大。四是要素保障意识缺乏。缺乏合法用地的理念,部分大户急于求成,在用地保障方面缺乏意识,为减少审批程序、节约资金,擅自动工投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查实,整改被动,损失不小。五是美丽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村级组织的服务意识、引入意识不强,镇级组织的几个农事活动虽然成功,但缺乏留住客商的资源和条件,仅仅赢得了面上的热闹。

  3.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1)抢抓农业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积极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政策,省、市、区都相继出台政策,在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增收上推出了许多实质性举措。

  (2)抢抓区域融合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某某区不断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某某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转移、农业园区合作等新机制,积极推动新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打造区域一体化格局。要根据不同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一村一重点,推出一项有较大优势的农产品,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示范区。要主动出击,做好主城区溢出农业产业的承接,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3)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机遇

  十九大已明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调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多规在空间布局上的合一性。为此,

  作为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层政府,要牢牢抓住规划修编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建设空间、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必要支撑。

  (4)抢抓本地已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各种优势和机遇

  年底,随着某某快速路、某某复线的开通,某某与某某城区乃至某某主城区将实现零距离融合,加上某某已腾挪出的空间资源、天生丽质的山水环境优势、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优势,将会为某某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5)深入理解用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振兴的理念

  一要坚持与周边乡镇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线路的延伸,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联动产业,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美丽资源保护、美丽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促进区域产业抱团发展。二要加快美丽资源效益化,秉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美丽资源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引导全镇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特别是要利用好美丽乡村、三改一拆的政策,综合利用拆整结合,整合农村各种闲置资源,向生态环境、特色文化、文明乡风要效益,加快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三要花力气做好“外引”文章。要突出“大好高”项目招引。要主动利用乡贤会、招商组等,加大招商环境打造,点对点地进行项目合作;要积极推动上山村“某某”观光旅游项目再开发,加快某某村某某生态果蔬乐园的群众化推广建设。

  4.如何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1)要做好要素保障

  聚焦空间要素制约,科学推动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农业项目发展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合理规划项目,让立体农业全面发展;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充分保障创新型农业产业空间。要逐步扩大农业空间,适度推广农旅结合项目,配套餐饮、民宿、垂钓(娱乐)等娱乐设施,积极响应政府“某某农夫乐园”和“美丽经济产业园”的号召,让各方游客来到某某的“十里花果”线有地方吃、有地方玩、有地方住。同时,要加强和有关部门对接降低民宿项目准入制度,尽量多引进一些中高端民宿业;加快农合联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优化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投放效果,加大对农业产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全镇农业项目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

  (2)要有开展优质服务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一定要有专业知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有刻苦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优质服务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件,没有一流的服务,就不会有一流的乡村振兴成效。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有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发展谋前程的初心,勇敢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强的责任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篇五: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如何发展乡村产业和发展什么样的乡村产业

  的思考

  一些“新农村”建设,由于没有产业发展甚至削弱了产业发展的条件,反而使农民陷入了新的困境。尽管人们千方百计试图振兴乡村产业,也进行了各显其能的尝试,但面对各地树立的典型,人们的态度大都是“典型很好,我们学不了”。问题就在于没有找到可持续、可复制的产业发展模式。

  现我们就乡村产业兴旺的几个问题做些探讨,旨在思考如何发展乡村产业和发展什么样的乡村产业。

  一、产业兴旺要走乡村经济多元化的道路提到产业兴旺,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自然会联想到乡村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喜欢张贴的两个条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正是乡村生产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乡村的生产类型是丰富的和多元的,有多样化的种植业、养殖业;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手工业;有大田的农业生产,还有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庭院经济;更有现代社会发展形成的乡村休闲度假等新型产业类型。乡村产业的经营主体也是多元的,有农户为主体的产业类型,也有合作社、农业企业、外来资本为主体的产业。从农民自身需要出发,多业并举、此消彼长、彼此促进和融合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特征。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1.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农民要吃五谷杂粮,要消费肉蛋奶和新鲜蔬菜,其中大部分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正是多样化的种植和养殖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需求,维系了“去货币化”的消费方式。尽管农民的货币收入不高,但并不因此降低生活质量,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自给自足“福利”。

