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13篇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13篇

时间:2022-11-04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13篇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13篇,供大家参考。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13篇

篇一: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向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转变。随着浙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推进,对农业科技要求

  越来越高、挑战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一是确保资源有效供给的科技需求。全省耕地、能源和水等资源有限,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下降,主要农产品刚性需求压力长期存在,迫切需要在紧缺耕地资源替代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有新的突破。二是确保补齐农业短板的需求。浙江农业发展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和比较效益低、农业企业和园区创新基础条件较差、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等短板,迫切需要在提高农业企业和园区的创新能力、支撑产业链拓展和跨界融合、提高从业者素质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确保绿色生态发展的科技需求。农业生产仍然大量依靠农药化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偏低,未来发展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有增无减,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和建设“美丽乡村”,迫切需要在农业农村生态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四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科技需求。农业GDP占全省GDP比重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农业发展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等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创新环境营造上有新的突破。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

  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农业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落实资金链为途径,以突破农业短板和支撑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创新要素有效配置、创新效率显著提升、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化推广服务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为在国内率先进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驱动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两个层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部署,准确把握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抓手,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占领农业科技制高点。二是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科学发展规律,注重农业科技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十一五”和“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进行延续、拓展和深化。三是坚持开放协同。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全球视野谋划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推进创新要素跨界流动,打造全方位农业科技开放协同格局。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公共服务,营造

  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创新生态,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农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建成支撑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农业创新主体更加强大。建立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体系。建立以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应用为主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以转化推广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研发实力、产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位居国内前列的农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600家以上农业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大量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大量涌现。通过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基础研究计划等,在农业新品种、生态农业、现代农机装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跨界融合农业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获得并转化推广一批具有颠覆性或拐点性意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全省农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年均增长10%以上。——支撑产业转型绩效明显。基于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和大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体系、涉农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专业农技推广体系,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30

  个,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力争达1000亿元,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农业产业政策基本形成,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星创天地”等的支撑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帮扶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基本形成科技资源向基层、向产业集聚的创新创业良好局面。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事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公益性、战略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等需求,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等项目,获取一批颠覆性的、拐点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成果,实现农业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农业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带动引领浙江农业科技实现新跨越,再创农业产业新优势,推动农业科技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一)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占据种业发展制高点围绕粮食和农业主导产业,按照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品种创制与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育种协作攻关。构建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协同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新品种选育,建立主要农林产品有效

  供给的科技支撑体系。

  专栏1:农业新品种选育

  1.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与优异育种材料创制。利用我国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继续加强种质资源圃、资源库或基因库的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开展基因数据资源的共享、科学评价和研究开发。积极开展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育种前沿技术研究,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协同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解决农业新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预见性差、周期长、效率低等突出问题。

  2.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现代育种新技术、新方法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产业主导品种、适合集约化、工厂化和专用化的多元特色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性或广适性、专用性新品种。同时,开展高效制种技术研究,建立种子种苗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开发符合品种特性与环境生态,或适合机械作业、省工省力等配套技术,指导新品种推广。

  3.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引导鼓励科技资源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流动,鼓励有实力的种业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选育研究,增强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适合于浙江省情、科学合理、优势互补的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现代种业新体系。

  4.农业新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和监管系统研究。研发涵盖我省主要农作物、优势特色养殖和林特新品种选育的标准化种质资源、育成品种(系)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基于专项、专题或课题实施的组织形式、人员分工、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科研成果等情况监督管理的信息系统。

  (二)加强生态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围绕我省绿色农业强省发展的目标,针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系统建构与平衡

  机理研究,重点支持农田面源污染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

  究、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生态高效种养殖技术研究、化肥减量与

  替代增效技术和农药减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实施渔场修复振

  兴技术研究与模式创新,推动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和渔业生态发

  展,加快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

  专栏2:生态农业创新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修复。开展各类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和高光谱监测技术开发,建立农业污染预警体系。加快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捕获剂、微生物修复菌剂等研发,建立农业污染修复体系。加强低山丘陵水源区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治理,保障水环境安全。加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技术研究。2.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开展土地资源评价技术、耕地质量监测数字化管理技术、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与复垦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退化机理与修复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退化土壤修复技术、产地生态环境治理与新垦地力培育技术、农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3.肥药两减与节水。开展化肥减量与替代增效、高效施肥、肥料使用监控、超高产条件下集成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作物营养遗传潜力挖掘与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研究。研究农作物耗水机理、节能节水栽培技术、需水信息诊断技术、农业用水过程降耗技术,开发经济型灌溉技术与产品。4.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生态高效种养殖技术。加强动植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动植物保护、抗灾防

  灾、种植模式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操作性强、适用性广、成本适中、生态效益明显的动植物栽培和养殖技术体系。针对畜禽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限制难题,突出规模化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创新,研究畜禽高效养殖和疫病诊断与防治等技术,形成工业化、生态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畜禽健康养殖体系。加强森林涵养和生态修复综合集成新技术研究,开展林业选择配置、立地控制、结构控制、营养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高品质、多抗广适、丰产的新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以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5.渔场修复与海洋蓝色粮仓。围绕省委省政府“一打三整治”渔场修复振兴专项行动,以及确保粮食供给和安全的要求,开展渔场海洋环境修复治理,在设施装备、良种良法、岛礁渔业、健康养殖、循环水养殖、生境修复以及绿色加工等方面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打造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和重大产品,形成产业链完整的“蓝色粮仓”产业集群,培育和集聚“蓝色粮仓”创新、创业核心团队,建成若干重大粮仓。

  (三)加强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低、投入粗放、综合生产成本高等现

  实问题,开展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智能农

  机装备等研发,构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智慧农业科技支

  撑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满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机械

  装备的紧迫需求。

  专栏3:现代农业装备研发1.数字农业。开展数字农业软硬件技术研发,突破农业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集成设施农业领域的信息获取、传输、决策、控制等技术与装备,建立农林植物系统中要素和过程的数字

  化、智能化种植管理体系。2.设施农业。推进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林特业中的农业

  新材料、智能装备与配套机具研制。开展工厂化农业的立体栽培技术和机械化装备研究,推动LED光源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3.农机装备。以推动农业生产高效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围绕粮油、蔬菜、果品、畜牧、茶叶、水产、竹木、花卉、苗木、食用菌、蚕桑、中药材等主要产业的不同需求,研究种植、养殖、管理、收储、加工、商品化处理等机械化作业技术,形成一批适用于平原、丘陵、山地、林地等区域的智能化关键装备。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支撑农业安全生产新

  体系

  针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要求,重点支持农产品

  质量控制技术、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研

  究,推进绿色环保“三药五剂”和肥料开发,为建设农产品质量

  安全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专栏4: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1.农产品质量控制。加强“三药五剂”减施及绿色防控开发。围绕浙江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全过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研究,追溯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来源,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溯源及控制技术,构建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2.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研究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重点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技术、动植物疫病监测技术、农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监测以及物流过程监测技术。3.农产品安全检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检测与风险

  评估技术研究,开发快速高通量筛查和精准检测技术,研发相关一体化设备,建立农产品安全大数据平台,构建通用共享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4.绿色环保“三药五剂”和肥料开发。在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化学投入品应用评价基础上,基于生物组学的靶标发现与精准控释技术,研制绿色环保“三药五剂”和肥料及其安全使用技术,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五)加强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与保鲜物流技术研究,满足人

  民高品质生活新需求

  针对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与未来发展需求,按照全链条创新设

  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总体思路,加强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理论和

  创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满足特殊膳食和特殊工作环境人群的

  营养健康需求,实现营养健康食品的产业化开发和跨越式发展,

  全面惠及人民大众。

  专栏5: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与保鲜物流1.特色健康营养食品开发。分析研究挖掘农产品中的健康功能组分,研究提取分离和稳态化技术,利用现代加工方法开发健康功能产品。加强新资源食品、特色农产品和药食两用农产品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特色果蔬、粮油、畜产、水产和森林资源及副产物的健康组分,开发相关产品,为健康消费提供科学指导。2.特色食品现代化生产技术。针对农产品加工的高能耗、高水耗、利用率低和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开展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高增值全利用节水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提升食品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以现代加工技术挖掘传统食品、中华烹饪食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实现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强规模化集中配餐、生鲜食品、浅盘食品(半成品)、中式调理食品的加工、流通和安全

  技术研究。研发节能高效现代食品加工关键装备和成套生产线。

  3.保鲜与物流技术。加强生鲜食品冷链流通品质控制技术研究,研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新材料、新产品,破解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损耗等难题。开展物流信息化监控、配送与销售等智能化系统研究应用,确保食品物流过程安全可控。

  4.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加强食品装备机械稳定性、可靠性、材料安全性、数字化设计、信息感知、仿真优化等技术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技术开发研究。积极开展新型杀菌、节能干燥和高速包装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集成与开发。

  (六)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拓展农业产业新空

  间

  针对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特色优势农产品的

  增值加工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重点支持大宗农产品加工利用

  技术、农业生物资源高效转化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等研究,建立农业生物制造科技支撑体系。

  专栏6:农业资源高效利用1.农产品资源化增值高效利用。针对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竹木、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等大宗农林产品原材料和我省特色农产品,通过化学改性、物理提质、生物资源高效转化等方法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促进农产品全质化高效利用。2.农业生物资源高效转化技术。加强生物质能源制造技术研究,研发主要农林生物质资源收储运预处理加工机械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开发,重点研发高效生物转化新型菌种、催化技术

  和成套装备。加强生物基材料研究,重点攻克生物基重要平台化合物生物转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效微生物工程菌和生物催化剂,开发生物基塑料、新型农用膜材料、生物树脂材料等生物基新产品。

  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农林水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开拓高值利用新途径,重点突破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材料化、饲料化、基质化等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

  (七)加强农业跨界融合技术研究,催生现代农业新业态

  按照“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布局、阶段性安排和持续性推

  进”的思路,充分运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技术成果,推进农业

  生产、农产品经营、农产品物流等模式创新,实现跨界融合发

  展。

  专栏7:跨界融合农业“农业+”综合集成。加快现代工业技术、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信息化等领域成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转化,开展对农业产业变革趋势具有重大影响的跨界技术综合集成研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嫁接和再创新,以现代工业领域科技成果推进农业领域的现代化。

  四、加快农业成果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

  紧紧围绕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全方位破

  除制度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通过成果

  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通过成果转化让科

  技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大众。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农业新品

  种、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计划,开展中试研究以及推广转化示范,支持集约化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应用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和示范,支撑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植根农业科技企业和广大农户的“两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二)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充分吸收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的经验,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推广计划。推进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站和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基层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农业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三农”行动,鼓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提高农艺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深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三)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批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培育集聚一批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技术评估、农业监测、研发设计、专业培训、新品种评价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机构,形成一站式农业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鼓励涉农高校院所建立或做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构,加快院所科技成果到基层转化落地。鼓励科技特派员成为院校成果转化协同体

  系的重要力量,以成果转化收益反哺队伍建设。依托浙江科技大市场,积极培育农业技术成果交易专业市场,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

  五、培育农业高新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农业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壮大农业新兴产业。根据资源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抓好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适宜区域集中,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兴骨干科技企业,加快培育和集聚产业链“补短板”的农业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跨界融合农业产业,建设创意农业园区或基地,打造工业、农业、服务业互相带动、互相促进、水乳交融的文化创意农业。(一)发挥重大创新平台作用引导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新园区。推动农业领域的省级高新园区发展,支持其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农业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纳入到杭州城西科技创新大走廊、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设范围。(二)提升农业科技园区水平结合“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以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创建10家左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15家左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区。促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完善高端服务、组装集成、孵化带动、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产

  业和先导示范等功能,形成园区内部产业链配套、园区之间各具特色的格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和带动性强的制高点。布局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成为各市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农业现代化典范。加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价考核,建立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机制。

  (三)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实施农业企业攀高行动,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机制,通过孵化器孵化一批、高新企业派生一批、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批、引进培育一批等模式,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配置新设备和应用新技术,激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加速成长为农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企业群。(四)建设农业创新载体以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布局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从应用层面协同推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创新提升。通过优化学科建设,打造一批在国内领先的农业农村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涉农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载体,夯实农业创新基础条件。

  专栏8、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建设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遵循“企业主体、政府引

  导、统筹规划、合力推进、全程评价、动态管理”的原则,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选择业内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按照产业链布局建设的思路,通过在上、中、下游布局建设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贯穿和联通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有机协同的“双链”融合。积极探索省市(县)和社会力量共建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的模式。推动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涉农省级企业研究院等提质升级,每年选择若干家绩效评价结果处于前列的企业研发中心等,推动其发展成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

  六、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提供发展新动能

  充分发挥科技在农村实现小康和做强农业产业中的引领作

  用,激发基层创新创业动力,增强农村经济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发

  展活力,促进城乡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拓展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

  转变科技特派员使命与职能,推动其从科技扶贫向支持农村

  创新创业方向转变,建立基于“大农业”视野的科技特派员服务

  观。按需选派,精准对接,根据地方的产业需求,择优选派个

  人、团队和法人特派员。进一步拓展科技特派员帮扶专家和帮扶

  产业领域,从原有的涉农相关专业逐步向工程机械、农机装备、

  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拓展。打通并完善农业全

  产业链,从以往纯粹的农业一产,向产业链后端延伸,补齐农产

  品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链短板,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建立科技特派员支撑一二三产大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着力打造“星创天地”

  着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基层和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划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星创天地”,切实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为载体建设“星创天地”。着力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科技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集聚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农村科技创业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三)实施农业科技帮扶计划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帮扶力度,精准发力,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重点支持26县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和新模式在农村基层的应用普及,推动农村农民加快奔小康。支持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大力开展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规划与设计技术、农村清洁能源系统构建与整合利用技术、环境整治综合集成技术等示范应用。支持一镇一貌、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创新要素与产业项目的紧密结合,做到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叠加。七、夯实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创新支撑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导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农业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农村基层,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和科技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支撑发展的农业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队伍,筑牢农业农村创新根基。

  (一)培育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围绕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优化调整涉农高校院所相关学科结构,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通过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基金等多种形式,加速培养一批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每五年开展一次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和先进工作者评选,对于在农业科研、推广和管理工作岗位上的领军人物进行表彰奖励。(二)培养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以示范基地为依托,造就一批在农业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经纪人队伍为骨干,形成一批快速转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队伍。围绕农业战略产业、主导产业和“两区”建设,整合农科教、产学研技术人员,建立以产品为单元,由农业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乡土专家等组成的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三)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家加强农业复合人才培养,启动实施科技型农业企业家培育计划。以农业骨干企业负责人、农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懂科技、善创业、会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企业家,培育具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队伍和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四)提高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推进农民大学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劳动力中的比例。

  八、强化科技开放共享,构建协同新局面落实“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共建共享模式,强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我省农业科技的国际化水平。(一)探索走出去模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走出去。重点围绕竹制品、果品、茶叶、花卉、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借助海外浙商、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等渠道优势,会同省农办、商务厅、农业厅等认定100家左右总部型农业科技企业,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附加值。重点围绕旱粮、水稻、蚕桑等在本省推广受土地局限的农业新产品和技术,充分发挥新品种选育专项等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探索确立10个重点推广产品或技术,通过在海外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将服务对象从省内扩展到“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努力实现以技术换资源,提高边际效益。(二)完善引进来模式按照农业现代化需求,以补短板、强优势的思路,吸引高端

