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论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时间:2022-10-29 1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它涉及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只有宏观的论述,缺乏方法论,操作性不强。

【关键词】文化差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翻译;文化背景;翻译理论;实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001-02

引言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的翻译不能脱离文化,众所周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翻译是使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一部翻译作品能否使两个国家和民族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译者对原作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传达,取决于对原作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及其意蕴的理解和表达。因此,翻译的目的应该是使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讲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翻译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科学,它既带有创造性,又带有科学性,它是用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是科学性的再创作。它涉及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

基于以上论述,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差异

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歧义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影响。“词

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

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而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

往往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极大的影响。英文里出现的Hippies,yippees,“me”generation,hotdog,overkill对我们来讲是生疏的,即使译作“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热狗、超过所需的杀伤威力”,仍不能表达原英语词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如propaganda含有“撒

谎、欺骗”等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宣传”则无此义。

价值观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

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性格的基石。中西文化差异之一是时间取向不同,中国人在时间上采取过去取向,对过去的眷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人对

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视。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与此相反。西方人在时间上是未来取向,因而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及道德观念等造就了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在文化个性上,东方人崇尚群体价值,而西方人崇尚个体价值;东方人讲究社会伦理,西方人则讲究个体道德;东方人性格内向、表达情感含蓄,而西方人性格外向、直率;东方人以形象、综合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西方人则以抽象、分析思维方式看待事

物。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都有体现,翻译应特别注意,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二、动态对等和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是英语翻译最大的障碍。“知识的

占有是翻译的前提”,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又都积累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

地方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知识内

涵特色,它们只表达某种语言所独有的事物和现象,无论形式和内容上在另一种语言中都不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比较现象。这就需要在英译汉中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专门术语,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消极影响。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

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模式和心理趋向。同是一种事物,由于民族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识感知,而且这种意识感知的不相融洽,又必然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东西方对“狗”这种动物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在我国传统习惯中,“狗”往往比喻坏人坏事,所以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含贬义,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英国人则相反,他们往往把狗看成是具有褒义意义的,如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优胜者);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之日)。“dog doesn"t eat dog”不是“狗不咬狗”,其实是“同室不操戈,手足不相残”。更具宠爱之意的是“Love me,love my dog”,与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对于“狗”这种动物的认识,反映在不同民族语言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偏爱和厌恶两种社会效果。

以上例子说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同化另

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同化仍受到民族心理的制

约。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

族的宗教意识、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中,我们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有神话中的“龙王”,还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内容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应予注意,比如三个和尚的典故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要把这个谚语神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是那么容易,主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

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和尚的这个典故更是鲜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如果只重传意,可采用套译法,即套用英语中现成的成语:“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ale half a boy;three boys ale nobody”,或者“Too many cook spoil the broth”。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要求译者要了解两种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翻译中切不可望文生义。英语中有很多词语表达特定的宗教意义。如: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中国人看到这几个字很容易理解为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恐怖时刻。然而对西方人来说,它表示伸张正义的时刻,是指中国人所说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切不可硬要将异族文化向本族文化靠拢,一定要了解宗教文化的差异,才能准确、娴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创造性叛逆和文化差异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经常思考究竟是按照源语规范直接翻译源语文本还是依照目的语规范再创源语文本,使其更像目的

语的文本,更能为目的语读者接受。事实上,创造性本质蕴藏于任何文学翻译作品中。在某种程度上,翻译作品不仅仅是源语文本的再现,而且与源语文本相比较是一种再创造。法国文学家、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认为“翻译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创造性叛逆是一个与文化差异处理直接相关的术语,正是由于它的

存在和使用,出现了许多超过原作的优秀的翻译作品。例如,诗人惠特曼认为弗雷里格拉(Freiligrath) 翻译的德语版的《草叶集》远远地胜过他自己的原作。

创造性叛逆广泛存在于文学翻译中。它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思维和习惯并使他们较轻易地接受译作。例如,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La Cousine Bette 和Le Pere Goriot直译为汉语应是《表妹贝德》或《堂妹贝德》以及《高里奥大伯》,但是为了缩短目的语读者和原作之间的距离,翻译家傅雷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和作品独特的背景将这两部作品译为更符合中国读者习惯的《贝姨》和《高老头》。傅雷的翻译在中国读者中广为流传以至原作的法语标题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二是用强行的方式向目的语读者介绍源语,包括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例如:在翻译T. S. 艾略特的《J ·阿尔弗雷得·普鲁弗洛克的爱情歌》中的:“Should I , after tea and cakes and ices Have the strength to force the moment to it s crisis !”译者为了向中国读者介绍欧化句型,将其译为:“是否我,在用过茶,糕点和冰食以后有魄力把这一刻推到紧要关头。”从中国读者的角度出发,这个翻译的句子无论是从意义还是从句型结构而言,都与他们所能接受的文化相差甚远。但译者使用创造性叛逆的手法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内涵。

创造性叛逆的使用为解决许多文化差异上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值得注重的是创造性叛逆绝对不能毫无止境、不经思考的乱用。在使用创造性叛逆之前,译者首先还应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例如严复的信、达、雅,奈达的动态对等,钱钟书的“化”等;其次,在处理一些非凡的富含文化底蕴的意象时,用创造性叛逆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或推介源语概念。

五、结语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是客观的,而文化差异会导致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等多层面的不相同,要做好翻译工作,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奈达博士所说: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关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1—33,38—41,139—150。

[2]尤晋年,李德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90—91。

[3]申艺芳,浅谈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J].绥化师专学报,2004,(2):100—101。

[4]潭慧明,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J].渤海大学学报,2OO4,(6):115—118。

[5]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

[6]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

[7]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推荐访问: 文化差异 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