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3篇

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3篇

时间:2022-11-09 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3篇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  于漪“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本质诉求  作者:范晓峰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2年第01期  于漪老师在新世纪提出了“德智融合”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3篇,供大家参考。

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3篇

篇一: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

  于漪“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本质诉求

  作者:范晓峰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2年第01期

  于漪老师在新世纪提出了“德智融合”的教育思想,明确指出:“教师肩负的千钧重担须聚焦在对学生滴灌生命之魂。德行和智性是生命之魂。教其德行,懂得做人道理、报效国家之理;教其智性,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生存、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人的素质培养。”

  “德智融合”教育思想是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总结提炼,但究其本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改革学科德育实施现状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经济快速增长等诸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为制约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根本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科技,就是后天的经济。今日教育的走向影响甚至决定着明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明日的国家综合国力。中国目前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需要学校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明确提出“课程育人”的思想,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强调语文、历史等学科要利用课程中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从整体上看,“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仍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不良倾向。人们往往只看到或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思想道德素养、价值判断与文化判断能力等方面的价值。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其结果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获取了知识,获得了能力,但道德情操、人文精神和规则意识缺失,有些甚至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狭隘的极端主义者”和“功利的实用主义者”等。某些极个别的令人痛心的校园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深刻地折射出了我们当前过分注重灌输知识教育,却在育人的方向上走向迷茫与缺失。

  因此,学校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智力的开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忽视规则意识的养成,忽视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我们培养的人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健康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品格德行。这样,他们才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否则,培养出来的只是“工具人”,甚至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因而,“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赋予教育的一份责任。

  于漪老师非常喜欢闻一多先生的《红烛》一诗,诗中积淀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渗透的精神特质激励着她的思想言行。作为中华儿女,于漪老师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身为普通教师,她觉得为实现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影响着她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追求。她认为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全局;基础教育是一种战略需要,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总是能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长远眼光,站在国民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教育。

  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实现学生品格与心理的健康成長,使他们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又拥有良好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成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人。但有些校长或教师却育分不育人,只重视学生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面对此种怪象,于漪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在许多场合高呼:“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学生做人是第一位的。引导与教育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做人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做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牢牢把握做人的底线,应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我们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上,于漪老师有清醒的认识,也有明确的回答。她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在对中国心的认识上,于漪老师一贯旗帜鲜明,始终坚持“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向受教育者传承本国的优秀文化和人类的精神文明”,以坚定学生的国家立场,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形成中国自信、中国自尊,即中国心。就像于漪老师所说的,当今中国的教育不是在零起点上,它是有传统的,教育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根和本,忘了根脉、离开了本真,就不可能长远发展。不过,于漪老师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她主张我们的教育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学习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她反对教育界令人担忧的数典忘祖、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的倾向,开口闭口就要“与国际接轨”,实际是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高举“全盘西化”的旗帜,盲目模仿、接受和推崇西方教育的种种做法。

  “以天下为己任”“以教育为己任”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扎根在于漪老师的内心深处,深刻影响着她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追求,使她始终能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考虑我们的教育教学,这是她提出“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基础。

  当今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想独立,视野开阔,求知欲强,认知能力高,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但因为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与此同时,受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习惯从自我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组织观念淡薄和大局意识不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体验;在新旧思想碰撞、价值观念冲突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理想信仰、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相对弱化,等等。

  其次,随着中国大门敞开,外来文化蜂拥而至,良莠不齐,但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缺乏正确的文化判断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認识,因而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锋中,他们陷入迷茫,无所适从。有的学生盲目文化自信,只推崇本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无论优劣,则全盘否定;有的学生则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已经丧失,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出现“哈韩”“哈日”等现象。因而,在外来文化不断入侵的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学生的道德情操、兴趣爱好、理想追求,学生的言行举止等等都受到了影响,学校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外,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学生对明星崇拜甚至到狂热、疯狂和迷恋的程度。有些学生为了能见到自己崇拜的明星或者得到他们的签名想方设法逃课——或去明星飞抵的机场,或到明星下榻的酒店,或是在明星活动的现场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更有甚者,背着父母盗取家中钱财为明星购买生日礼物,只为搏他们一笑。有些学生热情地追随他们崇拜的明星,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盲目地模仿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与之相反的是,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英雄人物却视而不见,毫无崇拜之意。