  农业科技人才、前沿紧缺技术和农产品走进来。围绕农业产业技术路线图,制订农业技术和人才需求计划,充分发挥农业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和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等的桥梁作用,加快引进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在浙设立分支机构或兴办农业科技企业。加强对农业技术引进的协调管理,建立引进项目登记备案和审核制度。

  (三)深化共建共享模式面向全球,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创新网络,盘活存量科技资源。支持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建立15家创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跨领域的农业科技合作基地。推动开放共享,鼓励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交流。九、保障措施(一)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强化农业科技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实施等重要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省直部门间的统筹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由科技、农业、发改、财政、金融、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对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和重大活动进行协调。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工作协同机制,切实增强市、县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主动性。健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

  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工作的评价考核。(二)完善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浙江省

  高新技术促进条例》《浙江省专利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对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按规定给予奖励,奖励部分可一次性纳入高校、院所当年工资总额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业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农业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可操作方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围绕激发和保护农业创新活力,实施农业农村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农业企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把获取发明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强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培育,鼓励注册使用农产品著名商标和原产地标识,鼓励农业科技企业申报省知名商号,在全省范围内享受跨区域、跨行业的商号保护政策。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制农业技术标准工作,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和本省农产品主要出口贸易的技术壁垒;鼓励农业企业和行业组织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

  (三)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

  长速度不低于农业投入增长速度。加大对农业创新创业活动的风险投资和信贷支持,产业引导基金、种业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要将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作为重要的支持对象。引导26县成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或资金,对于这类资金,纳入省级科技资金因素分配法的重要因子。引导农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以农业企业为主体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四)提高农业农村科技治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立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立项机制、成果评价机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资源下沉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健全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机制,将科研项目有关权力下放至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完善和推广使用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建立专业机构管理和科技报告制度。强化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工作的绩效管理,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确定下一年度项目或经费等支持强度的重要因素。

  

  

篇二: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提供“十三五”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渝发改农[2015]253号【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发布日期】2015.03.17【实施日期】2015.03.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提供“十三五”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通知(渝发改农〔2015〕253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农委、万盛经开区发展改革局、农委:为做好全市农业农村“十三五”市级重点项目建库工作,指导各区县农林特色产业发展,我们拟商市财政局在“十三五”期间继续筹集市级资金(市预算内统筹资金及市财政专项资金等),支持重大农林水气项目建设。为尽快完成项目建库,现商请各区县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林水利重大储备项目。一、重大项目要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及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支撑作用。各区县要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战略和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要

  1/2

  求,结合当前编制的“十三五”专项规划,深入分析本地区农业农村特色农林产业的规模现状,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拟发展特色产业目标、重点建设任务,并据此策划提出辖区范围内拟通过市级资金建设的重大项目。需特别说明的是:各区县要从打造集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后期研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

  2/2

  

  

篇三: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农业农村局公共服务清单

  1.《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6号),要求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科教信息科

  2

  生猪产品进沪产销对接推荐

  1.《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1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8号公布,2011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修改)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本市推行外省市生猪产品产销对接制度。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单位从外省市采购的生猪产品,应当来源于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屠宰厂(场);采购外省市其他生猪屠宰厂(场)的生猪产品,应当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外省市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屠宰厂(场)名单,由市商务委通过与外省市相关部门协议或者招投标等方式确定。

  2.《上海市商务委关于加强生猪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沪商运行〔2016〕193号):实施生猪产品产销对接的外省市生猪屠宰企业申请程序如下:1.由企业向当地县级以上屠宰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逐级推荐方式申报。2.有关县级以上屠宰管理部门对申请企业进行生猪产品产销对接资质认定,符合条件的向省级屠宰管理部门推荐,由省级屠宰管理部门向省级商务部门推荐,再由省级主管部门函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并附《生猪产品产销对接企业申请表》。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3

  农村老兽医工龄补助

  《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为老兽医发放工龄补助的实施方案》(皖农办〔2014〕95号):现为安徽省户籍,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6年12月6日《关于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定”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省政府电话传真298号)之前,曾经受聘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1年以上(含1年)、离开兽医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的老兽医,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工龄补助,补助标准按工龄计算,每个工龄每月补助20元。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4

  经济作物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省农委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皖编办〔2017〕430号):安徽省特色农业管理站,挂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牌子,承担全省茶叶、水果、蚕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技术指导、推广和服务。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5

  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第九条:县(含市、区,下同)以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八)引进和推广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九)为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物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3.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皖编(1996)32号: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省种植业技术推广计划,承担全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国家和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6

  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工龄补助标准发布

  1.《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为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发放工龄补助的实施方案》(皖农办〔2014〕96号):为妥善解决农村老农民技术员老有所养问题,对我省农民身份曾受聘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过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技术推广人员发放工龄补助。现为安徽省户籍、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9号)出台之前,曾经受聘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工作1年以上(含1年)、离开岗位后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的老农民技术员,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工龄补助,补助标准按工龄计算,每一年工龄每月

  补助20元。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调整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工龄补助有关工作的通知》(皖农办〔2018〕146号):在现有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工龄月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30%,即每一年工龄补助每月增加6元,从20元/月提高到26元/月。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7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报及警报

  1.《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皖编〔1996〕32号):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

  2.农业部《关于颁发〈/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3〕农(农)字第1号)第二条:发布病虫预报或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病虫测报机构发布。其他组织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向社会、向农民发布病虫预报或警报。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8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皖编〔1996〕32号):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9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化学农药推荐

  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皖编〔1996〕32号):其主要职责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0

  土壤墒情咨询服务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2〕14号):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2016〕26号):“十三五”期间建立60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形成覆盖主要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的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主要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墒情定期报告和会商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有针对性提出适时播种、抗旱浇灌、排渍除涝、适期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1

  供沪(京、辽)动物及其产品饲养、屠宰加工企业推荐

  1.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推荐工作程序〉的函(》沪农委〔2013〕256号):对外省市从事动物养殖、动物产品加工(屠宰、贮存、运输、经营)单位和个人及其他组织,向上海市输入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产地逐级推荐方式申报。

  2.《北京市农业局关于落实北京市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措施加强进京禽类及禽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函》(京农畜字〔2005〕60号):符合上述条件的屠宰加工企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申请,填写《进京禽类产品备案申请表》,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认定,报北京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备案考察。

  3《.关于调整辽宁省省外输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企业动物防疫信息备案管理工作的函》(辽动监函〔2016〕12号)第五条:省外输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向所在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备案申请,通过县(区)级、地市级、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逐级审核,并经输出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向我所发函推荐,经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合格后予以备案。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2

  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26号):提出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

  2《.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1〕163号):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给予80元,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生猪重大疫病强制扑杀补助现行比例分担。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3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

  1.《商务部财政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商务部、财政部令2008年第9号):国家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以下简称病害猪)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国家财政对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工作的通知》(皖农财〔2014〕152号):病害猪损失补贴对象为进入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后产生的病害猪的货主或屠宰企业(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补贴标准为800元/头。无害化处理费用补贴对象为对病害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或其他处理企业),补贴标准为80元/头。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4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服务

  1.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重大动物疫情防范意识。

  2.《关于省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批复》(皖编办〔2007〕135号):同意将安徽省兽医工作站更名为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保留安徽省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站牌子),为省农委直属事业单位,处级建制,列入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开展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5

  畜牧技术推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省编办对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职能界定:负责我省公益性畜牧业重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参与畜禽饲养、草业、品种改良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6

  种畜优良品种推广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十一条:省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可以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优良种畜登记规则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7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示范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第十一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职责:(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18

  组织基地优质农产品参与各类展销活动

  日常组织开展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交易会等展销会。

  乡村产业发展科

  19

  农机购置补贴

  1.《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皖农机计财〔2018〕50号)

  2《.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管强化纪律约

  束的通知》(皖农机函〔2019〕450号):综合分析机具市场价格变化、补贴资金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各类机具补贴标准,并发布安徽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20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21

  农村老拖拉机手工龄补助

  《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为农村老拖拉机手发放工龄补助的实施方案》(皖农办〔2014〕97号):现为安徽省户籍、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之前,曾经受聘在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1年以上(含1年)、离开拖拉机手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的老拖拉机手,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工龄补助,补助标准按工龄计算,每个工龄每月补助20元。《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调整农村老拖拉机手工龄补助有关工作的通知》(皖农办〔2018〕147号):在现有农村老拖拉机手工龄月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30%,即每个工龄补助每月增加6元,从20元/月提高到26元/月。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22

  12316三农信息服务热线

  农业部关于开通“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的通知(农市发﹝2006﹞10号)

  科教信息科

  2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皖农土

  〔2015〕60号):四、(一)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拓展实施范围。在巩固基础工作、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二是强化配方肥推广。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私人医生”等四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4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皖农土〔2015〕60号):四、(五)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酸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5

  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宣传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业部令1995年第5号发布,2007年第6号第三次修订)第四条第(三)项:地(市)、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植物检疫法令和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检疫知识。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6

  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工作,所属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实施有关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二)编报农村能源建设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村能源统计工作;(三)组织指导农村能源科技开发、技术推

  广,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四)指导与扶持农村能源产业的发展,负责审核农村能源工程技术项目并监督实施;(五)配合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加强农村能源技术、产品及工程标准、质量的监督管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农村生态能源服务中心

  27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指导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协调机制,并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28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及续展材料转报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将其纳入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第十一条:申请人应当向省级工作机构提出申请。第十八条: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有效期三年。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标志使用人应当在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向省级工作机构书面提出续展申请。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在四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相关检查、检测及材料审核。初审合格的,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续展的决定。准予续展的,与标志使用人续签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合同,颁发新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并公告;不予续展的,书面通知标志使用人并告知理由。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29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培育、推荐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的实施意见》(皖农产〔2015〕6号):三、(二)推荐。县级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市级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六、(一)加大融资扶持。(二)强化人才培训。(三)推进科技创新。

  乡村产业发展科

  30

  省级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荐

  《关于印发〈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农产办〔2015〕13号):二、申报。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联合体,向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并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乡村产业发展科

  31

  畜禽养殖污染综合利用指导

  1.《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第五条第二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皖农牧〔2016〕36号):典型示范,开展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创建。各地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加强配合,指导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监督设施正常运行。积极探索推广适合区域特点、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通过提高种养结合、种养平衡水平,强化废弃物集中收集和处理,促进废弃物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32

  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转报

  1.《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七、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和奖励办法的通知》(皖农牧〔2010〕97号)第八条:各市、县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市级、县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办法,标准由各地根据生产水平发展水平自行确定和调整。

  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2018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办牧〔2018〕51号)3.申报程序。符合申报条件的养殖场填写申报表(见附件2),并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将申报表、评分表一式两份经县(市、区)农委(畜牧

  兽医局)确认后,上报市农委(畜牧兽医局)。广德、宿松县材料直接上报省农委。市农委(畜牧兽医局)对照申报条件,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审核,并按优良程度进行排序,在省下达的申报数量范围内择优推荐上报。省农垦企业由省农垦局报省农委。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33

  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作业质量投诉受理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受理举报或者投诉。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34

  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1号):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加大对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力度。

  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35

  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材料转报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1号)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利用纳入本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第八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下列条件择优确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一)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二)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第九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36

  特色种养业扶贫开发服务

  1.《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1号):一、聚焦70个有

  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围绕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倾斜扶持为支撑,充分尊重贫困村、贫困户意愿,有效利用贫困地区农业特色资源,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2.《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1号):三、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林业部门承担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牵头单位职责,并认真落实本部门扶持措施。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37

  农业机械安全使用宣传教育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在乡村机耕道路、农业机械生产作业等场所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违法行为。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38

  农药、施药器械使用技术推广

  《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7号)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农药科学使用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林业、粮食、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技术指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39

  种子良种良法技术推广

  《安徽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第三十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良种良法技术等服务,建立健全种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0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一章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2、《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1

  拖拉机、收割机驾驶证遗失、损毁补发

  1.《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农业部令第42号):第二十九条拖拉机驾驶证遗失的,驾驶人应当向拖拉机驾驶证核发地农机监理机构申请补发。

  2.《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业部令第72号):第三十二条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记载的内容变化、损毁无法辨认或者遗失的,应当申请换发或者补发驾驶证。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42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补领

  1.《拖拉机登记规定》(农业部令第43号)第二十九条:拖拉机号牌、拖拉机行驶证灭失、丢失或者损毁,拖拉机所有人应当申请补领、换领拖拉机号牌、行驶证,填写《补领、换领拖拉机牌证申请表》,并提交拖拉机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农机监理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日内补发、换发拖拉机行驶证。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补发、换发号牌,原拖拉机登记编号不变。

  2.《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业部令第72号)第三十二条: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记载的内容变化、损毁无法辨认或者遗失的,应当申请换发或者补发驾驶证。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43

  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检验为每年1次。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44

  财政支农资金项目补助或转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财政支农相关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5)26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畜牧)厅(局、委、办)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本通知精神,组织编制本地区2015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于2016年1月15日前将项目总结以联合文件形式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

  发展规划科

  45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丢失、破损的补发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第三十五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丢失或损毁的,应当在15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46

  动物诊疗许可证遗失补发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年第19号)第十四条: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47

  耕地质量与土壤墒情监测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2016)26号)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农土函(2016)894号)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是土壤肥料工作的基础支持,是服务领导决策、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评价体系,强化监测数据应用,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8

  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补(换)发

  《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业部令第72号)第三十二条: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记载的内容变化、损毁无法辨认或者遗失的,应当申请换发或者补发驾驶证。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4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申报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1号)全文。2.《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5〕17号)全文。3.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22号)全文。

  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5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年第33号)第十七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严重污损、毁坏、遗失的,承包方应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申请换发、补发。经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换发、补发手续。

  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51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发放

  省农机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安徽省2013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皖农机管〔2013〕64号)第七条:回收单位的确定:1.报废农机回收单位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具备相应的场地、业务资格、拆解人员、拆解设备等条件。2.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县商务部门对申请开展报废农机回收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报市级农机部门、商务部门批准

  后,由市级农机部门和商务部门核发农机回收单位确认书。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52

  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1.《安徽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农业机械跨行政区域作业实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并接受农业机械作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2.《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跨区作业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及时向农民、驾驶员和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第二十六条:全国跨区作业信息由农业部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上发布。地方跨区作业信息由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发布。第二十七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热线电话,确定专人负责,接受农民、驾驶员的信息咨询和投诉。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5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推荐

  1.《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甲级队”、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监测调整、认定和评选工作的通知》(皖农产办函〔2016〕3号):申报(二)市级审核和推荐。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省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和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向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各市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须确定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申报主体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出具正式审核报告。并向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申报;2.企业群众实际需要,已常态化开展。

  乡村产业发展科

  54

  农业机械化技术咨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七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十五条: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为农民和农业

  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55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补助初审转报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17年农业部令第8号)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审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的基建财务、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第五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2.《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2017年农业部令第8号)第六条:地方及直属直供垦区申报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件,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直属直供垦区以计字号文报农业部,分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有关行业司局。

  发展规划科

  56

  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宣传、疫情调查、防控技术服务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业部令1995年第5号发布,2007年第6号第三次修订)第四条第(三)项:地(市)、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植物检疫法令和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检疫知识。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57

  农资规范经营示范创建

  市农委、市工商局、市人行、市邮储银行《关于印发〈宣城市农资经营示范单位(店)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宣农(2013)19号),全面贯彻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落实省农委和省工商局有关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创建农资经营示范单位(店)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农资经营规范化水平,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推进农资经营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健全农业投入品溯源管理。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58

