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5篇

时间:2022-11-10 0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5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优质课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5篇

篇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优质课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做练习第6题。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二、策略练习第7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的千克数了。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第10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

  1

  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第11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

  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

  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三、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2

篇二: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幵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一、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导学探究(一)理解题意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学生口答。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

  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预设2:(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学生回答30+5。)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二)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三)列式计算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1、归纳方法。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回顾感悟。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

  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一)“想想做做”第1题。1、第1小题。(1)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

  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学生口答。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生:这是芳芳的位置?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2、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组织交流。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条

  件

  问

  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第五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篇三: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导学探究(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

  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

  摘5个。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

  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预设2:(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学生回答30+5。)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三)列式计算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

  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四)反思总结1、归纳方法。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

  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

  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

  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想想做做”第1题。1、第1小题。(1)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学生口答。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生:这是芳芳的位置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2、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组织交流。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条件

  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篇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2.初步了解列举、列式、画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从条件思考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初步了解列举、列式、画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从条件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感受“从条件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意识,习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入题(5分钟左右)1.自主读题,感知题意。齐读题目,不漏字、不添字。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定小组准备全班汇报,并做一定指导。2.小组交流3.1)全题班中交有流哪。些已知条件?一2个)小要组求什汇么报问,题学?生提问,互相补充,理解题意。

  3)“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

  1)是题什中么有意思两?个条件。2)求两个问题。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依次类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全班汇报,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三个问题的答案,尤其是最后一个。补充问题: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条件,你马上能求出一个什么问题?二、自学解题。(10分钟左右)1.独立探索

  1.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写出过程。2.你能想出第二种方法吗?

  教师收集学生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预设:列举、列式等。2.全班交流分析收集的各种方法。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点拨与总结。3.回顾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帮助提炼方法,总结经验。如:读清题意,从条件开始想,可以列式可以列举。三、基本练习(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72页第1题。(1)先出示左图,再出示右图。(2)先出示前两个条件,再出示第三个条件。点拨:有哪些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什么?73页第3题先不出示括号里的要求。点拨:根据条件你能知道什么?这道题和前面的题目比,你有什么话想说?怎么办?可以画画图,用圆圈代表小朋友,带领大家一起画。四、总结提炼(3分钟左右)1.小组交流

  刚才,我们解决了四组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四道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适时点拨提醒。2.总结方法

  相同的地方:从条件想问题不同的地方:有直接列式的,有画图解决的,有一一列举出来的。总结:不管是列式、列举、画图,我们都要从条件开始想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五、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1.73页第2题。提问:第2次弹起的高度为什么用“8÷2”?2.73页第4题。提问:根据“白地砖8行,每行15块”可以求什么?为什么用12070,就求到花地砖的块数了?(根据哪个条件?)3.73页第5题。提醒:每次是前一个的2倍,画的圆圈要一样大。4.创编题:任意选择下面的两个条件,说说你能求到什么?图图有15张邮票;哪鹅的邮票张数是丽丽的3倍;丽丽有30张邮票。提示:要找到有关联的两个条件才能求到适当的问题。六、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题。2.提高题4个苹果的重量是500克,一只菠萝的重量比4个苹果的重量还重50克。一只菠萝重多少克?七、家作1.《课课练》第页第题。2.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第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2.初步学习用线段图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直观手段对于解决问题的

  辅助价值。教学重点:在实践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并自觉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入题(6分钟)1.自主读题,感知题意。齐读题目,不漏字、不添字。2.学生初步交流题意。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师生根据题意绘制线段图。当条件比较多、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提问:根据题意,你认为应先画哪种花的线段?接着呢?“黄花是绿花的2倍”该怎样表示?“红花比黄花多7朵”可以怎样画图表示?4.填写线段图,深入分析题意。(1)填一填: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填在书本第74页的线段图中;(2)说一说:对照线段图和同桌说说题意;(3)比一比:你觉得线段图和文字比,有什么好处?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后进生。4.全班交流交流题意,感受画图的价值。小结:当条件特别复杂时,线段图是我们分析题目的好帮手。二、自主解题(10分钟)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导学单:1.想一想: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2.算一算:在课堂探究本上列式解答;3.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4.议一议: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和刚才相比,两道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活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后进生。2.全班交流预设:(1)要求出红花的朵数,必须先求出黄花的朵数;(2)相同:都是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的朵数;不同:有一个已

  知条件不同,球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点拨与总结。

  三、基本练习(5分钟)

  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1.第(1)小题:

  ①先出示表示篮球和足球的线段图,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再出示表示足球的线段图,学生提问并解答。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答?

  增加一个条件后,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2.出示第(2)小题:

  ①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②比较不同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提出的。

  ③集体交流

  追问:这两个问题是分别根据哪些条件提出的?为什么一个问题是一步计算,另

  一个问题是两步计算?

