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走读历史寻找梁思成的足迹

走读历史寻找梁思成的足迹

时间:2022-10-31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河北蓟县独乐寺 1932年

现在要参观独乐寺,从北京开车一个多小时足矣。所以我们很难想象,1932年4月梁思成前往蓟县的第一次野外考察,对他来说是如何刺激与兴奋。

梁思成很偶然地在鼓楼的一次展览中,看到了独乐寺的照片,猜想这座建筑可能年代较早。但因为当地水患,这次考察直到第二年4月才成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城里与乡下,差距可能比现在更大。知识分子要下乡,交通是很大的限制,卫生条件就更差了,还有可能碰到土匪拦路抢劫。梁思成带着弟弟思达和两个助手前往,最能说明这是一次城里人到陌生的乡村冒险旅行的是当天晚上打回北京的电话:“没有土匪。四个人住店一宿一毛五。”林徽因了解情况后,不顾自己肺病未愈而且怀孕在身,很快赶到蓟县协助梁思成。

梁思成在描述这次考察时写道:“用渡船过河以后,汽车在软地上一步也不能动弹了。于是我们乘客只好帮着推车,一直把这老古董推过整个河床,而引擎直冲着我们的眼鼻轰鸣。……50英里的行程用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和有趣。那时我还不知道,在此后的几年中,我将会习惯于这种旅行而毫不以为怪。”

坎坷路途的终点,古拙的独乐寺观音阁高耸于城墙之上迎接他们。“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而如此古老的建筑第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而这第一次野外考察所需的仪器还是梁思成向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借来的。

这座始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建筑群,当时只剩了山门和观音阁,其他部分都改作了校舍。这也是当时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建筑,保存了不少唐代建筑的风格。后来的文革期间,梁思成又向文化部申请拨款维护独乐寺,使它得到了妥善保护。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比北京天津更接近震中,但是已有千年历史的木楼观音阁,却只受到很小的损害。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其结构的柔韧性。所以,当笔者看到这座如此古老的建筑时,惟有感慨古人技艺之精湛,感谢梁先生辛苦而坚定的工作。

这次考察中,当地一位经常看他们测绘的教师说,他的家乡宝坻县,有一座广济寺,跟这里的建筑很类似。第二个考察地的线索就这样出现了。

山西应县木塔 1933年

如果说前两次发现两座重要辽代寺庙的野外考察运气的成分更大一些,那么后来的一系列考察工作,则是在梁思成精心制定的一套程序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营造学社每年派出野外小分队进行两到三个月的考察。之前要仔细阅读地方志一类有关历史、地理和佛教的书籍,产生一份有希望的建筑物的目录。依此拟定一份旅行日程。目录上的每一件建筑物都必须找到、验明,如果它仍然存在,就加以丈量和拍照。当时没有中国建筑史上重要建筑的名录,这种方法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遗漏。

事实上,他们更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兵荒战乱,加上各种光怪陆离的新理念给人们的刺激,这些古建筑在比以前更快速地消亡。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常常满怀希望地跑了几百里路,面对的只是一堆废墟。他们内心的急切与焦虑不难体会

1932至1933这两年,他们连续调查了宝坻广济寺、正定隆兴寺、大同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以及北平郊区的古建筑等。1933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调查中得知,在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宝塔,当地人称“应州塔”。为了确认它是否还存在,梁思成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写了一封信给应县邮局局长,请他找一个当地最好的摄影师拍几张宝塔的照片寄过来。这个点子很成功,照片显示宝塔状况良好。林徽因看到照片后说:“阿弥陀佛!幸亏思成倾心的不是什么电影明星,要不,凭他的执著劲,谁都能追得到。”有趣的是,摄影师索要的酬金也很特别——北京的信纸和信笺,因为那儿没有纸店。

这次考察,林徽因没有去,她通过梁思成寄回家的信得知木塔的情况。梁思成和助手从大同先乘坐公共汽车,又在驴车上颠簸6个小时。但看到木塔的那一刻,这些疲惫都不算什么了:“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从外边看是5层6檐,但中间夹设暗层,所以实际有9层。塔底层南北开门,里边每层都有木制楼梯,笔者恭敬走入塔内,拾阶而上,可见塔身有枪弹穿身而过的洞痕。塔上按着栏杆,可以凭栏望远。木塔的特殊结构,使其千年不倒。当年,梁思成考察这座塔时,不仅感叹它的完美,更为那个时代不为人知的建筑师们而倾倒。