  生猪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申报

  1.《商务部财政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商务部、财政部令2008年第9号):国家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以下简称病害猪)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国家财政对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工作的通知》(皖农财〔2014〕152号):病害猪损失补贴对象为进入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后产生的病害猪的货主或屠宰企业(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补贴标准为800元/头。无害化处理费用补贴对象为对病害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或其他处理企业),补贴标准为80元/头。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59

  示范家庭农场培育、推荐

  1.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四、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为增强扶持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县以上农业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建立和发布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照自愿原则,家庭农场可自主决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2.《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7〕61号):(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

  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60

  拖拉机驾驶证补发

  《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农业部令第42号)第二十九条:拖拉机驾驶证遗失的,驾驶人应当向拖拉机驾驶证核发地农机监理机构申请补发。

  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61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申报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加〔2017〕11号):“一、目标要求”中提出“通过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省级农业财政项目实施指南的通知》(皖农财〔2016〕188号):中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指南提出“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我省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拟重点支持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乡村产业发展科

  62

  有机产品认证材料转报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55号)第四十条:地方认证监管部门通过信息系统,根据认证机构报送和上传的认证相关信息,对所辖区域内开展的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63

  渔业捕捞减船转产补助初审转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渔(2016)33号):(二)鼓励捕捞渔民减船转产。根据当地渔业资源状况和渔民意愿,按照“早申报、早补助”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减船转产计划,引导渔民自愿有序退出捕捞行业。对纳入油价补助范围的机动渔船自愿退出的,由该船船主(企业)向当地渔政(船检)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初核,按照船体(包括大小、材质、船龄等)状况,制定具体补助标准,报市级渔业主管部门统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一次性发放减船转产补助,实行补助资金发放与渔船(含辅助船舶、设备)拆解、证书注销、取消油价补助等“三同步”。对退出捕捞渔船的渔民,要纳入地方政府转产转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活动之中,按政策规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船员办理养老保险。渔船及辅助设施设备集中拆解销毁、废料处理等由渔民选择符合规定的船舶企业进行,市政府参照内陆船舶拆解政策给予一定补贴。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64

  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发放

  1.《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006号)第六条:当国家确定的成品油出厂价,高于2006年成品油价格改革时的分品种成品油出厂价(汽油4400元/吨、柴油3870元/吨)时,启动补贴机制;低于上述价格时,停止补贴。第十六条:国内渔业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资金下达文件制定具体发放方案,及时下拨资金。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渔业主管部门按程序对补助资金发放对象相关信息公示后,于6月30日前将资金发放到位。2.《安徽省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财建〔2010〕148号)第十二条:市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第八条对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测算、汇总,上报省渔业主管部门。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65

  渔业互保服务

  《关于开展渔业互保业务的通知》(皖渔政函〔2008〕14号):内河渔船互保业务1、承保对象及互保业务责任。承保对象为主机总功率4.4千瓦及以上的内河渔船(包括内河渔业住家船)。钢质船、木质船允许投保全损险责任和综合险责任,其中船龄超过20年的仅限投保全损责任。水泥船、玻璃钢船承保业务及准延期报废船舶的承保业务,应填写承保业务核保申请表传真至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安徽省办事处,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收到批准后方可进行承保。

  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66

  渔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第十一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职责:(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篇四: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大热点解读

  作者:暂无来源:《粮食决策》2015年第24期

  纪翔张程傅竹风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讲了哪些内容;2016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老百姓又有哪些呼声?会议热点一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民心声甘肃临洮农民王富江,是乡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家里有18亩地,平日里都是父母打理。在他眼里,尽管近年来农村发展很快,但是跟城镇还是没法比。因为,相对于城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都缺乏根本的保障。

  王富江:农村主要就是每年种庄稼,农产品价格低,种植成本太高,出去打工不好打,没有固定的收入,心里没有底儿。工业毕竟有工资保障,工厂的效益一年下来,它能基本维持收入,还有奖金,基本生活能保障。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却相对滞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主要是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叶兴庆:要尽快扭转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间,补足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这是农业工作的基调。大方向是要走高效、安全、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从以前的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和效益导向,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特别要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这都是下一步补足农业短板的主要任务。

  会议热点二

  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民心声河南漯河农民康合庄是地地道道的“粮农”,家里的五六亩地,除了种小麦,就是种玉米。他说,这两年,虽然粮食的产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上不去,质量更是让人揪心。康合庄:现在麦子价格低,不好卖,玉米也不行。以前,哪有庄稼打农药的,现在玉米也好,小麦也好,特别是小麦,不打个三四回药,就不出庄稼。国家应该提倡高效低毒农药,如果不生产这些高效低毒的,以后各种庄稼吃都没法吃。

  专家解读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连年高产,粮食更是实现创历史的“十二连增”,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从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郑风田:供给侧改革,从农业生产来讲,这几年已经出现了卖难问题,供给已经超过了需求,也就是过剩。另一方面,今年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百姓对吃的质量的要求和目前供应的数量,是不匹配的。怎么做到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也满足?改革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片面的重视化学农药、提高粮食产量,过渡到重视品种、重视品质。少施化肥农药,保持土壤肥力,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个核心内容。

  会议热点三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农民心声江苏泰兴农民印为民是村里小组组长,家里的四五亩地里,小麦、水稻、油菜、大豆一应俱全,虽然产量不低,生产也实现了半机械化,但是比起周边的大型农场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他说,现在主要是靠做小生意维持生活,种地只能算副业。

  印为民:亩产比农场高,但是按照人工投入比,就不划算了。不算人工成本,一亩地一年就净落两千多块钱,我家六口人,平均到人头,就不高了。我们这地方有个农场,包了五千多亩地。他们是规模化生产,撒化肥、打药、耕种、收割全部是机械化,用的人很少很少的,基本上十来个人,几百亩就干完了专家解读农业生产讲求质量和效益,机械化和组织化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农业生产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实现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离不开多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壮大。

  姚景源:要想发展农业,确实要深化改革,其中有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是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现在全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两亩八分地,显然这么小的规模,适应不了社会化大生产。农业生产的集约,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受到这种生产方式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要推动家庭农场、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因为有了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才能够推开。对农业来说,现在确实问题比较多,恰恰也说明潜力和空间很大。

  

  

篇五: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二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稳固农业与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完善农村科技投入机制为保障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明确“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5%,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取得新成果,支撑粮食连年增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农业资源环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科技创业积极推进。城镇化与农村民生科技逐步强化,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发展需求

  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已进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新时期。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加速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升级,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农业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迈入了更加依靠现代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挑战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

  ——保障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持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八年增产,但产需矛盾依然突出,同时还面临水土资源紧缺、生产成本提高、气候变化异常等严峻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在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发展农业新兴产业,需要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农业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但我国生物种业、农业装备、食品制造、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型高产优质新品种匮乏,主要商用畜禽良种和部分高端蔬菜种子均依靠国外,许多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相当薄弱,迫切需要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主要依靠科技破解难题。我国农业资源紧缺问题日趋严重,耕地、水资源长期不足。耕地质量日趋恶化,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环境压力与日俱增,面源污染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转变生产方式

  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农村民生科技。近年我国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农村发展总体上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农村生活饮水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中,村镇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缺乏,农村住宅建设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进农村科技创业,需要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农民增收致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需求日益高涨,多元化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速。面对新形势,需要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科技创业,不断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应对国际农业挑战,需要大力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其核心是农业科技竞争。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技术竞争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战略,提出新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系统部署,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跨越发展。

  二、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稳固农业与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完善农村科技投入机制为保障,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把粮食科技放在农业科技工作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生物种业技术进步,加强粮食持续增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

  ——坚持把强化自主创新作为战略核心。自主创新是引领现代农业的关键引擎,是支撑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定不移地把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以自主创新提升农业竞争力,以自主创新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引领产业发展作为目标导向。农业科技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瞄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培育发展涉农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把服务农村民生作为根本要求。农业科技发展要与服务农村民生紧密结合,以科技服务促进农村创业,加强农村民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着力解决一批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问题,使科技能更好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二)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要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以及农村民生、农村科技创业等方面统筹部署、重点突破。

  1、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增强农业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力度,重点开展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农产品安全及农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重大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

  2、加快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农业高新技术的引领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投入,以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为重点,突破一批前沿高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制剂、新装备等重大技术产品,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3、着力突破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持力度,重点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强化技术集成与应用。

  4、持续强化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农业科技产业带动能力。要加快涉农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步伐,重点加强生物种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食品制造、农业生物制品和农业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5、着重开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集成技术研究,提高农村民生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城镇规划布局与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和谐优美新村镇。进一步强化民生科技工作,重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健康住宅等民生科技工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供科技保障。

  6、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支持社会化创业体系和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技术转移。推进科技富民强县、科技兴县(市)、科技扶贫等相关工作,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部分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人才队伍与条件建设有新成效。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具

  体发展目标是:——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科技支撑能力再上新台阶。培

  育一批农林植物新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数量大幅增加。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稳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持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培育一批畜禽、水产新品种(系),主要畜禽、水产饲料转化率平均提高5%以上,现代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现代农业新兴产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制生物制品、新型肥药、农机装备、现代食品、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100项以上。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农业养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和畜禽死亡率显著下降,农林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技术研究应用得到加强。村镇规划覆盖率达到60%,村镇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显著提高。建立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农村饮水安全、农村能源以及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科技创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一批信息化示范站和示范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扩大。基本形成公益性推广体系与社会化创业、多元化服务等“三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更加顺畅,创新机制更有活力,创新条件更有保障。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更

  加紧密,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农村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强度明显增强,基地平台建设规模明显扩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四)总体部署

  按照“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筹部署”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农业与农村科技要突出粮食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物产业、食品产业与质量安全、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装备与农用物资、农林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民生等八大重点领域,统筹安排二十五个重大专题。在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基础上,集成科技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集成示范、科技创业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在农业重大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以973计划为依托,重点部署作物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功能基因组和调控途径、农作物重要病虫害防治、主要粮食作物水分高效利用、家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和生理学、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等一批重点研究项目。

  ——在农业前沿技术研究方面,主要以863计划为依托,部署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农业药物分子设计与产品创制、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海水养殖种子工程、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等重大项目,加强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食品制造与安全、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数字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境控制修复、农业生物制剂创制等主题方向。

  ——在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科技计划及地方科技计划的作用,重点部署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节水农业、畜禽健康养殖、循环农业、海洋农业、林业生态、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装备与设施、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生物质能源、面源污染防控、中低产田改良、新型缓控释肥料、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农村城镇化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农业与农村科技相关工作方面,继续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切实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

  三、重点领域与方向

  (一)粮食与农产品有效供给

  围绕粮食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科技需求,部署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海洋农业与资源开发、淡水生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等四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粮食安全科技发展、海洋农业科技发展两个重点专项。

  1、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开展粮、棉、油、蔬、果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形成的规律和调控机制,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理生态机制、作物高产高效与土肥水资源耦合机制、有害生物控制与粮食质量安全、生态储粮等基础研究。——开展主要农作物定向调控与精准管理关键技术、粮食生

  产数字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主要经济作物、

  园艺作物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开展动物产品品质形成与调控、饲用抗生素的关键作用

  靶点及其替代机理、重大动物疫病和传染病产生与防控、新发及外来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控、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基础研究。

  ——开展生态型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作果及增效、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鉴别诊断等技术研究,突破新型饲料添加剂与重大疫病诊断等前沿技术。

  ——开展畜禽健康养殖、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工程、畜禽养殖环境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产品安全、优质特色畜禽产品生产、新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外来与新发动物疫病预警及防控、草地畜牧业发展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海洋农业与资源开发——开展海水养殖生物优良品种设计、海水养殖重要病害防控免疫新途径新制剂和组学基础、高效环保海水养殖模式的生态学、以及主要营养素的代谢调控机制等基础研究。——开展海水养殖新种质创制、海水生物强优势杂交、分子辅助标记及性别控制、海水养殖新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名贵海水养殖生物规模繁育等前沿技术研究。——开展海水养殖与滩涂高效开发、远洋捕捞与海洋生物新资源利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病害防治、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

  4、淡水生物资源培育与利用——开展淡水生物生长生殖及营养代谢、抗病抗逆遗传学基础与调控机理、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功能类群生物水体环境稳定机制、水环境承载种养殖容量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名优苗种规模化繁育、淡水池塘生态因子监测与数字化养殖及工程化调控等前沿高技术研究。——开展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淡水健康养殖、病害控制与鱼药开发、淡水生物环境保护与修复、水生经济植物产业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二)农业生物产业

  围绕培育和发展农业生物产业的科技需求,部署生物种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农业生物制品等四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种业科技发展、农业生物药业发展、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三个重点专项。

  1、生物种业——开展动植物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代谢调控网络,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及生物学机制,主要动物生殖发育、胚胎发育、干细胞克隆的遗传学基础与调控机制,以及动植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基础研究。——开展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挖掘动植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研究动植物分子标记、转基因、细胞工程、植物空间诱变、杂种优势利用等关键技术,创制动植物新品种、生物反应器

  等重大产品。——收集和评价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新种质;研究

  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林草花卉、畜禽育种关键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开展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主要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种业科技产业化。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关键技术研究,保护我国物种资源。

  2、生物质能源——开展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解构解聚,以及纤维素及油脂类生物质高品质转化等基础研究。——研发多种生物质高效生物转化的新菌种和新产品;研发生物质原料预处理及高效、高值转化的新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化学品联产及生物炼制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展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能源微藻产业化、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低值和废弃农业生物质的生物炼制高效利用等科技工程,攻克生物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等液体燃料综合开发与应用的技术难点,以及生物质低能耗成套化固体成型燃料装备与工艺。建立车用生物燃气、万吨级非食用油脂原料的生物柴油清洁生产、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丁醇产业化等示范基地。3、生物基材料——开展生物基材料合成用微生物代谢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探索生物基材料高效催化合成及过程调控机理,解译生物基材料超分子结构及功能化机制。——研发生物质定向重组与多元复合制造技术,突破生物基塑料先进制造技术,加强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前沿设计及结构调控技术研究。——研究新型生物基多元醇保温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加

  强功能化木塑复合材料及生物基高性能树脂制备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快开发基于非粮原料的大宗生物基产品,推进生物塑料等产品的制造与产业化示范。

  4、农业生物制品——开展农业微生物和农业害虫功能基因组学、农业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宿主的抗病与免疫机制等重大基础研究。——创制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免疫佐剂、生物除草剂、生物调节剂等生物制品。研究重要动植物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和有益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构建菌毒种资源库、基因资源库及活性化合物库。完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集成农业生物制品大规模制备的关键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调节剂、生物肥料等的产业化,加强现代中兽药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三)食品产业与质量安全

  围绕加快食品产业升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技术需求,部署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农产品储运与物流、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三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重点专项。

  1、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开展食品分子修饰与定向重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靶向作用机制、食品生物工程代谢组学及食品工程化理论等重大基础研究。——开发现代食品工程化技术与装备、优良食品微生物高效筛选与新酶定向转化、蛋白质分子修饰与功能化改造、糖与油脂

  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突破食品非热加工、生物制造、高效分离和节能干燥等核心技术。

  ——开展粮油、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综合加工与利用,乳基料及干酪加工、特色林果贮运保鲜、食品添加剂绿色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粮食精深加工与资源化利用,以及食品制造关键装备开发。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方便主食品、工业化中式菜肴、预制调理与配餐食品、发酵食品、食品配料、营养功能食品和特殊专用食品等技术集成示范。