  在这些情况下,如何让我们的教育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发挥品德引领和人生引路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提出正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为了解语文新教材实际使用中的难点和问题,找出新背景下语文课“德智融合”在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瓶颈和对策,“于漪语文课程德智融合新情况下的问题探讨和实践研究”课题项目组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调研了基础教育阶段294名语文教师、65名大学生、171名高中生、308名初中生和811名小学生后发现学科德育的实施正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与挑战。

  调查报告显示:教师大都对“德智融合”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理念认同,认为培养德行和智性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教学中有必要德智融合,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但在将“德智融合”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具体落实到课堂时,存在重“智”轻“德”、重“德”轻“智”及“德”“智”分离等现象。究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在“应试教育”的片面的教育质量观的影响下,教师育人意愿不强,学科育人意识薄弱。教学中教师以“育分”为主,一味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内容日益增多,学习的强度日益加大,最终成了只知道考试的机器。二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美好的情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都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这个基础,但教师在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实施课堂教学时却没有意识到这点,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科整体教学内容框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科的性质、目的、功能以及学科教学中不可违背的规律也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因而,学科教学时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窠臼,只是将学科的德育功能附着于学科教学之中,凭空说教或是“贴标签”。三是对学科的个性特征把握得还不准确,对“德智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得还不深入,对“德智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得还不透彻。因而,教师不清楚“智育”和“德育”两者的边界和交集,也找不到知识传承和思想情操熏陶感染的最佳结合点,只知道在技巧上、方法上兜圈子,最终也就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和智育自然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德性和智性的和谐发展。

  于漪老师一直说:“学科德育显然不是知识之外的‘穿靴戴帽’,而是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德育重在融合,是水乳交融,而不是油和水的关系。”德行和智性

  是学生的生命之魂,德育和智育是和谐统一的,在学科教育教学中不能不讲德育而只顾学科教学,也不能单纯讲德育而丢掉了学科特点。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把德育和智育相加,课堂教学应该“德智融合”。只是空喊德育口号,到处贴标签,没有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学科育人无从谈起;只有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分数至上,没有德育融合,学科育人也无法实现。因而,“德智融合”教育思想是改革学科德育实施现状的必然选择。

  于漪老师将自己奉献于教育事业中,是“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但她始终将教育当作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学问,从作为语文教师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开始,到追求“教文育人”,再到“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提出,于漪老师一直在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践行“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令人敬佩。我知道,我对于漪老师提出的“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深刻的。但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贯彻“德智融合”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二: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

  浅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和危害

  摘要: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埋没了人才,

  关键词:片面升学率危害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学校全方位面向受教育者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是必

  须履行的责任。片面追求升学率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埋没了人才,与国家的政策相悖,但为什么久医不愈呢?1.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是一个人才系统工程,社会需求、家庭期望、培养目标本应该是一致的,但社会需要的是高学历、高学位,家庭、学生需要的是高分名校,各地政府办起了重点高中的形象学校,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定成败,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如火如荼,高中、大学招生谋取高分,将来谋取高薪的职业。2.管理部门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总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这是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升学率上去了,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荣誉、奖励、参观、学习接踵而至,群众赞声一片,学校威名远扬;升学率若一不小心下降了,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责难,学校及教师简直就成了罄竹难书的历史罪人。对教师而言,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其工作的唯一依据,是评优选模、晋级提干的关键所在。面对成绩至上分数第一的残酷现实,学校领导以升学率考评教师成绩,使有些教师顶风违纪,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为什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可想而知了。3.社会问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只看学历,不看能力,人才市场、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时,以文凭定“身价”,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就业时“低人一等”。而努力读书取得高分数是获得文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以学历论水平”的社会环境中,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历文凭就显得尤为重要。4.传统问题。家长为了子女的“长远利益”、“以后的幸福”,早已为孩子设计好了人生发展的宏伟蓝图,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要求学校双休日上课,为孩子报辅导班、高薪聘请家教“加负”,父母的精心安排和学校的严格管理,不容学生有丝毫的质疑与反抗。众多学生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被迫与素质教育分道扬镳,万般无奈地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搏杀,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实行“素质教育减负”是写在标语上的口号。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