测绘工作很艰苦,林徽因知悉这次考察后颇有感触:“山西应县的辽代木塔,听来似乎平淡无奇,但是西历1056年到现在,算起来是整整877年。古代完全木构的建筑物高到二百八十五尺,在中国也就剩这一座,现在唐代木构在国内还没找到一个……这在几个研究建筑的死心眼人看来,已是了不起的事了。”

现在,应县木塔与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并称世界四大奇塔。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1937年

梁思成因为早年的车祸而落下腿部残疾,林徽因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地长途跋涉对他们来说比常人更加辛苦。1934年考察山西的民居、霍州广胜寺、晋祠,1935年曲阜孔庙考察,1936年调查龙门石窟及山东中部的古建筑。多年的工作虽然成果很多,但发现一座唐代木结构寺庙的梦想却始终未能实现。直到1937年,他们找到了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

林徽因和梁思成曾经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一书中读到五台山的佛光寺,然后又从其他史料中查阅了有关佛光寺的记载。他们已屡次遭遇到有名的佛教寺庙在漫长岁月中重建或整个改建的失望。据记录,这座佛光寺创建于北魏时期,唐武宗时被毁,12年后逃亡在外的该寺僧人募资重建,如果保留至今,无疑意义巨大。他们决定前往考察一番。

1937年6月,林徽因、梁思成和莫宗江、纪玉堂一起奔赴山西太原。拉着毛驴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两天才到达佛光寺。当看到佛光寺大殿建筑的形制特点时,他们便当即认定它是唐代的建筑。

没有受到精心维护的大殿,藻井(室内顶棚的装饰)上面当时住满了蝙蝠。考察就在蝙蝠的粪便和千百只臭虫之间进行。然而梁思成却说:“我们的发现的重要性和意外收获,使得这些日子成为我多年来寻找古建筑中最快乐的时光。”

对于佛光寺具体年代的鉴定,林徽因起了关键作用。考察的第三天,林徽因在一根梁上注意到有很淡的墨迹,她认出一些隐约的人名和官职,记得在外面台阶前经幢石柱上看到过类似人名,便去核实。随后惊喜地发现,石柱上赫然写着同样句子:“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石柱上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相当于公元857年。“佛殿主”之名既然写在梁上,又刻在幢上,则幢的建造应当是与殿同时的。殿的年代因此就可以推出了。

这座大殿比他们此前发现的最古的木结构还要早一百二十七年。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有唐代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建筑,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如今,五台山依然是佛教胜地,佛光寺距离五台山景区稍远,相对冷清。大殿前,古松林立,经幢犹在,前往佛光寺的游人也大多非为拜佛,而是寻找这珍贵的唐代建筑遗珠和梁先生发现国宝的故事。

然而,在梁思成所说的这最好的时光之后,紧接着就是国难当头。7月15日,当一行人到达代县看到最近的报纸时,才震惊地发现,日本已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梁思成和林徽因绕道回京,开始与家人一起在战火纷飞中辗转前往昆明西南联大。他们在以后的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继续着营造学社的研究和考察。

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使无数古建筑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免于毁灭的厄运,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的文物保护。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如果这项工作推迟二十年会是怎样的结果。他们也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建筑实测和影像资料,有的建筑在此后遭遇损毁,这些影像和资料甚至成为它们曾经存世的唯一记录。

如今,再去应县木塔、佛光寺,已无需经历痛苦的旅途奔波,更不会遭遇蝙蝠和臭虫。凝视木塔尖上的夕阳,想象梁思成先生当年在视野中发现它时的情景与心情,不由心生感激。感谢他们艰苦的工作,让我们有幸再见到这些承载千百年历史的建筑珍宝。

参考资料:

《梁思成与林徽因》 作者:费慰梅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作者:梁思成

《梁思成传》作者:窦忠茹

《林徽因传》作者:张小午

推荐访问: 走读 足迹 寻找 历史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