  2、农产品储运与物流——开展粮食及重要生鲜农产品储藏、物流过程中组织衰老、品质劣变和腐烂损耗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控制措施与途径等基础研究。——研究农产品与食品绿色、生态保鲜及精准调控和智能可视化物流信息等关键技术;开发高阻隔、可微波、绿色可降解等专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和智能减耗物流装备。——开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贮藏、虫霉绿色防治、高效节能干燥、害虫生态治理、散粮装载卸专用设备等技术,研制鲜活农产品在线分级与智能包装、储藏保鲜、冷链运输与生鲜销售、快速精准检测等关键技术与装备。3、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开展食品储运加工过程中危害物形成机制与变化规律及控制机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干预控制理论等基础研究。开展农产品中危害物质形成规律、污染干预与防控、监测与溯源、风险评估与预警、农业技术标准等研究。——开展食品表征属性与感官品质识别、食品痕量有害物质精准检测、食品加工在线无损检测等技术与装备研究,突破可视

  化生物与仿生识别、基因芯片和生物质谱等检测技术,开发传感器、可视芯片仪等快速便携检测设备。

  ——开展食品有害物残留物减控、贮藏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攻克食品致敏原分子识别与脱敏钝化、高精度快速在线检测、有害物抑制降解与智能化监控等共性技术;开展食品新资源、新技术和新方法安全性评价,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精准溯源与预警、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评估方法。

  ——开展进境农产品中外来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检测、监测、处理技术研究,转基因及安全卫生检测技术研究与检疫、检疫处理技术装备开发。

  (四)农村与农业信息化

  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普适化、可视化为目标,重点部署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农村信息化等两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科技发展重点专项。

  1、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开展农业土壤-作物养分运转、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信息感知机理、农业地物遥感及解析机理等基础研究。——研究农林动植物数字农业技术;突破农产品供应链全程质量安全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无线传感网与云通信、智能化信息处理与云计算等农业物联网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肥、水、药变量作业与自动导航等精准作业技术系统。——面向主要粮油作物、南北方主要水果、设施蔬菜、集约化养殖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围绕生产、加工、包装、储藏、流

  通等供应链全程开展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集成示范。

  2、农村信息化——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3G、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构建新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集成研制“村域网”传输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可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网络接入终端、数字移动终端等低成本数字化产品,开发农村远程可视化诊疗、文化娱乐服务、社会事务管理、流通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工作,建设一批信息化服务示范村。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围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科技需求,部署节水农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特产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等四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节水农业科技发展重点专项。

  1、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开展旱区作物用水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探索灌区水转化与节水减污调控机理,建立作物节水高产优质用水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高效用水过程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开发农用机井成井配套设备、先进适用的大型灌排机械装备,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成套装备。——开展干旱半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粮食主产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旱区特色经济作物节水灌溉、半旱地农业高效用

  水、旱作区降水高效利用、旱区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自动化及农业综合节水、灌区泵站提水及管道化输水、非传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和模式。

  2、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开展重要林木性状功能基因组学及木材生物学形成基础研究,揭示木材材性改良及调控机制。——开展木竹产品绿色生产、大型人造板生产智能化过程控制、木竹定向解聚与多元复合、集成家居产品网络化制造等木竹产品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开发木竹增值高效加工新产品;研究星地协同森林资源监测技术。——研究特种工业原料林、珍贵阔叶用材林以及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定向培育技术,加强低效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建立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加强木材、竹藤及非木质林产品资源高效增值技术研究;开展经济林育种及高效生产、花卉等景观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特产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开展优质特种经济动植物资源品种的评价、筛选和培育技术,揭示重要特种动植物功能器官、部位、成分的形成及调控机制;开展特产资源生物育种、生物加工技术研究。——开展特产动植物优质品种资源的选育及种养殖、采收、处理、初级加工及储运技术,研究活性成分、功能物质和结构材料精深加工工艺,研发新型专用生产设备;研究特产资源低耗高效加工、生物转化与修饰、绿色化工制造以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特色天然产品。

  4、土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开展耕层土壤快速熟化与耕地生产力提升、土壤障碍因子形成与快速修复机理、后备耕地资源保护等重大基础研究。——加强土地整治及土壤改良技术与设备研制,研发节能技术及产品。加强土壤调理剂、结构改良剂等产品研制开发。——开展土壤资源保护、中低产田改良、土地整治与快速恢复、中低产田治理、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壤快速培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六)农业装备与农用物资

  围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用物资利用率、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重点部署农业装备与设施、农用物资两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重点专项。

  1、农业装备与设施——开展土壤-动植物-设施环境-机器系统应用基础研究,揭示设施环境和机器作业对土壤及动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探索系统物质、能量传输与投入物资高效利用调控理论与方法。——开展智能化农业装备与高效节能设施技术开发,重点突破动植物生理与环境信息实时监测、远程智能测控以及自主导航与水、肥、种、药变量施用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制动植物工厂化生产全程智能化作业、农林产品生产智能栽植和采收、大型复式种肥药变量施用与变量控制高效用水、农产品节能干燥设备等重大装备。——开展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高效环保农业机械化生产、环控农业生产装备及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等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研发大马力拖拉机、复式多功能节约型田间作业机械,创制玉米、水稻、油菜等全程作业装备以及棉花、甘蔗、木本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装备,集成示范规模制种、精确施药、农田建设与节水、设施园艺、畜禽健康养殖、营造林、水产集约化养殖与捕捞等专用机械。

  2、农用物资——研究肥料增效剂和包膜材料绿色合成原理、肥料养分的定性控释机理、有机肥制作中的微生物过程、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和转化过程;研究增效剂、包膜材料在土壤中的行为及调控,农田生态系统中农药降解转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开展新型包膜缓控释肥的工程化创制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增效剂协同缓释技术研究与稳定性肥料新产品开发;开展复(混)肥制造工艺、设备及新产品研发;研究有机肥高效快速堆制的翻抛工艺及配套设备,研究开发高效、环保新型农药。研制专用农膜/地膜、功能性棚膜,开发多样化的新型农用覆盖材料。——开展农药、化肥、农膜等重要农用物资安全储运、物流过程质量与安全检测、重要农用物资仓储智能化及柔性化配送、废弃物安全回收、电子商务等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开展农用物资供应链及物流模式研究。

  (七)农林生态环境

  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目标,部署农林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农林重大灾害防控、农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三个重大专题。

  1、农林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开展农林生态过程与调控、农林物质循环高效利用、森

  林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功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学机制等基础研究。

  ——开展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农业重要污染物溯源、污染农田修复、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区域植被修复过程耦合与调控等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农用制剂和产品。

  ——开展循环农业、农田修复与土地整治、林业生态、农田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荒漠化综合治理、湿地恢复与保护、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保护性耕作、城郊环保型高效农业、农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保护等研究。

  2、农林重大灾害防控——开展主要农作物和森林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规律与防控机制、外来生物入侵途径及其机制等研究。加强主要干旱、低温、火灾等农林业重大气象灾害的致灾成灾机理研究。——开展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干旱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研发相应的设备和制剂。——开展农林重大入侵物种的检测监测和防控技术,农林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重大农林气象灾害防控、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价技术等研究,加强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灾害应急设备与技术等研发与示范。3、农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开展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林业生产的影响机理与过程,气候变化对农林业影响评估、预测方法及农林生态系统适应机制等基础研究。——开展农林生态系统生物固碳、土壤及生物质利用储碳潜力的评估与挖掘,农业耕作管理、施肥及灌溉等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基于水碳协同的植被恢复等前沿技术研究。

  ——开展农林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农田温室气体源/汇功能调节、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的固碳监测与评估、高碳储量森林结构优化、碳汇林定向培育研究与示范。

  (八)城镇化发展与农村民生

  围绕城镇化发展和改善农村民生的目标,部署城镇化发展与规划、村镇宜居社区与住宅、农村居民健康与安全等三个重大专题。组织实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重点专项。

  1、城镇化发展与规划——开展城镇化进程中资源与生态环境响应机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的基础研究。——开展城镇化发展评价与动态监测技术、城镇化空间布局与村镇规划技术等研究开发。——开展绿色低碳重点城镇规划建设与实施评价、特色村镇建设与认定、村镇特色景观要素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规划方法研究及规划实施评估和督导技术方法研究。——开展村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实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村镇防灾减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再生技术研究,强化高精度快速土地调查监测装备研制、建设用地整治与二次开发技术,以及多层级、全覆盖网络化土地监管技术开发。2、村镇宜居社区与住宅——开展村镇住宅居住环境低碳化关键技术、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新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研发。

  ——加强村镇健康住宅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村镇住宅抗震减灾、农村危旧房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研究,强化保温、隔热、环保型村镇建筑材料研发。

  3、农村居民健康与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研究,地震、泥石流、雷电等主要自然灾害防御和救助等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展农村营养平衡与健康、农村地方性传染病、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保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四、农村科技服务与基层科技

  (一)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集成转化和应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培育和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技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大对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与合作组织,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创业和服务,提高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建立公益性推广体系、社会化创业体系、多元化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思路,继续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强保障条件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以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试点,推进大学农科教推广模式。发挥科技型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以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农民专业组织为依托,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中介的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三)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联合多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的基本思路,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加大星火计划实施力度

  完善星火计划管理运行机制,统筹科技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扶贫。组织实施一批星火重大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农村科技创业体系。

  (五)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全面推进“一城两区百园”建设工程(简称121工程),加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使园区总数达到120个左右。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业基地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园区产学研有效结合,引导更多的科技特派员入园创业,提升园区农业科技创业能力。推进农业新兴产业开发基地建设,加强园区的产

  业辐射带动能力。

  (六)加强基层科技工作

  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形成合力,切实增强基层科技的活力。强化部省会商机制,统筹区域科技发展。加大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对基层的倾斜支持。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促进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干部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五、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对农村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业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落到实处,下决心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大力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与农村科技部门协商机制、部省会商机制,促进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目标一致、职责明确、沟通顺畅、通力协作的新局面,合力推进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

  (二)深化农业与农村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紧紧围绕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任务,深化改革,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公平公正的农村科

  技计划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助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国家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导向,优化科技计划资源配置,加强不同科技计划之间的一体化系统设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领域项目库。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整合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基地平台、涉农企业等多方面创新力量。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信用管理和成果管理体系。

  (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要把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和比重,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对农业的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结构,给予农业领域科学家工作室、重点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稳定支持。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创业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突出重点学科方向,扩大建设规模,使总数达到30个左右。加强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加大建设力度,使总数达到100个左右。加强部门重点实验室、农业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农业科技信息等共享平台建

  设,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水平。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

  (五)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加大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对农业领域的倾斜支持力度。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国家项目为纽带,着力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做好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和农民科技素质。

  (六)增强涉农企业技术研发能力

  以增强涉农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稳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七)推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不断扩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中美、中欧、中澳、中加及国际组织等科技合作。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继续加强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鼓励

  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南南合作,建设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试点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以建立园区、科技创业基地和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篇六: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农业农业“十四五”工作总体打算

  “十三五”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产业化市场化“双化联动”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项重点工作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试点获农业农村部批复;XX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XX公司被评为XX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XX村被评为XX省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迈出新步伐。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圆满完成了“两区”划定工作,其中划定小麦面积XX万亩,玉米XX万亩,棉花X万亩;富硒产业发展迅速,富硒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成冬暖式温室大棚XXXX座,设施瓜菜播种面积达到X.X万亩,水产养殖X.X万亩,食用菌XXXX亩,虎杖XXXX亩,规模化养殖场XXX处。二是高效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整合农业、发改、国土等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重点规划打造了X个县级农产业园区、XX个X万亩乡镇产业园区建设。其中XX现代特色产业园区、春博园、富硒产业园区纳入市级园区建设。江苏绿港投资X亿元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项目

  —1—

  落户XX,示范区建设面积XXXX亩,将着力打造XX万亩“X+X”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省级水韵玉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初步建成XXXX亩森林公园,XXX亩花海土地平整和喷灌设施铺置,XXXX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XXXX平米果蔬脆片加工车间,XXXX亩优质梨桃树。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园区数量之多、进度之快在全市排在前三名。

  三是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新提升。深入实施品牌创建战略。大力推动名牌建设,创建名牌企业,塑造名牌集群,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X个、中国驰名商标X个,XX省着名商标X个,“中国西瓜之乡”地理性标志产品X个,“三品一标”产品达到XX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X个,省级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X个。创建了五得利面粉、洪业面粉、益康源食品、XX西瓜、苹果醋等知名品牌。益康源、活水源、黄河杂粮、诚之承手工挂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在上海农业博览会获得了良好的赞誉。

  四是新型主体培育跨入新征程。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XX万亩;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XX家,其中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家;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XXXX家;新发展家庭农场XX个,种粮大户XXX个。大力开展示范社、示范场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社X家,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合作社XX家、市级示范农场XX家,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XX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完善制订了XX个地方农业标准,近三年来我县蔬菜和小麦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XXX%。

  六是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新飞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累计安排实施高产攻关、田间肥料、减肥增效、品种展示等实验示范点、示范区XX处,示范面积XX万亩;引进小麦、花生、蔬菜等新品种XX余个,全县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药剂拌种、化肥减量增效、统防统治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XX余项,小麦统防统治面积达到XXX万亩次,玉米统防面积达到XXX万亩次以上;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X万人次。

  七是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了县级美丽乡村重点片区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X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个,取得了显着成绩。

  八是农业农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工作,确权和颁证率达到XXX%;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改革,全县XXX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XX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或设立了流转窗口;开展了以扶贫资产为主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活动,通过“三资”管理平台,将全县村级

  —3—

  “三资”信息全部纳入网络监管,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XXXX年工作总结XXXX年注定是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一边抓抗疫,一边抓复工复产,确保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新建设改造设施大棚XXX个,新增设施蔬菜XXXX亩,蔬菜生产总播种面积达到XX.XX万亩,同比增幅X.X%,蔬菜总产量XX万吨,同比增幅X%,蔬菜产值XX.X亿元,同比增幅X.X%。全县西甜瓜种植面积XX.X万亩,其中设施西甜瓜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落实棉花种植面积X.XX万亩,较去年增长XX%,总产量X.XX万吨,较去年增长XX.XX%。发展中药材X.XX万亩,总量达X.X万吨,总价值X亿元。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设大豆项目X.X万亩。坚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打下基础,引进优质小麦等新品种X个,推广小麦绿色高产栽培、大豆一三三、黄淮海免耕覆秸、玉米大豆条带间作等技术X项,开展肥力试验、品种对比实验、高产攻关试验等X项。其中大豆高产攻关通过国家级专家验收,实打亩产XXX.XX公斤,创夏大豆黄淮海高产记录。二是大力实施高标准高效特色农业。水韵玉皇田园综合体项目各项建设XX月底全部完成;田园绿港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X+X”的“X”示范园区框架结构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成功争取到了XXXX年高标准农田项目X万亩和XXXX年中央财政资金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高效特色

  

篇七: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十三五”扶贫工作总结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十三五扶贫工作总结近年来,XX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xxxxx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

  指导,谨慎执行自治区、XX市扶贫工作要求,稳固产业脱贫成效,提升贫困村造血实力,完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和产业奖补措施,切实提高贫困户参加度、收益度。引导鼓舞新型经营主体综合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效劳、托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严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安康开展。