  1.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采取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方法,反复进行模拟强化,将追求高分升学作为唯一的目标,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背书、做作业,变成了识读“机器人”,有人戏称“注射式”教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体质下降、心理压抑、内心空虚、精神恍惚。有些学生在升降国旗或集会时昏晕,有些学生体力活动稍大就头痛呕吐,何谈技能、创新。

  2.抹杀了学生个性发展,损害多数学生利益,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按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需要知识型大学生是整个青少年中的一少部分,从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不难看出,而大部分的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得不到培养,抹杀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试教育歧视多数、放弃多数、淘汰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呕心沥血、学业无成,进入社会无所作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和人格,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前途,这种歧视教育下惨遭淘汰的学生,内心的阴影长时间挥之不去,制约着其学习、工作及未来的生活,可谓害人匪浅啊!从近年学生的离家逃走和自杀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

  3.重智轻德,素质低下。学校追求智育,德育教育淡漠,家长只重分数不看道德,使一些学生分数遥遥领先,道德品德每况日下,没有爱国情感,缺乏民族气节,只为自己前途奔波,毫无回报社会之心;没有起码的尊师敬长观念,教师无私奉献和他人的关心呵护被视为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缺乏同情心,对弱势群体毫无怜悯之心,对后进同学态度冷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见义勇为这种基本的传统美德几近消匿。若教育培养出来的英才,都是些道德沦丧的“冷血杀手”那就成了民族的悲哀了。

  4.升学率成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荣升和奖励的台阶。有些领导不科学管理,为了自己的政绩,剥夺了受教育者一系列的应有权力:如体、音、美、研究等课程在不少学校形同虚设;选修课、校本科程可望而不可即;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一些做法已经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全与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如双休日、节假日所谓的“补课”、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等等,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时间、剥夺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剥夺了学生与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压、罚、挤、逼成了教师司空见惯的手段,使有些学生进学校精神备受压力,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5.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重视不够,投资不足,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现在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篇三: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

  对中国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复杂,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确实是导致中国基础教育教育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而且所产生的后果很严重,为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研究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刻不容缓任务之一。关键词:片面追求升学率原因对策“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伴随着高考制度而产生,其由来已久,人们已深知其负面影响,也在想方设法积极应对。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呼声和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相反却愈演愈烈,这种日趋严重的状况,极大的背离的普及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干扰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如果任其存在下去,势必导致教育质量大面积下降,从而危及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升学率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含义升学率,是指学校通过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数及其在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指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提高本校、本班【1】的升学率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般说来,升学率是能客观反映一所学校的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升学情况的概率统计。而在缺乏一种对学校进行科学评价的机制和评价指标的情况下,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甚至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还对学校下达【2】“升学率指标”。而学校教育也逐渐异化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二、片面追求升学率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它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于是纷纷呼吁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中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由于升学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新课程中倡导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事实上都流于形式。正如人们所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如下:1.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指在评价学校办学、教师教学质鼍时标准的单一化。它是造成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直接原因。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因为心理需要【3】。尽管政府已明文规定不得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但现实是高考升学率依然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是校长的主要政绩【4】。教师需要升学率。对小事的评价一般是按“得、能、勤、绩”来评价的,而“德、能、勤”是软指

