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环评是什么,菁选2篇

2023年度环评是什么,菁选2篇

时间:2023-04-19 13:55:06 来源:网友投稿

环评是什么1  一、什么是环评?  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核心是事前预防,但是很多企业搞错了一点——即便环评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审核通过,也不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环评是什么,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环评是什么,菁选2篇

环评是什么1

  一、什么是环评?

  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核心是事前预防,但是很多企业搞错了一点——即便环评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审核通过,也不意味着企业在后续的环境检查中就有了“免死金牌”,换言之环评对可以开发的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但书面的可行性批准与实际的检查流程仍然是独立的。

  比如企业通过环评的报告提出采用脱硫、脱硝等设施辅助企业减少排污,但如果企业实际生产不开启治理设施,这与不做环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环保部门仍然会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处罚。

  就算环评通过了,设施也启动了,环保监察人员也会进行每月一次、两次、四次的例行检查,如果实际排污数据不合格的话还要依法处罚,所以企业要做的不是通过环评就万事大吉,而是怎么把环评的许诺兑现给环境。

  二、环评到底怎么“评”?

  巨细无遗的资料可以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粗略的来讲中国环保部门环评制度大概是这样的:

  环评机构先要提出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然后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再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环保部门),最后得出及时、清晰的结论。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事实上各个环节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很大,这也是目前环评不断精简改革的原因。2017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只需要在网上备案即可,不再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后续流程里类似的精简还需要更多。

  三、环评与排污是两回事儿

  除了对环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不了解,还有一部分人把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相互混淆。我国污染源环境管理有两项重要制度,一个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个就是排污许可制度(核心是排污许可证),两者虽然有紧密关联但审核流程与作用上是独立的,一言概之,环评重在事前预防,排污许可重在事中事后监管,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

  很多企业在环评过程中提出的污染源管理要求完全得不到落实,把环评和排污两个制度画成了两张皮,排污许可证未将环评提出的污染源排污特征、排放量、环境管理与监测等信息相应载入,未能充分发挥精细化管控排污行为的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评

  环评其实不仅是企业主的事,也是“环评师”的职责。理想上、制度上的环评流程与企业关系是这样的:现场踏勘,工艺了解,现状监测,综合分析,影响预测,然后结论建议,思路清晰,专业性特强,企业配合他们也尊重他们。

  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中国最早的环评是由环保行政机构的上属审批机构来进行的,在内,机构编制、人员、项目还有效益都要看“领导脸色”;在外,常常被企业防备、抵触着。虽然这些年环评机构的独立性越来越高,但仍然也有着参与制度的“苦衷”,有时候书本上的参数也要迎合某些人心里的“参数”。

  这几年关于环保的社会事件问题频发,最严环保法出台,环评排污两项严格挂钩的步子也迈的很大,企业要认清环评的`实际生产监督价值还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自我升级的道路上,从技术、工艺、品牌、模式等方面寻求跨界、突破,让产品及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友好,真正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企业的无形价值。

  环评机构和审批它们的环保部门与立法部门也要适应新形式,把环评报告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排污过程的责任关联重新梳理,别再让某些人把环评当做“尚方宝剑”,也别再让某些污染型企业误把通过环评当成放心排污的“通行证”。

环评是什么2

  一、什么是环评?

  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核心是事前预防,但是很多企业搞错了一点——即便环评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审核通过,也不意味着企业在后续的环境检查中就有了“免死金牌”,换言之环评对可以开发的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但书面的可行性批准与实际的检查流程仍然是独立的。

  比如企业通过环评的报告提出采用脱硫、脱硝等设施辅助企业减少排污,但如果企业实际生产不开启治理设施,这与不做环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环保部门仍然会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处罚。

  就算环评通过了,设施也启动了,环保监察人员也会进行每月一次、两次、四次的例行检查,如果实际排污数据不合格的话还要依法处罚,所以企业要做的不是通过环评就万事大吉,而是怎么把环评的许诺兑现给环境。

  二、环评到底怎么“评”?

  巨细无遗的资料可以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粗略的来讲*环保部门环评制度大概是这样的:

  环评机构先要提出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然后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再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环保部门),最后得出及时、清晰的结论。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事实上各个环节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很大,这也是目前环评不断精简改革的原因。2017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只需要在网上备案即可,不再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后续流程里类似的精简还需要更多。

  三、环评与排污是两回事儿

  除了对环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不了解,还有一部分人把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相互混淆。我国污染源环境管理有两项重要制度,一个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个就是排污许可制度(核心是排污许可证),两者虽然有紧密关联但审核流程与作用上是独立的,一言概之,环评重在事前预防,排污许可重在事中事后监管,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

  很多企业在环评过程中提出的污染源管理要求完全得不到落实,把环评和排污两个制度画成了两张皮,排污许可证未将环评提出的污染源排污特征、排放量、环境管理与监测等信息相应载入,未能充分发挥精细化管控排污行为的作用。

  四、*特色社会主义环评

  环评其实不仅是企业主的事,也是“环评师”的职责。理想上、制度上的环评流程与企业关系是这样的:现场踏勘,工艺了解,现状监测,综合分析,影响预测,然后结论建议,思路清晰,专业性特强,企业配合他们也尊重他们。

  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最早的环评是由环保行政机构的上属审批机构来进行的,在内,机构编制、人员、项目还有效益都要看“领导脸色”;在外,常常被企业防备、抵触着。虽然这些年环评机构的独立性越来越高,但仍然也有着参与制度的“苦衷”,有时候书本上的参数也要迎合某些人心里的“参数”。

  这几年关于环保的社会事件问题频发,最严环保法出台,环评排污两项严格挂钩的步子也迈的很大,企业要认清环评的`实际生产监督价值还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自我升级的道路上,从技术、工艺、品牌、模式等方面寻求跨界、突破,让产品及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友好,真正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企业的无形价值。

  环评机构和审批它们的环保部门与立法部门也要适应新形式,把环评报告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排污过程的责任关联重新梳理,别再让某些人把环评当做“尚方宝剑”,也别再让某些污染型企业误把通过环评当成放心排污的“通行证”。

推荐访问: 环评 菁选 环评是什么 菁选2篇 环评是什么1 环评是什么单位 环评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环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