  一、总体进展状况全市建成并投入运用规模化养殖厂XXX个,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XX个、扶贫龙头企业XX个、扶贫产业合作社XXX个,培育致富带头人XXXX名。二、责任落实XX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精准帮扶工作,先后制定了《XX市农牧局脱贫攻坚工作支配》、《XX市农业系统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帮扶工作》,把扶贫工作列入局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视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以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遵照职责分工,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切实把工作抓在手中,把责任落在实处,为精

  

  准帮扶活动的开展供应组织保障。三、政策落实围围着XX市X+X+X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加强顶层设

  计、强化开展指导,相继出台了《XX市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XXXX年XX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XXXX年XX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及《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都市现代农业扶持政策》,要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各级干部深化贫困村,协助贫困地区转变开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政策,强化经营主体技术创新主导地位。累计支配资金XXXX余万元,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遵照脱贫富民三年行动打算,开展扶贫村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型龙头企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四、工作落实〔一〕深化学习领悟xxxxx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学习贯彻xxxxx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深刻领悟xxxxx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加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加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凝合脱贫攻坚的强大力气,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心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看法,扎扎实实做

  

  好各项工作,打造一支懂政策、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二〕选派

  脱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企业盈利。踊跃培育辣椒、番茄、食用菌、红树莓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扶贫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

  〔四〕产业扶贫开展形式多样,模式日趋完善。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思路,科学谋划扶贫产业,精准分类施策。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夫经营性收入。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辣椒、番茄、红树莓、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肉牛、肉羊殖等特色养殖业。各地通过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有效提高了农夫经营性收入。如近年来,贺兰县通过务实创新举措,踊跃在辣椒深加工和主题公园打造、延长和闭合产业链、补齐开展短板方面创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辣椒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局面。二是各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托管、资金入股、金融扶贫模式,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全市移民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扶贫产业开展。如XX镇XX村,XXXX年底,设施农业规模将到达XXXX亩〔XXXX栋〕,种植面积XXXX余亩,实现有实力有意愿的移民群众户均一栋棚的目标。引进沃源犇洲等农牧公司建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X个,流转羊舍XXX栋,犊牛存栏量到达XXXX头。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协助移民群众驾驭种植、养

  

  殖技术,为自主开展产业脱贫致富打下有力根底。〔五〕强化科技支撑,拓宽致富渠道。依据我局出台《XX市

  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各产业扶贫技术效劳团队实行队长负责制,主动与各县〔市〕区对接,农业科技人员对XX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使全市贫困村农业技术效劳覆盖率达XXX%,通过建立田间学校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共同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全市XXX名农业科技人员累计进村XXXX次,走访贫困户XXXX多人次,开展技术培训XX场次,培训XXXX人次,发放资料XXXX份,为贫困村农业产业开展和脱贫致富供应了坚毅的技术支撑。

  〔六〕深化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动水林田系统治理和村庄建立,分类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目标,重点推动贫困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和厕所革命。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XX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X%。刚好召开了全市农村乡镇垃圾分类推动会,组建市级漂亮乡村爱卫同行宣讲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讲活动,全市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到达XX%以上。

  〔七〕农村改革助农增收。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鉴定、股权量化及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资产明白账,共计量化农村集体资产XX亿元;

  

  明确农夫新身份,XX万人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农夫到股东的身份转变;构建管理新构造,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XXX个;启动增收新引擎,改革后XX个村给股东分红XXXXX万元。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立逐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累计发放贷款XXXX笔X亿元,农地抵押点土成金,农村开展活力不断积蓄,改革工作全面迈入新阶段。

  〔八〕畜禽养殖出户入园工程稳步推动。畜禽养殖出户入园工程XX%分布在贫困村,是产业脱贫的重点工程。依据上半年统计局数据,我市奶牛XXX万头、肉牛XXX万头、肉羊XXX万只、生猪XXX万头,其中规模场XXX家,存栏分别为:奶牛XXX万头、占比XX%,肉牛XX万头、占比XX%,肉羊XXX万只、占比XX%,生猪XX万头、占比XX%。

  〔九〕充分发挥订单销售带动实力。我市通过开展外向型蔬菜和优质粮食品牌打造,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设立优质大米外销窗口,有机米、蟹田米、富硒米每公斤售价一般在XX元左右,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充分发挥传播效应,踊跃争取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XX活动在XX市举办。今年X月,

  万元,直播带货粉丝在线观看量到达XXX万人次,有效传播提升了XX蔬菜品牌影响力。疫情期间,农业农村局踊跃对接商务局,采纳销号盯销、线上销售、农超对接、生鲜流淌直通车进社区等方式销售农产品,保证农夫收入不减,稳定市场惠及市民。

  五、整改状况为谨慎执行xxxxx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深化农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问题整改,以过硬作风促进农业扶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依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XXXX年脱贫攻坚督查反应问题》、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XXXX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应问题整改方案》、以及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脱贫攻坚作风建立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脱贫领发[XXXX]X号〕结合我局实际,对存在问题刚好进展整改,并按时报送整改报告。六、工作中存在的缺乏一是产业市场链条短,深加工业不配套。当前我市农业产业都是原料市场,除个别零星农产品原材料实现初加工外,深加工业几乎空白。比方说,产业都是靠出售原材料,产业开展与工业配套冲突突出。二是企业扶贫后劲缺乏和贫困户内生动力须要持续加强。七、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组织编制十四五稳固脱贫成果规划,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效劳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二〕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培育打算和小农户提升工程,增加农夫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开展有机连接,让农夫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参加者、受益者。

  〔三〕开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品牌建立、市场拓展为重点,遵照建基地、强龙头、带农户、拓市场的思路,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开展新高地,拓宽农夫增收渠道,让农夫共同共享产业分级的红利,确保农夫收入持续增长。

  〔四〕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夫。强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标准化建立,鼓舞在条件成熟得产业和地区建立联合体、联合协会、加快推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

  

  场化运作,全力打造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篇八: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发展规划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板重点任务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统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形势研判战略研究规划编制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区域开发等工作统筹推动聚合力综合协调抓落实当好参谋促发展为高质量完成部党组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__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发展规划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发展规划司将以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统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形势研判、战略研究、规划编制、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区域开发等工作,统筹推动聚合力,综合协调抓落实,当好参谋促发展,为高质量完成部党组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决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b头人培训、新型主体培育、产业提升保障、对口帮扶示范等六大行动,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2.巩固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成果。落实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推动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贫困县开展产业扶贫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举办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现场观摩,健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机制,强化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系统总结宣传产业扶贫工作成效,遴选发布一批产业脱贫和产业帮扶典型,讲好产业扶贫故事。举办贫困地区农产品展销大型活动,展示产业扶贫成果,推介扶贫特色产品。配合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涉及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完善产业扶贫调度机制。研究提出____年后产业帮扶政策举措。

  3.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片区扶贫。坚持部领导联系定点扶贫县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责任书承诺事项,加强资金项目、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和联学共建等帮扶措施,加大定点扶贫县典型宣传,推动定点扶贫帮扶资源和政策措施接续转向乡村振兴。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继续落实大兴安岭南麓片区105项办实事清单,助力片区19个贫困县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4.做好农业援藏援疆工作。开展西藏、新疆农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调研,提出十四五农业援藏、农业援疆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召开农业援藏、农业援疆工作座谈会,组织动员部系统有关司局单位和对口支援省份农业农村部门,强化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支持,推进西藏、新疆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5.深入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聚焦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组织开展____年发展规划工作十大重点问题调研,编印《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与战略》,打造发展规划工作交流平台。6.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作用,组织召开高层专家研讨会、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座谈会、中央有关部门协调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做好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论证衔接,提高规划编制质量。

  7.加强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管理。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编制目录,构建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农业农村规划体系。推进相关司局编制专项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定期调度规划编制进展情况。举办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工作培训班,加强对各省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工作指导。修订农业农村部规划管理办法,提升规划编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8.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估。对标对表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的部署安排,逐项评估规划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实施情况,确保如期完成。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发布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县。

  三、深入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研判9.加强重要农产品保障监测预警。编制《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动制定水稻、生猪等11种重要农产品分品种供给方案。会同相关单位建立重要农产品保障监测预警分析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家队伍,完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和专家会商机制,及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10.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完善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核心指标体系,建立各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加强重大情况和潜在问题综合研判,高质量完成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研究提出年度发展计划指标。按季度组织召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有效引导社会预期。研究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推动将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纳入农业统计核算,发布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11.优化调整农业遥感监测工作。完善遥感监测日历,定时监测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土壤墒情、种植面积、长势产量,跟踪监测轮作休耕、撂荒地情况,动态监测两区目标作物种植情况。加强重点国别、重点作物品种遥感监测。拓展农业遥感技术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等结构调整地区的监测应用,强化遥感数据分析利用。

  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12.发挥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召开协调推进机制成员单位工作会议,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59项任务、84项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年度实施台账,加强工作进展调度,编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县域村庄布局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遴选一批典型案例,持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13.推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召开部省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研讨班,推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共建省份选择100个左右县(市),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和总结评估机制,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模式。研究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百县开展监测评价。举办乡村振兴国际论坛,讲好__乡村振兴故事。14.推进重点工作部署落地。建立农业农村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____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跟踪推进机制,细化实化37条举措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如期完成。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督查,督促地方落实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

  五、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15.牵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印发____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年度任务与责任分工。编制《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召开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现场会,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调度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进展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会同__农科院举办农业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发布《__农业绿色发展报告____》。16.扎实开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落实《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组织先行区试点县编制三年实施方案,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举办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工作研讨班,交流经验做法,推动各地加快支撑体系建设。17.积极推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区划调整研究,为优化区域农业发展布局提供支撑。举办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研讨班,提出十四五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指导__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研究。继续开展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建设,编制《全国重要农业资源台账____》。18.协调做好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出台支持东北地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做好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整治。开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和西南石漠化地区结构调整研究,组织召开北

  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继续做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涉农工作。

  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引领19.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集聚,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出台建设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办法,举办建设现场观摩培训班,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研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20.持续推进两区建设。完善两区划定成果,建立健全国家级两区划定成果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推动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优先在两区建设。制定两区管理办法,明确建设与管护要求。推动现有支持政策集中向两区倾斜,研究支持两区种植目标作物的政策措施。21.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____-____年》实施分工方案,举办培训班推动规划落实。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推动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宏观决策、行业发展等提供支撑。22.深入推进直属单位基本建设。编制部直属科研单位重大科研设施布局规划,修订直属单位中长期基本条件能力建设规划,指导直属单位编制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和院区总体建设规划。加快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__农业博物馆改扩建、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国家作

  物种质库项目建设任务。组建直属单位建设专家指导组,健全直属单位建设项目跟踪推进机制,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规划司将按照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要求,不断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全面完成小康之年三农目标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加强党建引领,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支部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打造模范机关。加强督促落实,健全年度计划、月度总结、按周调度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督导考核,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加强调查研究,举办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品牌活动,落实司局级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强化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信息宣传,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通过《乡村振兴》简报等平台,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加强体系建设,健全专家队伍,强化团结协作,密切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沟通联系,为发展规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本框架建立,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农业农村产业实现跨界融合。生物技术、数字资源等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弯道超车的加速器,农产品市场空间和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乡村多元价值将更加凸显。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起点之高前所未见。

  在五期交汇的历史背景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针对上述十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握政策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

  (一)在顶层设计上转向城乡融合发展以往的规划在顶层设计的表述上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实际上是城市主导、农村从属的城乡发展思路。

  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促进城乡社会现代化经济体系、民主政治、文化活力、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互联互通。城镇化红利在于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而城乡融合发展则在于让规模、范围、集聚三大经济效应辐射到乡村。要加快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护、一体化运营,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是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权利实现互联互通。要保障农民的十大权利,即保障农民在乡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以及城乡融合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就业创业、体面居住、医疗卫生、养老社保、公平教育、政治参与方面的权利。

  (二)政策支持更多地向农村发展倾斜以往的政策目标主要指向为农业产业支持。

  一个很典型的证据是,农业补贴的测算依据一度是按照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面积,而且基本实现了不减存量、保持增量。按照单位耕地面积所获得的补贴计算,__农业补贴已经超过美国。

  新时代则需要坚持农业产业支持和农村发展协调并行。未来的政策支持要更多地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等倾斜。而农村发展只依靠财政投入,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增强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需要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村集体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10%村庄样本数据(约5.5万个村),____年平均每个村集体全年收入仅为105.19万元,每年还要支出64.32万元的人员工资、办公物品支出等村集体办公经费。如果以中位数计,村集体收入仅8万元,支出2.5万元。根据农村社会事业促进部门测算,一个村建设一个公共厕所,投入资金至少需要10万元。在这种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下,很难指望农村集体经济集中力量修建基础设施、做好民生服务等大事。未来,要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落实土地政策改革成效,千方百计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放大产权制度改革经济效应,健全完善审批、财税、金融等政策,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并创造实实在在的红利,释放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三)实现财政支农资金集约化和市场化使用以往的规划主要依靠补贴、投资和工程项目等大幅增加财政投入。

  ________年,国家财政支持农林水事务年均递增速度曾经达到21.2%。但是,随着国内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________年连续五年增速在10%以下。十四五期间,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会大概率地进一步释放,民生领域仍然需要财政资金补短板,其他多元化财政投入需求巨大。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速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未来的财政支农资金会更加整合集约使用,更多地发挥杠杆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投入积极性。近年来,农林水事务财政支持资金探索使用了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采取因素法测算分配,就某一薄弱环节的建设内

  容按地区切块,加强对建设任务的绩效评估。例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参考了大专项+任务清单:以园区为单位投入,设立建设清单,直接验收建设清单项目。与此同时,未来政府分配资源所依赖的项目制补贴方式会进一步改革。

  未来的农业农村支持手段会更多地依靠信贷、保险等市场化的方式,以大数据追踪的方式,实现市场化的精准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投入。

  (四)农业产业支持要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以往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支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增加。

  例如,农业部门一度把粮食年度产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这就造成无论是农业补贴,还是农业投资,其政策作用机制主要是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增加资源要素投入。从财政支农结构来看,农业生产资料与技术补贴仍然占到农业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一度在1%以下,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补贴是十二五之后才逐步增加的。新时代的农业产业支持政策,一方面要继续保障农产品供给,让城乡居民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另一方面,则需要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尤其是需要促进农业结构、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当支持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耕地有序休耕、轮作,坡度较高的耕地有序退出耕种或进入后备耕地。

  (五)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市场、制度以往的农业支持政策主要立足国内,对国际规则参与得较少。

  当前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政治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再平衡时期,传统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速重构,我国面

  临大国战略性竞争的严峻考验。农产品消费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由过去的谷物消费为主快速升级到高级植物纤维、动物蛋白和脂肪兼重。此外,工业加工需求导致原料消耗增长。尽管农业技术进步增产效应已经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消费增长的追赶,但是受到国内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的约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农产品。根据虚拟土地贸易模型计算,____年__农作物播种面积25亿亩,而进口农产品折算耕地超过12亿亩。另外根据虚拟水贸易模型计算,____年__进口粮食相当于净进口了____亿吨淡水资源。既然相当规模的农产品进口不可避免,那么就需要适应这一趋势。十四五时期则需要统筹国内资源、市场、制度,根据土地和淡水资源来合理布局农产品进口来源,以市场需求的力量驱动国内外资源为我所用。在国际农业合作的过程中,更多地参与推动国际贸易规则和多边体制改革。