  2.乡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曾经有人设想要推动乡村生产的专业化,一村生产一种东西,进入市场后获得货币收入,生活所需要的农产品全部从市场购买。这样既可获得规模效益,又繁荣了市场。这一设想遭到了现实的打击,一是市场风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通过市场获得预期的现金收入,也不能直接消费满足生活需求,致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二是自然风险,专业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很难避免自然风险,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全军覆没。因此,农民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多样化农业可以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鉴于农户经营规模的限制,一个理想的选择是农户的“专业化”与村落经济的多元化构成的嵌合型产业类型,即以农户专业化为基础的乡村多元化经济结构。每一个农户有一个优势产品,农户之间形成互补、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乡村整体产业的多样化。3.乡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乡村资源包括乡村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

  源,也包括乡村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方面,不仅山水林田草可以成为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地方物种生态环境等均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

  著名的台湾桃米村就是由于发现了村里所蕴藏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振兴的,种类繁多的青蛙、蜻蜓、鸟类以及多种湿地生态植物成为桃米村生态休闲、度假的宝贵资源。

  社会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民俗和地方文化,不仅可以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赋予文化内涵,还可成为针对市民休闲、度假的目标吸引物。

  多元的乡村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容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元的乡村经济既可以把一些劳动化整为零,又可以使一些工作积少成多,实现乡村劳动力充分合理利用。

  多元乡村经济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空间,现就常用农家院落来说明这个问题。农家院落不仅是农民的生活空间,也是重要的生产空间。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发展家庭养殖业以及编织、纺织、食品制作、木工等家庭手工业。农家院落还具有存放农具、贮存农产品等储存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条件。农家院落也是现代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空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与乡村休闲、度假等一起形成乡

  村多元化经济。

  一些乡村建设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建设者不懂得乡村院落与多元化乡村生产的关系,为农民盖起新房子的同时,使农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所谓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不是指乡村的外貌,而是指乡村的本质,让乡村更能适应乡村产业兴旺的需要,更符合老百姓生活需要。因此,进行乡村建设必须理清乡村与乡村产业的关系。

  二、产业兴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存在两种农业,一种是政府的农业,一种是农民的农业。前者所追求的是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本质上体现为公共产品。政府对农产品的要求以追求数量充足、价格低廉、质量安全为目的,因为粮食安全是以一个国家内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也买得到足够的农产品为标志的。因此,基本的农产品是以穷人也买得起、买得到为基本条件。所以,才有“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政府追求的是农产品极大丰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换句话说,适当过剩是政府所希望的。但是,这样的目标往往会伤害农民,因为农民的农业首先考虑的是增加自己的收入。过剩的生产导致的是“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因此,政府为了保证国家的农业安全,就必须协调农民

  利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只有保障农民基本利益,不让农民吃亏,农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农业保护和农业补贴就成为国家农业制度的重要选择。有些人忽视农业的基本特点,不懂得农业发展规律,主张把农业和农民完全推向市场。这不仅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就一般农业而言,在实践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农业的生命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决定了任何市场反应都是滞后的,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业结构也是滞后的。

  乡村振兴条件下的农业,除了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外,发展农民为主体的、组织起来的农业以及特色农业、融合农业才是农民的理想选择。其中,发展特色农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

  常看到一些“特色”农业失败的案例,其实那不是任何意义的特色。白菜花变成绿菜花、圆西瓜变成方西瓜、满世界推广种植玛咖不是任何意义的特色。那些把新品种、新技术当成特色农业的认识是对特色农业缺乏认识的表现。特色农业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凭借独特资源条件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产品品质以及特定消费市场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农业是天时地利人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反映。不可替代和复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篇六: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www.365gongwen.com

  乡村振兴根本在于产业发展(交流发言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是关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根本路径。只有农业产业发展好了,乡村振兴才能够真正实现。也只有农业产业振兴了,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比如,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养殖业等;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培育新时代的农民队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路径。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要大力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在功能,对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合理分配。比如,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淘汰,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结合“互联网+”发展战略,广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园、康养中心等,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只有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命根”,大力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www.365gongwen.com才能谱写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篇七: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可以为摆脱农村产业现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活力。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发展进行思考与研究,着重阐述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引言:

