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掀起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新高潮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掀起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新高潮

时间:2022-11-01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一次重要的专题会议。会前,胡幼桃副省长听取了汇报,并对省直(属)单位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作了重要批示。胡幼桃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十一五”以来我省在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对新一轮的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会议的重要精神;二是通报当前扶贫开发形势;三是总结交流各单位、各地开展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的经验。这次会议,通过相关帮扶单位介绍各自开展帮扶工作的情况,实地参观学习省人大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省核工业地质局、南昌铁路局的帮扶工作情况,我感到很受鼓舞,也很有启发。借此机会,向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长期支持和参与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去年年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高规格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分别颁布实施了全国和我省2011至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全面动员部署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今年7月,全省又召开了扶贫开发推进会,总结前一阶段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努力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强决心。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水平。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把握扶贫开发新形势,做到“五加深”

我国农村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从1986年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我省扶贫开发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当前,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根据我省实际,全力谋划新十年扶贫开发的攻坚蓝图,意义非同寻常。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

(一)加深理解中央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是省直部门讲责任、讲大局、讲政治的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共同努力,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深理解我国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主要体现在去年全国扶贫开发会议的精神上,体现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要加深理解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指导思路、工作方针、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此外,还明确了扶贫促进发展、低保维持生存的工作定位。这是新十年扶贫工作的关键和战略核心,也是开展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加深理解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作为一项从中央到地方长期坚持的帮扶制度,其重要意义和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缩小贫困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各单位通过定点扶贫,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推进扶贫开发进程、构建社会和谐的一大创造。

第二,在“大扶贫”工作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定点扶贫的主体是各级党政机关,决定了这项工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导向作用。省级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定点扶贫,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

第三,在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干部素质、履行社会责任中具有学习实践的载体作用。一方面,定点扶贫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为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深入了解省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起到了上通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定点扶贫为锻炼培养干部搭建了有效平台。工作组深入贫困村,了解实际,有利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准确把握基层情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定点扶贫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关切,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宣传窗口。

(四)加深理解我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攻坚重大决策。为彰显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心,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大扶贫攻坚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实行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重大举措,集中支持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38个县扶贫攻坚,力争在2—3年内使我省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的扶贫开发有较大起色。即:38位省领导到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每人定点扶贫一个县,指导帮助定点扶贫县制定和实施好扶贫发展规划;同时,为每位省领导配套一个实力较强的省直部门和一个大型企业协助开展扶贫开发;今年起,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每个县安排1000万元,专门用于地方发展扶贫产业。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新阶段扶贫攻坚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我省扶贫开发的一种新理念,一种全新的思路。对全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五)加深理解我省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的大格局。去年,国家划定特困片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决策,是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创新。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我省罗霄山区的17个县(市)划入了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这些片区是中央今后十年重点支持扶贫攻坚的地区。同时,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现有扶贫重点县中未划入国家特困片区8个县发展仍然落后的实际,决定将8个县划为省定特困片区,统筹省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继续给予重点扶持。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框架下,我省扶贫开发又有独创的新举措。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加大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精神,及时提出了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战略构想,圈定了瑞金、兴国、宁都等县(市、区)为中央苏区的范围。我省这一战略构想与中央对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部署是完全相符,也形成了我省“北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南北呼应”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我省连片特困地区和中央苏区涉及的38个县(市、区)成为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我省实施这一战略意义重大:

其一,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从我省情况来看,无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都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的发展落后上。搞好扶贫开发,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

其二,这是扶贫攻坚的需要。这38个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全省总数的85.7%,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77.5%。因此,锁定贫困对象、确定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要目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其三,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和中央苏区振兴,也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省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中央苏区在江西乃至全国具有独特地位。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加快振兴发展对江西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确保中央苏区群众同样过上美好生活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认真总结我省定点帮扶工作经验,重在“三给力”

我省定点扶贫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新世纪头十年扶贫开发等发展历程,定点扶贫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各种资源向贫困地区输入的直达通道,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赞誉和欢迎。自2007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组织部门的部门包村工作、扶贫部门的定点扶贫工作相结合,安排了178个省直单位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了70个省直(属)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据统计,2007—2010年,248个省级单位筹措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达3.2亿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4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634期、13817人次,引进和培育致富产业336个,兴修乡村公路1155公里、桥梁219座、饮水工程562个、村组垃圾处理站746个、沼气池1050个,修建学校101所,兴修水利农田受益面积109875万亩。在省级单位的带动下,各地的定点扶贫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共有1724个部门单位参加了定点扶贫。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期间省级单位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分别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共通报表彰了先进单位116个、先进个人83名。