  四、总结提炼(3分钟)

  1.小组交流

  回顾刚才几道题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在小组里交流。

  2.集体交流

  总结:在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时,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列表、画图等

  方法帮助理解题意。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三位选手都要游60米,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怎么比较谁快谁慢?

  2.想想做做第3题

  追问:要求出月季花的盆数,必须先求出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要求出成人骨头的块数,必须先求出什么?

  引导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科学知识。

  4.创编题:

  45

  30

  15

  根据线段图中提供的条件编一道实际问题,并解答。

  六、课堂作业(6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题。2.提高题张叔叔今年44岁,李叔叔比张叔叔小8岁,王叔叔比张叔叔小6岁,()最大,()最小。七、家作1.《课课练》第页第题。2.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练习十(1)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3分钟)1.自我回顾预设:从条件出发思考、列表、画图……2.集体交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了哪些好方法?追问: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有什么好处?二、练习提升(24分钟)1.适应练习:第1题(1)自主提问,同桌相互解答。①想一想: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该怎样解答?②考一考: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对方解答。学生自主提问、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后进生。(2)全班交流追问: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这几个不同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2.基本练习

  (1)根据练习单整体练习。练习单:①做一做:在课堂探究本上完成书本76页第2、3、5题;②想一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后进生。(2)集体交流一组汇报,其余同学提问补充。3.应用练习:第4题(1)小小解说员:学生介绍从表中获取的数学信息。(2)讨论怎样求出到达建设路站后的人数?(3)独立计算后三站的到站人数,集体交流校对。指名一组同学汇报,鼓励其余同学勇敢补充、质疑。追问:为什么始发站没有下车人数?点拨:根据始发站的上车人数和建设路站的上下车人数,你能想到什么?算出建设路开出时的人数后,接下来你又能算出什么?4.创编练习(1)工地上有135包水泥,用掉了35包。其余的每天用20包,还能用多少天?(2)李老师买了15盒红圆珠笔,每盒8支。买的黑圆珠笔的支数比红圆珠笔少9支。要求:第(2)小题先提出合适的问题再解答。三、回顾总结(3分钟)集体交流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还有疑问吗?四、课堂作业(10分钟)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题。2.提高题小狗、小猫和小兔比赛跑步,小狗跑了352米,小猫比小狗多跑了19米,小兔比小狗少跑了8米。小猫和小兔谁跑得快?快多少米?五、家作1.《课课练》第页第题。

  2.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练习十(2)第4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达人(5分钟)1.一分钟口算大挑战: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八道口算。2.集体交流校对:(1)校对;(2)统计成功挑战的人数,评出“口算达人”;(3)交流错题,寻找错因。教师巡视,了解整体的完成速度和正确率。表扬成功挑战者,帮助做错的同学寻找错误原因。二、练习提升(22分钟)1.比较练习:第7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独立思考并解答;(3)集体交流。追问:求“梨有多少千克”用到了哪些条件?求“苹果有多少千克”呢?比较:这两个问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2.应用练习(1)根据练习单整体练习。练习单:①做一做:在课堂探究本上完成书本77页第8、9、10题;②想一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小贴士:第8题可以请线段图帮忙理解题意。点拨:

  第8题:从“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第10题:从“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2)集体交流一组汇报,其余同学提问补充。3.开放练习:第11题(1)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2)交流“一律半价”的含义;(3)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交流校对;(4)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追问:“一律半价”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购物时遇到过这种促销吗?还有哪些促销手段?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4.提升练习:思考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集体交流,讨论方法。点拨:比较左右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5.创编练习(1)小明家原来有22个苹果,妈妈又买来20个,这些苹果刚好够吃一个星期。小明家平均每天吃多少个苹果?(2)小红今年16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8年后爸爸多少岁?三、回顾总结(3分钟)集体交流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还有疑问吗?四、课堂作业(10分钟)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题。2.提高题:一瓶果汁,连瓶重1050克,小刚喝了半瓶后连瓶重550克。原来瓶内有多少克果汁?空瓶重多少克?五、家作1.《课课练》第页第题。2.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间隔排列(探索规律)第5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

  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

  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分钟)

  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质疑。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间隔排列》,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自学例题(12分钟左右)

  1.自主读题看图,感知题意。

  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

  2.小组交流

  1)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小兔()木柱()夹子()

  只

  根

  个

  蘑菇()篱笆()手帕()

  个

  块

  块

  2)数一数:数一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填在下表中。3)比一比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4)想一想: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

  差1呢?

