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4篇

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4篇

时间:2022-11-09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4篇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小伙伴们,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4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4篇

篇一: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小伙伴们,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相关内容,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吧,以下是围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可能的考点做出说明,供大家参考。

  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的主要目标:到()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A.20XXB.2022C.2035D.2050

  1.【答案】B。解析:《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主要目标: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项艺术特长。

  A.1-2B.2-3C.1-3D.1-4

  2.【答案】A。解析:《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3.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A.1个B.2个C.3个D.4个

  3.【答案】B。解析:《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4.《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年行动计划。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A.2B.3C.4D.5

  5.【答案】B。解析:《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3年行动计划。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二: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8.06•【文号】•【施行日期】2012.08.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

  正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为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就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1.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央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等。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2.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构成趋于多样、流动显著加快,对各类人才服务、支持和管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近年

  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积累了新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管人才认识不到位、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够适应、党管人才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更好实施和建设人才强国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3.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4.总体要求。着眼于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分类指导,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使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三、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5.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党委(党组)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党委(党组)要及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谋划大局,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整合力量。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抓好人才工作,党委常委(党组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或系统的人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

  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党委组织部部长和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党委、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政府所属系统内人才资源规模比较大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6.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担负起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要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积极支持配合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中央和省级组织部门要重点抓好战略思想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重大典型宣传等工作。

  7.促进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能,科学划分有关部门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承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党政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8.切实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引导和督促各用人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自觉做好本单位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用人机制,尊重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认真落实所在地方党委、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以灵活机制做好人才服务和管理工作。

  9.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

  妇联、科协、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人才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以及从事国际人才交流的民间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

  四、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10.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凡涉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安排等,都要提交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重大事项要报同级党委(党组)审定。提请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的文件和事项,要事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人才工作重大决策和部署,要注意上下衔接和政策配套。11.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同级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部署,及时将年度人才工作要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要求。有关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提出具体落实措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12.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交流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联络员,加强同领导小组和其他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加强人才工作信息交流。13.健全督促落实机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年度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适当形式通报。加强重点工作跟踪指导和专项督查,探索建立通过第三方对人才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有效办法。五、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14.统筹兼顾,推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各级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围绕中心工作制定人才工作目标和措施。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城乡、区域人才资源开

  发,大力支持农村基层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开发,积极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并举。

  15.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评价标准和激励办法,促进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人才工作。

  16.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把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

  17.大力改革创新,增强人才工作生机与活力。引导各类用人主体在总结运用人才工作传统经验的同时,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及时总结推广人才工作的新鲜经验。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

  六、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保障措施18.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实。19.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暂无条件设立专门机构的县(市),要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人才工作机构。加强人才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队伍能力素质。20.强化理论指导。大力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重视

  研究成果运用,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人才学科、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建设。21.保证人才投入。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

  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重大人才项目实施。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

  22.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篇三: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如何发挥政工自身优势推动企业工作全

  面发展

  摘要:国有企业推动着我国社会与经济进步,需要及时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做好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和需求,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在国有企业中,需要深刻意识到政工工作的关键作用,明确政工工作的重要地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保障。

  关键词:政工;自身优势;推动企业工作;全面发展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这一重要指示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如何推动《意见》精神在国有企业落地见效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政工干部面临的重要使命和现实课题。

  1当前企业思政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存在的不足

  1.1人员组成参差不齐。

  一是兼职。多数企业未安排专职思政干部,而是让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工会或其他人员兼任。二是老化。不少企业安排年龄老化、不适应高强度工作的同志从事思政,造成思政干部平均年龄较其他岗位明显偏高。三是专业性不强。绝大多数企业思政干部从其他岗位转岗过来,没有工作基础和经验。

  1.2思政功底不够扎实。

  一些思政干部深入学习不够,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深不透,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不够强,不能始终科学地把握形势变化、精准地识别现象本质、清醒地明辨行为是非、有效地抵御风险挑战,对上级政策的掌握、解读和宣教能力不强,不善于说服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组织力感召力有待提升。

  1.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一些思政干部作风不佳,有的工作偏虚脱实,官话、套话、空话多。有的习惯于坐在办公室,较少深入一线与基层员工互动交流,较少敞开心扉与员工真诚沟通。有的忽视调查研究,根本不了解基层同志的所思、所想、所盼。4.开拓创新能力偏弱。一些思政干部不能认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树立新观念,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掌握应用不够,对创新推进思政工作的思考少、探索少、实践少。

