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个时代的灵魂

一个时代的灵魂

时间:2022-10-29 13:05: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m5ըky人物起起伏伏,多少传奇故事轮番上演。大时代成就大人物,大人物造就大作品,大作品映射大时代。取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身上,上海滩最初的文艺精神可略见一斑了。

“愛美劇”——最經典的時尚1 9 1 7 年, 当时被称作“ 新剧”的“文明戏”盘踞中国已历经不长不短1 0 个年头, 日渐式微,空谷余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场“戏剧改良”,如盛夏憋闷多日的一场雷雨,迎来清爽阵风为中国戏剧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由此,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这20年间,上海话剧占据着中国话剧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又包含着表面看来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便是“爱美的”戏剧时代,它所推崇的“非营业性质”的演剧概念,依然影响着100年后国内外的先锋戏剧团体,成为最时尚、最自由、最理想的代名词。

投石探路—— 汪仲贤

(优游)

提起现代戏剧的先驱,一个名字绝不可忽略——著名演员汪仲贤(优游),在49年的生命中他所扮演的生活角色真不比在舞台上少。

首先, 他是一名出色的文明戏演员,与身份扑朔迷离的神秘人物任天知①一同成立“进化团”,又先后加入“新民社”、“民鸣社”任主要演员。演出《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等文明戏。

1 9 2 0 年1 0 月的一天, 上海的五家强势媒体《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新申报》和《民国日报》,连日同时刊登了一条极为醒目的消息—— “ 文明戏” 著名演员汪仲贤( 优游) 与上海“新舞台”的京班名角联袂上演中国舞台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戏剧——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 。

“ 这将是纯粹写实派的西洋戏剧与中国社会的第一次接触!”导演兼演员的汪仲贤信心满满的说道。虽说,在上海的舞台上演出外国作品当时已不稀奇,但那些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被引进后都只是为我所用,不求其原初风貌,加上文明戏的表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往那些外国作品搬上舞台时已是面目全非,而《华伦夫人之职业》的演出宗旨,则力求忠实于原著。

出身贫苦的华伦夫人被逼无奈投身青楼,后因机缘巧合开妓院得以发迹,以资供养女儿接受高等教育,长大后的女儿发现母亲的特殊“职业”,遂离开母亲只身前往巴黎谋生。

据说, 此剧在1 8 9 4 年的欧洲发表即遭禁。2 0 多年后在中国上演时,英美国家仍未开禁。《新青年》将它作为抨击旧制度的范本,郑重推荐给演剧界,可见当时的上海在思想意识上的开放与超前。整整3个月的排练,历经3次彩排, 联合5 大媒体宣传造势, 斥巨资制作全新布景,力邀新剧活动家共同参演 …… 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实不多见,为了这部戏的上演,32岁的汪仲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特意将首演的日子定于周六,这同样是当时的上海戏院票房最好的档期。但令他和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 演出无可挽回的失败了! 不但票房血本无归, 卖座仅为3 0 0元, 而此前上演《济公活佛》之类的“ 魔术派新戏” , 最多一日的票房为1 4 0 0 元, 最少也有5 0 0元; 艺术效果上也不算成功, 除了对剧中“同情妓女”的思想,少有人理解之外;“看不懂”、“没趣味”、“不热闹”,更是普通观众的基本反应。据记载,四幕剧演到第二幕时,观众便开始退场,许多人甚至一路骂着离场,嚷嚷着要求退票的也不在少数。对此汪仲贤则坚持认为:“……此类新剧的价值是无法用票房数字来衡定的,商业体制下戏剧观众的素养有待于提高。”

