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

谈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29 17: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戏曲是中国戏剧艺术的主要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从上古先民们粗犷豪放的歌舞、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艺术,到感天动地的元杂剧、美轮美奂的昆曲,再到浓墨重彩、征服了全世界的京剧,中国戏曲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盛行等各个时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32-01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戏曲不断吸收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成分,成为一门包容广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

一、唐代的歌舞戏与参军戏——中国戏曲的雏形

唐代的戏剧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表演艺术,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还有歌唱、舞蹈和说白;不仅有音乐伴奏,还有“帮腔”。另外,在服饰化妆和舞台布景上,也有所发展。戏剧艺术的中心是由演员的歌唱、舞蹈、动作、说白等表演手段体现出来的。唐代的歌舞戏主要有“踏摇娘”“兰陵王”“拨头”等几种。

“踏摇娘”,表现一个妇女因为丈夫酗酒而苦不堪言的生活,歌舞相结合,出现了“帮腔”的形式。表演上,由两个演员发展为三个演员,对剧中人物不仅有一定的性格描写,而且演出效果感人,体现出在艺术上的进步。

“兰陵王”,又叫“代面”“大面”,故事来自历史事件,是用戏的形式讲述北齐的兰陵王戴假面打败敌兵的故事。此剧后来传到日本,在雅乐部中名为《罗陵王》。

“拨头”,又叫“钵头”,是一出武打戏,这种艺术形式本来是西域的一种民间艺术,到了唐代就变成专业艺术家表演的节目了。

二、宋元南戏——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

这一时期杂剧和院本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南北剧坛的两朵奇葩。宋杂剧主要流行于南方,大致分为两类:以对话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演唱为主的歌舞戏。院本,又称金院本,盛行于北方,在体例、戏目和角色上基本与杂剧相同。院本的内容大体上有三类:公案故事戏、西游记故事戏和爱情故事戏。

12世纪以后,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北方的燕京和南方的临安成了当时的两个戏剧中心。南戏,又称为“戏文”,于北宋末叶在浙、闽一带形成,后发展到南宋都城临安,吸收了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和民间的说唱技艺。最早的南戏作品,是《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两出,它们被称为“戏文之首”。除此之外,还有《王煥戏文》《乐昌分镜》《韫玉传奇》以及《张协状元》等四种。这些作品,可以确定是宋代的作品。

三、元杂剧——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

在角色體制方面,元杂剧比南戏更为完善,各类角色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各类角色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初步形成了以正旦和正末为主的角色体制。元杂剧角色行当的形成,受到了宋杂剧、金院本的影响。元杂剧在综合运用念白、科诨、舞蹈、演唱艺术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除了发展演唱艺术之外,元杂剧还十分重视用念白来介绍人物、铺叙情节。元杂剧继承并丰富了院本中插科打诨的表演,例如:同样是一种“自报家门”的程式,根据人物身份性格等的差异,就出现了“大夫家门”“秀才家门”等不同类型,为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提供了传统的表演基础。

四、明清传奇——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二个繁荣期

明代戏曲在继承前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广大艺人和热心戏曲的知识分子的共同探索,在唱、念、做、打和舞台美术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在虚拟与写意手法的运用上,也更加丰富和成熟,为中国戏曲艺术独特表演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昆腔的形成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三个繁荣期,清朝建立以后,昆腔被士大夫们所推崇,成为“正音”“雅部”,为了适应观众的欣赏需求,昆腔还出现了以折子戏为主的演出形式,也就是撷取全本传奇中的精彩段落,独立演出。

五、地方戏的形成一一中国戏曲的转型期

清代地方戏曲主要指秦腔、梆子、弦索、皮簧等许多新兴的地方剧种,总称为花部乱弹戏。长期以来,花部在士大夫阶层看来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事实上这些剧本中有很多剧目积极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艺术风格比较质朴,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在清代地方戏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以《水浒传》《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王宝钏》《白蛇传》等历史演义小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戏,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斗争和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六、京剧的形成

从清朝初年开始的“花雅之争”,既是雅部昆曲与花部剧种的一次竞争,也是各种声腔艺术的融合,京剧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京剧的孕育、形成大约在1790年到1840年左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代表人物的出现与剧种的确立。汉调也逐渐成为徽班声腔的一部分,开创了徽、汉合流的总趋势。并且,一些很有影响的汉调艺人也带来了精湛的技艺,使很多年轻的徽班演员深受教益,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了京剧艺术的开创者。

七、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地方戏演出团体七零八落的状况,全国上下展开了重建戏曲队伍的工作。到1980年初,全国恢复了两千多个戏曲剧种,建立了两千多个戏曲剧团,全国各地的剧团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人们也把目光转向了创新,舞台上涌现出了很多新编剧目。

参考文献:

[1]邹德旺.戏剧表演的艺术[J]. 戏剧文学. 2016(10) .

[2]骆婧.民间戏曲的适应与变迁对戏剧文化生态研究的一种构想[J].中国戏剧.2009(04).

推荐访问: 表演艺术 戏曲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