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区域环境维护与兼并整合

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区域环境维护与兼并整合

时间:2022-10-27 14:10:04 来源:网友投稿

◆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煤炭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部门,但同时也是环境成本和安全隐患最多的行业。金融危机导致煤炭需求下格下跌,同时也为煤炭企业实行环境维护、兼并整合、优化资源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着重论述了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企业进行结构整合对于区域环境维护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煤炭企业 环境维护 兼并整合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国家经济呈现负增长态势,陷入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作为基础能源行业的煤炭行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上游,所受影响虽然滞后于其它行业,但从2008年9月起,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内外煤炭市场需求下降,主要耗煤产业产品产量或价格下降等因素使得煤炭需求迅速减少。

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煤炭供求也发生变化,这将是企业直接面对的挑战,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企业深陷困境,随后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经历了战略重组、整合、调整、走出困境的道路,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在煤炭需求和价格下降的外部情况下,煤炭企业本着以销定产的原则,对各类规模较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同时研发和应用先进机械技术提高采选率,维护煤矿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是煤炭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审时度势的战略决择。

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煤炭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过程,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将会导致煤炭资源越来越少、大范围的地表塌陷,进一步致使大量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引起周边耕地的劣化和空气污染,因此煤炭企业因资源环境破坏而付出的代价和保护资源环境而支付的费用与其它行业相比更高,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煤矿开采企业由于技术能力薄弱,经营模式主要以赚取短期利润为目的,不注重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和开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必然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当前我国煤炭卖方市场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存在大量落后的小煤矿,这些小煤矿限于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通风安全无保障、采大丢小和随意乱采乱挖,严重地破坏和浪费了有限的煤炭资源,也对森林草原绿色植被、耕地以及地下水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污染。这些大量的小煤矿破坏性开采也对大型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造成很大的冲击。小型煤炭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在安全生产和环境维护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而一些基本的通风设施和安全设施的使用,无法满足清洁生产和节能减耗的要求,对井下操作人员和资源开采效率都可能构成一定威胁。首先,生产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对生产者健康构成威胁;其次,生产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对周边环境构成威胁;再次,资源的无序开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在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主导地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67%。煤炭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同自然界的其它资源一样也面临着逐渐耗竭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不但关系到煤矿区域环境保护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也是维系着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影响煤矿经济能否安全运行的核心因素。就煤矿长远发展而言,适时建立煤炭资源安全战略储备体系,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煤炭生产,对一些不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生产隐患较大的小型煤矿企业实行兼并重组以规避风险,才能确保煤矿经济安全、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煤炭企业规模和投资能力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保证。采矿排泄物的利用和资源的深加工需要新技术,产业链越是向下延伸则技术要求越高。煤矿产业的设备投入专业性强、初级产品用途比较单一、排泄物量大且造成的污染严重,这就使煤矿产业在市场机制调节、政府的环境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调节中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其排泄物规模小而没有利用价值,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能力进行利用排泄物的技术研发,没有能力消化治理污染的成本;而大企业排泄物规模大,又有研发利用排泄物的能力,通过利用排泄物进行产品深加工,可以节约资源使用成本(利用企业自己的生产排泄物作为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基本没有资源使用成本和运输成本)和治理污染的成本。因此,只要相关资源和产品之间有合理的价格体系,有追求环境保护的外部制度和政策约束条件,大企业必然选择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循环利用生产排泄物的生产模式。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较其它商品来讲成本刚性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就成为主导煤价走向的风向标。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宏观经济走弱,这种趋势反映到市场就表现为煤炭四大下游支撑行业即钢铁、电力、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英国等受到波及的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导致经济陷入衰退,一些能源消耗需求下降,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大跌。在国际煤炭需求大量下降、国际煤价接近或低于国内煤价的情况下,大量国内煤炭企业开始找不到国外买家,煤炭出口积极性大大受到挫伤。中煤能源集团等煤炭出口企业已经尽量压缩出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的煤炭库存,使国内煤企借靠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供应量的愿望无法实现,同时国际煤价如果持续下降,势必改变进出口格局,从而使国内煤炭企业压力加剧,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

最后,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内市场逐步扩散,由制造业、委托加工业转向其它行业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致使越来越多企业害怕受波及而紧缩银根,链式、环式的经营链条必然会波及煤炭下游支撑行业企业,造成这部分企业资金紧张,从而间接使煤炭企业回款困难。

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兼并整合

199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民营小型煤炭企业由于需求不足、利润下降、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几乎全部退出煤炭市场,多、小、散、乱是我国小煤矿存在的核心问题,在经济脱离景气的时代背景下,规模经济效应开始在煤炭行业中显现出来。在煤炭行业实行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是面对金融危机把企业做大做强、使煤炭开采资源整合由此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

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贵州省、内蒙古地区,近两年以来都加大了小煤矿整治力度,坚决关停了5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对大煤矿进行整合重组成为大型煤炭集团。通过整合重组,这些省份煤炭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山西省是国内煤炭企业结构整合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省份,全省矿井个数由整合重组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70%的矿井达到年产90万吨的规模,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规模达到年产100万吨的单井比整合前提高了3倍,整合后的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在河南省,经过多次兼并重组后煤炭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资源达到全省的90%以上,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小煤矿数量也从原来的1569个减少到508个;河北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最初曾以大煤矿代管、托管小煤矿形式出现,预计整合工作在2010年能全部完成。山东省、贵州省、内蒙古地区自2009年初开始,都制定了区域性的煤矿整合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已为世人所共有,煤炭生产中所消耗的环境资源,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原材料”费用的支出,因此环境成本也是构成煤炭生产的直接成本的必要组成。在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尚在持续、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现实情况下,推进煤矿资源整合符合国家利益,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而且有助于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庚.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6(6)

2.王岩.矿产资源型产业生态产业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5)

3.张麟.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模式选择.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3)

推荐访问: 区域环境 兼并 金融危机 煤炭企业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