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会说话的建筑

会说话的建筑

时间:2022-10-31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歌德看见法国史特拉斯堡大教堂时,不禁赞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说,“当传统和歌曲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看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通过建筑了解一个城市的当下;

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建筑预测未来的生活方式。

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

不断变化却从未间断

在欧洲超过2500年的建筑史长河中,应运而生了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各种风格间相互影响转变,却又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特色,未曾消失,未曾空白。

当现今人们流连在欧洲大陆时,建筑之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罗马万神庙、意大利比萨斜塔、德国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慕尼黑宁芬堡、维也纳舒伯鲁恩宫(美泉宫)、法国凡尔赛宫……如一幅幅画卷一一展开,它们见证了从公元前到18世纪的欧洲建筑史。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欧洲建筑史的根源,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直到现代主义,欧洲建筑在任何时期都留存下了应有的时代烙印,而每个时期还会衍生出特有的风格,中世纪就包含了拜占庭、罗马、哥特风,19世纪出现了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除去传统的各种主流建筑风格外,欧洲也形成了自由明快的地中海风格,简约的北欧派系等,而奥地利的小尺度建筑做的非常出色。文明总是相通的,欧洲在艺术、服装等领域也历经了同样的风格轨道。

灵感的来源,情感的释放

对于一位纵观全局的建筑师而言,在欣赏历史遗赠的同时,并不会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建筑体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建筑体及其周边环境的融合,放大到整个空间的行为感受,世世代代的生活沿袭,城市化进程发展,都会给Thomas Fritzsche提供创作的灵感,反应在他的设计作品之中。而这些灵感的来源,在欧洲古老的城市、小镇中静静的流淌。

远古时代,建筑以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的作用而存在,而如今,建筑不再仅仅是提供人们生理上的安全需求,更是扩展到为人们提供心理上的安全需求,提供建筑物功能上的多样性、舒适性。通过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空间的变幻、使用行为的引导,人们对建筑的心理需求与功能需求将会得到满足。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安全感还是要靠整个社会一起去营造的。

建筑是用来交流的,也会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建筑物的形态、建筑物的表面、建筑物的色彩会传达信息给看到他的人,建筑空间里面的任何一种材质、任何一个装饰元素会传达信息给使用者。我们可以通过建筑来述说,每个城市都在通过建筑来讲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有一些建筑作为记忆而存在,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在欧洲尤为明显,几乎每个建筑都代表了一段故事,印证了它的时期,表达着它的情感。

建造未来的建筑并不遥远

建筑会影响人和城市,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它对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要充满灵活性。让建筑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很简单,怎样让它可以在未来仍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其中有一点有益于让建筑长久的存活,即让建筑物的结构更结实耐用,让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增强建筑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未来城市变化。

这也并没有听上去那样深不可测,让建筑适应未来的发展,长久的存在,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去追寻的规律,可以借鉴的案例。在欧洲有很多古老的工厂,现在被改造成办公、公寓等使用,都非常的成功。那是因为在设计开始阶段进行建造时就有了周全的规划布局,结构上也使用了坚固耐用的材质,建造工艺上也精益求精,所以就可以在多年后再去改造,让它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以至可以延续至今,或者在未来继续使用。

推荐访问: 会说话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