  (六)更加依靠信息化技术促进政策落地以往的规划主要是靠自上而下的执行。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上而下需要有相应的行政体制的保障,而这很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监督成本过高。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以往的规划和各种政策,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分层对接。涉及农业农村的规划和政策落地,经常需要村和乡镇干部核实、经过县(市、区)、再到省(区、市)层层上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改进了政策执行和落实的方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虽然仍要激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但是在手段上可以更加依靠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例如,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电商的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每个环节的农产品投入都会在线形成记账本,从而自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但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政策落实,需要考虑技术使用的成本收益。

  目前,给一台深松整地机加装能够准确测量上报深松作业质量的传感器,成本需要1200元,而深松整理作业补贴每亩40元。为了监督政策落实,一个传感器相当于作业300亩的补贴。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收益的平衡点会向低成本移动。在此之前,需要正确把握监督政策落实过程中技术监督执行与人力监督执行的对比关系。

  总体而言,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而且,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不会改变,农业小部门化的规律不会改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不会改变,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态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生态基础不会改变,国际国内黑天鹅灰犀牛交织的局面不会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新老因素叠加,将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编制难于以往。未来,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科学编制规划,提升规划的可行性。

  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五期交汇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等重要历史节点。总体而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五期交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__共产党成立1____年的时候,我国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和质量的关键指标。十三五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小康社会从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从农村局部小康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阶段[2]。十三五末,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发展的融合协调性需要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普遍提高。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要再迈上一个新台阶,筑牢小康社会的根基。

  (二)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需要顺期开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____年的时候,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正逢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交接。这就需要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筑牢根基。__要强,农业必须强;__要美,农村必须美;__要富,农民必须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到2050年,要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从乡土文明建设成城乡融合文明[3],把农民发展成高素质的城乡公民,十四五要做好开篇布局。(三)精准脱贫任务需要按期完成十三五末,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接近1亿人口脱贫。____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至____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551万人[4]。____年绝对贫困将按期消灭。十四五是检验脱真贫、真脱贫的重要时期,期间要保证已脱贫人口不返贫,

  已摘帽贫困县不反复。这就需要继续帮扶已脱贫地区,尤其要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和边缘村镇的动态识别,夯实精准脱贫成绩。

  (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即期有机衔接在精准脱贫的基础上,要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在于,加快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我国农民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不仅收入要达标,而且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方面全面振兴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要把推动产业扶贫帮扶资源、政策举措等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从十四五开始,要把农业发展成有魅力的希望产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让广大农民群众可持续地增收致富。(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适期深化十三五期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结构初步调优。________年,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调减286.7万公顷,大豆面积增加160多万公顷,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均有所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3年稳定在97.5%以上。二是生产方式初步调好。一控两减三基本取得明显成效,____年农田有效灌溉系数为0.554,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秸秆、养殖废弃物和农膜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三是产业体系初步调顺。____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经营收入14.9万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提升,共享农业、体验农业、中央厨房等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

  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____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四是相关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补贴制度不断优化,托市政策改革攻坚阶段顺利完成,信贷、保险支农政策力度加大,____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3万亿元,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仍然刚性增长、需求结构还会持续升级。这就仍然需要真正由市场引导[5],顺应从过去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篇九: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因此要以殿提高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为重点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省直管县发展和新型农业现鬟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把现代农冷业示范区建设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羼现代化全局中共同谋划咬定优质粮食饩双低油菜畜禽及特色产业四大建设任务杖打造固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苴高地在提高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薄弱环节上狠下功夫结合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品牌创建力度扩大三品一标优质缎农产品生产规模分产业打造核心示范样轨板推动整县整建制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M

  农业局团委工作总结

  农业局团委工作总结1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园区企业主的支持下,园区团工委紧紧围绕自治区团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园区中心工作发挥作用,不断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推进团工作的制度化,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推进农业园区各项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团组织覆盖面。园区团工委始终把组建团的基层组织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深入企业宣传发动。一是做好团员情况登记调查,摸清企业团员青年现状。二是根据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原则、企业团支部基本工作规范采取由企业提出申请,园区团工委帮助指导的形式推进新入园企业组建团支部。二、扎实开展各项团的活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一)积极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和教育活动一是宣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团员青年进行面对面交流,积极畅谈自己的学习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扎实苦干、奋发进取,为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二是思想教育。1、组织园区团员青年收看“青春榜样”

  M

  公益宣传片,学习领会公益宣传片中所传达的青春、奋斗和奉献精神。从宣传片中展现出的追逐梦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当代优秀青年精神面貌的反映,同时大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向“青春榜样”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园区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2、深入开展“大结对”活动,通过青年联谊会等形式,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主动与不同民族的干部职工交朋友,积极关心少数民族青年,努力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二)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园区团工委率各局团员青年20余人前往昌吉市福利院慰问。通过座谈,参观了宿舍、学习区、锻炼恢复区、食堂等设施,对昌吉市儿童福利院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团工委向福利院捐献了200余本书籍、25公斤肉类以及玩具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园区团工委今后将凝聚力量,多开展一些回馈社会、奉献社会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三)积极创建州级青年文明号,强化服务措施号召园区两个局申报州级青年文明号,及时调整充实青年文明号,规范管理,以服务创新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展示,通过公布服务标准、兑现服务承诺等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扩大青年文明号的社会影响。

  M

  (四)积极开展“五四”拓展活动,激发团员青年凝聚力为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激发团员青年的活力和凝聚力。园区团工委组织各局团员青年50余人前往自治区苗木繁育基地参加户外拓展培训活动。通过开展空中单杠、天翻地覆等项目,促使大家在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同时,提升了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园区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取得了圆满的效果。三、进一步抓好团的自身建设,提高团组织战斗力组织建设的加强,才能提高我们团组织的战斗力。农业园区团的工作中心在于非公团建,而非公企业中青年流动频繁,给我们的组织建设带来较大难度。在非公企业团建方面,主要通过抓重点,形成以点带面。年初,组织各团支部书记对相互企业团的工作开展调研,并与部分企业主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对团的工作的合理建议。团工委在平时组织活动时也引导未组建团组织的企业青年参加活动,在互相熟悉的基础上,做好团建工作,以活动促团建。在工作中我们尝试将企业团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企业团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好作用。农业局团委工作总结2201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

  M

  局紧紧围绕年度责任目标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严格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支撑、品牌化发展为措施,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法制保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x年及“十二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有序开展。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我局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局党委组织在全系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在7月中旬举办了“三严三实”专题党课,组织了3个专题研讨。按照安排,在全系统同步开展了“三查三保”专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了“三严三实”要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识到了“不严不实”的严重危害,明确了落实“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和努力方向,提升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严格做到“三严三实”的自觉,达到了保安全、保增长、保稳定的目的。(二)粮食生产顺利实现“十二连增”。201x年我县农业

  M

  生产在先后遭遇6月28-30日的洪涝灾害和8月31日的大风冰雹的情况下,全县人民奋力抗击,再次实现了粮食总产、单产新突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平均亩产公斤,总产万吨,单产和总产分别较上年增长%和%,顺利实现了“十二连增”。较XX年相比,粮食单产持平,粮食生产面积的总产分别增长%和%。

  (三)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有序推进。201x年,继续整合各类涉农、涉水项目,组织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年度开工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亩方万亩,占18万亩计划任务的%。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于XX年开始规划并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面积万亩,完成规划到2020年新建高标准粮田144万亩任务的%。

  (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力度不断加大。201x年,我县以固始豫申米业产业化集群、固始三高豫南黑猪产业化集群和固始九华山茶叶产业化集群等为培育重点,安排1842万元用于集群内龙头企业实施仓储和粮食安全工程,申报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资金项目7个。组织集群内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省产业办举办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训班,组织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固始九华山茶叶产业化集群顺利通过申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验收。固始三高豫南黑猪产业化

  M

  集群被推荐申报河南省示范性产业化集群,该集群内重点企业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新建了固始县农展馆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固始淘宝中心,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让固始农产品走向全国。固始豫申米业产业化集群内加工企业固始县豫申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及河南固始双板桥酒业有限公司注册的“开漳圣王”商标分别被评为河南省XX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优秀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x年,县政府对15个优秀龙头企业、15个优秀合作社、15个示范家庭农场和15个种粮大户进行了表彰。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将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油菜、小麦、水稻生产列为技术示范区并给予物化补贴,申报并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资金300万元,实行种植类农民合作社自行实施项目奖补180万元。按照“增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工商部门加强对农民合作社注册管理,依据年度报告制度执行和年度公示信息结果,确认到201x年底全县合法注册农民合作社951个,在“十二五”期间新增379个,增长%,其中,201x年新注册208个,增长%;家庭农场从零起步,总量达到665个,其中,201x年新增275个,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增加万亩,累计达到万亩,增长%,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大户达到3579家,流转耕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100

  M

  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大户达到912户,流转耕地面积万亩。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

  (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推进。XX年我县组织在李店乡周集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201x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设立了专项工作办公室,采用最先进的航摄、测绘、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三位一体”模式,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和20个中标单位规范作业,航空摄影、外野测绘等任务已基本完成。在工作推进中,共调查农户325876户,占总户数81%;培训乡、村、组三级确权颁证工作人员8544人次。

  (七)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县推广农业先进技术15项。其中,水稻温室育秧机插秧技术年应用面积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示范面积286万亩次,油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全面用于生产并获省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水稻水直播、旱直播、机械直播技术成功引入并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阶段,“籼改粳”技术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小麦机播、耧播技术年应用面积达30万亩,油菜生产硼肥施用技术已全面普及,化学除草技术应用面积达90%以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年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十二五”期间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取得丰硕

  M

  成果,全县共新建用沼气池1850个、联户沼气工程13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村级沼气服务站27个、太阳能示范3062座。以主推技术为重点,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示范区建设及生态农业工程的实施,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x年,全县建立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62万亩;开展综合性培训、专项培训、现场培训308场次,接受培训的农民达万人次;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0个,占年度沼气池建设任务的100%;开工建设160立方米小型联户沼气工程5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种植紫云英万亩。201x年,固始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院县共建机制,固始县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组织开展“固始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与加工技术示范”、“高效农业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合作项目8个。

  (八)规范推进农业法制建设。“十二五”期间,增设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与政策法规股,改善了农业执法单位办公条件,进一步理顺了农业依法行政体系。对涉农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对农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事项进行了清理,编制了部门权力清单。201x年,经呈报审批,明确农业部门权力清单包括6个方面共91项,其中,行政许可4项、行政强制4项、行

  M

  政处罚59项、行政检查6项、行政确认6项、其它12项。一年来,我局严格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法制教育,着力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素质,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履行法律赋予我局的执法职责,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核换发,加强农民负担、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201x年,固始县农业局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杨红卫同志被评为全国十佳“群众信赖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

  (九)农业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201x年,继续加大争资跑项工作力度,全力做好项目工作。截止到目前,已批复项目27个,总计批复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投资万元。在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阶段性到位资金额度统计中,农业局暂列全县部门第一位。

  (十)全力做好农场发展工作。XX年12月,固始县国营农场交由农业局管理。一年来,以强化管理职能,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治理违法占地建房为切入点,注重理顺程序,慎重筛选项目,积极争取将场区纳入县城公共事项管理范围,目前,整体形势虽然较年初有所改观,但由于涉及土地、房建等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维稳仍然是主要任务。

  二、201x年主要工作措施

  M

  为确保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部门工作职能,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狠抓“两个责任”落实。201x年,农业局被县委确定为全县第一批被巡察单位,县委第四巡察组自7月3日开始,对农业局进行了为期40天的常规巡察,在反馈意见中提出了农业局存在6个方面16个子项问题并移交了3个问题线索。农业局党委和纪委把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内容,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专题活动的开展,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切实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着力在建立健全四项基础制度和两项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正风肃纪上下功夫。围绕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建立了整改督查组,在规定的2个月时间内,巡察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移交的问题线索全部进行了查处。通过组织对巡察发现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端正了态度,严肃了纪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党务政务公开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制度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和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增强了农业系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记超级产粮大县保

  M

  证粮食安全的责任。做到抗灾保粮、科技兴粮措施综合运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抓抗灾减灾技术落实。在小麦、水稻生产关键时期,组织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和水稻“一喷多效”作业,发挥了防病治虫、保穗增粒和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等作用,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主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抓生产基地建设。超级杂交稻生产基地、有机香稻生产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及脱毒红薯生产基地合计达到190万亩次,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抓科研攻关。设立科研课题12项,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试验,参加国家小麦、水稻技术体系课题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籼改粳”项目实施等,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三)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涉农涉水项目投入分散、标准不一、形象一般的现状得到了改善,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创新农业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项目实施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技术指导或驻工地责任人的责任制,提高了项目建设水平,增强了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明确了方方面面的责任,构建了公开、透明、全员参与的项目实施格局。三是创新农技推广手段。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主推技术示范为主体,做到了调查民情在基层、了解疑难在基层、解决问题

  M

  在基层,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创新发展新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会议精神,按照王铁副省长提出的向规模化转、集群化转、市场化转、生态化转、信息化转、科技化转和多功能转的要求,创新扶持措施、创新亮点培育、创新规范引领,实现“增量提质增效”协调共进。把204省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工程,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定位高端、高质、高效,示范带动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x年年底,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发展到168个。

  (四)坚持依法兴农,加强农业行政管理。作为农业行政执法主体,认真履行农业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依法行政,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维护了农民正当权益。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采取源头防控、超前防范、强化宣传、专项整治、立案查处等综合措施,在全国农资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为全县大局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年接待农资信访、人访43人次,发现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57起,立案查处9起,办结9起。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宣传引导,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惩处,规范涉农执罚收费行为,保证了全县农民负担有效减轻不反弹。201x年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万

  M

  份,通过专项治理清退农民款项万元,审计纠正违规资金万元,农民负担接访124人次来电,立案12件,结案12件,办案中减轻农民负担23万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检测体系,制定生产标准,组织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监管,开展抽样检测,做到管理措施环环相扣,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优质农产品比率,全县“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新增加3个,总数达到57个。四是加强植物检疫工作。201x年凭证调运红花草籽7批次、万公斤,油菜种子2批次、5万公斤,小麦1批次、2万公斤,花卉3批次、万株,开具检疫要求书45份。调运检疫率和产地检疫率均达100%。五是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督导,并对卫星监测发现火点的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工作推进力度明显加强。

  (五)坚持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全县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达到8万亩,设施栽培达到3万亩,“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达到万亩。二是构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快捷通道。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村行动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实施,遴选114名农技指导员,分包570个行政村的1111户科技示范户和XX0户辐射带动户,组织技术人员与93个(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对子”,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

  M

  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三是注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开展科技赶大集、送科技下乡、科技成果宣传周等活动,发放农业生产技术资料2万份,咨询培训乡村人员近3万人。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0人。四是大力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整合农作物高产创建、产油大县奖励资金扶持种植类项目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建立小麦高产示范区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区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个、紫云英种植示范区万亩,全县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95%,温室育秧和机插秧能力达到80万亩,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面积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万亩次,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达到286万亩次,化学除草技术基本普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高效农业产业和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传统种植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种植效益的快速增长。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整体质量一般,尚存在着个头较小、投资不足、带动能力不强及运行不够规范等问题,“换人种地”现象较为普遍,两极分化趋势日渐突出。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滞后,规模不大、亮点不多、示范引领能力不强。四是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尚需提高。主要表现在手段不新、对接不实、解决问题

  M

  针对性不强、深入基层坚持不够等。五是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人才匮乏、结构失衡,无法适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要。

