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清理食品安全标准

清理食品安全标准

时间:2022-10-27 12:35:05 来源:网友投稿

2015年4月8日,湖南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发布信息称,52项食品地方标准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将自5月1日起废止。原有的69项地方标准清理后,只留用17项。腊八豆、风味豆豉、腌腊鱼、辣椒酱等地方标准被清理。

此时,速冻食品、酱腌菜等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在3月30日刚完成征求意见。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2013年清理了近5000项食品标准。按计划,至2015年底完成整合,形成1000项左右标准。

食品安全问题有三类:一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世界已知的最大的案例就是上世纪80年代,因食用毛蚶,上海曾暴发过甲型肝炎疫情,30多万人感染;二是,化学性污染,农药残留、天然毒素等;三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主任医师丁钢强在4月7日的在线访谈中称,经整合清理后发布的和将要完成的标准涉及到了食源性疾病主要的风险因子,有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微生物性的,相关标准有污染物、致病菌、农药残留、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标准。

食源性疾病在《食品安全法》里有明确规定,是指摄入病原物质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细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以及化学物质摄入都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美国每年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患食源性疾病,中国每年报告2万-3万人食物中毒。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征求意见稿)中,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明确的限制标准。并且,将发酵型酱腌菜产品分为灭菌型和非灭菌型两类进行管理。其中,非灭菌型产品经自然发酵而产生,其产品原料没有经过灭菌处理。根据检测数据,随着发酵的持续,pH值逐渐下降,大肠菌群数量会逐步降低。因此,在征求意见稿中,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性,没有对这类产品的大肠菌群设定限量。

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微生物性风险中常用的指标。4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官网上公布,组织抽检了中小学周边商店、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辣条”产品,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除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色素,并且菌落总数超标。

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指标和疾病没有直接关系,它和沙门氏菌并不一样,并不能够直接导致疾病,仅指示一些食品的卫生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示菌。

“说它超标,就是有一些标准中对于某些食品的这两个指标有一些规定,超标可能就是指它超出了限量的规定。超出了限量规定不一定就会发生疾病,因为这两个菌首先不是致病菌,只是一种指示食品卫生状况的微生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君说,即使是致病菌,如果超过了标准中的限量值,也并不一定就能导致疾病,因为限量的值和引发疾病的水平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安全区间的。所以,这两个指标超标不一定会得疾病,但提示食品的生产卫生状况要引起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院士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危害无所不在,比如,北京烤鸭的鸭皮中就有微量的致癌物质,只要用木头烤就会产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吃了烤鸭就得癌症。因此,要科学评估风险,同时兼顾执行能力、产业发展等因素。中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遵守、执行标准的能力,企业生产落后难以按标准执行。

一个食品标准在国内征求意见时,作为WTO成员方,亦要经过WTO成员评议,将意见稿同时挂出并耐心解释疑问,这就是国际游戏规则。各成员方的标准实际上也关系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各成员方都需将其制定的标准意见稿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WTO网站上通报,成员方和利益相关方永远会有一大堆问题发来,比如,大米当中无机砷在中国有限量,但在美国没有限量,因此美方也曾质疑中国的限定依据。

2008年“三聚氰胺”事故发生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乳品的标准。在乳品标准和几套基础标准发布之后,剩余标准的清理和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中。为方便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还开发了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软件,让公众可以通过该软件查询某种食品添加剂可以用在什么食品当中,最高使用量是多少。

推荐访问: 安全标准 清理 食品