在新十年扶贫攻坚战打响之际,中央增派包商银行定点扶贫我省余干、鄱阳两县,由此共有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石油等10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我省21个扶贫重点县,实现了全覆盖。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要求要加大定点扶贫力度,努力实现3400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并迅速组织部署了181个省直单位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工作,110个省直(属)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比上一轮新增43个单位,多数省直属二级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驻赣部队、民主党派、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定点扶贫。

省级单位多年的帮扶工作实践,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帮扶单位“给力”。各单位把定点包扶、定点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责任人,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了领导责任到位、工作组实施有力、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帮扶格局。许多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做到“四必到”,即每年春节必到点走访慰问、每逢帮扶项目竣工必到点检查验收、每到所在县区出差必到点调研指导、每遇要协调的帮扶难题必到点现场办公。省委办公厅厅办公会坚持每季度研究一次帮扶工作,厅领导小组每月讨论一次帮扶工作,亲自过问帮扶事项,亲赴帮扶点安排和指导工作。省政府办公厅领导班子成员四年间累计带队深入帮扶点调研考察43次,听取乡村干部汇报,实地考察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场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公安厅、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厅、省人保厅、省畜牧兽医局、省警卫局、江西师范大学等单位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积极帮助当地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培育并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部分省级单位对帮扶工作都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到点进行调研指导,现场办公,有力促进了本单位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是行业资源整合“给力”。“十一五”期间,省级单位投入的扶持资金大,实施的项目多,主要得益于各单位都能立足部门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多方争取资源,做好结合文章,切实把部门优势转化帮扶优势,以部门资源撬动社会资源,形成了帮扶贫困村的强大合力。比如,交通部门侧重扶持修路修桥,水利部门侧重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农林部门侧重农林开发,金融部门侧重帮助办理贷款,教育部门侧重改善办学条件,一些中央驻赣单位和垂直管理单位注重凝聚系统力量,发挥上下优势抓好帮扶。省环保厅连续三年从财政部和环保部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175万元,使帮扶点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省水利厅在帮扶点兴建小型水库一座,配套建设引水渡槽,解决了近千亩农田灌溉问题。江西检验检疫局帮助帮扶点与出口企业产业对接联姻,引导村民种植出口农产品,形成了柑橘、生姜、丝瓜三项出口特色产业。省台办积极联系有捐资助学愿望的台资企业把资金投向教育领域,四年共整合资金295万元,捐建希望小学6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争取国家农业开发项目资金500万元,惠及帮扶点所在县;省林业厅扶助帮扶点荒山造林700余亩,种植高产油茶200亩,完成了5000亩竹林低改,打造了长远的“绿色银行”。省公路管理局、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和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等单位就不仅帮助协调筹集资金,还切实运用本单位在交通领域、工程施工、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为帮扶点解决道路建设、堤坝设计和水利项目的施工难题。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接待办、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省测绘局等单位争取的各类扶持资金均在200万元以上。

三是帮扶干部工作“给力”。各单位工作组的同志,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帮扶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据统计,四年来,248个省级单位共派出1214名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的都是副处级以上干部。这些干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帮扶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有些工作组的同志吃住在村里,访民情、解民意,并结合群众要求和单位自身优势,做了许多好事和实事。许多贫困村的群众说,从这些帮扶干部身上又看到了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从帮扶单位层面来看,有的单位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内容,缺少联系沟通,甚至帮扶关系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帮扶思路单一,存在畏难情绪,发挥自身优势不足,也没有从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动员资源。从帮扶点层面来看,有的地方存在着“等、靠、要”思想,注重要钱要项目,忽视信息、技术、人才、智力等因素的重要作用,与帮扶单位沟通不够、联系不多。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克服和解决。

三、掀起新一轮帮扶工作新高潮,突出“六注重”

前段时间,省扶贫和移民办先后到赣州、吉安、上饶、宜春、萍乡等地有关省级单位的帮扶点开展实地调研,并通过市县扶贫部门对各帮扶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我们欣喜地看到绝大多数单位都能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进行帮扶对接,深入到帮扶点开展调研,帮助谋划发展思路,研究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重点,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掀起了新一轮帮扶热潮。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我们要在继续坚持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突出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深化认识,带着责任去帮扶。省委省政府对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通知,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也是贫困地区群众的期盼。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对老区人民的感恩之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实现扶贫新突破。在新一轮帮扶工作中,省红十字会、省铁路建设办公室、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人保健康险江西分公司、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驻南昌铁路局军代处、仁和集团、农工党江西省委、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省港航管理局、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第一次承担定点扶贫工作的单位帮扶工作都取得了良好开局。省交通运输厅勇挑重担,厅机关及9个厅属单位积极参与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帮扶10个贫困村,省厅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帮扶资金项目。省建工集团公司坚持把定点包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帮扶规划,确立重点项目,计划在4年帮扶期内平均每年扶助资金40万元以上。江铜集团秉承“履行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投入200万元资助帮扶点开展公路、小学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接。市县两级扶贫部门要通过主动联系、陪同调研、跟踪服务、强化宣传、组织联席活动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赣州、上饶等市有些县区采取了对每一个省级帮扶单位由一名县领导对接的工作机制,九江市采取由联系包县的市委常委和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分片定点扶贫单位工作调度会,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督查。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希望各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二)更加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带着重点工作去帮扶。帮扶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完成各项任务。扶贫开发的关键在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因此,帮扶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扶贫开发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改变贫困村面貌提供组织保证。