  四、201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201x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固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任务最关键之年。为高质量履行部门职能,出色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特提出工作计划如下。(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固始优势,突出固始特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支撑、品牌化发展为措施,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法制保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顺利实现县域经济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翻一番”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较XX年翻一番,其中,201x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24亿斤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种植业总产值增长幅度保持在4%以上,

  M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保持在10%以上。(三)重点工作1.编制农业规划。201x年重点做好《固始县种植业“十

  三五”发展规划》、《固始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固始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方案》及农业投资滚动计划、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年度农业生产计划等编制工作。

  2.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继续组织实施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补助、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等科技工程,每年落实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区40万亩以上。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十三五”期间,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开展204省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312国道现代化农业示范长廊和都市生态农业试点建设。201x年,全县超级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稳定在125万亩,“籼改粳”面积达到2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稳定双低油菜、优质蔬菜、紫云英等农作物生产面积,建立都市生态农业示范点2个以上,实施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8个。

  3.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新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亩方86万亩,全面完成144万亩高标准粮田规划建设任务。其中,201x年全县新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亩方力争达到20万亩。

  M

  4.加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力度。“十三五”期间,继续把培育1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基础工程,围绕发挥产业化集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集中、集聚、集约作用,加速形成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促进提速发展。201x年,以豫申米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在抓好有机香稻、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精制饲料、双优稻米油等副产品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达到加工配套化、产品系列化。以三高豫南黑猪产业化集群和三高固始鸡产业化集群等为重点,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实现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市场开发配套推进。以九华山茶叶产业化集群为重点,实施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争取顺利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将基地与企业紧密联结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基地在原材料生产中的保障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5.提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按照国家级标准化蔬菜示范园、特色产业种植园和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全力做好万德兰博士生态园、思乡缘万亩农业生态示范园、金谷农科专业合作社顺兴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丰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粮油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安山冬枣园、张老埠供港蔬菜基地、佳茗有机茶生产基地等重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围绕提高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科技水平,在抓好一系列科技工程实施、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按照高标准、高定位、

  M

  高效益的要求,抓好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场、油菜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及水稻、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6.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扶持力度。扩大农业项目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完善农民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利益联结机制。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提升调解仲裁能力。三是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强化农业系统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

  7.加快固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速度。201x年是固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达标年。因此,要以提高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为重点,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省直管县发展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全局中共同谋划,咬定优质粮食、双低油菜、畜禽及特色产

  M

  业四大建设任务,打造固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高地,在提高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薄弱环节上狠下功夫,结合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扩大“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分产业打造核心示范样板,推动整县整建制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8.加强农业行政能力建设。一是抓好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主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在严格程序和要求,抓好补贴资金发放到户的同时,充分发挥农监职能,进一步加大涉农补贴资金落实、村级补助资金落实、土地补偿资金落实及涉农收费落实等督导、检查、审计和农民负担案件查处力度。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牢固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扩大农产品质量监测范围,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经营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四是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重大灾害应急预案,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五是全力做好农场发展工作。坚持管理促发展、稳定促发展、改

  M

  革促发展的思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履行,稳步推进场域经济开发,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加强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场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稳定人心,密切干群关系,确保政令畅通、工作顺利推进。

  9.加速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一是着力抓好适应我县特点的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优良品种、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油菜机械化收割、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籼改粳专项等关键配套技术,推动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工程机械技术深度融合。二是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继续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科技项目,强化对农业系统农技人员的培训,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加大专业大户、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构建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一体化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工作。

  10.做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一是推进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201x年完成项目批复的农村能源建设任务。二是抓好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突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四大措施,完成年度重金属污染普查任务,紫云英种植面

  M

  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倡导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不断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三是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等技术,减少秸秆焚烧污染。

  农业局团委工作总结范文

  

  

篇十: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XX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

  “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

  XX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队版土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其中农业人口XX万),是XXX的县。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遵循,着力推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利用好XX生态资源优势品牌,打造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农业强县,是我们下步工作谋划的重点。现就“十三五”以来XX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情况(一)农业总体发展情况。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助推群众脱贫的关键。我们坚持以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为抓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至2019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金投资达2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22亿元;全县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

  17/17

  “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11.3万户;全县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76家,组织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工商注册商标500余件,近几年内农产品商标净增179件,申报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其中有机食品50个,绿色食品24个,地理标志及原产地论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4个,其它7个);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入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农村土(林)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余亩,山林流转面积70万余亩,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产业、优结构,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千亩以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45个,发展100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501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以“一县多园、一园多区”功能布局,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示范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发挥农业招商项目引领作用,累计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实现进资40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延伸。XX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佳魅力茶乡、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是江西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县,林地面积5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2018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

  17/17

  (二)农村总体发展情况。农村美丽宜居是群众的最大幸福指数,“十三五”以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4433个,至2019年,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全覆盖。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支持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8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4个、省级传统古村落1个,成功创建美丽示范风景带3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0个,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风貌。2017年与2019年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2020年6月3日,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认定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为全省19个美丽宜居示范县之一。

  二、XX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一)农业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着力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速推进。1.农业生产成效明显。围绕“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要求,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5万亩,粮食总产量29万吨,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12万亩,粮食作物主推品种面积和优质农产品率达100%,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9.3万亩,2019年养种5万张,产茧4.5万担,茧丝绸产值5亿元;茶叶面积达18.2万亩,菊花2.2万亩,产干茶10200万吨,菊花1300吨,茶菊综合产值

  17/17

  23亿元;畜牧水产业出栏生猪78.2万头,家禽468万羽;林果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实现林业经济收入23.55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7.0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63亿元,牧业产值9.25亿元,渔业3.36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85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10.9:48.5:4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4元,比上年增长10.8%。

  2.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使农产品产量、品质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借给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稳定大宗农产品保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质量提升行动,稳定粮食作物75万亩,总产29万吨目标任务,确保粮食安全。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布局促增收,以桑、茶、林、畜为依托,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乘势抢抓全省“四绿一红”整合品牌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宁红茶”“沙井绿”茶规模与品牌,XX“宁红茶”已成为“荟文史、寓经贸、通商旅、成民粹”的地方特色产品,实行菊花产业适度发展,举办好茶文化旅游节和菊花观光节,唱响“宁红茶”与“金丝皇菊”品牌;引进开发蚕桑“一二三产融合新项目”,抓好小蚕工厂、养蚕大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推行蚕茧价格保险政策,完善蚕桑生产、种植、收烘、缫丝、销售产业体系,蚕桑生产质量与效

  17/17

  益逐年提升;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封、改、造要求,大力发展速丰林、油茶、特色水果等林业经济,全县油茶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猕猴桃、无花果、柑桔等林果产业面积达6万亩。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经营主体依托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县“稻虾共作”悄然兴起,西岭、渣津、太阳升、大桥等地发展龙虾产业5000余亩,黄龙乡云鹿家庭农场鹿养殖、港口独石麂养殖,太阳升杨梅渡鳄鱼养殖、荆市松林牛蛙养殖、山口番鸭、州坳乌鸡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收亮点。州坳乡提出“硒乡州坳”产业发展思路,倾力生产打造富硒大米、茶叶、蔬菜种植,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如:九江客商曹建国在州沙镇等乡镇流转林地1万亩,开发种植油茶产业,目前完成7000亩的栽种任务。XX返乡创业人士张林峰在州坳乡投资“富硒农产品”开发,种植水稻、蔬菜、茶叶、青钱柳等基地800余亩。成功人士范天祥以前在外从事矿山行业,回乡后发展火龙果等产业200余亩,建设洋沃小镇旅游休闲餐饮项目,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大桥镇紫竹园水果合作社樊文彬建设100余亩葡萄水果产业园,基地建设标准高、示范性好,效益明显,为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三产融合逐步呈现。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县多园、一园多区”要求,推进周口、荆市两个

  17/17

  省级示范园建设,荆市园区侧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一心一环多片区”规划布局,已完成松林葡萄园、桑果园、蔬菜基地、金桔满园、水产养殖、神岭生态观光园等项目20个;周口园区侧重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一带并一心、一河两岸同发展”规划布局,已建设面积3000余亩,建有机蔬菜园、优质水果采摘园、花卉苗木、皇菊观光园、沙井文化进士村等项目。田坳黄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侧重蚕桑特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定位,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近3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余亩,辐射区面积近20万亩,己建成核心区面积1.3万余亩,总投资近5亿元。渣津、州沙、石坳、北港、西岭等乡镇已申报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已于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以城区、竹坪乡、周口镇为核心区,以荆市、田坳、州沙、征乡、赤江为示范区,县内及周边县市为辐射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为目标,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二是打造三产融合综合体。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适应市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消费“引进来”。抢抓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机遇,抓好全县45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发展,积极开发一批集绿色生态、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点。如:上高镇汇福农业,把林果业、寺院、餐饮住宿规划在农业示范园中,通过旅游消费增加特

  17/17

  色产业效益;周口桑果园每年春夏季节到园区观光采摘桑果的人数上万人,在600亩的基地上做大了蚕桑效益文章;四坪东岭桃花产业,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山村采风留念,确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风情,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每天门票收入就有3万余元,并带动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周口镇沙井村,是宋代“诗书双绝”XXX故里,是“沙井绿”茶的发源地,该村充分依托城市后花园优势,把茶叶发展与XXX诗书文化融合一起,开展游园、品茶、学书等活动、一次旅行,受益终身;赤江宁红小镇是我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茶叶,独显风景这边独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上树乡宫选屋是原红色苏区,该乡把荷花与红色教育有效融合,开展“我到上树当红军”活动;还有京州桃里陈门五杰故里、州沙古村箔竹、渣津长潭“蝶恋花”基地等。这些特色产业样板,推进了农业与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产业田园乡村综合体。

  4.品牌创建意识增强。XX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连空气都是甜的,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品牌创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竞争力。大多数经营主体从标准化建设着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舌尖”

  17/17

  安全,把品牌创建作为农产品挤占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在产品宣传推介上做文章,着力打造XX茧丝绸、茶叶、优质大米等主导品牌,努力开拓金丝皇菊、XX杭猪、州坳黄羽乌鸡、XX哨子、野生茶油等特色品牌,全县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尤其是XX宁红茶、沙井绿茶已成为名副其实“江西茶香天下”消费者产品,宁红茶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XX神茶以其优良品质倍受消费者喜欢,而且飘洋过海到欧洲、日本等国家,XX一家丝绸、养蚕人丝绸等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了销售网点,市场份额比重大。积极推进XX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三品电子商务、农村“e”邮、供销“e”家等电商物流平台,推进农产品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5.农业基础有效夯实。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山塘堰圳得到有效治理,2017-2020年,我县统筹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15.3万亩,目前已完成10.58万亩,2020年计划完成建设5.5万亩,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将于10月中旬开工。至此,加上2017年以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3.42万亩,全县现有高标准农田24万亩,农田基础得到大大夯实;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整体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6.58万千瓦,机械化耕作率达94%;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得到有效控制,有机肥替代化肥

  17/17

  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有序推进;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机制,农业植保推行无人机统防统治、代防代治,良种良法推广运用转化率大幅提高。

  6.积极培育农业主体力量。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进“产业兴旺”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有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既可有效弥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和越位,又可缓解市场机制失灵的社会管理问题,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76家,家庭农场162家,种养大户500余户。一是做好人才“回归工程”。依托乡情、亲情,大力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促进了“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初步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到“返乡创业”的华丽转身,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推行能人引领创业。充分利用好土专家、田秀才、村两委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引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通过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扎根农村。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近四年,我县在农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投入农业近2.5亿元,2019年投入农业1.1亿元,2020年预计投入1.47亿元,如示范社创建、市级

  17/17

  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产业发展、“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扶持政策,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励了农业主体投身农业的热情。四是注重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大手”牵“小手”作用,突出传帮带功能,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为农户(贫困户)提供技术、劳务、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等支持。如:碧水菊花种植合作社采取“三免一保”方式,带动3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如:江西修江源实业公司把贫困户菊花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推行“312”帮扶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60余户,做到户均种植1亩菊园、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年创收1万元,确保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2000元的承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发挥了——技术传递的“火炬手”、产品营销的“传输带”、农民致富的“聚宝盆”的功能。

  7.产业扶贫扎实推进。按照“明确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有“路”、完善政策支撑,产业发展有“钱”、创新带动模式,产业发展有“依”、强化跟踪服务,产业发展有“助”、压实责任担当,产业发展有“效”的扶贫要求,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产业扶贫政策制定、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产业典型培育、产业技术培训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产业面积得到拓展。统计显示,通过政策撬动杠杆,新增茶叶、蚕桑、菊花、林果业等产业基地6.9万亩;如:通

  17/17

  过“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发展产业基地500多个,面积近4.6万余亩,带动贫困户7434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2016年以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通过合作社带动方式,全县新建养蚕大棚31142.76平方米、新扩桑园15313.33亩、茶园(菊花)8867.62亩、林果及中药材2.1万余亩、新增牛羊猪饲养4.395万头。二是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目前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1.6万户,帮扶贫困人口5.8万人次。如:蚕桑产业推行“一领办三参与”“反租倒包”合作形式,就是通过“两会议一协议”方式,由村委会入股合作社作为领办主体,建好蚕桑基地、小蚕车间、养蚕大棚等设施,贫困户只要参与种桑养蚕就可以实现收入增长,亩桑纯收入5000元左右。全县建有“蚕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模式103个,覆盖贫困户2197户,预计户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突出畜禽产业“滚动式”发展和短期增收效应,在政策直补资助下,达到“利滚利、年年翻”效果,如:山口镇桃坪村罗炎生,散养了30多只番鸭,一年出栏一批,坚持稻谷喂养、散养放养,50元一斤,每年不等出栏就被订购一空,年销售收入1万余元。全县畜牧产业受惠面达92%,涉及贫困户2.15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增收基础更加牢靠。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短中长产业并进发展,贫困户产业增收有了基础,持续增收的能力将更加巩固。

  8.农业项目有声有色。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

  17/17

  抓民生,我县积极依托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地理资源等优势,围绕桑、茶、林、畜等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统计显示,近年来XX县累计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实际进资40亿元,如盐津铺子、江西鸿远公司6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佳旺饲料、茧丝绸加工、茶叶加工、宁红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农业项目建设为基地发展、农民增收、产业链条延伸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XX农业产业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9.龙头作用初步显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XX县始终念好“培、扶、建”三字经。搭建了食品产业园、吴都工业园、太阳升工业园、何家店工业园等返乡创业园平台,各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11.3万户,带动就业6750人,促进农民年增收2.4亿以上。如:江西盐津铺子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工就业600余人,年创税收5000万元。全县形成了以信德保制丝、养蚕人实业、英才食品为龙头的茧丝叶加工,以鸿远养殖、阿兵牧业、兴源牧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以久木木业、万顺木艺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宁红集团、神茶实业、大椿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盐津铺子、裕发食品、金源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赣北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链。

  17/17

  (二)农村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呈现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生活环境漂漂亮亮的美好景象。

  (一)突出“三清三拆”,夯实建设基础。按照拆除一批、保留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对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进行区分类别,分类处理。做到人员力量、机械设备齐上阵,宣传、督查、调度共发力,强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为后阶段户上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突出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新村点“七改三网”建设,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突出示范创建,共建美丽乡村。根据群众积极性、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四个基本原则,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美丽宜居示范庭院。

  四年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4433个(省级点2094个、市县自建点2339个),其中:2016年度新农村建设点165个(省级点102个、市县自建点63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4320万元;2017年度新农村建设点590个(省级点