  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定小组准备全班汇报,并做一定指导。

  3.全班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学生提问,互相补充,理解题意。

  1)小兔和蘑菇(木桩和篱笆、手帕和夹子)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每两只小兔

  中间有一个蘑菇。

  2)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自由说,按要求操作后再交流。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全班汇报,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补充。

  这里的每组物体都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叫间隔排列。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作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三、练习。(10分钟左右)1.生活中你还能找到间隔排列的事物吗?2.基本练习书本79页练一练。3.操作练习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操作后全班交流。怎么列式?列式时是怎样想的?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最少,在什么情况下○最多?教师参与小组交流,适时点拨提醒。四、回顾整理(3分钟)1.小组交流: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2.总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才差1;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容易发现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五、创编练习(5分钟)1.有12个女生排成一行跳舞,如果每两名女生之间插入一名男生,能插入多少名男生?2.这12名女生变换了队伍,围成一个圆,现在能插入多少名男生?用符号代替男女同学,画一画再列式。六、课堂作业(8分钟)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题。2.提高题每个手指缝间夹一支铅笔,两只手共可以夹住多少枝铅笔?七、家作1.《课课练》第页第题。2.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篇五: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备课人杨春华时间

  备课教案

  2014.11

  P71-7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具准备课时安排集体讨论1-1个人复备

  重点难点

  孙文: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2、提问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策略分析数量关二、合探究疑系,探寻解题思路,1提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2、学生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交流后追问: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3、鼓励学生

  一、自探激疑

  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正像“蘑菇”卡通说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刘启冬: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程的反思中,感受第三天摘的个数„„”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已知条件,踏上从条件向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推理的起点。价值,体会从条件4、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出发思考是解决实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30个简单推理的能力。第二天:30+5=35(个)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萝卜”卡通说的“第一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5、引导思考:让学生比较上面的填表格解答和列算式解答有什么相同地方?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进行思考。

  1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教学过程设计集体讨论

  备课教案

  个人复备

  三、再探释疑

  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读题以后,关注并充分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3、“想想做做”第4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9”“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是画图的依据,根据这些已经条件画出示意图,就能看出问题的答案,想到算式怎样列四、自主应用,提升认识1、“想想做做”第3题2、“想想做做”第5题

  教学反思

  2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P74-75备课人杨春华时间

  备课教案

  2014.11

  教学反思

  3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

  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具准备课时安排集体讨论1-1个人复备

  重点难点

  一、自探激疑1、提问: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黄花()朵)朵2、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二、合探究疑

  杨春华: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1、出示例2经验,进一步体验通过三个小朋友的对话给出已知条件:“绿花有12朵”“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的策略,提高运用条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教材在找出所有已知条件以后,用线段图表示这些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量关系,从图上能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三种花的朵数的关力。系。3、例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设计解题步骤,并说出自刘启冬:使学生在让学生利用“绿花12朵”和“黄花朵数是绿花的2倍”,对解决实际问题过先算出黄花的朵数;再利用“红花比黄花多7朵”,算出程的反思中,进一黄花有多少朵。再次进行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的推理,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体验这样思考的有效性。4、例题保持“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问题的价值,体会这两个条件不变,把“红花比黄花多7朵”变成“红花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比黄花少7多”,仍然求红花的朵数,你会解答吗?的策略之一,进一5、比较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讨论

  个人复备

  4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课题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P74-75备课人杨春华时间

  备课教案

  2014.11

  1、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条件出发思

  三、再探释疑1、“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读线段图2、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一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可用列表法3、读图:茶花有14盆杜鹃花有18盆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月季花有多少盆?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思路先求:杜鹃花和茶花一共有多少盆?18+14=32(盆)再求:月季花有多少盆?32×2=64(盆)答:月季花有64盆。4、婴儿有305块骨头,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由学生独立额完成,再交流思路。全课小结

  孙文: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目标

  备课教案

  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具准备课时安排集体讨论1-1个人复备

  重点难点

  一、自探激疑1、提问: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黄花()朵)朵2、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二、合探究疑

  杨春华: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1、出示例2经验,进一步体验通过三个小朋友的对话给出已知条件:“绿花有12朵”“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的策略,提高运用条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教材在找出所有已知条件以后,用线段图表示这些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量关系,从图上能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三种花的朵数的关力。系。3、例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设计解题步骤,并说出自刘启冬:使学生在让学生利用“绿花12朵”和“黄花朵数是绿花的2倍”,对解决实际问题过先算出黄花的朵数;再利用“红花比黄花多7朵”,算出程的反思中,进一黄花有多少朵。再次进行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的推理,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体验这样思考的有效性。4、例题保持“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问题的价值,体会这两个条件不变,把“红花比黄花多7朵”变成“红花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比黄花少7多”,仍然求红花的朵数,你会解答吗?的策略之一,进一5、比较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讨论

  个人复备

  6

  甘垛镇平胜实验小学

  ganduozhenpingshengxiaoxue

  备课教案

  1、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三、再探释疑1、“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读线段图2、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一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可用列表法3、读图:茶花有14盆杜鹃花有18盆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月季花有多少盆?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思路先求:杜鹃花和茶花一共有多少盆?18+14=32(盆)再求:月季花有多少盆?32×2=64(盆)答:月季花有64盆。4、婴儿有305块骨头,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由学生独立额完成,再交流思路。全课小结

  孙文: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推荐访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案 解决问题 上册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