  2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新路径

  2.1以强化党组织主体责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站位

  优制度设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党委全面领导下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从企业发展和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出发,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并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重点是深化推进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政治建设,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细化实化加强党的领导的若干措施,坚定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明确落实和推进步骤。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考核评价内容,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来部署,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来落实,形成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责任同担、工作同步、协作同心”的工作格局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党建”相统一的管理格局。

  2.2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增进认同

  强学习教育,重点是抓好企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把实施名牌战略、宣传企业标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常抓新,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企业党员、干部和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赓续红色血脉,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突出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激励人,行为文化来规范人,制度文化来约束人,创造好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文体活动和心理疏导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3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实效

  重分类统筹,一方面,在形式、内容、方法上聚焦用力。形式上,强调个性、崇尚人格,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从理想信念入手,启发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有工作上的严格要求,又有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既有思想上的沟通,又有业务上的交流;既有事前的提醒警示,也有事后的教育帮助。内容上,把安全意识、法纪意识、文化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推动遵规守纪成为习惯养成。方法上,注重挖掘和培育身边的先进典型,讲好企业的历史、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运用榜样的力量渲染、教育和引导。着力打基层、强基础,将思想政治工作建在“班组”上。在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都要特别对待,耐心解说,因势利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体阵地建设,设置企业荣誉墙、荣誉陈列室、展览馆,作为员工入职“第一课堂”。建设好职工活动中心,开设职工文体活动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活动里”。用好手机“小屏”,办好“思政国企”抖音公号和微信公众号,用好用足学习强国主平台,突出“用短视频讲小故事、以小故事喻大道理”,创建思想政治工作“云矩阵”。用好电脑“大屏”,办好“思政国企”网站,及时发布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动向,展示生动实践,促进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在不同对象上用心用情。对待离退休老同志,思想工作突出“尊重”,多嘘寒问暖,多上门送学,用好用足政

  策给予离退休老同志专项或特殊慰问,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待临退人员,思想工作突出“看重”,重视他们的贡献,多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对待中年骨干,思想工作突出“倚重”,能提则提,充分倚重,多通道、多岗位加强历练、促进发展。引导鼓励走专业技术之路,构建专技通道与管理通道并行发展的机制,营造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更高、更受尊重的氛围。对待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突出“器重”,应多交流谈心,多加强教育培训,激活“传帮带”机制,多鼓励,多压担子。

  结语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思想干部队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思政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加强思政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精心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思政铁军。

  参考文献

  [1]韩炜.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8(17):20.

  [2]柴国炯.目前企业党建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187

篇四: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20.12.252020.12.25黔教发〔2020〕74号教育综合规定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发〔2020〕74号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和《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黔党发〔2018〕30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经厅领导同意,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贵州省教育厅2020年12月15日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和《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黔党发〔2018〕30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教研工作提

  出以下意见。一、健全教研工作网络体系1.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编制、人社部门,认真落实中发

  〔2019〕26号、黔党发〔2018〕30号文件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学科领域,按学段配齐配强所有学科(含德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评价测量等专门教育领域)专职教研员;及时清理、纠正和解决一些教研机构教研人员长期占编不在岗、缺员严重和学科领域配置不合理、业务工作严重弱化等问题。各地可结合实际,在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和领导职数总数内,积极探索通过公开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管理岗位、实行双岗位双考核的“双肩挑”等方式,选优配强教研机构管理队伍。

  2.强化学校教研组建设。以推进学科教研工作、教研活动的专业化、精细化为重点,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建立健全教研组长培训培养制度,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专业领导力,带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传帮带工作;普遍建立校本教研和师带徒制度,发挥好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在组织专业研修、丰富实践知识、培养锻炼教师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共享的教研文化,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

  3.发展多形式教研团队。要积极鼓励、培育支持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专业研修训练、课程教学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劳动教育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教研组织、研修团队发展,充分发挥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专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跨学科、跨学校的学区化教研团队建设,确保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参加一个团队,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参与团队研修锻炼、交流表现机会。