这里要强调的是,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帮助贫困村修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对省直定点包扶单位而言,更是验收考核的主要指标,希望各单位把帮助贫困村完善村级组织活场所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予以大力扶持。

(三)更加注重规划编制,带着大扶贫格局的思维去帮扶。各帮扶单位要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坚持让贫困群体受益的原则,围绕解决瓶颈制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编制好帮扶规划,指导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帮扶规划要与当地扶贫开发规划衔接好,明确重点,找准切入点,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省卫生厅、省妇联、省外侨办、省委党校、省人口计生委、省农垦事业办、人行南昌中心支行、赣南师范学院、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公司、省农村信用社、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帮扶规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举措得力,凝聚了帮扶单位的真情实意和工作组同志的辛勤汗水。同时,我们建议各行业部门在编制帮扶规划时,把帮扶点所在县乡纳入本部门行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制定、制度设计、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对贫困地区加大行业扶贫力度。

结合当前我省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建议在38个特困片区县和中央苏区县开展帮扶工作的单位,还要注重与省领导定点联系帮扶规划相统一,集成资源,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攻坚机制。

(四)更加注重行业优势,带着自身特点去帮扶。省级帮扶单位多数都能立足部门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措施。省中医学院工作组深入帮扶点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帮扶点所在地是江西最适合种太子参的区域,帮助引进江中集团进驻筹建太子参种植基地,培育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产业。省邮政公司利用邮政客户资源,帮助帮扶点引进了一家果蔬企业,兴建生产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方式,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脱贫。省电视台向帮扶点捐赠96套卫星接收设备,切实解决当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老大难”问题。省水文局对帮扶点8座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省文联组织艺术家到帮扶点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春节慰问演出活动,还为当地村民义务写春联500余幅,拍全家福100余张。省科学院组织科研人员赴帮扶点开展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禽病防治、水产养殖、农副产品保鲜及加工技术等技能培训。

(五)更加注重发展产业,带着新理念去帮扶。贫困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发展潜力,各单位在开展帮扶工作时,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要突出创新互助合作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培养当地产业发展后劲。特别是对企业帮扶单位而言,更应该将互利共赢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拓宽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发掘贫困地区发展的潜能,培养和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省科技厅扶持帮扶点注册成立“兴农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长林系列高产油茶500亩。省农科院在帮扶点重点扶持有养殖经验的贫困农户,免费提供优质鸡仔及林下养鸡技术培训。省残联扶助帮扶点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让当地致富能人带头,由本村残疾人投资入股,打造集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和果业种植于一体的立体化养殖基地。省烟草局指导帮扶点移民新村种植烟叶300亩,建设密集烤房15座,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扶持帮扶点挖掘整理水面180亩,发展水产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

(六)更加注重帮扶实效,带着帮扶的目标任务去帮扶。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是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扶单位的各项帮扶投入和支持,无论是从行业角度还是从资金、项目角度,都应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巩固温饱、加快脱贫致富”的首要目标任务展开,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结合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引进、人才支持、技术导入、信息提供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多办惠民实事,不搞形象工程,多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解决当地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

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省直单位参与这项工作,也是关爱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平台。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将从以下方面改进工作。一是加强工作层面的推动。制定健全考核办法、督察机制、激励机制,努力完善协调管理。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对于各地各单位在开展帮扶工作中的典型经验,除了在工作简报、省扶贫和移民办网站上及时反映外,还将联系一些有影响的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也希望各地各单位及时给我们提供信息。三是加强交流联系。通过组织培训班、工作会议、检查考核等方式,进行总结交流,全面了解各地各单位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各单位的交流联系。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吹响了我省新十年扶贫攻坚的号角。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伟大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对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寄予厚望。让我们以昂扬向上的饱满热情、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2012年9月7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饶振华在省直(属)单位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标题系编者所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上官涛

推荐访问: 锐意进取 新一轮 扶贫 定点 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