  标,单一分出优劣,难以量化,只有“绩”是硬指标,它才能分辨出谁是优秀教师。于是“绩”的作用大大强化了,甚至变成了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于是择校生的问题便应运而生了,而越来越多的择校生问题则是这一结论的最佳体现!2.教育供给不足应试教育之罪,在于教育供给不足。正是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尤其是名牌学校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应试教育这座大山始终难以撼动!教育供给的不足使人们开始发问:为什么不建立足够的学校?然而,教育行政部门的回答是如此的简单——穷!把教育供给不足完全归结为缺钱!但是,有人立即指出,为什么孟加拉国、越南能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难道中国比他们还穷?邓小平早就指出从源头上克制和垄断是造成穷困的根源。【5】管制和垄断扼杀了中国的教育的活力并且使学校之间的竞争发生了扭曲。3.就业渠道少,文凭学历作用过大目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升学仍是自己选择理想职业的可靠渠道。升入理想大学就可以拿到高文凭、高学历,而晋升、工资、福利、住房、医疗甚至子女家属的安排都直接或间接与文凭学历连接在一起。社会习惯把升学率、大学生与人才等同起来。因而形成盲目追求高文凭学历的社会心理。4.教育思想和教育学历的偏差这表现在重视智力开发而轻视思想、品德、意志、情操及劳动等各项基本素养的培养,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而轻视社会实践的锻炼。学生家长及群众普遍反映,孩子学了语文不会写合同书、协议书之类的农村应用文,学了物理不懂简单家电修理,学了化学不懂化肥和农药,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没有实际【6】应用价值,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从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领导,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于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即基础教育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的任务、学生培养模式等问题缺少深入思考,思想认识不清,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基础教育就是“升学教育”,上小学、初中就是为升高中、大学做准备,而考上好大学是学生就业的保障,学校的升学率也成了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孩子怎样做人和成才。但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导向下,学生的合理愿望得不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7】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被忽视,创造精神被遏制。具体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只面向少数所谓的“优等生”。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甚至放弃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结果导致少数学生为升学而拼命苦读,大多数学生因感到升学无望而丧失信心,个别学生干脆辍学回家。二是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而且即便抓智育也是片面地抓。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只重视招生考试科目的教学而忽视其他科目的教学。三是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学习和校外活动,因而导致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个性受压抑、身体遭摧残。由此可以看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是应试教育。这种选择【8】贻害无穷。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加以制止。四是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现实中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只把教育活动当成教学任务的上传下达,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只是三个传感器,虽然在其中也注意到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但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场研究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和道

  路,对这一类知识的性质缺少艰辛的连续不断的探索,也就更谈不上教师教育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了。在升学率掀起的滚滚的大潮中,教师的学识、能力的评价也变得简单,升学率高、优秀率高、及格率高,就是名师,反之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于是第一线的教师不得不顺应潮流,变得功利,也不用去谆谆劝导学生做【7】人的道理了。四、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一些建议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是尤其复杂的,只有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量体裁农,从根本上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由上文分析可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西方有句名言:好的制度能够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能把好人变坏。只有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教育制度并坚决把它实行下去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1.实行多样化的驾驭教学评价标准现行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是导致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直接原因。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第一位,是学校摆脱一切围着高考转的悲惨命运。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不能在以升学率的高低、考上大学学生的多少来评定,而应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明确基础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获得高分,而是培养求知者的兴趣、执着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条件.2.扩大教育供给,建立各个地方自己的名牌大学既然教育供给的不足尤其是名牌学校的不足引起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么我认为要从根本生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就应该努力扩大教育供给有几十个名牌学校的供给。准许并鼓励私人办学,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多样化,充分调动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立法执法工作,保证私利学校的合法权利不受教育行政部门权利的侵犯。同时,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争创名牌学校,实现地方高校同地方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作为政府来说,要努力从实质性层面解决问题,这是问题的根本。具体一点,就是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人不仅都能有学上,而且能有好学生。这样,高考的恶性竞争及由此引发的负面作用就可能迎刃而解了。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要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此外,政府还要拿出招商引资的热情,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并积极开拓金融、贷款、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总之,政府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3.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率素质不高.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应试的技巧,“苦干多于巧干”。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没有大面积地提高升学率。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升学率的关键所在。4.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负担是个相对的概念。同样的活动及活动量,学生感受并不相同。有的认为负担过重,有的则感觉轻松,这是何故?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学生的学习态

  度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了“我想学”的内在需求。同样的学习任务,其感觉到的“负担”就会大不一样。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也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也很重要。学习品质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化的学习模式,它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学习方法是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学习技巧是学习过程中综合、巧妙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手段等的能力,一旦形成熟练的学习技巧。学习活动将会事半功倍。总之,有了优良的学习品质,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习负担必然会大大减轻。五、参考文献

  【1】宁晓兰.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考[J].商情,2011,(21):88.【2】阿艳芳.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关系再审[J].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93.【3】宋丽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心理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1999,(3):16.【4】王敏勤.升学率-校长无法回避的教学指标[J].天津教育,2005,(3):13.【5】任南.垄断是教育供给不足的总病根[J].中国改革,2004,(12):26.【6】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吴明礼.片面追求升学率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学报,2010,26(1):145.【8】朱天利.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统一[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3):7.

推荐访问: 在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中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 升学率 高考 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