  17/17

  475个、县级自建点115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16550万元;2018年度新农村建设点1356个(省级点497个、市县自建点859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32090万元;2019年度新农村建设点2322个(省级点1020个、市县自建点829个、提前实施市县自建点473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56640万元。四年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高达10.96亿元,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气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四年“扫一遍”任务。广大农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的预期目标。

  三、XX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十四五”是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开局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主线,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一)强化政策落实,促进农业稳产保供。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食为首政,要认真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生产。稳定每年粮食播种面积69.2万亩,产粮25.5万吨。推进科技兴农,提高粮食生产产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十三五”期末29.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管护提升,进一步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积极推

  17/17

  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等增产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水稻机播、机插、机防、机烘等农机集成组装技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强化农情灾情调度,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切实降低灾害损失。通过农田改造和农技推广,实现粮食增产增量。二是提高蔬菜自给水平。在周口、征乡等乡镇建设一批高标准蔬菜基地,探索“基地+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等模式,大力促进蔬菜自给率稳步提高。

  (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秀美乡村。“十四五”期间要着重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总抓手,加速推进美丽宜居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1.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在荆市园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1234”思路精心打造,即一条主线(打造重点打造修万公路沿线村庄秀美乡村建设,有效串联山背文化遗址、神岭自然风光、州沙桥战役纪念馆、杨家坪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传承耕读文明、弘扬抗战文化、展现田园风光、建设秀美乡村),二园合一(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三产融合(围绕茶叶、油茶、蚕桑、优质大米四大主导产业,建设10万亩产业基地,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四镇联动(在上高镇、荆市

  17/17

  镇、北港镇、州沙镇一体推进示范村庄建设、集镇改造提升,打造XX美丽宜居样板)。实现“山上两茶、山下果蔬”的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将该区打造成今年见效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旅融合示范区。

  2.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从加强技术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创新服务方式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落实相关产业奖补政策,规范项目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逐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集群。

  3.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县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在部分乡镇、村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使全县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村庄,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着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巩固提升田坳、周口等美丽示范乡镇;创建完善主要公路沿线美丽示范风景带,通过点线面结合,一体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十大行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抓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大力推进品牌创建。着力巩固1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

  17/17

  稻一季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围绕桑茶林畜农五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200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00个,努力打造XX“山背”大米、XX青钱柳、州坳乌鸡等驰名商标。

  (四)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扶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产业、创办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等项目,落实《XX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监管。二是支持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巩固提升已有的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建管质量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的产业基地。三是推进农田规模化利用。加强抛荒农田有偿流转,促进荒田复耕和规模化利用,推进抛荒复耕,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总之,我局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中央、省市县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推进XX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X月X日

  17/17

  

  

篇十一: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发展方式

  作者:暂无来源:《粮食决策》2015年第20期

  在农业发展问题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所谓高效、安全,就是要实现农产品生产从追求“量”到注重“质”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则需要一套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做支撑。郑风田:十三五和十二五主要区别,过去我们国家由于十三亿人口,满足农产品供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但是近些年,我们没有发生饥荒问题,环境生态需求大大加强,需求很旺盛。

  所以这一两年,国家农业政策在转向,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去重数量而牺牲资源环境的做法,要转变为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怎么做呢?实际上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包括化肥、农药零增长,不能走过去靠化肥、农药带来的增长,要通过传统的有机肥,还有比较好的生物循环,通过一些科学育种条件来改善,让消费者吃到放心合格的产品。尤其是实行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这是综合性的一套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这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过去几年一直在往这方面转变。

  在三农问题上,全会还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会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城乡协调发展被明确摆在重点的位置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分析,这将明确政府投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我国乡镇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有效增强。

  朱启臻:这个公报又重提城乡一体化,延伸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这次公报提出来,比原来更具体了。城乡一体化提了好多年,但是推进的力度欠缺。我们说城乡一体化,主要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是政府投入的,乡村建设之所以滞后,主要是政府投入太少。有时候政府投入,需要农民出钱,像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有些乡村并不富裕,从农民筹钱修路,影响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这次提出延伸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到农村,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责任问题,未来在十三五建设中,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次的公报中,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原则展开,可以预期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农业生产将在抓“量”与“质”的同时,更重视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效率,跟上“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步伐。在未来五年,将会以“三保”(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为主要任务,继续深化改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好势头。具体说,就是在坚持以“农业”为核心的前提下,“十三五”期间,应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思维抓农业,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加销旅等深度融合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

  十三五开局之年,千头万绪。但是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这个方向坚决迈进,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光明总在前方。我们相信,到我党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篇十二: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目前除南山终南等几个乡镇外大都还停留在路面清扫路肩除草坑洼填补的标准上流于形式做面子功夫如同隔靴搔痒甚至搞迎检式养护突击式养护被动式养护没有实现常态化管理达不到公路管养的实效造成全县乡村公路损毁严重路肩跨塌桥涵冲毁标识残缺安全设施不到位路肩土缺失排水不畅路面破损等管养不到位现象不乏存在问题较为严重

  专题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讲话稿今天开调研座谈会,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三农”板块的基本情况,对2015年和“十三五”的工作做一些谋划。从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刚才,春华、兴德同志提的意见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林光同志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做了很详细的安排,各个部门要按照各位领导讲的意见和要求抓好落实。我想强调几个方面。一、“三农”始终是黔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黔江是山区、是农村,不管其他条件怎么变,山区这一条件是变不了的,所以在最近一段时期,甚至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变不了。特别是我们在新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下的情况更是如此,大家对农业是基础这一定位一定要清楚,定位准了才知道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三农”工作是全区发展的基础,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基本定位和核心要求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巩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二、黔江必须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在市委四届六次全委会上,政才书记的报告对“三农”方面强调了“现代、特色、高效”这几个字,而且他特别强调这几个字是他一个字一个字修改确定的。虽然黔江有特殊情况,但“现代、特色、高效”同样也是黔江农业发展基本遵循的思路。由于黔江山高坡陡,耕地碎片化,发展现

  代农业目前还不是很现实,现在主要还是抓特色和效益。第一,特色。如果不体现特色,像黔江这样的地方的农业是发展不过别人的,因为农业的基础条件差。比如种玉米、土豆,人家是几十万亩的种植,我们全区也就80万亩土地,根本没法跟别人比,所以还得在特色上下功夫,但是现在恰恰是特色没发挥出来。年产100万头生猪,是我们最规模化的东西了,但那也只是进入一般常规市场的白毛猪;如果黔江养殖黑毛猪就有特色了,再把黑毛猪培育成生态猪,创一个黔江品牌,就更有市场了。如果我们不养饲料鸡,而是养生态鸡,把规模做大,那么我们也能像秀山的“武陵山生态鸡”那样到处营销,也能打响品牌,也能做电子商务。所以,要解决量和品质的问题,把电子商务这些东西做起来,就得发展产业化、特色化。第二,效益。就像刚才林光同志讲的,发展产业没效益,虽然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但那不管用,最终还是要拿产出效益和农民增收来考核。那么要出效益该怎么办呢?第一个是得发展有点现代的产业,老在土里面刨,刨不出效益来,再刨亩产也就是1000多块钱,而且土地是不可能增加的,只能是越来越少,那么就得想方设法在单位产量上提高效益。刚才林光同志说了那么多措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科技含量,有什么样的高水平的东西,包括机械化之类的,大家下来都要认真消化落实,努力提高产出效益。三、抓好几个关键环节要解决好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三个“三农”的核心问题,必

  须围绕品牌、产业化、市场化、改革这几个环节入手。(一)抓品牌。生态产品是黔江的一个优势,要抓住生态这一概念,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现在我们的市场要由自给自足转向瞄到全国甚至国外,这样才能出效益。要把市场瞄到全国和国外,就要有品牌。比如以前黔江发展供港高山生态蔬菜产业,在重庆有一定知名度,现在武隆也做,这对黔江来说,要想把品牌保住,就必须实打实地把供港高山生态蔬菜产业做好,让产品真正卖出去,否则,很快会被人取代。以前我们有创品牌、创原产地的奖励资金,由于缺乏统筹指导,结果致使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各自为阵。比如“金溪猕猴桃”就是一个典型,为了区域的利益搞了个“金溪猕猴桃”,为什么不搞“黔江猕猴桃”,或者我们全区都叫“金溪猕猴桃”呢?只叫一个品牌,并把品牌叫响。因为有品牌,才有市场。有品牌的基础是要有规模,有规模就要产业化,农业就是这么一个关系。(二)抓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要走产业化道路。我们的三大骨干产业,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都还发展得不错,但是在市场化竞争里面它们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所以,要巩固发展三大骨干产业,做强产业化,不能把这三个扔掉去搞新的东西,尤其是“两烟”不能丢,这是我们的支柱;同时,也要认识到,搞新的并不都意味着否定过去。比如说畜牧业,去年搞环境整治,要关一些畜牧场,并不是说面上就不要畜牧产业了,离水源地远、不污染的,甚至增加一些防污设施可以解决问题的,都可以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年产100万

  头生猪这么一个产业化的基础,如果再增加它抗市场风险之类的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现在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要把有效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大户和合作社的作用,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至于发展新的产业,做成产业化,我很赞成刚才林光同志说的,重点抓高端水果,猕猴桃和脆红李这两种水果有基础,有基础的东西就要抓实,要在黔江有限的范围内把它做到最大规模。(三)抓市场化。我们在农业上,原来考虑最多的是生产,实际上农业最关键的是销售,就是产业转化率和市场的问题。现在,黔江农业缺乏市场化,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我们黔江缺乏市场化的条件;第二是农民传统意识,没觉得他要市场,他觉得屋前房后刨一点就够了,养点猪就够了,不需要扩大规模,不需要市场化。所以农业口的各个部门,要更加重视市场化,包括我们供销社,要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跟商业部门联合起来,做大农业规模,提高产量;要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市场化。要出台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谁能干我支持谁,谁真干我支持谁,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新时期,电子商务是推动农业市场化的有效渠道。秀山县全县上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打造“农村淘宝县”,“买武陵、卖全国,买全国、卖武陵”等口号,农业产业在电子商务带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也因此增收。秀山县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黔江更应该发展好农村电子商务。(四)抓改革。要改变农村经营体制,这是在2015年全国农村工作会

  上确定的今年工作重点。目前,黔江农村的现实是劳动力外出务工过多,留守的基本是老弱病残,这些人群种不了地,造成大量土地撂荒、资源浪费。只有通过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把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大户手头,培养职业农民,才能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让农民增收致富。四、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农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向上争取扶持的力度。刚才大家都感到我们区里面的财政困难,所以必须加大向上争取扶持的力度。事实上,农业板块是国家扩大支持的板块,向上争取支持,关键是我们要有概念。比如,我区作为生态保护发展区,要着力在生态上做好文章。生态不仅仅是保护,关键还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把它变成钱、变成效益,这才叫生态保护发展区。孙书记讲话里面关于生态产业讲了两点,一个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第二个是要把生态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这些对我们的指导性很强,所以农业相关部门,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看能不能在生态农业方面解放思想、创造概念,加强与市上的汇报、对接,争取更多扶持政策、更大扶持力度。二是发挥资金效益。农口的资金,应该来说总数不少,关键是要发挥好效益。水务局去年做小南海干渠防渗整治工程资金效益就发挥得较好,几千万的投入,实现了几个亿的效益。农业领域的投资,要以此为标准,把资金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农业绝对是国家政策、地方政

  策都要支持的,但是要支持引导它健康发展,不能变成补贴式的,那个是不可持续的。下一步,请林光同志重点研究一下农业政策和资金的使用,哪几个是该重点发展的产业,应该补偿,要尽可能朝健康发展方式上引导。

  

  

篇十三: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农牧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安排参考模板

  ————————————————————————————————作者:————————————————————————————————日期:

  2

  农牧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安排

  农牧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安排一、“十三五”工作总结“十三五”期间正是土左旗农业发生重大变革和飞速健康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土左旗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崛起,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从此确立了种植业为畜牧养殖业服务的基本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对全旗的农业种植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了粮饲兼用作物和优质牧草在种植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结合我旗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保护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引进试验并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针对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必然的社会问题,加大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增强了各级领导工作的透明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们最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基本目标。农牧业局作为我旗农牧业“十三五”发展计划和具体方案的主要规划者、参与者和实施者,见证了我旗农牧业生产在各个不同阶段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并得到了广大群众、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认可。现将农牧业局“十三五”期间农牧业工作总结如下:(一)农牧业适用技术培训情况开展农牧业适用技术培训,普及农牧业科技知识,是农牧业局的一项常规

  3

  且重要的工作。为此,农牧业局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就农牧民急需的农牧业适用技术对农牧民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同时,每年都要聘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科院等专家教授来农牧业局开展师资培训和专题研讨,为我旗培训师资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并为我旗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每年有60名左右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带任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培训工作。每个年度接受培训的农民在6.5万人次以上,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册。基本上达到了每一户至少有一位种养殖明白人的目标。培训内容主要有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特色作物丰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等,还有以村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及国家涉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通过培训,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法律意识增强,逐步认识和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觉地投入到种养殖结构合理调整当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科技种养殖的积极性。

  (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情况随着我旗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优质牧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必须在保障我旗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对种植结构做出合理调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优质粮饲兼用作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方面,走集约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围绕奶牛养殖业,紧紧抓住品种结构、区域优势和提高名优养殖业比重这三个环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今年,全旗种植业完成播种面积154.0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2.33万亩,经济作物15.4万亩,其它作物主要包括青饲料及优质牧草面积达到6.3万亩。畜牧业生产2020年6月末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74.2万头,其中奶牛13.0万头,

  4

  肉牛1.8万头,羊51.9万只,生猪7.5万口;以蛋鸡为主的家禽养殖144.5万羽。运营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116处,其中奶牛56处,肉牛20处,生猪8处,羊12处,禽20处。1—6月交售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生鲜乳25.2万吨,占全市售奶总量的42.4%。从种养殖情况来看,充分突出了优质饲草料在种植业中的主导地位,基本上达到了“十三五”期间制定的调整目标。

  (三)重点项目完成情况1、设施农业建设情况从2016年开始,为实现蔬菜均衡上市,平抑物价,特别是为提高我市冬季当地蔬菜的供应率,让城镇居民吃到放心菜,我旗开展了新一轮设施农业建设。截止2016年初,全旗共引进20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建设,累计建设高效日光温室5004栋,折合生产面积约7500亩,投产面积约1700亩。光伏设施农业也有了进展。目前奈伦安装65兆瓦,已并网发电;香岛已并网发电130兆瓦。随着设施农业的建设生产,部分企业已开始由单一的蔬菜生产向采摘、观光、餐饮、旅游、休闲领域发展,目前已具备观光农业功能的企业有昌德和、民天等企业。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16年以来我旗基层农技农技推广补助实施范围覆盖全旗所有乡(镇),共选聘累计201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熟悉推广方式的旗乡技术指导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遴选累计600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的科技种植大户作为示范户。目前累计选定1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5

  2017年项目涉及5个镇10村的200余户村民以及25个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玉米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示范区5个,每个示范区4000亩,共计20000亩;2020年实施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服务面积20000亩,涉及5个10个村,农户1000余户。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整地、粒收机”等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新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旗整县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在6个乡镇9个村具体实施,项目共计补贴22200亩;针对绿色节本增效,以一增二改三提高(“一增”增加密度;“二改”改种耐密易机收品种、改良土壤,“三提高”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化肥利用率、提升绿色防控水平)为基础,重点推广玉米一穴双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推荐访问: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局工作 农村 农业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