  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史,农业一直是国家实力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局限性

  21世纪以来,"农村+互联网"、"农村+旅游",多产业有机结合,同时也急需更先进的指导规划。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基层部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仍停留在字面上,并未认识到其前瞻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着眼点仅在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这就容易使乡村发展陷入瓶颈,难以实现乡村产业全面发展,进而走向乡村振兴。

  1.2乡村优质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阻滞产业振兴、乡村发展的一大因素便是人才匮乏。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化发展加快,人口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人才输出、资源不对等加剧,人才"虹吸效应"更使城乡失衡问题积重难返。城市高楼大厦林立、高速发展的背后,农村却面临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

  资源也不多,与此同时,相较于城镇,农村的经济待遇也相对较低,因此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愈演愈烈,政府需要切实向农村倾斜、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1]。否则,农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只得成为主要生产力,这是与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道而驰的。

  1.3一、二、三产业严重分离

  就目前来看,农民固定思维难以扭转、主动求发展的能动性不高、挖掘农产品附加值的能力不够,实现产业化生产还需要很大努力。显而易见,农村一、二、三产业链分离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另外,农民法制意识不强、农村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这就造成了了合同履行上的很多困难。就平台来讲,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共享、息息相关的利益合作机制也尚未形成,目前还未给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合适的发展土壤。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2.1立足实践,推动顶层设计的完善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只有在科学完备的理论指导下,乡村发展才能有理可依,因此,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发展要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各省、市、县制定了五年农村战略规划,为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在笔者看来,该方案的制定为顶层设计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基本原则,基层政府可以在立足党中央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协调发展的产业振兴规划。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因地制宜,尊重发展规律、把握农村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发掘农村多样性。此外,政府还要警惕形式主义,在乡村发展中做好标杆、高效引领。

  2.2加强乡村振兴下的人才支撑

  (1)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型农民

  团队建设是改变农村产业的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农村产业的振兴,建立专业团队是关键一步,实施企业型领导培养计划,为现代青年提供创业的机会,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带动农村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2]。

  (2)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锻炼

  大学毕业生的理论掌握水平往往较高、思维较活跃,或可给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在这方面,又恰好有国家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三支一扶"和"三下乡"等计划,实现返乡就业。但要重视的是,还要使大学生"留乡",这就需要切实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经济待遇,同时拓展其上升渠道,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对农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3)注重乡贤互助

  与农村特有的基层组织形式有关,村内乡贤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以村内老干部、老党员等为主的乡贤往往颇具实践经验,发挥其引领作用,可以使乡村振兴事半功倍。另外,通过组织村内乡贤,让更多退休工人、知识分子等发挥余热,能给乡村发展注入信心。

  2.3推动乡村产链业融合发展

  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宗旨就是促进乡村产业的全面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政府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产业融合体的构建,这样才能从多个层面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而促进乡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

  (1)推动一产二产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想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首先就要推动一产二产的融合发展。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同时加强对当地龙头企业的扶持,以此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流程。

  (2)推动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必须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只有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无缝衔接,才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发展与推广;同时以第二产业为载体,不断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再以第三产业为“跳板”,注重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渗透到产业发展当中,从而实现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3]。

  (3)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想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等产业模式发展观光农业,以此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借助互联网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宣传,促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被吸引到当地,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观光旅游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以此实现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乡村产业的发展动力。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努力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才能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注重对产业融合体的构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实现乡村产业的深层次、交叉性融合发展,这样才能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有利的条件。

  3.结语

  农村发展虽然已有不小成就,但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一环。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仍然是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好在,在国家的关注下,地方政府逐渐发挥积极性,推动本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农村自身价值是乡村振兴中贯穿的要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对乡村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韩聪聪,商晨阳,余冠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03):103-107.

  [2]陈金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20,16(08):77-78.

  [3]胡茂彪.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乡村科技,2019,9(11):86-87.

  

  

篇八: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写作交流)乡村振兴推进思考交流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推进思考交流研讨发言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三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

  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

  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二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

  

推荐访问: 如何提升产业发展 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研讨资料 夯实 产业发展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