现在看来, 《华伦夫人之职业》的排演,是中国旧剧家第一次脱离锣鼓与唱功的束缚,无论从剧本结构,演剧形式,到观剧方式都需要适应和调整。应该说,当时的观演双方对写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 都缺乏真正的理解。其中:倒叙交待,喋喋不休长达半小时的对话……都不太符合中国观众传统的欣赏习惯。另外,当时的剧本是由汪仲贤口传的,演员们不习惯记忆剧本大意,只强记说白的句子,于是到了台上,三句话说了两句,或是一句话之中遗忘了一个紧要词语,配上文明戏演员的南腔北调,就使原本的一段警句妙语变得完全莫名所云。再者,“茶馆式”的观剧方式② —— 不重意蕴、只重剧情,不重说白、只重唱腔,以及观众将看戏纯粹当作消闲娱乐的心理定势 …… 总之,这一切在极需复杂心智活动的话剧剧场里很难行得通,观演之间的严重隔膜就在所难免了。

《华伦夫人之职业》的失败对于汪仲贤乃至整个戏剧界造成了强烈的震动,不过这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并未因此灰心丧气,他冷静分析了演出本身造成失败的原因,这段珍贵的文献于他去陈大悲(右)和汪仲贤(优游 )化装照汪仲贤(优游)化妆照世后的第22个年头,出版在《洪深文集》 中的《优游室剧谈》一节中。也许, 正是由于这位先驱者的虚心与执着,一年后,一场在当今看来都颇为时髦的“爱美的”之风清新地扑面而来。1 9 2 1 年1 月, 上海的天气寒冷而潮湿,而《时事新报》刊登的文章鼓舞人心,对营业性质戏剧彻底失望的汪仲贤在报上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召集几个有志研究戏剧的人,再在个剧团中抽几个头脑清醒又有舞台经验的人,仿西洋的a m a t e u r ……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介绍西洋的戏剧智识,形成高尚的观剧阶级,并试演几种真正有价值的剧本。” 短短几行铅字即引发热烈反响。陈大悲将英文“ a m a t e u r ” 音译为“爱美的”。新文学家郑振铎更是把组织“爱美的”剧团称为“光明运动的开始”!仅仅两个月后, 第一个“ 爱美的” 戏剧团体—— “ 民众戏剧

社”由汪仲贤发起并成立,明确了戏剧“为人生”而创作的任务。不知当时的汪仲贤是出于对新文学家的崇敬,还是希望借助外力扩大影响, 他事先找到了文学家沈雁(茅盾),劝说由他出面组织第一个“爱美的”剧团,而自己“退居二线” 。因此, 在团体成立之初的名单中,沈雁冰被赫然列于第一位,在汪仲贤的提议下,沈雁冰效仿法国罗曼·罗兰倡导的“民众戏院”,将团体命名为“民众戏剧社”。

“ 爱美的” 牵绊着年轻人的崇拜和狂热的心。而最领风气之先的是那些站在台上的演员。他们自己写剧本,改编剧本,编导、客串角色,他们的乐趣首先在于从事自己的爱好——倘若现实中还不够成熟,就去创造它、完善它。他们用才智和热情创建着“时尚”,虽然对此他们当时并没有多少在意。同年5日“ 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专业性杂志——《戏剧》,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民众戏剧社宣言”。

“ 戏场, 是宣扬主义的地方。”

—— 萧伯纳

当看戏时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戏院在现代社会中确是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 光镜; 他又是一块正直无私的反射镜;一国人民程度的高低,也赤裸裸的在这面大镜子里反照出来,不得一毫遁形!”

—— 发表于1 9 2 1 年5 月

《戏剧》创刊号上的《民众戏剧社宣言》

注:①任天知:生卒年月至今无从考证,曾留学日本多年,加入过日本国籍,有一个叫做藤堂调梅的日本名字。并于日本加入“同盟会”,有“隐形革命活动家”之称。创办“进化团”,开新剧职业化之先河,在长江流域巡回公演近2年,形成“天知派”,影响甚广。他能编能演,善于在演出中随机应变穿插议论、发表演说,宣传革命。短期参加“民兴社”、“民鸣社”演出后,从新剧舞台上消失了。

推荐访问: 灵魂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