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讨

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讨

时间:2022-11-01 0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在分析该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要想做好水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积极采取五个转变的工作新模式,如从管理转向服务,从事务转向研究,从营销转向行销等。

【关键词】水产类;就业;工作模式;探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激增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涉及到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非常不妙,2007年上海市教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3-2006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科类一览表”,其中水产类排在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且满意的工作,成为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而这恰恰说明,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依据社会需求积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顺利地就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水产类毕业生,我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海洋类、农业类高校,数量较少,全国累计举办水产类专业的高校不到40家。我校自1958年就招收水产类本科和专科专业,当时主要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工业捕鱼三个本科专业,目前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全部办在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高职专业办在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主要有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捕捞学等,近四年的毕业生数量分别为112人、105人、109人、148人,而这几年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也高出其它高校水产类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我校水产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

1、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处于下降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用人单位的老总或决策者意识到,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而大学生毕业生进入单位后,一定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由此可见,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目前,我校在高考招生时就面临水产类专业生源不足、专业一志愿偏低等问题,因此相比其它专业,水产类专业的生源质量就差一些,再说许多被调剂到水产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端正,又道听途说一些水产类专业就业面窄,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等一些负面信息,对学习丧失兴趣,成绩也处于下降趋势。

2、用人单位越来越希望学生能吃苦耐劳,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还是偏高

水产类专业的用人单位(如养殖场等)一般都办在偏远、不发达的地方(海岛上、农村里),要求学生先下海从事捕捞生产几年(如海洋渔业公司或远洋渔业公司)等,到学校来招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毕业生能吃苦耐劳,能忍受寂寞,但毕业生们根本没想过,他们觉得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家长含辛茹苦的供养,今天还到农村去,还要去当个渔民,心理就有抵触情绪,幻想自己能考上公务员、能到大城市找到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因此,经常会出现一边用人单位急着要人,一边毕业生根本不肯去,或者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但那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等条件比较苛刻,动则要研究生学历等,毕业生根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虽然我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但就业质量趋于下降趋势。

3、学生越来越希望校院能提供更多服务,但校院提供服务非常有限

考虑到就业的成本等问题,我校的水产类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希望学校或学院能提供足够的用人单位信息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供他们挑选,希望给他们上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最好是教授或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资源部经理等,希望校院就业工作人员在暑假期间也能随时为他们办妥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的改派等事宜,但校院由于人员、财力、物力等有限,提供的服务质量往往上不去,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水产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探讨

针对我校水产类专业就业工作的这种现状,笔者与其他一些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积极探索,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做好五个转变,并取得良好成效:

1、就业工作模式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快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从以前的以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模式。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加大人力投入,建立学院就业辅导员、班级就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建立就业信息网,开通网上就业短信平台,提供就业短信服务,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让生产实习单位变成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想方设法让水产类毕业生多接触用人单位,多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会。同时,学院要和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安排校级大型招聘会和面试,而小型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则由学院负责,要保证让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就业工作理念应从营销向行销转变

以前,我们开展就业工作往往将毕业生当作“产品”向用人单位进行营销,自2009年起,我校在就业方面开展的新的工作模式的尝试,主要就是改变以往的就业营销模式,实行毕业生就业行销模式,制定出《浙江海洋学院毕业生就业行销方案》,创造性将市场行销理论引用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来,对就业工作实行就业行销的思维、就业行销的策略、就业行销的层次。根据此方案,我们对水产类专业毕业生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强调学生的主体功能和学生、班主任、学院、学校四个层次各司其职,采用行销的4P理论,对毕业生采取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通路策略和促销策略,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3、就业工作机构应由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

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手续繁杂,重复性高,很容易导致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他们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学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本学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启动了,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始终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以指导学院开展具体的就业工作为主来开展全校性的就业工作。首先,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整合流程,精简步骤,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量化各项就业指标,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最后,主动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就业指导应从学生毕业前指导向全过程全方位指导转变

以前我们开展就业指导,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目前我们明确提出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全过程就是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或三年生活;全方位就是指多途径、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为了保证能达到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我校的就业指导课实行了教学改革,目前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改变以前集中于毕业前夕授课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实行分段教学(模块)教学。第一模块以职业规划内容为主,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涯规划、能力素质培养等内容,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12学时;第二模块以社会实践为主,社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暑假安排6学时,要求学生开展职业认知的社会活动,第二阶段在高职二年级、本科三年级寒假安排8学时,要求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市场调研、就业信息采集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招聘现场感受就业氛围,并对职业规划进行审视、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第三模块以求职过程指导为主,包括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内容,在高职二年级、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安排12学时,讲授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实务。校院每年都要指导每一位水产类专业学生填写《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让他们对自身的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进行深思,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加强自身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同时积极开展职业规划计划竞赛、就业简历制作大赛,并邀请知名校友、用人单位领导或相关的专业学者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努力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5、就业资源应从收集方式向挖掘提供方式转变

在就业资源方面,我校原先主要是靠就业工作人员去收集,这样就业信息量少,时效性差。目前我校已改变以往的做法,注重整合全校力量,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挖掘就业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友及全校教职工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动作用,让他们主动给学生提供就业资源。一是积极发挥校友会这一巨大就业资源的重要作用。我校十分重视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利用校友会资源,经常邀请历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学校及学院举办的联谊活动,为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牵线搭桥。相应地,历届毕业生也为我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一些创业成功或任职领导职务的校友还直接到学院来招聘水产类专业毕业生。二是发挥广大教职工在推荐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学生就业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为此,水产类专业毕业生所在学院在广大教职工中积极倡导“学生就业人人有责”的理念,动员全院教职工为学生就业积极献计出力,同时提出每一位教职工至少帮助推荐一名毕业生就业的口号。教职工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目前,全院已形成了“上下一心关心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和氛围,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林.上海市教委发布高校38个最难就业专业[N].市场报,2007-07-23(22).

[2]程良越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怡谅.航海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0(5)下旬.

[4]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大学生就业指导(第4版)[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虞浩臣(1974—),男,浙江宁海人,硕士,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和思政教育。

推荐访问: 毕业生就业 水产 类专业 探讨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