  二、切实加强教研队伍建设4.严格教研人员准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人社部门支持,按照教育部教基〔2019〕14号文件提出的教研员准入基本条件,探索建立健全教研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研人员的准入条件,建立完善教研机构人员的选调、招聘制度,坚持专业标准,严格选调招聘程序,确保选配教研人员的质量;建立教研人员考评机制,对考核不合格人员执行退出制度。5.优化教研队伍结构。多渠道引进、选聘和培养优秀教科研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引进招聘一批教授、副教授、博士、特级教师、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充实教研队伍。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支持教研机构创建优秀教科研人才和教学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或教科研领军人才建立学术进修、跟岗研修、访问学者工作制度,通过课题研究、团队合作、实践锻炼、人才交流、导师制、定向培养等途径,培养扶持一批教科研骨干和教研领军人才的成长。要充分考虑教研员岗位专业要求高、指导责任重的特殊性,支持各地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比例。

  6.加强教研人员岗位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符合教研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教科研人员岗位职责和分工要求,加强对教研机构、教研人员目标考核,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教研团队建设、教研指导服务责任落实和教学研讨交流平台建设等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教科研人员工作的专业属性,突出教育教学研究、专业服务和课程教学改革指导的工作实绩和敬业爱岗表现,引导教研人员增强使命担当。

  三、提升教研综合服务能力7.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每学年至少联系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各一所,并定期到所联系的学校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等问题,组织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培育推广优秀教研教学成果等工作。8.健全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教研人员教研责任区,明确教研指导服务的区域、学段、学校和职责。指导国家课程实施、教材使用和教学实践,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团队研修和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活动。9.建立学科(领域)教育教学年度报告制度。要围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制约因素持续开展专题研究。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及专职教研员每年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科(领域)的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一项专题(调研)报告。10.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与挂职锻炼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每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校从事1年教育教学工作;或者到学校、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教育管理岗位挂职锻炼一年以上;或每年累计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讲座等不少于30课时。四、完善教研工作运行机制11.聚集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着重研究薄弱学科、薄弱环节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发展等问题;加强对课程实施、课标落实、教与学改进、作业与评价优化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研究。紧扣“五育”并举,围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和优化学科育人等方面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落实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围绕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难点热点问题,建立上下联动、内外合作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联动机制,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和教研项目合作,及时反映教情、学情,为管理决策和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12.丰富教研工作方式方法。推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多样化,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问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着力创建符合实际、满足需求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夯实教研服务基础,将课题研究、教改实践、专题调研作为教研活动、教学视导、教学帮扶、教育决策的重要支撑,充分吸收

  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参与专题研究和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吸引力和创造力。13.深化教研工作开放合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教研合作,鼓励省内外

  高校、地方教研机构和中小学组成三方“教研合作共同体”;加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协同教研,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学校构建“校际教研联合体”、“教师研训共同体”;支持开展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际教研,通过专题研修、课题合作、名师引领和团队建设等教研合作,推进教研工作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共享,为教师发展搭建研究合作、研讨交流、培训指导、教学研修等多样化平台。

  14.加强教研教改基地建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中小学、幼儿园有计划地遴选和建设一批省、市、县三级教研合作或教科研基地,依托基地开展重点课题联合攻关、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培育与应用转化、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建设等工作,打造高水平教科研团队,培养锻炼一批研究型、专家型骨干教师,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本土性、原创性的成果。

  15.推进教研工作转型提质。促进由单纯的学科教研向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大教研”转变;从关注教材教法、知识传授和教学改进到关注课程整合、学科育人和学生素养提升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经验性教研向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转变;从单向信息传递向全员参与转变。进一步下沉教研工作重心,更加重视师生的需求、参与和体验,更加重视从学情教情、改革进程、关键领域角度提供决策服务。大力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教研转型,构建智慧教研,拓展问题研讨、经验分享与成果传播的时空范围。

  五、提升教研工作保障水平16.加强教研工作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理顺教研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会同编制部门进一步明确本级教研机构的职能职责和业务范围,建立健全教研人员研究教学、指导实践、服务决策的工作制度,认真履行人员保障、条件保障和时间保障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教研机构负责人和教研员的遴选配备工作,帮助教研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为课程教学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强化教研机构的专业属性,切实提升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落实教研人员的教师身份,充分保障教研人员与本地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17.加大教研工作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教研机构的日常运转和正常开展重要教研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教师研修团队、研讨交流平台建设和优秀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培育推广、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项目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教研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一并统筹安排使用,在生均公用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校本教研,逐步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经费的稳定投入支持机制。18.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列

  入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列入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重点督导评估教研工作方向、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工作实效等。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质量保障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结束——

推荐访问: 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新时代 改进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