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时间:2022-10-28 17: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各项事业开展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交通运输对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区域内能源、环境等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保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话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适应性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愈加紧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而言,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巨大、周期较长,上下游相关行业众多,对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来进行放大,同时也可以通过产业关联影响到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从而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改变区域经济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建成之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例如公路一般适用于短途运输,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比较常用,水运则更适合远距离运输,运费降低直接带来货运运输成本的降低,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区位的形成,这些都是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果。

2.交通运输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交通运输设施建成后,可以促进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一个区域内有着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更合理的高层次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交通运输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农业资源和矿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消除了原来区域内形成的障碍,促使区域内形成更为合理的分工格局。同时也加强了区域内的产业竞争,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淘汰了落后产业,新产业朝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3.交通运输加快城镇化进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很多的产业进驻、解决城镇居民就业问题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这一切离不开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其中交通运输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一直以来,城市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城镇作为物资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网络,才能促进商贸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改变了城镇的发展环境,大量的工商业进入城镇、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镇,城镇借助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商贸活动的中心。上述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区域经济发展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二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在一个低水平发展的区域内必然与之相伴的是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区域内人员、物资等与外界交流较少;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快,就意味着该地区对产品、原材料以及人员的流行性要求越高,也就是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就越大,就越需要加快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资金实力进行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因此,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了区域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正是鉴于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将交通运输的发展当做一个主要的议题来对待。当然,交通运输不能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契合,只有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交通运输发展的经济适应性

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超前发展类型,也就是说交通运输的发展远超过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早期交通运输资源浪费的局面,例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多采用超前发展模式;一种是同步发展类型,也就是说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速度同步,其他行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支持。例如日本就是这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滞后型。也就是说交通运输的发展滞后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为了适应其他行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行业在后期形成追赶的态势。例如我国和前苏联等国家都是这种类型。

2.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环境适应性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协调为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提供了可能和保障,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也通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冲击,产生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气候变化、交通事故等不良影响。因此,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的适应性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过程中,对沿线道路生态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一些自然环境、生态景观被破坏,由此带来的生物和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这些都是不可弥补的环境和生态损失。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运行后会排放大量的废气,主要以硫化物和二氧化碳为主,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这也是大城市雾霾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其次,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具带来的噪声是现代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尤其在大城市中,噪声污染给疲惫的人们带来诸多困扰,影响现代都市人的身心健康。第三,能源消耗。能源是交通运输工具运行的源动力,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的到来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交通运输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隐忧。第四,土地占用。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必然占用大量的土地,从各种运输设施的比较而言,公路土地利用效率要远低于铁路和飞机。

这些就是交通运输发展产生的外部成本,由于对外部成本的估算要考虑到环境、生态、生命价值等难以通过市场估值的因素,很难进行精确的计算。而且由于交通运输外部性对本地区、国家乃至全球都有影响,随着污染物的扩散和时间积累有些负外部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显现,这就使得对这些影响的评估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当前,对交通负外部性影响的评估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对更大的跨区域范围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衡量。因此,如何通过内部化来限制交通运输负外部性的影响,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的完全适应,还是交通运输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不同地区发展历程不同,在产业结构调整、集聚和转移过程中以及人口集中和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下空间经济结构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体现出不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围绕自己的经济空间框架,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不同的交通运输体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永钧.运输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王庆云.交通发展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肯尼斯·巴顿.运输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周江评.西方学者对交通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4).

推荐访问: 适应性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